党政领导干部分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公文写作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3207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政领导干部分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公文写作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党政领导干部分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公文写作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党政领导干部分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公文写作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党政领导干部分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公文写作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党政领导干部分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公文写作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政领导干部分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公文写作3.docx

《党政领导干部分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公文写作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政领导干部分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公文写作3.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政领导干部分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公文写作3.docx

党政领导干部分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公文写作3

党政领导干部分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公文写作-3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

68,分数:

100.00)

1.在行政公文中,不可用于上行文的公文种类有______。

∙A.报告

∙B.通知

∙C.批复

∙D.意见

(分数:

1.00)

 A.

 B. √

 C. √

 D.

解析:

[考点]公文的行文方向。

[解析]机关之间的关系,有上下级关系、平级关系、业务指导关系等几种,公文的行文关系必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见新《办法》和《条例》第十条规定),这就是公文的基本原则,任何行文都不可超越这个原则。

党政机关公文的下行文包括命令(令)、决定、通知、通报、意见、批复等;上行文包括请示、报告和意见等。

上下级相互答复询问时,下级答复上级的询问应用“报告”;上级答复下级的询问应用“函”。

2.公文处理必须坚持的原则有______。

∙A.实事求是

∙B.准确规范

∙C.粗简高效

∙D.安全保密

(分数:

1.00)

 A. √

 B. √

 C. √

 D. √

解析:

[考点]公文处理应当坚持的原则。

[解析]按照最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完全保密的原则。

3.以下关于办毕公文处置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销毁是指对失去留存价值或留存可能性的办毕公文所作的毁灭性处理

∙B.清退公文可以成批定期进行,也可不定期进行,甚至阅后随即清退

∙C.无论何种情况,个人都不得私自销毁公文

∙D.立卷的基本方法是把握公文特征,进行有效的分类、组合、编目

(分数:

1.00)

 A. √

 B. √

 C.

 D. √

解析:

[考点]掌握办毕公文处理的相关内容。

[解析]公文办毕之后,销毁是指对失去留存价值或留存可能性的办毕公文所作的毁灭性处理;清退公文可以成批定期进行,也可不定期进行,甚至阅后随即清退;在特殊情况下,因为保密,避免危害国家安全等,可以先销毁公文,然后再报告;立卷中要注意办毕公文才能立卷,有参考价值的才立卷;必须按照公文的相互联系和特征进行立卷。

4.销毁公文的主要方式有______。

∙A.焚毁

∙B.重新制成纸浆

∙C.掩埋

∙D.清洗消磁

(分数:

1.00)

 A. √

 B. √

 C.

 D. √

解析:

[考点]公文销毁的主要方式。

[解析]销毁公文的主要方式是:

焚毁、重新制成纸浆、粉碎和清洗消磁(磁盘、磁鼓和磁带等)。

5.公文写作中,积累与占有材料的途径主要有______。

∙A.观察体验

∙B.调查采访

∙C.文献采集

∙D.按主题表现的需要编创

(分数:

1.00)

 A. √

 B. √

 C. √

 D.

解析:

[考点]积累与占有材料的途径。

[解析]积累与占有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一是亲自观察体验;二是调查采访;三是从已有文献资料中采集资料。

6.公文上可证实作者合法性、真实性及公文效力的标识有______。

∙A.文头

∙B.签发人

∙C.印章

∙D.签署

(分数:

1.00)

 A.

 B.

 C. √

 D. √

解析:

[考点]掌握公文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解析]印章或签署均为证实公文作者合法性、真实性及公文效力的标志。

文头用于强调公文责任归属和权威性;签发人的作用是表明公文的具体责任者,督导各级领导者认真严肃地履行职责,确保公文质量。

7.命令(令)是法定领导机关或领导人对下级发布的一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指挥性公文,它主要适用于______。

∙A.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B.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

∙C.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

∙D.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分数:

1.00)

 A. √

 B. √

 C. √

 D. √

解析:

[考点]命令的适用范围。

[解析]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8.下列属于公文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______。

∙A.发文机关标志

∙B.报送机关

∙C.标题

∙D.成文日期

(分数:

1.00)

 A. √

 B.

 C. √

 D. √

解析:

[考点]公文的构成。

[解析]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

不同文种、不同格式,对公文要素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公文标题、发文机关标志、正文、成文日期这4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9.我国法定的公布性文件包括______。

∙A.通知

∙B.通告

∙C.通报

∙D.公告

(分数:

1.00)

 A.

 B. √

 C.

 D. √

解析:

[考点]公布性文件包含的形式。

[解析]公布性文件,指直接向国内外公开发布的文件。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两者都是法定的公布性文件。

通知、通报是领导指导性文件。

10.下列关于报告结尾部分的写法,正确的有______。

∙A.“特此报告,请审阅”

∙B.“从管理基础工作入手,搞好整顿”

∙C.“实践说明,制定岗位考核标准,是落实岗位责任制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D.“特此报告,如有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分数:

1.00)

 A. √

 B.

 C.

 D. √

解析:

[考点]总结报告正文构成形式。

[解析]报告的结尾一般有较为固定的结语,常用的有“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示”“特此报告”等。

结语部分应另起一段,独占一行。

11.撰写纪要应遵循的要求是______。

∙A.要有专人在会议召开时作好会议记录

∙B.有分歧的地方,以主流为准

∙C.纪要写成之后,要送会议主持人审核修订

∙D.全面客观地反映会议情况,对所有细节都应交待清楚

(分数:

1.00)

 A. √

 B.

 C. √

 D.

解析:

[考点]撰写纪要的基本要求。

[解析]撰写纪要应遵循的要求:

要有专人在会议召开时作好会议记录;纪要写成之后,要送会议主持人审核修订。

12.下列关于工作报告正文的内容组合,正确的有______。

∙A.工作成绩+工作措施+不足之处+结尾

∙B.工作进程+工作措施+下一步安排+结尾

∙C.工作成绩+经验体会+缺点+下一步设想+结尾

∙D.工作措施+经验体会+下一步设想+结尾

(分数:

1.00)

 A. √

 B.

 C. √

 D.

解析:

[考点]工作报告的内容组成。

[解析]工作报告正文的内容组成为:

工作成绩+工作措施+不足之处+结尾,或者工作成绩+经验体会+缺点+下一步设想+结尾。

13.撰拟公文应遵循______要求。

∙A.高度的一致性

∙B.高度的严密性

∙C.公文的稳定性

∙D.公文的连续性

(分数:

1.00)

 A. √

 B. √

 C. √

 D. √

解析:

[考点]撰拟公文的要求。

[解析]撰拟公文应遵循:

高度的一致性、高度的严密性、公文的稳定性、公文的连续性要求。

14.下列需要标注签发人姓名的公文文种有______。

∙A.请示

∙B.报告

∙C.指示

∙D.命令

(分数:

1.00)

 A. √

 B. √

 C.

 D.

解析:

[考点]公文的签发。

[解析]《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四个选项中,请示和报告属于上行文。

15.公文正本的特殊形式有______。

∙A.抄本

∙B.试行本

∙C.暂行本

∙D.修订本

(分数:

1.00)

 A.

 B. √

 C. √

 D. √

解析:

[考点]公文正本的特殊形式。

[解析]公文正本的特殊形式有试行本、暂行本、修订本。

16.决定的内容必须做到______。

∙A.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

∙B.请求单位各个领导人审批同意

∙C.与上级机关、同级机关有关规定保持一致

∙D.与本机关原有的各项规定紧密衔接,不要相互抵触或前后自相矛盾

(分数:

1.00)

 A. √

 B.

 C. √

 D. √

解析:

[考点]决定的基本内容要求。

[解析]决定的内容必须做到:

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与上级机关、同级机关有关规定保持一致;与本机关原有的各项规定紧密衔接,不要相互抵触或前后自相矛盾。

17.命令(令)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______

∙A.法定的强制力

∙B.限定发布权限

∙C.限定内容

∙D.效用上“不溯既往”

(分数:

1.00)

 A. √

 B. √

 C. √

 D.

解析:

[考点]命令(令)的特点。

[解析]命令(令)具有法定的强制力、限定发布权限、限定内容的特征。

18.答复询问的报告与其他类型的报告相比较,其特点在于______。

∙A.被动制发

∙B.篇幅短小

∙C.报告的内容主要围绕询问的问题组织

∙D.正文开头处要写明来文的日期及有关其他情况

(分数:

1.00)

 A. √

 B.

 C. √

 D. √

解析:

[考点]答复询问类报告的特点。

[解析]答复询问的报告与其他类型的报告相比,其特点在于:

被动制发;报告的内容主要围绕询问的问题组织;正文开头处要写明来文的日期及有关其他情况。

19.工作报告层次划分的依据(因素)有______。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工作发展阶段

∙D.工作性质

(分数:

1.00)

 A. √

 B. √

 C. √

 D. √

解析:

[考点]工作报告的层次划分的依据。

[解析]工作报告的层次划分的依据(因素)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工作发展阶段、工作性质。

20.在撰写通报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有______。

∙A.通报应有新颖性

∙B.通报的材料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核实,不得有半点虚假

∙C.通报应融事、理、情于一体

∙D.及时、快捷

(分数:

1.00)

 A. √

 B. √

 C. √

 D. √

解析:

[考点]通报撰写原则。

[解析]撰写通报时应遵循的原则:

新颖性;材料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核实,不得有半点虚假;应融事、理、情于一体;及时、快捷。

21.下列有关通知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在党政公文的法定文种中,通知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

∙B.若通知是转发下级的公文,只要求所属单位有所了解

∙C.即使是任免干部的通知也要求受文者服从“通知”的安排

∙D.通知中布置的工作,所属单位必须执行、办理

(分数:

1.00)

 A.

 B.

 C. √

 D. √

解析:

[考点]通知的文种特性。

[解析]在党政公文的法定文种中,通知是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文种,A项错。

转发下级的通知具有较强的执行性和约束力,其要求办理或执行的事情不能拖延,必须在限期内完成。

22.通知与其他指令性文件相比,______。

∙A.比其他指令性文件灵活方便

∙B.对于作者没有其他指令性文件那么多限定

∙C.受文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通知内容不予执行

∙D.以上三项都正确

(分数:

1.00)

 A. √

 B. √

 C.

 D.

解析:

[考点]通知的特点。

[解析]受文机关必须执行、办理通知的内容,故C项表述不正确,答案为AB。

23.下列事项能够制发通知的有______。

∙A.某公司聘用一名经理

∙B.某银行向各储蓄所下达季度储蓄任务

∙C.某人事厅贯彻财政厅有关职工福利发放标准的文件

∙D.两单位之间商洽某具体事项

(分数:

1.00)

 A. √

 B. √

 C. √

 D.

解析:

[考点]通知制发机关的限定。

[解析]通知的发文机关不受性质、级别的限制,无论是最高层的党政机关,还是基层的事业单位,都可以使用。

D项商洽某具体事项可以使用函。

24.再次强调行文目的或陈述具体要求,常采用的叙述方式有______。

∙A.望尽快函复为盼

∙B.特通报表扬,以资鼓励

∙C.上述要求,请予批准

∙D.上述报告,如无不妥,请……

(分数:

1.00)

 A. √

 B. √

 C. √

 D. √

解析:

[考点]惯用结语。

[解析]此种情况常采用:

望尽快函复为盼;特通报表扬,以资鼓励;上述要求,请予批准;上述报告,如无不妥,请批准等。

25.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______。

∙A.用数量词标示

∙B.用小标题标示

∙C.用惯用语标注

∙D.用不同的自然段标示

(分数:

1.00)

 A. √

 B. √

 C. √

 D.

解析:

[考点]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

[解析]用不同的自然段标示不是常用表达方法,排除D项。

26.书写文稿除了杜绝错别字外,还忌用______。

∙A.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

∙B.异体字

∙C.复合字

∙D.繁体字

(分数:

1.00)

 A.

 B. √

 C. √

 D. √

解析:

[考点]文稿书写的字体使用。

[解析]书写文稿除了杜绝错别字外,还忌用异体字、繁体字和复合字。

27.意见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

∙A.下行的意见对受文机关来说,具有指示性

∙B.意见属于多向行文

∙C.意见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D.属于知照性公文

(分数:

1.00)

 A. √

 B. √

 C. √

 D.

解析:

[考点]意见的特点。

[解析]意见属于领导类公文,因此排除D项。

28.对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决定的写作要求是______。

∙A.讲清形势以说明其必要性、紧迫性

∙B.阐明原则、措施以增强执行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C.分条列款以增强执行者的操作性

∙D.分清层次、明确词义,便于读者理解和执行

(分数:

1.00)

 A. √

 B. √

 C.

 D. √

解析:

[考点]决定的写作要求。

[解析]对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决定的写作要求有:

讲清形势以说明其必要性、紧迫性;阐明原则、措施以增强执行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分清层次、明确词义,便于读者理解和执行。

29.下列关于调查报告主题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调查报告的主题要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

∙B.调查报告的主题由撰写人提出,主管领导同意

∙C.调查报告的主题要在深入的调查研究中逐步确立

∙D.调查报告的主题要求正确深刻,符合客观实际

(分数:

1.00)

 A. √

 B.

 C. √

 D. √

解析:

[考点]调查报告主题。

[解析]调查报告的主题要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深入的调查研究中逐步确立;同时还要求主题正确深刻,符合客观实际。

30.调查报告有时可用正副标题,正副标题的作用分别是______。

∙A.正标题用以揭示报告主题

∙B.副标题用以揭示报告主题

∙C.正标题用以标注报告的内容和文种

∙D.副标题用以标注报告的内容和文种

(分数:

1.00)

 A. √

 B.

 C.

 D. √

解析:

[考点]标题作用的有关知识。

[解析]一般来说,正副标题的作用是不同的:

正标题用以揭示报告主题;副标题用以标注报告的内容和文种。

31.下列有关专题报告的要求,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应当就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告

∙B.专题报告要“一事一报”

∙C.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分数:

1.00)

 A. √

 B. √

 C. √

 D.

解析:

[考点]专题报告的特点。

[解析]A、B、C三项都属于专题报告的特点。

32.下列关于报告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

∙A.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B.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C.报告中可以夹带请示事项

∙D.注重时效,情况真实

(分数:

1.00)

 A. √

 B. √

 C.

 D. √

解析:

[考点]报告的定义及特点。

[解析]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因此排除C项。

此外,报告的特点还包括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33.要使所写的报告内容具有信息价值,要做到______。

∙A.报告的内容必须有明显的社会价值

∙B.报告的内容具有新意

∙C.报告所反映的是具有实质性、规律性的动态和见解

∙D.报告应在问题解决之后及时形成

(分数:

1.00)

 A.

 B. √

 C. √

 D. √

解析:

[考点]报告的撰写规范。

[解析]为保证报告的信息价值,应做到报告的内容具有新意;报告所反映的是具有实质性、规律性的动态和见解;报告应在问题解决之后及时形成。

34.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______。

∙A.发文机关

∙B.针对时间

∙C.内容

∙D.文种

(分数:

1.00)

 A. √

 B. √

 C. √

 D. √

解析:

[考点]工作报告标题的内容。

[解析]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和文种。

35.下列具备法定效力的公文稿本是______。

∙A.定稿

∙B.草稿

∙C.修订本

∙D.副本

(分数:

1.00)

 A. √

 B.

 C. √

 D. √

解析:

[考点]各公文稿本的法律效力。

[解析]草稿是公文的原始文稿,包括有讨论稿、征求意见稿、草案等多种形式,均供讨论、征求意见和修改审核使用,不具备正式公文的效用。

36.函是机关公文的一种,亦即公务信件。

下列关于函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函可以广泛应用于各平行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属平行文

∙B.函可以直接通过邮局投送

∙C.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询问和答复问题

∙D.函不受内容繁、简字数多少的限制

(分数:

1.00)

 A. √

 B.

 C. √

 D.

解析:

[考点]函的适用范围。

[解析]函可以广泛应用于各平行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属平行文;它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37.通报的总体结构包括______。

∙A.标题

∙B.主送单位

∙C.正文

∙D.日期

(分数:

2.00)

 A. √

 B. √

 C. √

 D. √

解析:

[考点]通报的结构。

[解析]通报的总体结构包括标题、主送单位、正文和日期4项内容。

38.通报按其内容性质划分,可分为______。

∙A.表彰的通报

∙B.批评的通报

∙C.指示性通报

∙D.情况通报

(分数:

2.00)

 A. √

 B. √

 C.

 D. √

解析:

[考点]通报的分类。

[解析]通报按其内容性质划分,可分为表彰的通报、批评的通报以及情况通报。

39.通报的特点包括______。

∙A.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B.让事实和数据说话,而不过多地阐发和论证道理

∙C.具有教育性质,主要起宣传教育、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的作用

∙D.内容单纯,行文简便

(分数:

2.00)

 A. √

 B. √

 C. √

 D.

解析:

[考点]通报的相关知识。

[解析]D选项不属于通报的特点范畴。

40.通报与通知的区别在于______。

∙A.通报用来传达重要精神和情况

∙B.通报的事例典型、情况重要,具有较大的影响

∙C.通报的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广泛注意或从中受到教育,而不着重要求予以具体办理和执行

∙D.通知有主送单位,通报没有主送单位

(分数:

2.00)

 A. √

 B. √

 C. √

 D.

解析:

[考点]通报与通知两类公文的特点与区别。

[解析]通报与通知的区别:

通报是用来传达重要精神和情况;通报的事例典型、情况重要,具有较大的影响;通报的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广泛注意或从中受到教育,而不着重要求予以具体办理和执行。

41.有关会议通知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凡重要的会议均需要于会前制发会议通知

∙B.为提高效率,公文改革将逐步取消会议通知,重要会议也只需打电话即可

∙C.会议通知发出之后,还要追踪了解落实情况

∙D.有关证件要随会议通知一道下发

(分数:

2.00)

 A. √

 B.

 C. √

 D. √

解析:

[考点]会议通知的有关内容。

[解析]会议通知是上级对下级、组织对成员或平行单位之间部署工作、传达事情或召开会议等所使用的应用文,是我国党政军各级机关乃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经常使用的公文文种。

B项中,“公文改革将逐步取消会议通知”的说法是错误的,通常,重要的会议均需要在会前制发会议通知。

42.知照性通知的作用在于______。

∙A.布置工作

∙B.交流信息

∙C.商洽业务

∙D.通报情况

(分数:

2.00)

 A.

 B. √

 C.

 D. √

解析:

[考点]知照性通知的作用。

[解析]知照性通知的作用在于交流信息、通报情况。

43.指示性通知一般适用于以下哪些情况?

______

∙A.布置需要执行与办理的一般性工作或具体事项

∙B.传达上级机关的决定和指法

∙C.上级主管业务部门向下级主管业务部门对口指导业务事项

∙D.一般基层单位用以传达和布置具体事项

(分数:

2.00)

 A. √

 B. √

 C. √

 D. √

解析:

[考点]指示性通知的适用范围。

44.撰写请示不应当______。

∙A.主送一个主管机关

∙B.抄送所属下级机关

∙C.主送领导人个人

∙D.坚持一文一事

(分数:

2.00)

 A.

 B. √

 C. √

 D.

解析:

[考点]请示的发文要求。

[解析]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请示的主送机关只能是一个,不能多头请示,A正确。

请示是一种上行文,不应当抄送下级机关,B属应选项。

公文一般不能主送领导人个人,C应选。

写请示要坚持一文一事原则。

45.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可将公文分为______。

∙A.通用公文

∙B.内部使用公文

∙C.专用公文

∙D.公布性文件

(分数:

2.00)

 A. √

 B.

 C. √

 D.

解析:

[考点]公文的特定划分。

[解析]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即通常所说的按公文形成和使用范围)。

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46.公文是国家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