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富于幻想的动漫形象广西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33174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富于幻想的动漫形象广西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富于幻想的动漫形象广西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富于幻想的动漫形象广西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富于幻想的动漫形象广西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富于幻想的动漫形象广西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富于幻想的动漫形象广西版.docx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富于幻想的动漫形象广西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富于幻想的动漫形象广西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富于幻想的动漫形象广西版.docx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富于幻想的动漫形象广西版

课题

富于幻想的动漫形象

总第

(1)课时

(1)课时上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动漫形象造型的艺术特性以及动漫作品中表现的内容特征与情感。

2.技能目标:

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描述、评价动漫形象,锻炼学生初步的处理信息和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初步树立真、善、美的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审美情绪,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动漫形象,认识动漫形象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动漫形象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动漫形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各类动漫图片、书籍和动漫形象范画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欣赏导入。

引导学生讲述暑假是如何度过的,发生了什么愉快的事情,看了哪些有趣的书和好看的电影、电视,哪本书或哪部电影、电视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学生交谈议论暑假所见所闻。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动漫图书、图片,或通过多媒体教具播放动动漫录像。

2、德育渗透

你喜欢什么样的动漫形象?

为什么喜欢?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受欢迎的人呢?

(努力学习、谦虚向上、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热爱劳动等。

中国有很多生动可爱的动漫形象,你知道有哪些吗?

教师展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动漫形象,例如《大闹天空》、《宝莲灯》、《牧笛》、《猪八戒吃西瓜》、《九色鹿》、《鱼童》等。

简述《九色鹿》动漫的故事情节,教导学生待人处事要忠厚老实,做任何事情都不可忘恩负义。

3、欣赏评述

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动漫形象,从造型、特色方面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动漫形象。

认识动漫形象的艺术特色:

抓住原型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的造型手法,形象概括、简练、鲜明。

分组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

4.课堂小结。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富于幻想的动漫形象

1.语言描述喜爱的动漫形象(造型、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描述)

2.表达对动漫形象的看法

3.讲述自己熟悉的动漫故事片段

教学反思:

 

课题

儿童乐园

总第

(2)课时

(1)课时上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回忆、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儿童乐园的情景,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2.技能目标:

通过回忆、想象,激发学生的绘画欲望,增强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联想,用记忆与创作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一幅以儿童乐园为主题的画。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儿童乐园。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本课课件及有关儿童乐园的各种资料。

学生采取各种方法收集有关儿童乐园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回忆体验。

(1)播放有关儿童乐园的录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儿童乐园的记忆和感受,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激发强烈的探究兴趣。

导入新课。

2、小组交流,大胆表现。

(1)学生小组讨论:

你居住的地方有儿童乐园吗?

你去过儿童乐园吗?

你家附近什么地方最好玩?

(2)学生谈谈自己对儿童乐园的体验与感受。

3、师生互动,发现探讨。

(1)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欣赏儿童乐园里的各种游乐设施和孩子们玩乐的场面,满足学生的直观感受。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后畅谈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4、自主表现,合作交流。

(1)开展“我的小小乐园设计师”竞赛活动。

(2)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敢于表现。

(3)学生采用多种美术形式来表现记忆中或想象中的儿童乐园。

(4)教师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5.课堂小结。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1、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

2、小组讨论交流

3、展示作品

4、评价作品

教学反思:

 

课题

《我们的校园》

总第(3)课时

(1)课时上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如何用美术技能表现校园美丽的环境并用绘画作品点缀我们的校园。

2.技能目标:

如何合理地规划和布置我们的学习环境,使之更加文明美丽。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行为的文明也是一种表现。

教学重点:

感受校园环境的美丽,引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把我们的校园画出来。

教学难点:

画面的组织与构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本课课件及有关我们校园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由保护大自然夫人环境引出课题:

我们的校园。

3、请学生想一想都学过哪些赞美学校的课文,读读或背背课文的片断。

4、欣赏课本上的图片,然后想想刚才的课文片断,结合我们的校园,夸夸校园美丽的地方。

5、请学生分析一下,校园的这些地方为什么美丽。

6、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我们怎样做才是文明的行为,我们怎样做校园才会更美丽。

7、学生动手绘画,结合想像,画一幅表现校园美丽风景的作品。

8、展示作品,教师讲评、小结。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我们的校园

1、引导发现校园的美

2、展示学校的形象师生风貌

3、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反思:

 

课题

狮子舞

总第(4)课时

(1)课时上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表现狮子动态的方法,理解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狮子的形、色、动态之美,训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技能目标:

狮子的造型及富于个性的色彩变化。

3.情感目标:

了解狮子舞的造型特点,感受狮子舞的美感,感受祖国文化,体验合作,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舞狮子的场景。

教学重点:

学习变现狮子及狮子动态的方法,理解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狮子的形、色、动态之美。

教学难点:

狮子的造型及富于个性的色彩变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狮子舞的图片、录像资料,准备一些学生作品,供学生欣赏。

学生准备:

水彩笔、蜡笔、油画棒、画纸等。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各种狮子舞的造型形象的造型美。

2、上一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对舞狮子的造型进行了观察和了解,你去了吗?

3、揭示课题:

《狮子舞》

出示课题,分小组自主探究学习,学会合作学习。

猜谜激趣,教师出一条狮子谜语,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

教师出示狮子舞图片,提问:

这和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从形体、颜色、花纹等基本特征来说说。

学生在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感受狮子舞的快乐、兴奋、热闹。

渗透热爱民族文化教育。

学习新知(激发学生对各种狮子造型的联想。

4、学生作业、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共同合作、生生互评、生生自评。

尝试运用语言描述狮子的造型特征。

5、运用新知,再次动手实践。

(对狮子造型加以联想,提示:

以狮子与舞狮人为立体,使画面形成中心构图的样式,可在狮子周围添画环境与人物)

6、学生分组尝试表演狮子舞。

展示作品。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狮子舞

1、视频欣赏有关狮子的信息图片

2、狮子的动态

3、展示作品

4、评价作品

教学反思:

 

课题

斗牛赛马真热闹

总第(5)课时

(1)课时上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的半立体的制作,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学会集体创作命题作品,动物竞赛的场面表现。

2、技能目标:

掌握折纸动物的制作技巧,设计制作半立体的马和牛的造型。

3、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能更了解斗牛文化。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学制作方法,探究动物的半立体造型制作。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半立体的马或牛的造型。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动物竞赛的趣闻、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小动物,快快来,

说说笑笑乐开怀。

手拉手,好朋友,

蹦蹦跳跳一起走。

欣赏:

让学生认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纸条能做出如此漂亮的人物与动物来。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材质结合起来制作出来的工艺品是如此的漂亮。

2、思考:

同桌互相讲述课前收集的动物竞赛的趣闻、相关知识。

思考:

不同形状的纸条,如何才能进行巧妙的运用。

个别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数名学生演示赛马的激烈场景。

思考:

不同形状的纸条,如何才能进行巧妙的运用。

3、探究纸造型“赛马”的制作过程。

提出问题是、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学习经验与成果。

4、

(1)分组活动:

制作完成后,在本组内,说一说自己创作的小故事。

(2)做游戏:

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开展“动物赛跑”活动。

5、分析动物的特征,结合动物竞赛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渗透。

思考: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6.课堂小结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斗牛赛马真热闹

1.动物的制作方法

2.什么叫动物的半立体

3.结合课本制作作品

教学反思:

 

课题

奖杯与奖章

总第(6)课时

(1)课时上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制作奖杯和奖章,初步掌握奖杯和奖章的制作方法,了解奖杯和奖章的含义和作用。

2.技能目标:

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设计立体、半立体、平面的奖杯或奖章,培养学生的创造、设计、造型、制作、组合、想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积极上进的品质。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并美化奖杯或奖章,将奖杯颁发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独特新颖的奖杯。

课前准备:

奖杯和奖章事物或课件、照片、彩纸、剪刀、泥团、彩色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认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纸条、将彩泥、泥团团能做出如此漂亮的奖杯与奖章来。

2、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材质结合起来制作出来的工艺品是如此的漂亮。

3、小组活动:

欣赏

二、分组讨论:

1、同桌互相讲述课前收集的奖杯与奖章的趣闻、相关知识。

2、分组讨论:

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独特新颖的奖杯。

思考:

如何才能材料进行巧妙的运用。

个别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三、动手试一试

分组进行制作,并组合成故事。

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

学会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并美化奖杯或奖章。

四、分析指导

1、探究造型,学会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并美化奖杯或奖章的制作过程。

提出问题是、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学习经验与成果。

2、请完成动物竞赛任务的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演示、讲述纸马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五、游戏

1、分组活动:

制作完成后,在本组内,说一说自己创作的小故事。

2、做游戏:

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开展将奖杯颁发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六、评价交流

学生自我评价分析奖杯与奖章的特征,结合奖杯与奖章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渗透。

七、课堂总结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奖杯与奖章

1、了解奖杯的用途

2、观察发挥想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3、正确、安全的使用工具和材料

教学反思:

 

课题

多功能的衣服

总第(7)课时

(1)课时上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面具,了解民间艺术的风情风貌以及面具的来源、发展及其形式美。

2.技能目标:

设计并制作独特的面具作品,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材料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构成概念。

3.情感目标:

在综合性活动方式中大胆地表现自我,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和制作独特的面具作品。

教学难点:

巧妙合理地利用材料设计、制作、装饰有新意的面具。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

录像或者课件、面具图片资料、示范作品、磁带和录音机等。

学生学习准备:

颜料、彩色笔、油画棒、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录像片段,学生观看后进行师生交流,教师问:

片子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他们脸上戴着什么或手上拿着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面具示范作品,板书课题。

2.教师戴面具步入教室,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揭示新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提问,学生分小组讨论。

问:

面具有什么作用?

教师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最后归纳释疑。

2.看一看

赏析作品图片,启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教师播放课件或投影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面具的起源、发展,鼓励学生描述、解释作品,大胆发表自己的评述,感受作品的形式美感,观察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手法,领悟美的多样性。

教师: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如果让你来做面具。

你打算做成什么样子的?

3.说一说。

学生发言,说一说打算做什么样的面具。

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设想,并作出肯定或补充,让学生的设想逐渐具体化、清晰化。

教师:

你们的想法都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想法是怎样一步步地实现的。

4.试一试(学生作业)

让学生自由选用表现形式(绘画、剪贴)设计制作面具。

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2-4人)合作完成。

学生动手做作业,教师巡堂进行指导。

5.作品展示。

戴上面具,在欢快的乐曲中进行表演或联欢,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交流感受。

三、课堂总结。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面具

1.看

2.想

3.画

4.制

5.玩

6.说

7.展

教学反思:

 

课题

多功能的衣服

总第(8)课时

(1)课时上课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如何设计新颖和实用的服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技能目标:

运用绘画的方式,设计一件多功能的服装。

学会给多功能的衣服命名,与其他同学交流设计构思,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作的持久兴趣。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发挥想像,自主选择各种媒材设计多功能的衣服,多功能的衣服的个性特征是否明显,设计或制作手法是否具有创意

教学重点:

运用绘画的方式,设计一件多功能的服装。

教学难点:

如何设计新颖和实用的服装。

课前准备:

照片、彩色笔、油画棒、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对多功能的衣服的个性特征,设计或制作手法是否具有创意去感知多功能的衣服。

2、通过谈话,把学生带入多功能的衣服故事的情境中去。

二、分析讨论

1、分析多功能的衣服的功能、用途、外形特征,探究学习的方式学习。

2、讨论多功能的衣服可以为我们做什么。

分析多功能的衣服的功能、用途、外形特征,探究学习的方式学习。

三、感知体验,合作探究。

1、小组同学感知体验,合作探究,共同寻找制作方法,将学过的色彩的冷暖搭配,色彩的渐变知识,溶入制作当中。

2、学生联想、讨论共同感知体验,合作探究,寻找多种制作方法,将学过的色彩的冷暖搭配,色彩的渐变知识,溶入制作当中四、完成作业

1、学生作业:

分析身边的材料,进行绘画表现与工艺制作方法的选择。

用剪贴方法表现,并彩绘面部、手部细节特征。

2、引导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发挥想像,激发创新思维。

五、评价交流

1、在课堂上开展“国际多功能的衣服展览”活动。

进一步评价与交流,

2、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评述,鼓励学生把自己做好的多功能的衣服送给亲朋好友,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3、教师小结学生设计制作的多功能的衣服的造型新颖程度、色彩搭配、材质运用、功能、名字的创意、情感的体现等。

启发学生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作业,并鼓励学生把自己做好的多功能的衣服送给亲朋好友,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六、课堂总结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多功能的衣服

1.录像、图片了解有那些多功能衣服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3.学习游戏化,增强学习意识

4.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