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稿荔波县优质油茶种植基地项目建设申报计划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843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稿荔波县优质油茶种植基地项目建设申报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完稿荔波县优质油茶种植基地项目建设申报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完稿荔波县优质油茶种植基地项目建设申报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完稿荔波县优质油茶种植基地项目建设申报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完稿荔波县优质油茶种植基地项目建设申报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稿荔波县优质油茶种植基地项目建设申报计划书.docx

《完稿荔波县优质油茶种植基地项目建设申报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稿荔波县优质油茶种植基地项目建设申报计划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稿荔波县优质油茶种植基地项目建设申报计划书.docx

完稿荔波县优质油茶种植基地项目建设申报计划书

 

荔波县优质油茶种植项目申报计划书

 

目录

项目概要…………………………………………………………4

项目申请理由和条件……………………………………5—6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8

市场分析…………………………………………………………8

产业组织形式……………………………………………………9

避险能力…………………………………………………………9

建设内容及规模…………………………………………9-10

项目申请依据…………………………………………………11

项目技术标准和技术路径…………………………………12

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16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9

项目综合效益分析…………………………………………19

扶贫效益………………………………………………………19

社会效益………………………………………………………20

生态效益………………………………………………………20

项目建议综合结论…………………………………………21

 

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

荔波县优质油茶种植项目

项目实施单位:

方村乡人民政府

项目实施单位法人代表陈培生

联系电话:

项目主管单位:

荔波县扶贫工作局

项目主管单位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技术依托单位: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贵州省林业厅、荔波县林业局

技术依托单位技术负责人:

联系电话: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类别:

果药竹

项目建设地点:

方村乡尧并村、拉街村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种植优质油茶3500亩

项目建设期限:

1年

 

 

项目申请理由和条件

项目县和项目区基本情况:

荔波县位于贵州省南部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轴缘凹陷地带。

国土面积2431平方公里。

海拔300-1468米之间,年均气温16.8-18.3℃,无霜期为269-331天,年日照时数1272.8小时,太阳年总辐射量为88.22千卡/平方厘米。

年积温6570℃以上。

森林覆盖率53.96%。

全县有可开发的非耕地30万亩,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种植条件,是发展油茶规模生产的理想之地。

荔波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辖17个乡镇,170个行政村,总人口17.14万人,其中布依、水、苗、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89.3%。

有扶贫开发重点乡镇10个,占乡镇总数的58.8%,扶贫开发重点村94个,有贫困人口3.47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4.3%。

全县有耕地13.84万亩,从总体上看,荔波县经济的主要结构特征是经济总量小,结构单一,粮食生产仍然是农业经济的主体,农民人均收入低。

方村乡位于荔波县西北部,距离县城30公里,地处东经107度46分至107度5分,北纬25度29分至25度34分之间。

东与水利乡相邻,南与播尧乡接壤,西北面与甲良镇毗邻。

方村乡国土总面积53.8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820米,地形东北高西南低,甲良黄江、甲站小河交汇于此,南面河谷深切,除方村大坝外,方村境内峦丘起伏,沟河纵横,地形复杂。

2、气候条件

方村乡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这里气候温热,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长冬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

境内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2℃,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300毫米,无霜期282天。

3、人口、劳动力资源

方村乡辖5个行政村,60个村民组,全乡总户数2694户,总人口10008人,农业人口9525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5.6%,有劳动力5315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1368人,农村五保、低保供养人口覆盖全乡5个村2184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4361元。

4、财政收入

2010年全乡税收完成537212.00元(国税完成33722.00元,占年度任务24000.00元的140.51%;地税完成503490.00元,占年度任务372000.00元的135.35%),占年任务数396000.00元的135.66%。

方村乡全乡总人口1008人,其中双江村3733人,红坭村2664人,尧并村1732人,拉街村1012人,丙花村867人

拉街村概况

方村乡拉街村位于方村乡东南面,距乡政府6.5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257户1012人,可开发利用的荒山地16000亩,耕地面积871亩,人均基本农田面积0.6亩,贫困农户(低保户)100户261人。

该村经济结构单一,群众经济收入主要由粮食和少量经济作物及家庭小养殖构成,种、养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50元,人均占有粮食346公斤。

交通状况:

通村公路为泥巴路,路况很差。

全村7各村民小组均未有通组水泥路。

全村丘岗山地广袤,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少而分散,不利于发展粮食作物,但发展山地农业优势较明显

尧并村概况

尧并村位于方村乡西部地,是我乡二村合一的行政村,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486户1732人,可开发利用的荒山地13000亩,耕地面积1467.8亩,其中田为1012亩,人均基本农田面积0.58亩。

经济结构单一,全村丘岗山地广袤,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少而分散,不利于发展粮食作物,但发展山地农业优势较明显该村是我乡最偏远的行政村,通村公路仍是泥巴路,有4个组未完成通组水泥路,其余8个组均完成通组水泥路基寨内路面硬化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486户1732人,。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立足于本地资源,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开发新的经济支撑点。

通过推广油茶新品种和新的经营技术,将新的生产技术传输给项目区农民,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有效的安置。

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公司加工带动,科技部门科技投入,构建“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农户”等油茶产业化经营模式,为油茶创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项目建设是农村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共同需要。

油茶是一种深根性常绿阔叶、耐脊薄、耐酸性的食用木本油料树种,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

油茶是我国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实施油茶高产基地林建设项目,通过增加环境保护措施,能改变长期沿袭的一种铲土刮山而造成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的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

茶油富含维生素E、脂肪酸和山茶苷,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以上,居各种植物油之冠,有东方油橄榄之称,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食用油,长期食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有预防和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产品市场用途广,经济效益高,且具有一年种植、多年收益的特点。

选用良种嫁接油茶苗,第三年挂果,第四年投产,第五年后进入盛产期,盛产期可达近百年。

通过项目实施,不但能开发与活跃农村经济、提高农户收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质食用油的不断提高的需求,还为项目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带动油茶加工产业的发展。

项目建设是落实《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贵州省林业厅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荔波县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的需要,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对于实现油茶产业化发展、满足市场需要求和对于开发油茶的多功能用途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按照荔波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县旅游发展的工作部局,生态农业建设是该片区产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属于发展果、药、竹的重点区域之一。

因为该区域农业产业主要以种植常规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为主,产业单一,增收缓慢。

2010年,据统计,拉街村村和尧并村在册贫困户320户1512人,占该乡总人口的15.1%,贫困面广,扶贫攻坚难度大。

项目区多数群众基本生活均靠种植水稻、玉米、上山找零星中药材、变卖购粮和政府发放救济粮、低保等加以维持。

因此,推广见效快、技术含量不高的新型农业产业势在必行。

通过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在思想意识,致富观念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都要求党委、政府能够结合当地气候、地理等实际条件,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型农业产业发展。

该区域群众认为,在该片实施以优质油茶种植为主导产业,实施林下养殖为辅助产业的项目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既符合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各部门的发展规划,也是基层党委、政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符合当地群众意愿。

项目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致富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户有机会通过种植油茶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因此,本项目的扶贫带动作用与对全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都是显著的。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方村乡拉街村、尧并村有尚未开发的宜林荒地21000亩,该荒山上有多个品种的野生油茶分布,经黔南州林业规划院及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从事油茶研究近三十年的高级工程师赵学民专家亲自两次到项目区实地考察论证。

证实了该荒地适宜人工优质油茶的栽培,并且当地群众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有人工栽培油茶的历史,群众有一定的栽培经验。

该村近几年外出务工人员就有部分是在江西油茶种植企业和种植大户管护油茶园务工,看到了油茶种植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很多农户非常希望能返乡种植油茶,对于油茶项目的实施,群众思想基础较好。

另外,县水利局、供电局、交通局、农业局等也表示将在项目区给予水利建设、交通条件改造等支持,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省林业厅等部门也表示给予技术扶持,这些都将为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本项目的实施可提供近265人的就业岗位,每年为当地农民带来近267.6万元的收入,对解决荔波县的“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见。

为了解决产品销售及加工等后续问题,我乡通过引资加工企业,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公司+种植大户”等方式与农民结成利益联结体。

使农民的生产无后顾之忧,加工企业有源料保障,双方利益得到保护,解决产、供、销问题,达到双赢的目标。

 

市场分析:

油茶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的经济树种,主要产品为茶油,副产品包括茶枯、茶壳和茶粕。

副产品茶枯经深加工可提取残油、茶皂素;茶壳经提取可用于制作糠醛、木糖醇、栲胶、活性炭和培养基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食用油消费量将逐年上升,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增加到14.5亿,按人均食用油消费22公斤计算,食用油的消费总量将达到3200万吨。

目前我国年产茶油为26.65万吨,年人均占有量仅0.2公斤。

我国要达到年人均茶油占有量2公斤的标准,全国茶油产量需增加10倍,年缺口达250万吨左右,可见,未来茶油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此外,油茶副产品茶枯、茶壳的利用价值也非常高。

目前,国内市场的茶枯饼每吨的售价已上升到1800元,茶壳的售价也达到每吨249元。

今后油茶副产品与油茶产品一样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产业组织形式:

为加强对该项目实施的领导,确保项目长期发挥良好的效益,水尧乡党委政府将分别成立以政府乡长为组长、分管扶贫工作领导为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推广调研、方案编制、信息提供、市场分析等工作,领导小组还将组建技术服务组、督导检查组等机构,为保障农户科学实施项目提供有力保证。

同时,县政府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公司+种植大户”、“公司+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等组织”等模式切实为项目实施、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提供服务。

通过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调动了一大片农户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则由公司源源不断地走向了市场。

这样“一条龙”的发展路子正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当前,对于农村特别是偏僻的老区、山区来说,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项目、资金、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如何增强贫困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变“输血”为“造血”,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重要课题。

通过这样的联合,取得了实效,实现了“三赢”:

一方面,公司创办基地,可以分散种植,降低风险,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基地的建设实现了我乡山地综合开发,调整优化了农业经济结构,又解决农民办项目缺乏资金的困难,加上企业在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市场开拓上都给予了无偿的服务,最终得实惠的是农民。

在发展油茶过程中,我乡农技站向农户提供种前、种中、种后一系列服务,这些服务具体为:

1、生产服务:

①提供苗木;②提供肥料;③提供药物。

2、技术服务:

①制定技术标准;②提供技术指导;③多形式的种植加工技术普及、培训、提高;④病害防治和咨询服务;⑤技术员现场技术指导。

3、销售服务:

按计划回收合格的成品和深加工。

 

避险能力:

油茶适应性强,对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要求不高,能耐寒,喜温暖,种植成活率高。

近年来,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较快,在多种因素的促成下,使得本世纪以来油茶产量得到较大提高,油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高产稳产新品种培育成功,为油茶产量大幅度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良种苗木培育技术,为油茶新造林分早实、丰产稳产奠定了种苗基础。

政府产业引导和机制创新为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由公司、协会和政府协作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种植、品种选育、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培训,以确保产业良性稳步发展。

再加上得到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技术支撑,为油茶基地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项目建设内容、规模

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产业发展项目:

(500万元)

种植油茶:

5000亩×1000/亩=500万元;

二、部门整合资金(1515万元)

1、果园公路:

28公里×15万元/公里=420万元;

2、修小水窖:

130口×5000元/口=65万元;

3、人畜饮水:

1720人(头)投入资金58万元;

4、坡改梯:

5000亩×826/亩=413万元;

5、电网改造:

30公里×4万元/公里=120万元;

6、沼气池:

90个×5000元/公里=45万元;

7、卫生厕所:

85个×4000元/个=34万元;

8、集散地建设,建筑面积12000㎡,投入资金360万元。

资金用途:

1、财政扶贫资金用于购苗木、整地挖穴、定植、化肥农药及抚育补助;

2、整合部门涉农资金用于坡改梯、道路维修、电网改造、小水池、小水窖、水渠集散地等基础设施建设;

3、地县配套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管理;

4、群众自筹主要是投工投劳折资。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对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进行奖励的意见》、《荔波县2011年实现减贫摘帽实施方案》和《荔波县农业产业规划》、《荔波县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申报。

 

项目申请依据

 

项目技术标准和技术路径

一、产业建设技术标准:

(一)油茶种植技术标准

1、选地、整地与施肥

土壤选择:

应选择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至微酸性沙质壤土和腐殖壤土的山地种植。

科学整地:

整地要在栽植前三个月进行,视造林地情况可采取全垦整地、梯带整地等方式。

垦带整地采取由上向下挖筑水平阶梯,筑成内侧低,外缘高的水平梯带,俗称“反坡梯地”。

按带宽2.6-3.0米的标准水平带状全垦整地;按2×3米的株行距机械挖穴,穴的规格是60厘米×60厘米,将穴内的心土挖出填梯带,将腐殖质丰富的表土置于穴内。

阶梯内侧挖成深宽各20cm的竹节沟,以利蓄水防旱和防止水土流失。

合理施肥:

按照每亩施用农家肥2000~3000公斤,或每亩施用饼肥100~150公斤,或每亩施用油茶专用肥(基肥)。

先于植苗1个半月前将底肥施于穴内,用土盖住,让其充分发酵。

第一次抚育、第一次抚育亩施100公斤复合肥。

2、植苗方法

选择经严格检疫符合国家一级苗木标准的二年生嫁接苗上山造林,苗高40cm以上,基径粗0.5cm以上。

栽植密度为2m×3m,每亩110株。

栽植时要做到苗正、根舒、土实,深浅要适当,裸根苗深栽至原土痕上3cm左右(即两指深),营养杯苗要栽在实地上,使嫁接口与地面持平,踩紧、压实。

3、抚育管理

造林后1~3年每年春末夏初和秋季各中耕除草一次,除草松土,培蔸正苗,维修梯面,提倡合理间作,以耕代抚。

4、病虫害防治

油茶病害主要有油茶炭疽病、油茶烟煤病、油茶软腐病,发病始期一般在每年3月中下旬,随着雨季来临到达高峰期;虫害主要是油茶毒蛾、油茶尺蠖、广西灰象、茶刺蛾、茶天牛等,危害多发生在油茶叶片、嫩树皮、幼果、树干等部位。

病害的防治方法:

1、严格从无病树或轻病树的无病茶果中采种育苗,播种前50%可湿性退菌特1000倍液浸种24h有一定杀菌效果。

下种之后不要多施氮肥,要多施磷、钾肥。

2、 科学管理土壤,调整林分结构,保持林内油茶株间枝叶不相衔接的立木密度,合理垦复,适当增种绿肥,避免套种高秆作物,勿偏施氮肥。

3、 喷洒药物保护,定期喷洒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3~4次,喷药时间为春季新梢生长后(3-4月)、病害中期(6月)各1次,盛发期(8~9月)每月喷2次,即相隔半月喷1次。

虫害的防治方法:

1、该虫食性广泛,如茶园内有杂草,则取食杂草不为害油茶。

2、在成虫盛发期用90%氯胺磷或40%乐果800倍液喷雾,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

5、收获、加工及贮藏

适宜的采收期是在果实成熟期开始到后7天完成。

寒露籽一般在寒露后采摘,霜降籽在霜降以后收摘。

严禁提早采摘。

采收方法:

采收果实时正是油茶含苞待放时期,严禁折枝取果。

果实处理:

果实采回后,堆放时间不得超过5~6天,要及时日晒脱粒,除净杂物,进仓待榨。

二、整合资金项目技术标准

1、公路建设技术标准

按贵州省乡村公路技术标准施工,主要技术指标为:

通村公路以通村油路建设,路基宽4.5米,浆砌路肩,边沟40×40厘米;生产便道路宽4米,平整路面,加铺泥结碎石夯实,最大坡度为35度。

技术依托单位为荔波县交通局。

2、小水池按30立方米/口标准和要求建设,每口覆盖灌溉4.15亩地。

技术依托单位为荔波县农办。

3、水渠建设标准

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水渠建设标准执行,技术依托单位为荔波县水利局。

4、人饮工程建设标准

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畜饮水建设标准执行,技术依托单位为荔波县水利局。

5、土地整治标准

坡改梯宽度2.6-3.0米,技术依托单位为荔波县农办。

6、沼气池建设标准

沼气池按8个立方/个,技术依托单位为荔波县农业局。

7、电网改造建设标准

按农村电网改造标准建设,技术依托单位为荔波县供电局。

8、卫生厕所建设标准

按国家改厕项目标准实施,技术依托单位为荔波县卫生局。

 

项目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

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概算与方案不符)

项目总投资201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321.5万元;地县财政配套资金12.86万元;整合部门涉农资金1515万元;农户以劳折资178.5万元。

油茶造林投资概算

项目

亩用量

单价(元)

亩投入(元)

亩投入(元)

总建设面积(亩)

单项总投入(万元)

扶贫项目资金(万元)

群众以劳抵资(万元)

种类

合计

财政资金

群众以劳抵资(万元)

苗木

110株

2.72

110株/亩×2.3元/株=253元

253

253

 

5000

126.5

126.5

 

肥料、农药

30公斤

4

10公斤/亩×5元/公斤=50元

50

50

 

5000

25

25

 

整地挖穴、定植

110株

6.45

110坑/亩×4.5元/坑=440元

495

220

275

5000

247.5

110

137.5

抚育(3年)

110株

 

202

202

120

82

5000

101

60

41

合计

 

 

 

1000

643

357

5000

500

321.5

178.5

一、产业发展项目

一、种植投入500万元,其中:

扶贫资金321.5万元,群众自筹178.5万元。

(1)苗木:

5000亩×253元/亩=126.5万元

其中:

扶贫资金解决:

5000亩×2.3元/株×110株/亩=126.5万元;

(2)化肥、农药5000亩×50元/亩=25万元

其中:

扶贫资金解决:

5000亩×50元/亩=25万元;

(3)整地挖穴、定植:

5000亩×440元/亩=247.5万元

其中:

扶贫资金解决:

5000亩×2元/株×110株/亩=110万元,群众以劳抵资137.5万元;

(4)抚育:

5000亩×202元/亩=101万元

其中:

扶贫资金解决:

5000亩×120元/亩=60万元,群众以劳抵资41万元。

二、整合部门涉农资金1515万元(其中整合县农业办土地整治资金414万元、集散地建设360万元;水利局小水窖建设资金65万元、人饮资金57万元;县交通局道路建设项目资金420万元;县供电局农网改造项目资金120万元;农业局沼气池建设资金45万元、卫生局改厕建设资金34万元。

):

1、2011年10月—12月(总投入:

2015万元)

一、产业发展项目:

(500万元)

种植油茶:

5000亩×1000/亩=500万元;

总投资500万元。

其中:

财政扶贫资金321.5万元,群众以劳抵资178.5万元;

二、部门整合资金(总投入:

1459万元)

1、果园公路28公里(宽度4.5米),投入资金420万元;

2、修小窖130口(30立方米/口),投入资金65万元;

3、解决1720人畜饮水,投入资金57万元;

4、坡改梯5000亩(宽度2.6-3.0米),投入资金414万元;

5、电网改造30公里,投入资金120万元;

6、沼气池建设190个(8个立方/个),投入资金45万元;

7、建卫生厕所85个,投入资金34万元;

8、集散地建设,建筑面积12000㎡,投入资金360万元。

三、地县配套资金20万元

项目管理费12.86万元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期限为1年,实施计划为:

1、2011年4月进行宣传发动;

2、2011年5月—6月进行农户种植面积的核实;

3、2011年7月—10月进行挖坑、底肥储备;

4、2011年9月--10月进行回填工作;

5、2012年12月—2012年4月进行苗木定植;

6、2012年4月-10月进行抚育。

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扶贫效益:

该项目建成后,可充分利用农户闲散劳动力资源,解决当地农村剩余人口就业问题,可使项目区农户不需要出外打工就能脱贫致富,并且一年种植,可以有近百年的收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是农户长期稳定的绿色银行,具有显著的扶贫效果和带动作用。

近期目标:

到2011年10月份-2012年4月份完成油茶种植5000亩,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260元以上,实现690人脱贫致富。

长远目标:

2012年4月份完成种植油茶种植21500亩,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860元以上。

实现2430人脱贫致富。

2013年4月份完成种植油茶种植23500亩,项目区农民人均新增纯收入3100元以上。

实现2610人脱贫致富。

油茶进入盛产期(五年后)每亩平均年产茶油40公斤,按销售价格40元/公斤计算,每亩油茶收益1600元。

除获得茶油主产品外,每年还可获得茶枯、茶壳等副产品85公斤/亩,销售价格按2元/公斤计算(目前价格)每亩油茶副产品收益170元,种植油茶年亩产值1770元。

扣除生产成本后,每亩油茶纯收益885元,平均每户农户种植50亩,户均毛收益88500元,户均纯收益44250元;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885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后,预计纯收入442.5万元;项目区农户人均年增收7391元;年户均增收44250元。

使拉街村村和尧并村在册贫困户320户1512人整体实现脱贫致富。

社会效益:

优质油茶的产业化发展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