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作文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787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端午节作文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端午节作文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端午节作文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端午节作文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端午节作文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端午节作文教学设计方案.docx

《关于端午节作文教学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端午节作文教学设计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端午节作文教学设计方案.docx

关于端午节作文教学设计方案

关于端午节作文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单元愉快的夏天

  主题二过传统节日——端午节

  教学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节日。

  2、初步了解一些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初步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3、学习制作小纸粽子,练习正确运用剪刀等简单工具。

  4、在参与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进行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成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提前了解学生对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认知状况。

  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活动等相关资料和情境图片。

  认真阅读、了解有关屈原的故事,思考和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屈原的故事,敬佩屈原的爱国精神。

  准备制作工艺小粽子的工具和原材料。

  2、学生准备

  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或特色活动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一项端午节的特色活动或者品尝一下粽子。

  准备制作工艺小粽子的原材料和简单工具。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俗民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端午节的故事

  1、夏天天气炎热,但植物茂盛、瓜果飘香、蛙唱蝉鸣。

在这美丽的季节里,还有一个传统节日呢。

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2、你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吗?

请你和同学们说一说吧。

  3、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讲故事。

  A出示屈原图像介绍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战国时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写下了许多诗,遗留下来的只有二十多篇,其中《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最为著名……

  B出示有关屈原故事的连环画。

  C讲故事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

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二、端午节的活动

  1你还了解端午节里的特色活动吗?

赶快介绍给大家吧。

  A播放赛龙舟的情景,若有学生了解有关内容可让学生自己介绍。

  西湖的龙舟分为两种.其一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小孩装扮各种历史、神仙人物,下层载有鼓吹手,敲锣打鼓,两傍坐著划船的水手,这种龙舟较具表演色彩.竞赛用的龙舟则绕著大龙舟周围打转,待大龙舟上抛下物件,小龙舟上的水手便

  下水争抢.其中以钱、鸭两物最难抢得,因为钱币入水即沈,鸭子则会四处游窜躲避.

  B挂蒲草和艾叶。

  民间古来有门前悬艾、菖蒲之俗.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两者皆可入中药.艾叶可制灸条,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燃点艾条可灸治多种病症.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其实,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中国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C做香包

  D挂彩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E吃粽子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棕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简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棕叶包米代替竹筒。

  F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G写符念咒

  中国古代将五月视为“恶月”,所以端午驱“鬼”在民间非常盛行。

驱“鬼”的方法有许多,常见的一种,是在节前五月初一晚上插桃树枝。

当时,人们认为桃木能辟邪,所以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前、窗上,以达驱邪的作用。

另一种

  重要的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

  H挂钟馗像

  在陕西南部与四川交界的一些地方,端午这天,流传挂钟馗像的习俗。

挂钟馗像,主要是为了消灾避难。

  I迎鬼船

  江西南部的部分地方,流传着迎鬼船的习俗。

因为这一带水浅,不能进行龙舟赛,故在五月初五这天,用纸扎成旱船,带着去登高、游街,谓之“迎鬼船”。

J滚鸡蛋

  在东北,端午节这天清晨,长者要将熟透了的鸡蛋,在小孩肚皮上来回不断滚动,尔后去壳让小孩吃下,据说这样可以免肚子痛。

冠军,雅琪队和沙冈美林队分别获得男女标准龙舟赛冠军。

  2如今社会进步了,我们可以怎样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呢?

  A还向江河里投食物吗?

为什么?

  B你愿意参加龙舟赛吗?

  三、作业

  回家学包粽子,下节课将自己的作品带来。

  板书设计:

  2过传统节日?

——端午节

  纪念屈原---爱国

  包粽子赛龙舟挂香包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端午节的风俗教学设计

  《习作5》

  执教者:

金实小学郑茗虹

  一、教学目标

  1、读懂文中所给资料,并能作适当的补充。

  2、初步学会归纳整理所给资料。

  3、学会口头向别人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相关风俗。

  4、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教学难点:

归纳整理所给资料。

  说到过端午节。

哪个不感兴趣呢?

可以先通过讲故事、猜谜语、看图片等手段,激趣导入话题;也可让学生说见闻、讲风俗、谈过节感受等手段,激发情趣,引发想写动机。

然后阅读课文素材,自选资料构思起草。

本课没有“例文”,可以准备“下水文”,以便师生读议后把握基本写法:

如怎样筛选自己熟悉或需要的资料,怎样有重点、有条理地介绍;让学生现身说法、议法、明法。

接着让学生仿照,或是模仿,对照、修改、加工。

最后,反馈、评价,鼓励那些灵活模仿有创意、内容条理清楚、文从字顺的习作。

  三、教学对象特征分析

  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八九周岁的孩子,他们才开始学写作文,从说到写,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需要一个过程,对他们过高的要求势必会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惧怕作文的心理。

如何让学生不输在习作的起跑线上,这至关重要,不但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而且有可能关系到学生一生对习作的兴趣。

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一个重要的根本的任务。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部分中明确提出:

“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

”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认识到:

作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件很有趣的事。

学生大胆地写,自由地写,写出之后,再给予肯定、鼓励,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喜欢作文。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写作成功的快乐,在全班同学面前得到老师的表扬或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会使学生的内心充满快乐,这种“快乐”会使学生热爱作文,对写作充满自信,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

有了这种心理基础,学生的思维会变得非常活跃,大脑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其写出来的习作也会内容丰富。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在小学三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象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以实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

因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1、谈话激发情趣。

教师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感染力和美感的语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唤醒学生的记忆,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情趣。

不过,各环节侧重点不同,课前谈话重在激趣,总结性谈话重在激情,教师课中的“现身说法”则重在感人及鼓励学生大胆谈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2、课件激发情趣。

教师根据习作内容,提供图片或制作成课件向学生展示,可以激发情趣,引发学生对平时生活积累的回忆,更能诱发孩子们写作的欲望。

  3、范文激发情趣。

教师要写好或选好范文,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领悟写作技巧和语言的运用,更鼓励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思考与独创,激发其创造激情。

  4、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教师根据作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选择地“创设情境,激发情趣”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激趣:

放飞的思维双翅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最近几天阴雨绵绵,家家户户都忙着上山踏青扫墓,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所以除了清明节,我们还有许多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它们形式多样,凝聚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3、小结。

我们怎样介绍这些传统节日呢?

  交流:

明确习作内容。

  1、你们的这些知识是从哪来的?

  2、大家能不能从以下图片中猜出我们的话题。

板书:

端午节

  3、P91胡瑞芝同学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端午节的一些资料,咱们来读一读,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4、质疑、交流。

师生共同探讨,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5、大家能不能运用这些资料给我们介绍介绍端午节呢?

  品文:

点燃智慧之花

  1、对比两篇有针对性的范文。

四人小组阅读、比较、分析、评价两篇范文。

  2、对比评价后小结。

  3、探索写作方法。

讨论:

怎样合理应用这些资料?

  4、创设情境,拓展写作内容。

  你准备向远道而来的加菲猫先生的介绍些什么?

  5、理清写作思路。

A对于这些材料,你准备怎样来运用?

B选取个案具体研究。

  6、总结、激励。

小结:

通过同学的发言,我发现大家已经知道如何恰当的安排材料。

  练写:

提供机遇,享受情趣

  1、同学们,你想实现一个作家梦?

你想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刊登你的大作吗?

你想让大伙一睹你的文采吗?

端午节快到了,何不拿起你的笔,为咱们班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呢?

  2、学生领取投稿纸,写草稿。

  六、板书设计

  习作5说说端午节

  名称时间来历习俗

  重组取舍补充

  有重点有条理

  专家点评:

  儿童作文,需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更要重视培养孩子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写放胆作文,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

本节课的设计,教师注意把握了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作前指导:

  一、积累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没内容可写,是小学生习作时出现的最大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写作内容,什么也谈不上。

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教会学生积累素材。

  其实,在我们身边,无处不是写作素材。

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往往对这些鲜活的素材熟视无睹。

对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另外,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可以吸收丰富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

素材积累越丰富,选材的范围就越大,学生就不会发愁没内容可写了。

  本节课主题为“说说端午节”。

对于端午节这一类传统节日节日,它不同于春节、中秋等让孩子们耳熟能详,所以教师在授课前布置了学生查阅、收集、阅读中国传统节日各个方面的资料。

一入课,又巧妙的抓住当天是清明节这一良机,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自然的引出“传统节日”这一话题,同时还潜移默化的借助“荣誉卡”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何收集整理资料。

  二、掌握写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先读后写、读写结合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规律。

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习作也是这样的。

范文引路,仿写开篇,“葫芦文”打底,是初学者的必经之路。

通过阅读课文着意点拨,让学生有“章”可循,就可以解决有素材而不会写的问题了。

  本课内容,教材提供了八条端午节资料,没有例文。

教师却在教学中巧妙的向学生提供了两篇有针对性的学生习作,让学生通过“阅读—点评—比较—讨论”,从“例文”中获得启示:

面对众多的资料,我们要学会“重组—取舍—补充”,这也使本次教学的难点得以突破。

  三、激发兴趣,解决“不愿写”的问题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还必须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

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了“向我们的朋友——加菲猫介绍端午节”这一情景,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更训练了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合理安排材料的能力。

  “班级黑板报征稿”的一段激励性言辞,更把孩子们的写作欲望推到了极致。

  总之,课堂上所创设的情景只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置身其间的学生们能够十分便捷地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课堂上虚拟的生活场景变成心目中的真实;让他们觉得:

作文已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提笔写话已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写不可。

  综合实践活动

  端午时节话端午

  活动意图: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作为一种积淀型文化,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

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文化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而端午节又是我国盛大、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过洋节日,而冷淡了传统节日的今天,在看到有报道说韩国准备把端午节申报“世遗”的今天,在有一次我问学生清明节是哪一天学生却答不上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我认为有必要对端午节这个主题展开探究,促使学生通过本次活动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一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节日和民俗的思想感情。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特征,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及其它的习俗、文化。

2、通过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协作精神,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

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3、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4、了解粽子的多种制作方法,并学会其中的一种制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师: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个文明的古国。

下面欣赏一段画面,想一想是关于哪方面的内容。

师:

刚才这个画面是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呢?

生:

过年、过春节。

师:

不错,这是我们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春节。

那么大家知道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各是什么时间?

生:

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腊月三十除夕、五月初五端午节、四月五日清明、正月十五元宵节。

师:

每个传统节日你家是怎么过的呢?

吃些什么呢?

生:

春节串门走亲戚、中秋节全家团圆吃月饼------师:

在过两天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什么节?

生:

端午节。

师:

那么大家对端午节的习俗、传说等又了解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端午时节话端午。

  二、反馈收集、采访的情况

  师:

上次老师让你们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整理在自己制定的表格中,不知同学们完成的怎样?

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成果吧!

  1、学生汇报交流:

  端午节习俗组汇报。

a、采药。

b、沐兰汤。

c、饮蒲酒、d、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

e、采茶、制凉茶。

f、挂艾草、菖蒲、榕枝。

g、躲端午。

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

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

h、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

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

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

i、另外我们当地习俗有门口挂艾草、屋内放置烧着的凉茶火盆,用以躯蚊。

采好凉菜以备盛夏饮用、吃螺丝、早晨给家中的小孩煮平安蛋。

  端午节由来别称组汇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

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

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

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

  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午节传说组汇报。

a、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b、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c、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d、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

e、夏至。

f、纪念女诗人秋瑾。

  端午节饮食组汇报。

①吃粽子。

本地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

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既碱粽),蒸熟以蘸糖吃。

另一种是肉粽,馅心以小枣、果脯肉为主。

第三种是豆沙粽,绿豆红豆都可。

②饮菖酒、雄黄酒、朱砂酒。

  端午节庆祝活动组汇报。

①划龙舟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

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

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

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

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

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

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

②打马球。

③斗草之戏。

④射箭。

  端午节诗词组汇报。

  端午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节对联组汇报。

  堂前萱草舒眉绿;石上榴花照眼红。

  结艾钗头轻战虎;夺标船首惯成龙。

  绿艾悬门漆藻彩;青蒲注酒益芬芳。

  端午节佩饰组汇报。

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物。

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

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

多见于江南。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

画额,时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2、师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真是受益匪浅,增长了不少知识,那么能告诉老师这些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

生:

上网、看电视、看书、看报、问别人。

师:

的确,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多种多样,看大家已经掌握了不少学习的本领,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啊。

  三、动手操作:

包粽子

  师:

是啊!

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可是我们有的亲人,儿时伙伴身在异乡读书,还有四川汶川地震受灾的同胞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不能与亲人团圆过端午,那就让我们一起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包粽子来送给远方的亲人、朋友、同胞好吗?

  1、让一学生介绍必备材料:

粽叶、绳子、馅料。

  2、师示范包粽子,并强调注意事项。

  3、师生共同包粽子,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4、作品展示。

  5、课堂延伸。

师:

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手捧着带着浓浓粽香的粽子,你想把粽子送给谁呢?

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表述。

  四、总结

  师:

今天我们一起徜徉在飘着浓浓粽香的中国传统节端午节中,通过大家的汇报交流,还学到了许多的知识,掌握了不少本领,可谓是满载而归。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作为炎黄子孙应该牢记民族精神,并把它发扬光大,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希望大家过个愉快、祥和、有意义的节日,也希望大家过好每个中国节。

  作业:

1、把这次活动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2、出一份有关端午节内容的手抄报。

3、把这次活动掌握的知识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

  附:

  1、板书:

  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节、

  七夕、中秋节、重阳节

  2、表格:

  收集调查采访表

  小队

  我们的课题

  我们的成员

  组长

  成员

  我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负责人

  1、端午节的习俗组:

古时人们过端午有哪些习俗?

现在过端午又有哪些习俗?

保留了哪些,为什么会这样?

?

?

  2、端午节的传说组:

与之相关的传说?

?

  3、端午节的食俗组:

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食品的材料、端午节食品的制作过程、端午节的食品是否受人欢迎?

?

  4、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组:

历朝历代有哪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歌谣;谁写的?

内容怎样?

表现出什么?

?

?

  5、端午节的由来组:

端午节的时间由来、它的意义

  6、端午节的庆祝活动组:

端午节活动的种类、端午节活动的意义、具体的活动过程?

?

  7、端午节的佩饰组:

有哪些佩饰、材料、有什么作用

  8、端午节的对联组:

有哪些相关的对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