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662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艺术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艺术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艺术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艺术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docx

《艺术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docx

艺术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珍贵的友谊

课题一:

同窗友谊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少先队友谊之歌》,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突出的节奏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呼吸和内心对节奏的感觉,准确唱好休止拍节奏。

3.指导学生在相互倾听的基础上唱好二声部合唱,表现歌曲的情感情绪。

4.学唱《同一首歌》,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相互倾听的基础上唱好二声部合唱,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呼吸和内心对节奏的感觉,准确唱好休止拍节奏。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少先队友谊之歌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欣赏

1、欣赏和交流表现歌颂朋友真情的名言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

——罗曼·罗兰

规劝朋友要在背后,赞扬他们需要公开。

——西拉斯

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鲁迅

2、讨论各自对朋友的理解。

3、学生介绍自己与好朋友之间最感人的有关友谊的故事

三、学习歌曲《少先队友谊之歌》

1、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出示歌曲

2、聆听歌曲

3、学生讲一讲歌曲表达的内涵

4、学习演唱歌曲

1)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几乎每句都是从八分休止拍后或四分休止拍后的弱起拍节奏进入,旋律中还有不同位置的休止拍节奏。

这种节奏形成了这首歌曲的比较统一的特点。

2)练习弱起唱法

3)采用直接视唱法分句学习演唱歌曲旋律。

5、较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

6、播放歌曲录音,熟悉歌词

7、采用直接演唱的方法学习演唱歌词,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的指导学生纠正唱错的乐句

8、听琴较完整的演唱歌词

9、进行歌曲的艺术处理

1)师生一起分析歌曲表达的内涵

2)具体每一句的演唱

10、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总结

课堂总结,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同一首歌

一、导入 

师:

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早已结束了,在其慢慢的人生旅途中,小学的六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同窗的情谊却是难以忘怀的,大家曾经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迷惘、一起长大,今天就让我们在同一首歌的旋律中,回忆述说我们走过的美好时光。

 

二、教授新课 

1、介绍歌曲:

歌曲创作于1990年,作为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电视直播的片头曲。

播出后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

《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

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

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

 

2、学习歌曲

1、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2、学生分组思考 

(1)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

 

(2)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师:

 角落——失意、孤独、无助 感受——对人间真善美的感悟 

渴望——友谊、友情、真情主题思想——人间真情

5、教师有表情的范唱,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A、B前后两段的旋律,在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在演唱过程中,A段与B段有什么不同的处理?

 

师:

(1)A段节奏疏缓,起音在5旋律起伏不大,B段节奏相对紧凑,旋律起音在1,且有几处是八度、九度大跳。

(2)A段情绪较为平缓,是用叙述的口吻演唱的,B段情绪较为激动,是用呼唤的口吻演唱的。

 

6、学生跟琴演唱并纠错 

提示:

 

(1)句尾 长音,时值要足;#4记号要唱准; 

(2)八度、九度大跳时,声音、情绪要有思想准备; 

(3)演唱时要真诚投入。

 

三、总结:

 

现在这这首歌曲已经传遍整个大江南北,歌曲也采用了很多不同的演唱方式,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唱同一首歌,回忆往忆,共叙友情,相信这青春的旋律和纯真的誓言,一定会伴随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课题二:

友谊地久天长

教学目标:

1.了解五声音调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的历史背景后,学唱这首歌曲,启发学生表现歌曲的情感。

这又是一首弱起拍的歌曲,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习过的方法,探讨如何准确歌唱。

2.学唱《啊,朋友再见》,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通过音乐与电影故事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歌曲产生的年代及创作背景,了解二战相关知识,并对电影音乐产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训练其协调性。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四二拍的强弱规律,准确唱好休止拍节奏。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友谊地久天长

(一)导入新课。

师:

最近很流行一个网络游戏叫做—“疯狂猜歌”,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这个游戏,我们现场来一场“疯狂猜歌”吧。

 由教师清唱几首歌曲片段让同学们猜歌名。

 

1、周华健《朋友》 2、儿歌《找朋友》 3、毛阿敏《永远是朋友》 

(二)新课讲授 

(1)师:

同学们都猜对了!

非常厉害!

那我们有没有人发现刚刚我们猜的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点呢?

 

教师给以提示。

(友谊、朋友、友情)

(2)师:

对了,大家说的很好。

是的,我们刚刚猜的这些歌曲都是和友谊朋友有关的歌曲,而且都是中国歌曲。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的这首歌曲是关于友谊的一首苏格兰民歌。

首先,我们来听一遍,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速度与节奏。

 

(3)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4)介绍歌曲,四四拍,速度—中速,(第二遍播放歌曲,教师伴着歌曲讲解)这首歌曲节奏平稳,旋律优美朴实,民族风格鲜明。

这首歌又名《过去的好时光》意为怀念美好曾经,在苏格兰,人们唱这首歌曲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习惯—歌唱的人们要围成一个圆圈两臂交叉地握住旁边人的手,并随着音乐的节拍边歌边舞。

颇具苏格兰风情,我们学会了也试一试好不好?

 (出示本歌曲的主要节奏型) 

(5)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习这首《友谊地久天长》。

在学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加以纠正,例如:

弱起小节、附点节奏、速度、强弱规律、换气点。

 (学生识谱) 

(6)播放伴奏,熟悉一遍,可以小声跟唱,(教师讲解伴奏在哪里进,弱起的讲解)。

 

(7)最后,学生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8)活动:

分小组以自己的方式演唱这首歌曲(可以是齐唱、合唱、轮唱、男女生对唱)或可以以上课开始老师讲解的苏格兰方式演唱。

 

最后大家投票选出表演的最好的小组,教师给以总结,教师总结部分要针对好的地方予以肯定不足的地方加以纠正。

 

(让学生小组讨论把四四拍的歌曲尝试用三拍子演唱) 

(9)师:

听着三拍子旋律老师都忍不住想要表演了。

(教师引导学生做简单的动作) 

(10)欣赏英文版的歌曲,此部分英文歌词对初一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不能够学会就作为欣赏,了解一下。

 

(三)总结:

朋友是我们一生重要的财富,无论我们开心、幸福、失落、痛苦时都会有他们的身影,无论新朋友还是老朋友都令我们难忘欢欣,无论我们来自何处,相逢即是缘分,让我们伸出热情的手,以真诚的心携手走过风雨坎坷。

 

第二课时:

啊,朋友再见

一、组织教学 齐唱《师生问好歌》 

二、激情导入 

1.师提问:

同学们,知不知道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也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有很多电影就是根据二战期间的这些故事改编拍摄而成的。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来?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首歌曲就是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桥》的主题曲《啊,朋友再见》。

 

三.新课教学 

1.播放音乐,整体感受音乐形象。

 

2.简介电影《桥》的故事情节。

 

南斯拉夫电影《桥》讲的是二战后期,德军竭力要保住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以便撤退。

南斯拉夫少校奉命率领小分队前去炸桥,经过一系列惊险曲折的斗争,在桥梁工程师的帮助下及时完成了任务的故事。

 

3.播放电影片段。

请同学们边看电影,边欣赏影片中的主题曲《啊,朋友再见》。

 

4.播放教学光盘,仔细聆听歌曲。

师提出要求:

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情感?

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5.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教师简评。

 

(歌曲表现了游击队员们对祖国对家乡的无比眷恋和热爱,体现了战士们为了保卫祖国随时准备牺牲的精神。

) 

6.再次听音乐,体会情感并跟随音乐哼唱。

 

7.欣赏意大利原文演唱的歌曲《啊,朋友再见》。

 感受原汁原味的意大利民歌风格,并提醒学生注意,电影《桥》是南斯拉夫的电影,而主题歌《啊,朋友再见》是一首意大利民歌,不要混淆。

 

8.教师教唱歌曲,要求学生边打拍子边唱。

 

9.唱谱练习:

把握弱起拍的节奏,引导学生唱出曲谱的强弱和起伏感,讲解乐谱中各种音乐符号(如连音线,圆滑线,反复记号,换气记号等)的含义。

 

10.结合歌词及电影的故事情节,启发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11.学生跟随电子琴伴奏演唱歌曲,要求自信、情绪饱满地演唱。

 

12.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比比哪一组的学生唱的最好。

 

四、小结 

第二单元莱茵河畔

课题一格林童话的故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听出乐曲的主题旋律,并熟练演唱。

2、感受三拍子的舞曲风格,能够随着音乐的旋律舞蹈。

3、通过对比学习《小步舞曲》,感受其音乐的风格特点。

4、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用手势感受旋律的上行下行,学会演唱主题旋律。

3、通过聆听对比,感受大调与小调之间的关系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师:

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上课,首先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首钢琴曲,你们来听听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

2、师:

刚才老师演奏的钢琴曲是由德国作曲家巴赫创作的古钢琴曲,名字叫做《小步舞曲》。

也被人们称作《G大调小步舞曲》。

三、新授:

1、初听乐曲。

师:

让我们完整聆听这首音乐作品,思考它是几拍子的?

生回答3拍子。

2、师弹主题旋律。

师:

我们也学习过许多3拍子的歌曲,3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生回答,之后和琴声一起感受。

3、再次聆听。

师: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旋律是这首乐曲的主题旋律,它在整首音乐作品中出现了几次?

每次演奏的乐器一样吗?

分别是什么?

4、师:

简介羽管键琴。

5、聆听主题旋律。

师:

宫廷里的小王子办了一场化妆舞会,想邀请我们参加,你们愿意去吗?

生回答。

6、再次聆听主题旋律。

师:

在路上我们经过了山坡,小石子,下坡,小丘陵,路真不好走,让我们用小手画一画我们的路线图。

7、用“la“模唱主题旋律。

跟琴演唱。

8、演唱《我们跳起来》。

9、师: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舞会场,会场里人山人海,大家都在舞蹈,让我们也跳起来吧!

10、跟着音乐2人一组随音乐舞蹈。

11、分小组展示,边唱边跳。

四、拓展

1、聆听《g小调小步舞曲》。

师:

接下来老师再送给你们一首《小步舞曲》,你来听一听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2、师:

如果让你用白天和夜晚来表现这两首《小步舞曲》,你觉得哪个更适合表现白天?

哪个适合表现夜晚?

3、聆听完整《小步舞曲》。

师:

现在我们把这两首《小步舞曲》放在一起欣赏,你来感受一下,当你听到表现夜晚的《小步舞曲》旋律出现时,请闭上眼睛,静静聆听。

4、师:

总结大调与小调的特点。

大调:

明亮欢快。

小调:

暗淡忧伤。

5、师:

我们把两首不同的《小步舞曲》放在一起欣赏,别有情趣。

五、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

1、介绍曲作家门德尔松。

2、讲解曲风,歌曲来历。

3、播放音乐,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

4、分析歌曲结构及其节奏特点。

六、结尾

1、师:

其实巴赫不止创作了这两首《小步舞曲》,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收录在《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感兴趣的同学在课下可以找来听一听。

2、生听音乐离开教室。

第四单元俄罗斯风情

课题1:

辽阔的大地

教学目标:

1.学唱俄罗斯歌曲《故乡》,分析歌曲的调式特点,体验歌曲的情感。

2.学唱歌曲《当我走到哪湍急的溪旁》,感受歌曲表现的自然美,体验歌曲抒发的热爱大自然、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体现的情感,学会歌曲中出现的变化音、休止符,延音记号等各种符号,在演唱时注意记号的表现。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当我走到那湍急的溪旁》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我们的邻邦——俄罗斯,了解并感受俄罗斯的音乐风格和艺术魅力。

  2、欣赏俄罗斯风光视频。

  师:

从刚刚的视频中我们初步了解了俄罗斯的风光,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又是我们的友好邻邦。

请谈谈大家对俄罗斯的从自然风光、建筑等方面谈谈对俄罗斯的初步认识。

  3、师:

俄罗斯也是一个艺术的王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熟悉美丽的俄罗斯民歌。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出示歌曲,听老师范唱,提出要求。

  2、调式分析。

师:

我想很多同学听完后都感觉这首歌曲比较悲凉,不是很欢快,那为什么歌曲会显得很悲凉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歌曲的结构。

  

(1)大调:

大调一般终止于主音DO上。

大调音色明亮。

  

(2)小调:

小调一般终止于主音LA上。

小调音色灰暗。

  师:

通过了解我们看到这首歌曲,是一首小调的歌曲,所以才显得他听起来是那么的柔和。

  大调的乐曲带给人的感觉是明亮,向上的,适合表现大气的音乐性质。

  小调的乐曲则带给人一种暗淡,忧伤的感觉,适合表现一些抒情的音乐

  悠长缓慢的歌曲气息宽广,旋律连绵不断地展开,歌调中的一个音节往往唱一连串的音。

  3、学习歌谱

  1)师范唱歌谱

  2)注意三个乐句有相似的吗?

分析重复乐句

  3)解决音准

  4、唱准音准:

唱准歌曲中四度、五度、六度、七度跳音程。

在唱谱时单句抽出反复练习。

  5、用WU哼唱歌曲,掌握歌曲的连贯性

  6、配歌词,学唱歌词

  

(1)大声朗读歌词

  

(2)跟琴歌唱

三、处理歌曲

  俄罗斯人民热爱着自己国土的一草一木,森林里的参天大树,树木成材却不见有人采伐;湖泊和人工水库碧绿澄清,没有污染;俄罗斯的人民竭力地保护着环境,创造着大自然的美。

再次欣赏歌曲《当走到那湍急的溪旁》,让学生聆听和掌握用最适合的音色来演唱这首歌曲。

四、欣赏

1、欣赏歌曲视频《莫斯科的郊外的晚上》《小路》。

俄罗斯的歌曲非常有名,他主要都是一些比较忧伤的歌曲,俄罗斯歌曲浩如烟海,俄罗斯民歌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气质。

歌曲有反映在沙皇残酷统治下人们奋起斗争的革命歌曲;有描绘人民乐观、诙谐性格的游戏歌曲;有表现人民苦难的,音调悠长缓慢带有忧伤情感的抒情歌曲。

表达爱情和对大自然倾诉情怀的“抒情歌曲”在俄罗斯民歌中占有很大的分量。

  2、因为俄罗斯长年的战乱,和终年的冰雪使得俄罗斯给人多灾多难感觉,所以也造就了俄罗斯人忧郁的性格,正是这种性格让他们的歌曲格外悲凉。

让我们在这歌声结束今天的课。

第二课时:

《故乡》

一、导入:

师引入俄罗斯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相机介绍俄罗斯的相关情况。

二、发声练习。

提醒学生注意节拍和音调。

用手打拍,师提示语调。

三、学唱俄罗斯民间歌曲《故乡》。

1、欣赏俄罗斯民间歌曲《故乡》

2、听赏歌曲,了解歌曲的情绪和所要表达怎样的感情,了解它的演唱顺序。

3、轻声哼唱歌谱,注意变化音#5的音准

4、慢速学习唱这首歌。

5、讨论这首歌曲的调式,变化音级。

指导学生分析这首歌曲的调式(和声小调),准确唱好变化音级(唱好和声小调的升高导音)。

6、启发学生感受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和情感,通过唱谱,分析这首歌曲旋律的特点。

7、用适当的速度演唱(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选择),用多种演唱形式巩固。

四、欣赏《卡玛林斯卡雅幻想曲》。

1.这是谁的作品?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格林卡的管弦乐作品

2.分析这个作品的风格和结构。

师概要介绍这首作品的浓郁民间风格和变奏曲式结构。

引导学生感受两个主题的情绪特征,背唱这两段具有鲜明俄罗斯民间风格的主题旋律。

(这是对于音乐听觉、音乐记忆的锻炼,也是逐渐丰富和积累经典艺术作品的经验。

第六单元三个和尚

课时一:

瞧这仨和尚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三个和尚,感受故事中不同角色形象特点和情感特征,使学生体会劳动与生存,责任与义务的关系,启发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

2.有兴趣地表现不同艺术形式的三个和尚的故事,比较主要角色的造型特点,通过对多种艺术表现手段——歌唱、说白、器乐、形体动作、表演等的学习和参与,引导学生体验、表现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演奏和听辨堂鼓、木鱼、小钹三种不同的打击乐器。

  

2.学会不同演唱方式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3.感受不同乐器音色和演唱对表现音乐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准备:

⒈《三个和尚》的动画片的剪辑材料

⒉《三个和尚》的歌曲FLASH动画

⒊打击乐器:

木鱼、三角铁、舞板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动画片《三个和尚》片段,感受故事情节与角色形象。

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今天老师特意给你们带来了《三个和尚》动画片断,请欣赏(播放)

⒉感受故事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其中人文教育意义。

你看懂了什么?

有什么感想?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

⒊播放《三个和尚》动画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形象与民间风格,随音乐想象和表现三个和尚的形象形象。

4.启发学生用三组反义词来描绘三个和尚的外貌特征,并用形体动作高高的瘦和尚和胖胖的矮和尚抬水的情景。

瞧这仨和尚,他们的动画形象是这样的鲜明。

(出示课题《瞧这仨和尚》及三个和尚的图片)谁能用三组反义词来描绘三个和尚的外貌特征?

谁愿意用形体动作想象表现高高的瘦和尚和胖胖的矮和尚抬水的情境吗?

5.《三个和尚》除了动画片,还可以用哪些艺术形式表现。

(歌唱、儿歌、舞蹈、手工、绘画、广告、工艺品等)(欣赏图片),这节课,我们就用歌唱、器乐、戏剧等来表现《三个和尚》的故事。

二、演唱歌曲《三个和尚》,体验歌曲演唱形式与风格。

⒈播放三个和尚动画片歌曲,请同学们仔细听,这首歌曲运用了哪几种演唱形式?

出示课件或卡片,学生打勾。

⒉为什么要采取“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

(突出人物形象,渲染歌曲诙谐、幽默的气氛)我们试着唱一唱。

指名领唱。

3.学生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演唱形式与风格,指名领唱。

三、尝试用打击乐器伴奏,感受音乐的丰富性和伴奏的和谐美。

1.为了创设歌曲的意境,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你认为用哪几种乐器更能表现和尚的形象和庙宇宁静的气氛?

2.请同学们选一选,说一说,敲一敲。

3.老师记谱写在黑板上,用老师给的节奏或自己创编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三角铁  ×  -|×  -|……

木 鱼  ×  ×|×  ×|……

舞 板  × ××|× ××|……

四、创编歌词,积累创作经验。

1.讨论“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你说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想偷懒、不愿自己多干活,都想别人替自己做事,没有团结合作的精神,所以没水喝)

2.后来,和尚们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要是继续这样他们就无法生存,于是他们团结合作,争着去挑水,请你为他们创编挑水的理由。

创编第三段歌词。

3.分三组讨论,合作创编第三段歌词,并选代表表演。

4.评价表演:

小组合作得好不好。

(评价:

改编理由是否充分,表情动作是否与歌词情绪吻合,动作是否符合人物形象。

五、戏剧表演《三个和尚》故事

1.三个和尚的故事流传很久,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产生了多种艺术形式,我们除了用歌曲和打击乐表现外,还可以用哪些艺术形式表现这个故事?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艺术形式。

2.为这个故事创编新的结局并表演

要求:

表演自信、投入;动作幽默、夸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结局新颖、独特。

3.分组讨论创编结局,自由合作。

4.选择艺术形式表现故事

5.分组展示、评价。

六、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三个和尚》的故事,明白了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创美好生活这个道理。

我们也用歌声、器乐、形体动作等表现了三个和尚的故事,同学们的表演都非常的精彩,希望同学们下课后,用更多的艺术形式表现《三个和尚》的故事。

第八单元艺术家的故事

课题二:

歌曲之王

教学目标

1.有兴趣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故事。

2.学唱歌曲《致音乐》,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歌唱二声部的合唱

2.欣赏乐曲《魔王》,感受音乐。

教学准备:

有关音乐家舒伯特生平介绍和音乐作品录音带以及画册、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中的故事

1、安排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特别是他的故事和传说等,讲述给大家听。

舒伯特是19世纪初期奥地利主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闻名于世。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这位伟大的古典作曲家,生前一直过着穷愁潦倒、衣食无着的生活。

舒伯特的一生是为音乐而生的,可以说音乐是他生命的全部内容。

从13岁创作一首四手联弹的钢琴幻想曲开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他的创作生涯只有19年。

但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给人类留下了一千多部作品。

在他那大量的音乐作品中,他的歌曲最为著名,其旋律优美富于抒情性,被人们誉为“歌曲之王”。

他的许多代表作,如《魔王》、《野玫瑰》、《鳟鱼》、《流浪者》、《听、听、云雀》、《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在世界广泛流传,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2、用多媒体形式请学生感受舒伯特的生活片段,引入老师讲述舒伯特的故事,了解音乐家舒伯特。

提问和讲述你从舒伯特的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迪?

舒伯特的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

说一说,写出来,在班级里用黑板报的形式进行展示。

3、舒伯特的才华和作品在他生前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他在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精神财富的同时,自己却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

他一生未娶,在年仅31岁时就过早地夭折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位“歌曲之王”的真正价值,他那些动人的旋律和他的名字一样,越来越闪烁出耀眼的光彩。

二、欣赏《魔王》

1、《魔王》是舒伯特在18岁时创作的。

教师给学生讲述《魔王》创作的小故事。

2、《魔王》原诗讲的是一位父亲怀抱发着高烧的孩子骑马穿过黑夜的森林,孩子因看见森林中的魔王在反复引诱他而不断发出惊呼,最后终于被魔王夺取生命的的故事.很有必要的,首先谈到这首歌曲的“角色性”。

因为歌德的原诗是按照第三人称写作,并且体裁属于叙事性诗歌,所以在歌词中我们能够看到有四个不同的人声需要表现:

讲述者、魔王、孩子和父亲。

就像罗西尼在《塞维利亚理发师》中表现得那么出色一样,舒伯特为了表现四种人声也运用了四种不同的动机。

其中表现“魔王”是最为丰满的。

“魔王”在歌曲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动机旋律几乎是一样的。

三、致音乐

1、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过:

“音乐之于我,犹如食物之于生命”,“当我生病时,莫扎特于耳的音调好像亲人在枕畔看护我;在我疑惑沮丧时贝多芬的音乐让我重新点燃生命的火花。

”自古以来,人们用各种艺术形式赞美着音乐。

其中舒伯特的《致音乐》是经典作品之一。

2、学唱歌曲《致音乐》。

第二声部出现了很多变化音级,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单独练习,准确歌唱后才能唱好二声部的合唱。

学唱舒伯特的歌曲《致音乐》,指导学生准确歌唱第二声部的变化音级,唱好合唱,感受音乐的风格和美好的情感。

1、学习旋律

(1)聆听歌曲,边听边带着老师对作者与歌曲的介绍展开想象,你想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旋律唱一唱

(3)学生自己唱旋律 

3、学习歌词。

请同学们用朗读诗歌的声音来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次 

4、你能随着音乐,轻声唱唱这首歌曲吗?

要是能随着音乐唱出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