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657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学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研学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研学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研学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研学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学课教案.docx

《研学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学课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学课教案.docx

研学课教案

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这是八年级学生的第二堂化学课,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

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记忆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和现象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

与具体物质的学习比较,本节内容缺乏具体性和生动性,整节课内容单一,但又要达到理解运用的要求,所以对教师有一定挑战性。

 

学情分析:

化学对大多数八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但是通过生活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事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没有注意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开始不宜要求过高,随着学习的深入会逐步记忆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本节课重点是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注意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学用品】 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玻璃片、坩埚钳、石棉网、研钵、烧杯、水、块状胆矾、镁条、碱式碳酸铜、火柴、蜡烛、白糖。

【教学过程】

引入:

 田前面我们学了物质,知道了物质和物体的关系,知道一种物质可以制成不同的物体,铁可制成铁钉、铁锅、铁锒头……我们还学了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态变化,如水可变成水蒸气,也可以结成冰。

 

活动一:

观察物质变化的实验,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固态的冰

   受热熔化成水

液态的水

2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

气态的水

灯丝(钨丝)

发光发热

灯丝(钨丝)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铁屑和砂子混合物

铁屑被磁铁吸引,砂子没有

铁屑和砂子

液态酒精

酒精挥发

气态的酒精

在热水中放入一些白糖并搅拌

白糖慢慢不见了

水变甜了

澄清的自来水和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的沉淀生成

白色的氯化银沉淀生成

 

 9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10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11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酸钙

12

切开的苹果

表面变成褐色

 

 

[提问]:

这十二个变化如果要你分成两部分,你会怎样分?

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

(会出现很多不同的分类依据,捕捉到按前后物质发生了变化和没发生变化为依据的学生,就势作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引出的情境)

 

活动二、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学生讨论)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活动三:

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学生抢答

1、电灯发光(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2、夏天黄酒变酸变浑而沉淀(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

3、水中泥沙沉淀(物理变化)。

4、水沸腾后冒出水蒸气(物理变化)。

5、霓虹灯颜色变化(物理变化)。

6、蜡烛燃烧(化学变化)。

7、冰化成水

8、汽油易挥发

9、火山爆发

10、钢铁生锈

11、镁带能燃烧

12、铜绿受热易分解

13、铁熔化成铁水  

14、食物腐烂

活动四:

分两大组进行比赛,其中一组说出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由另一组回答,老师当裁判和顾问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引导设问:

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

   2..讲述:

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导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板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组成

颜色

状态

密度

硬度

 

 

 

 

 

燃烧时

火焰的分层及温度

烛身的变化

生成的产物

 

 

 

熄灭后

 

陈述:

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

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

 

(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

1、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

(1)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

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

【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2)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

【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

如果没有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

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

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1)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

【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离火焰较远部分蜡烛仍是冰冷的,硬的。

燃烧着的蜡烛顶部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浸没着灯芯】

(2)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

2、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

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

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

(2)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

(3)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3.指导学生:

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

【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问:

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

有什么感受?

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练习:

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

结论:

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结论:

石蜡中一定含       、      元素。

 

水污染及其成因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课前预习】

1.图2.2河道中不同层面水的净化作用

位置 净化物质 净化过程

2.上层  

中层 

 底层  【问题探究1】

导入新课:

看漫画思考:

(1)从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联想到什么?

(2)这种现象和问题哪里最突出?

我们生活在农村,这种问题农村有吗?

1.什么样的水体自净能力强?

2.什么样的水体更易受到污染?

3.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水污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归纳总结】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图2.1天然水的净化作用的机理

①            ②             ③              

2、水体的自净能力与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有关,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问题探究2】

1.日本水俣病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发生过程是什么?

产生的危害?

2.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条件?

其污染物和污染源分别是什么?

有哪些危害?

进一步思考如何治理太湖蓝藻事件?

3.海洋石油污染的污染物和污染源?

怎样清除石油污染?

4.为什么沿海地区水污染严重的工业要布局在河流入海口附近?

5.“一节5号电池能污染6吨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们为什么不主张废旧电池回收?

【归纳总结】

二、水体污染现象

1.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条件:

2.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措施:

3.清除石油污染措施:

4.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课堂反馈】

横贯在上海中部的苏州河,西源太湖,东接黄浦江。

苏州河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揖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

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狭窄了。

在海潮和上游来水的共同作用下,汛期水位往往会高出地面,岸坝几度加固加高。

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

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

(1)苏州河附近的工厂向河中排入废水,污染了河水。

请列举苏州河河水中所含有害人体健康的3种重金属元素。

(2)苏州河水域环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并在短期内无法恢复.,请简述其主要原因。

 

《天然水的净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及区分硬水软水的方法;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过程和蒸馏等净化的方法;

(3)掌握过滤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2)通过了解硬水的危害,使学生了解软化硬水的必要性,并区分硬水及软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增加学生对身边化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堂实验,家庭实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3)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硬水及软水的区别;

2掌握过滤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学习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也知道它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污染了我们的环境,同时也给水资源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就像学习门前的那条和一样,面对今天的这个局面,我们怎样保证人类饮水的需要,接下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三水的净化

[提问]同学们家里饮用的都是什么水啊?

[回答]自来水

[提问]大家知不知道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水净化成我们家里饮用的水呢?

那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提问]大家通过自己的理解告诉老师自来水厂用了哪些净水过程或方法。

[板书]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

[讲解]净化水首先从水库取水,取出来的水里面含有泥砂等一些不溶性的杂质,还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

那么怎样才能使它变澄清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静置,一段时间后水自然会变清,这种方法就叫沉淀。

沉淀——那么大的颗粒沉淀速度比较快,小的颗粒沉淀速度比较慢,这时我们就加入明矾,它是白色晶体,溶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加快悬浮物的沉淀速度。

过滤——就是把里面的沉淀和水分离

吸附——时加入活性炭,它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主要除去颜色和异味,也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及可溶性的杂质。

消毒——就是杀死水里面的细菌

刚才我们简要的了解了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我们从中知道了净水的一些方法。

[讲解]在这些方法中,涉及了我们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操作实验——过滤,刚才我们也讲到了过滤就是把沉淀和水分离,接下来我们就概括性的总结一下什么是过滤,从我们的生活出发,大家都吃过饺子吧,我们饺子煮好了的时候,用漏勺一捞,是不是饺子在漏勺里,汤就流下去了呢。

同学们网过鱼没有,用网一捞,鱼就在网上,水就流下去了。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用相似的方法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过滤。

[板书].过滤的定义:

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用过滤的方法净水,就得用到过滤器。

老师面前就是一套组装好的过滤器。

同学们看一下这套仪器有那些仪器组成呢,

[回答]......

[活动与探究]过滤实验

[演示实验]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学习一下怎样制作过滤器取一张圆形滤纸

二对折,然后打开,三层滤纸的在一边,一层滤纸的在另一边。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过滤器。

折好后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并且滤纸的边缘要低与漏斗的边缘。

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壁并使滤纸与漏斗壁间无气泡(否则会影响过滤速度)。

架好漏斗之后使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过滤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并且玻璃棒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过滤器中的液体要低与滤纸的边缘。

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玻棒不能靠在一层滤纸的一边呢?

好,请同学回答一下。

[学生]因为靠在一层的一边容易弄破滤纸,影响过滤效果。

[讲解]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过滤实验的要点。

[板书]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壁

二低: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的边缘

过滤器中的液体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漏斗口的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

盛浑浊液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讲解]:

现在我们来将这杯水过滤,看看具体的操作

操作过程中要讲到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提问]:

让学生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做处理的水,它们的清澈程度有甚么差别?

[提问]:

在做实验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如果经过过滤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处理。

原因:

1滤纸被戳破了;

2过滤器中的液体要高于滤纸的边缘。

处理方法:

重新过滤一遍

[讲解]:

从上面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另一种净化水的方法—过滤,并且知道了过滤的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讲解]现在大家想一下,过滤之后的水比较清澈了,那是不是纯净的水呢?

[讲解]:

我们家里用的自来水都是很清澈的吧,但是大家注意没有,在我们烧水的水壶里有一层黄色的污垢,这说明了什么?

[回答]:

清澈的水不一定是纯净的水。

水中还有许多可溶性的杂质。

比如,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如果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较多,那我们把这样的水叫做硬水,我们知道物质的世界是对立统一的,有硬水就一定有软水的存在,那什么样的水是软水呢,请同学们看书找出答案,来告诉老师。

[板书]二,硬水和软水

[板书]1,定义:

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讲解]知道了硬水和软水的定义,那么怎样区分他们呢?

[实验]我分别向两杯同样清澈透明的水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不断的搅拌,观察它们产生泡沫的情况。

[学生]一个烧杯产生的泡沫多,一个烧杯产生的泡沫少,浮渣多。

[讲解]通过上面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

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产生泡沫多的无疑就是软水。

[板书]2,检验——加肥皂水,蒸发

[讲解]那么使用硬水会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呢?

使用硬水会给人类带来许多危害,例如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有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边硬。

锅炉用水硬度过高则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接垢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边热,易引起管道变形,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既然使用硬水给人类带来这么大的危害,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怎样才能使硬水软化呢?

[板书]3,硬水的软化

[讲解]刚才我已经讲了硬水和软水的定义,那么大家根据它们的定义思考一下,怎样才能使硬水变为软水?

[学生]设法处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

[讲解]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工业和科学实验中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在我们的生活中通常通过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而在实验室则是利用蒸馏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它们分别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和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怎样用蒸馏水的方法使硬水转变为软水。

[板书]蒸馏法降低水的硬度

这是一套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接下来我们看看具体是怎样制取蒸馏水的。

[讲解]以上是我们刚刚制取的蒸馏水,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检验一下它是硬水还是软水。

取两只试管,一只加入刚刚制取的蒸馏水,另一只加入等量的没有蒸馏的硬水,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泡沫的产生情况。

[现象]:

我们可以观察到蒸馏水里面泡沫较多,而硬水里面泡沫较少。

[结论]:

用蒸馏的方法可以使硬水变为软水。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讲了两个大问题,天然水的初步净化,对于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我们了解一下,主要的净化方法要掌握,尤其是过滤实验的这几个要点要重点掌物。

对于第二的大问题里面的硬水和软水的概念重点掌物,

探究水分子的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3、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知道物理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2、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难点:

1、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2、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水分子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会有白云、细雨和白雪?

思考,引发探究兴趣。

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物质的微观粒子观。

一、水的三态变化

[猜想假设]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体积明显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P28图)

回忆、思考、想象

利用学生的经验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

[得出结论]给学生正确的结论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投影]P29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图片

观察思、考、讨论

利用图片对宏观物质存在状态的解释,直观形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问题]1、路边的斑斑水渍为什么会消失?

2、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有什么现象?

如何解释?

思考、交流

帮助学生理解加快分子运动需要吸收能量(包括加热、风能等),分子获得的能量还会散发给环境。

[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活动天地»,并进行交流共享。

回答有关问题,交流。

为以后讲解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改变打好基础。

[在线测试]

练习

二、水的天然循环

[活动天地]认识水的天然循环

阅读,分析,交流

阐明了水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三、水的人工净化

[活动探究]净化黄泥水(附:

探究活动内容)

实验探究

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探究课题:

净化黄泥水

探究目标:

1、了解吸附、沉淀、过滤、消毒、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学习过滤操作技能。

提出问题:

1、给你一瓶浑浊的黄泥水,你怎样把它净化,使之可以饮用?

2、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水吗?

收集资料:

小东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

(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

(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

我认为可用肥皂水来检验,泡沫丰富的是软水,泡沫少有浮渣的是硬水。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取蒸馏或煮沸的方法。

做出假设:

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分别把约100ml的两份黄泥水注入烧杯1和烧杯2中,把烧杯1放在实验桌上静置;在烧杯2中加入明矾粉,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1:

烧杯2:

2、做好一个过滤器,完成对烧杯1中上层液体的过滤。

用滴管吸一滴滤液滴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3、

(1)向滤液中滴几滴氯水,用玻璃棒搅拌,然后把滴有该溶液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将上面的载玻片放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待水分消失。

(1)

(2)

4、将上步获得的灭菌水加热煮沸、冷凝,将冷凝后的液体滴在载玻片上,再用酒精灯加热蒸干,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分析归纳:

结合净化黄泥水的活动经验和自来水厂加工自来水的原理,分析下列杂质的去除方法。

杂质种类

除去杂质的方法

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微生物

可溶性杂质

交流与反思:

(1)以上处理黄泥水的步骤有哪些?

(2)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