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讨论课辅助学习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5972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力讨论课辅助学习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浮力讨论课辅助学习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浮力讨论课辅助学习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浮力讨论课辅助学习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浮力讨论课辅助学习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浮力讨论课辅助学习卷.docx

《浮力讨论课辅助学习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力讨论课辅助学习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浮力讨论课辅助学习卷.docx

浮力讨论课辅助学习卷

《浮力》讨论学习卷

1、讨论并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实例。

2、讨论:

产生浮力的条件。

3、讨论:

为什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

(浮力的实质)

【提示】联系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的知识和公式F=PS(△F=△PS)

 

4、浮力计算。

方法一:

二力平衡。

【例1】如图,重为10N的石块,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8.2N,则石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解:

F浮=G-F拉=

 

习题1:

小明为了体验“浸在水中的物体会变轻”,他将一个物体逐渐提出水面,并画出了如图所示测力计拉力F与物体下表面深度h图像。

(1)求当物体全部浸没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2)若该同学在提升过程中始终保持0.1m/s的速度,画出浮力F浮与提升时间t图像。

 

方法二:

浮力的本质。

F浮=△F=△PS

【例2】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铝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习题2:

体积为200cm3的圆柱形铁块,底面积为20cm2。

(1)当把它没入水中一半时,求它受到的浮力

(2)当把它刚好全部浸没时,求它受到的浮力

(3)当把它浸没到上表面离水面10cm时,求它受到的浮力

(4)当把铁块换成同体积、形状的铝块时,求铝块受到的浮力

(5)当把它全部浸没在密度为0.8ρ水的煤油中时求它受到的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辅助学习讨论卷

1、讨论:

哪些东西在水中会沉?

哪些东西在水中会浮?

会沉的有,共同点:

会浮的有,共同点:

结论:

2、物体的浮沉条件

【知识储备】:

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称之为V排。

浮沉状态

密度对比

体积对比

受力对比

静态

漂浮

ρ物ρ液

V排V物

F浮G

悬浮

ρ物ρ液

V排V物

F浮G

ρ物ρ液

V排V物

F浮G

且:

动态

上浮

ρ物ρ液

F浮G

下沉

ρ物ρ液

F浮G

3、通过解答《浮力》卷中习题2谈一谈对浮力的理解和猜想。

【提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

物体的重力G、物体的体积V物、物体的形状、浸入液体中的体积V排、物体的密度ρ物、液体的密度ρ液、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h。

猜想的因素

检验方案

结论

G

V物

形状

V排

ρ物

ρ液

h

3、看课本后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过程、和结论

探究过程:

 

结论:

4、习题:

(1)质量为270g的铝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容器底对它的支持力为,丢入水银中受到的浮力为。

(2)一个铝块,放入一满杯水中浸没后溢出100g的水,当把它放入煤油中时将会溢出g的煤油,如果把它放入水银中呢?

(3)对比题:

一个铝块,放入一杯水中,浸没后溢出100g的水,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一定1N。

(4)质量为78kg的铁球恰好在水中悬浮,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浮力》两个公式的推导

导入习题:

【例1】如图,正方体木块边长为10cm,放入水中时漂浮在水面上的高度为4cm,求:

(1)V木

(2)V排

(3)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

(4)G木

(5)ρ木

【启发与思考】就这两个条件就求出了ρ木,一定很惊奇吧?

想一想,算出的结果会有什么必然性吗?

提出你的猜想:

【验证】换为边长为20cm的物块,露出为4cm,算算结果并验证你的猜想。

【结论】

(适用漂浮情况)

【应用】

1、给你一把刻度尺、足量的水和一个水槽,测出一个小木块的密度

主要步骤:

表达式:

2、某探测船在一湖泊上发现一座漂移的冰山,用仪器测出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10m3,求冰山的重力为多少?

【拓展】会沉的物体会怎样呢?

【例2】如图,一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其重力为10N,然后将它浸没在水中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为6N,求:

(1)石块受到的浮力

(2)石块的体积

(3)石块的密度

 

提出你的猜想:

【结论】

(适用沉的情况)

【应用】

1、给你一把弹簧测力计、足量的水和一个水槽,测出一个小石块的密度

主要步骤:

 

表达式:

浮力知识与测密度的相关练习

一、漂浮情况:

1、小明有一根密度为0.4×103kg/m3的圆柱体浮标,他想利用它来测定家用食用油的密度,请在他身边的器材中选取几项并完成该实验。

可选器材:

足量的水、水槽、刻度尺、天平和砝码、停表

你选取的器材是:

你的实验步骤是:

(1)

(2)

表达式:

2、学习了浮力的知识后,小红同学想运用相关知识测定牛奶的密度,于是他找到了刻度尺、正方体木块、一个够用的容器和足量的水,请帮助他设计出实验方案。

你的实验步骤是:

(1)

(2)

(3)

表达式:

二、沉的情况:

3、给你一只弹簧测力计、适量的水,细线等工具,设计一个实验测出一金属块的密度。

你的实验步骤是:

(1)

(2)

表达式:

4、现有弹簧测力计一只、适量的水,细线、工厂排出的污水,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玻璃块等,设计一个实验测出污水的密度。

你的实验步骤是:

(1)

(2)

(3)

表达式:

三、可浮可沉的情况:

5、小张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量筒和少量的水就测出了一只酒杯的密度。

你的实验步骤是:

(1)

(2)

(3)

表达式:

类似的还有:

(1)量筒、空牙膏皮(橡皮泥、铁片)

(2)量筒、大头针、木块

可以利用的浮力

一、导入问题:

【例】如图,边长为为10cm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时漂浮在水面上的高度为4cm,求:

(1)当用力F将它刚好压入水面,F的大小;

 

【定义】漂浮的物体露出水面的部分可以产生的浮力

思考:

如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应用】如图,边长为为10cm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时漂浮在水面上的高度为4cm,现在它上面放一小金属块刚好将木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求:

(1)G金

(2)若将金属块至于木块下方,并用细线系在木块上,这时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cm,求金属块的密度。

(如图A)

 

(3)若细线断了,金属块沉入容器底,(如图B),水面将会样变化?

(用计算说明)

 

二、轮船的排水量

【定义】轮船满载时轮船和货物的总质量

【应用】

1、排水量为8000t的轮船质量为2000吨,则它最大的载货量为多少?

它由河里驶入到海洋里,船身将上浮些还是下沉些?

为什么?

2、一搜轮船空载时,水面以上的体积为200立方米,它可以晕在多大质量的货物?

 

为了安全起见,若它装了一定量的货物后,水面以上部分体积为50m3,则它装载货物的质量是多少?

三、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浮沉。

鱼在水里如何实现上浮和下沉呢?

液面的变化和V排的关系

【公式】v排=s容·△h=s物·h深

图解公式:

如图A:

体积可记为V水

放入木块后水面上升,如图B和图C

图B的体积可记为:

V水+s容·△h

图C的体积可记为:

V水+s物·h深

图B的体积=图C的体积,

所以:

v排=s容·△h=s物·h深

【习题】

1、如图,重3.6N底面积为20cm2的木块,高度为30cm,放在底面积为80cm2的容器中,如图。

现在逐渐往其中注水,直到木块能够刚好漂浮。

求:

(1)此时注水的质量

(2)继续注水直到2Kg,求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如图,底面积为100cm2的容器,放入一正方体木块后,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由300Pa上升到了500Pa,求:

(1)求容器中水的质量

(2)求木块受到的浮力

(3)求木块的边长

(4)若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整个体积的3/5,求木块的密度

 

3、如图,矩形木块长为10cm,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距底面积100cm2的容器底5cm处,细线受到的拉力为4N,当往容器中注入900g的水时,细线的拉力刚好为零。

求:

(1)木块的密度

(2)木块的底面积

 

《浮力》计算综合题

1、木块A的体积为500cm3,质量为300g,用细线拉着浸没于盛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容器内水面高度为30cm。

如图所示。

求:

(1)细线对木块的拉力;

(2)剪断细线后,木块静止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如图,把一个边长为0.1m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然后在其表面放一块底面积为25cm2的小柱体,静止时,方木块刚好全部浸入水中,如图甲;现把小柱体拿走,方木块上浮,静止时有1/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

求:

(1)木块的密度

(2)小柱体放在木块上面时,对木块的压强。

 

3、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内盛有某种液体,一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液面上,已知木块的体积为1000cm3,木块的密度为0.7×103kg/m3,容器的底面积是木块底面积的2倍。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要使木块浮出液面的高度恰好为1cm,必须向木块施加2N竖直向下的压力,求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4、如图质量为540g的凹形铝槽,放入盛有某种液体的为底面积为1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中,液面上升3.6cm,这时铝槽浮在液面上,槽口恰好与液面相平。

求:

(1)铝槽受到的浮力;

(2)液体的密度

(3)该铝槽沉入液体中,则沉入前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多少帕?

(ρ铝=2.7×103kg/m3)

 

5、小林和爸爸周末到郊外去钓鱼,他观察到爸爸在钓鱼前要“试漂”来确定铅坠(铅坠由合金制成)的大小,尽量使“浮标”更灵敏(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浮标和铅坠的位置示意图。

假若球形浮标的体积大小为15cm3,铅坠的密度为11g/cm3。

(取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10N/kg)

6、为防止停水,小明给家里设计了一个自动贮水箱,他先画了如图所示的原理图,又根据小区给水系统估算出活塞C处水的压强约为1.2×105Pa,设计进水管口的面积为2.5cm2,支点O到浮球球心A的距离OA为OB的5倍.要求贮水深度1.2m时,杠杆呈水平状态,塞子C刚好顶住自来水进口,这时浮球有2/3浸入水中,此时为贮满水状态.求:

(塞子、杠杆OA、BC及浮球质量不计,g取10N/kg)

(1)贮满水时,贮水箱底受到水的压强为多大?

(2)小明选用浮球的体积应为多大?

 

7、科技小组的同学用长方体泡沫塑料A、三脚架和灯泡等制作了一个航标灯模型,如图所示,总重为4N,A底部与浮子B用细绳相连。

水位上升时,浮子B下降;水位下降时,浮子B上升,使航标灯静止时A浸入水中的深度始终为5cm,排开水的质量为500g,浮子B重0.5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1、泡沫塑料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

2、航标灯静止时,浮子B体积应为多大?

 

8、“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某校兴趣小组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将厚底直筒形状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30cm2,高度15cm。

求:

(1)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注:

水未进入杯内),杯子受到的浮力.

(2)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

(3)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即量程).

浮力的其它问题

一、浮力的比较问题。

【例1】把一物体放入三杯盛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则有()

A:

ρ甲>ρ乙>ρ丙B:

ρ甲<ρ乙<ρ丙

C:

F浮甲>F浮乙>F浮丙

D:

F浮甲

【例2】如图,甲乙两个体积相等的物体放入盛有液体的容器中。

则有()

A:

ρ甲>ρ乙B:

ρ甲<ρ乙

C:

F浮甲>F浮乙D:

F浮甲

【方法】:

同物看状态,同液比V排

二、液面的变化问题

【例3】如图,水面上漂浮一块冰,过一段时间,冰块熔化后,水面将

【结论】

1、ρ液>ρ水,上升;ρ液=ρ水,不变;ρ液<ρ水,下降

2、冰内包有比ρ液大的物体均下降,冰内包有比ρ液小的物体均不变。

三、开放性问题:

【例】往一盛有液体的烧杯中丢入一木块,木块漂浮,则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将()

A:

一定增大B:

一定不变C:

可能减小D:

可能不变

【关键】审题要小心,看清是不是装满

四、动态问题。

【例4】木块浸没在水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2N。

剪断细线,待木块静止后,木块有300立方厘米的体积浸在水中,求木块的密度是多少?

【例5】没电时我们通常会点蜡烛,为了防止由此而发生火灾,某同学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

他在蜡烛的底部插入一个铁钉,之后使其竖立在水中。

若蜡烛长为20cm,此时蜡烛露出水面1cm,蜡烛的密度为水密度的0.9倍,现将蜡烛点燃,则蜡烛燃烧了多长后才熄灭?

 

【关键】情景比较,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

五、不受浮力的情况:

【例5】如图,体积为300dm3的圆柱形木桩,将它的1/3竖直钉入水池底,求木桩受到的浮力?

 

【注意】凡是跟容器底紧密接触的竖直柱体,均不受到浮力

【配套练习】

1、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其所受浮力将,船身将;

2、一木块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时溢出了200g的水,把它放入装满盐水的杯中,将能溢出g盐水;

3、一铁块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时溢出了200g的水,把它放入装满盐水的杯中,将能溢出g盐水;

4、一木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时溢出了200g的水,它受到的浮力()

A:

一定为2NB:

一定大于2NC:

一定不小于2ND:

无法确定

5、边长为10cm质量为0.9Kg的物块,放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把它放入到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为,把它放入到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6、质量为270g的铝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容器底对它的支持力为,丢入水银中受到的浮力为。

7、质量为78kg的铁球恰好在水中悬浮,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8、如图13-25所示,球从水面下上浮至漂浮在水面上的过程中,判断正确的是(  )

A.露出水面前,浮力逐渐增大;露出水面后,浮力继续增大

B.露出水面前,浮力保持不变

C.露出水面前,浮力逐渐减小

D.露出水面前,浮力保持不变;露出水面后,浮力开始逐渐增大

9.用一根细线将一个石块系住,分别浸没在盛有盐水和水的容器中(石块未触及容器的底及侧壁,且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由于细线拉力的作用,石块静止在液体中,此时线上拉力分别为F1、F2,则两次拉力大小关系是(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比较

8.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投入三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后,甲漂浮,乙悬浮,并沉底,如图13-26所示,它们所受浮力分别是F甲、F乙、F丙,则其大小关系是()

A.F甲=F乙>F丙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

9.将物体投入液体中,受力情况如图13-27所示,四个物体中将会下沉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0.甲、乙、丙、丁四个形状体积都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体,它们在水中静止的情况如图13-28所示,其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1、上题中,如果乙丙丁分别为木、铝、铁,则()

A:

木球一定空心B:

铝球一定空心

C:

丁球一定实心D:

木求一定实心

纠错专题

一、关于平衡力、相互力

参与物体个数

受力物体个数

力的作用形式

相同点

平衡力

3

1

A→B←C

大小、方向、一条直线

相互力

2

2

AB

判断受力物体的方法:

“对”:

位于后面的物体。

如:

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

“受”:

位于前面的物体。

如:

课本受到桌面的支持力。

二、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

1、物体运动不需要力,而取决于惯性(原来的运动状态),但力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意】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2、物体受合力不为零,必定有朝合力方向运动的趋势(和结果)。

3、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运动或者运动的速度均无关。

三、二力平衡和受力分析

1、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的物体必定受平衡力作用。

(不受力的物体现实不存在)

2、判断物体受力是否平衡的主要依据是判断物体怎样运动;判断物体怎样运动的主要依据是判断物体怎样受力。

3、常见的力:

重力、摩擦力(或阻力)、压力、支持力、吸引力、浮力和其它外力(推、拉、提、压)。

4、分析物体受力的顺序:

先竖直、再水平、然后与接触面平行(垂直)。

四、力臂和最小力

1、力臂:

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2、最小力必须对应最大的力臂,杠杆上某一点的最大力臂必须是支点到这个点(力的作用点)的连线。

3、连线是否是力臂取决于是否有力与这条连线垂直。

五、压强

压强的性质

主要公式

相关因素

外形规则、质地均匀时公式适用情况

固体

P=F/S或P=G/S

外力(重力)、受力面积

P=ρgh

密闭液体

P=F/S

外力、受力面积

液体

P=ρgh

液体密度、深度

P=G/S

大气

定值105Pa

海拔、季节、天气

气体

气体密度

流体

流速

1、明确题目中所牵涉的压强的性质,物体的性质,依据的公式、因素。

尤其是固液压强通用公式的情况。

2、液体压强的计算要分清是内部还是外部;液体压力的计算一般只能F=PS,规则时F=G;容器不规则时可以比较F与G的关系,但计算必须F=PS。

六、摩擦力

1、关键是判断摩擦属于静摩擦还是动摩擦。

(f静=F;f动=f限=uN)

2、改变粗糙程度和改变压力只能改变摩擦限度(f限),与是否改变f无关。

七、计算题

1、密度混合计算:

紧紧抓住:

ρ=m总/V总=(m1+m2)/(V1+V2)=(m1+m2)/(m1/ρ1+m2/ρ2)

2、杠杆的计算

一要:

牢记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矩=阻力矩;掌握比例式和变形。

二要:

稍复杂问题不怕未知数,想办法消元、比较。

3、压强的计算

分清压强类型,有无通用关系,然后确定使用某一公式。

4、浮力的计算

记熟浮力的所有公式,标出题目所给和所求的物理量,根据题目已知条件确定使用公式和求解方法。

八、测密度问题:

1、质量转换的主要方式:

弹簧测力计、一定体积的水代替砝码。

2、体积转换的主要方式:

等积转换。

(溢水法、曹冲称象法、等积替代法)

九、机械的计算

杠杆

滑轮

斜面

轮轴

平衡条件

FS=Gh

nF=G+G动

FS=Gh

n的取值

n=l1/l2

n=绳子的段数

n=L/h

n=R/r

S与v

S=nh;vF=nvG

F与G

理想状态:

F=G/n;非理想状态:

η=G/G总=G/nF=G/(G+G动)

十、物理分析问题的核心:

情景对比分析,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当从一种情景转化为另一种情景时,有哪些量没变,有哪些在变,怎么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