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聋健合一模式 丰富聋儿交往渠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570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聋健合一模式 丰富聋儿交往渠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优化聋健合一模式 丰富聋儿交往渠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优化聋健合一模式 丰富聋儿交往渠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优化聋健合一模式 丰富聋儿交往渠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优化聋健合一模式 丰富聋儿交往渠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聋健合一模式 丰富聋儿交往渠道.docx

《优化聋健合一模式 丰富聋儿交往渠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聋健合一模式 丰富聋儿交往渠道.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化聋健合一模式 丰富聋儿交往渠道.docx

优化聋健合一模式丰富聋儿交往渠道

优化聋健合一模式丰富聋儿交往渠道

『摘要』“聋健合一”的康复教育模式已在国内外很多康复机构推行多年。

然而康复效果不够理想的聋儿能否有这个机会呢?

教育机会是平等的,“聋健合一”不是康复效果好的聋孩子的“专利”,而是每位聋孩子都能享有的。

广州市聋人学校附属海印南苑幼儿园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聋健合一的教育活动,努力完善融合教育模式。

通过健聋同训、混龄活动、社会交往、社区活动、健聋家长交流等途径,让每个聋儿有丰富的交往渠道,从而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达到全面的康复。

 

关键词:

聋健合一   健聋同训   混龄活动   聋健家长交流

特殊需要儿童回归主流的呼声早在一九六○年代就已出现,著名的特殊教育学者雷诺(M.C.Reynolds)在一九六二年于「特殊需要儿童」(ExceptionalChildren)期刊所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就极力主张:

安置于特殊班级或学校之特殊需要儿童,应视其改进情形,尽速回归到一般学校就读,让特殊需要儿童与一般儿童相处以增进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力,并促进双方的认识与接纳。

1970年代美国的「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特殊教育理论开始实行,特殊教育服务才算有了很大的进展,也往前跨了一大步。

「回归主流」的理念在于让特殊孩子不再在隔离的特殊环境中学习,而是回归到普通班级 和普通孩子们一起学习,目的在尊重特殊孩子的受教育权,使他们回社区,同享社区的教育资源。

「融合教育」(Integratededucation)①承继「回归主流」的基本理论,1990年代「融合教育」开始被倡导与推广,提供了另外一种教育选择。

融合教育指的是将身心障碍儿童和普通同侪放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的方式,它强调提供身心障碍儿童一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的环境,在普通班中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

融合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形式,更多的是侧重于一种教育教学方法,是指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多种教育方法,运用多种知识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融合一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优化高效的教育过程。

融合教育已是世界潮流,融合教育在国外行之有年,目前加拿大、美国、西欧诸国、纽西兰、澳洲,日本等国家也逐渐在推广中。

 「聋健合一」是融合教育模式之一,已在我国很多康复机构推行多年。

实践已证明:

康复较好的聋儿送入相应的健听班学习、生活,通过与健听儿的交往,不但可以克服聋儿的心理障碍,发展他们的语言,使他们的社会性和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健听儿关心残疾伙伴的良好品质。

然而,康复效果并不理想的聋儿能否与健听孩子一起学习、活动呢?

这正是许多聋儿家长的期待,也是我们正在努力探讨的问题。

我们以“一切从孩子的发展出发”作为工作的宗旨和教育方向,切切实实为聋儿服务,对聋儿做到「零拒绝」②。

只要是聋儿来报名入学,不管他听力补偿(或重建)效果是否理想,我们都不会拒绝。

不论听觉损失的轻与重,我们要为每位聋孩子创设「聋健合一」的受教育机会。

因为教育机会是均等的③,「聋健合一」并不只是康复效果好的聋孩子的“专利”。

我们在借鉴美国有效的融合教育模式的同时,也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聋健合一的教育活动,使每个聋儿都有机会和健听儿交往:

1.丰富聋健合一活动的形式,保证全体聋儿与健听儿的交往。

要使每位聋儿都有“聋健合一”教育的权利,首先,招生时对聋儿做到“零拒绝”。

只有做到“零拒绝”才能谈如何使不同层次的聋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康复水平上得到发展;才能保证全体聋儿与健听儿或社会成员的多渠道交往。

其次,要完善幼儿园聋健孩子一日生活的安排。

在保证聋儿的听觉语言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健听孩子一起学习、活动与生活。

具体安排如下:

1.1合理安置。

听觉语言康复较好的聋儿直接进入健听班(即普通班)学习、生活。

语言发展未能达到随班就读水平的聋儿,安置在康复班(即特殊班),采用半天融合的特殊教育方式,这是针对一些需要更多时间的特殊教育服务的聋儿而设。

即每天上午在康复班学习,下午就到健听班和健听孩子进行融合活动,保证聋儿有充分的时间与健听孩子交往。

1.2保证集体语训和个别语训的时间。

不管是在健听班随班就读的聋儿,还是在康复班的聋儿,都要保证他们有集体语训和个别语训的时间。

特殊教育教师针对各聋孩的听力语言康复水平的情况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IEP),进行针对性、渐进性的听力语言训练。

健听班的聋儿进行个别语训时,可以采取健聋儿同训(Speechtrainingofthedeafandthehealthy)的形式,让健听儿知道怎样教聋儿说话,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聋儿纠正发音。

同时,也通过健听孩子的正常语调、正常发音作为标准,让聋儿模仿、靠近正常的发音。

1.3合理安排混龄活动,保证聋健互动时间。

所谓混龄活动(mixestheageactivity),是指将不同年龄的幼儿组合在一起进行的各种生活、学习、游戏活动。

采用这种方式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帮助是巨大的。

幼儿可以在宽容、和谐、弹性的大家庭式的环境中学会交往合作、友爱帮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促进社会性主动和谐地发展。

幼儿期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共同生活,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均衡发展,对幼儿今后一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混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创设了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氛围,大带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社会角色体验的机会。

混龄活动,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如何培养聋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呢?

混龄活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每天的户外活动、体育锻炼时间,以及上午10点后的游戏时间,康复班的聋儿可以与多个班不同年龄的健听儿进行混龄活动,培养健聋孩子间的合作,形成互帮互助的精神。

教师在健聋合一活动中善于观察、适当引导,帮助健聋儿童形成互帮互学的行为和合作精神。

与此同时,也要培养聋儿自主交往,让他学会选择。

如大胆地选择玩具、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等,以发展孩子的个性。

混龄活动为聋儿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创设了一个能使聋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氛围,大带小活动为聋儿和健听孩子儿提供了社会角色体验的机会,幼儿与异龄儿童一起活动,扩大了接触面,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养成负责、合作、尊重、自信、谦让的良好品质,促进了社会性主动和谐地发展,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

1.4定期组织融合活动时间。

我们把每周的星期五上午定为融合活动时间,组织康复班的聋儿和某一健听班的幼儿一起学习、游戏,康复班老师协同健听班教师一起教学。

每周一个班,依次轮换,健听班老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到如何调动聋儿与健听儿交往。

这样康复班的聋儿就能跟不同班级的健听儿进行互动,增进聋健儿之间的感情。

 2.定期组织社区活动,发展聋儿与社会人员的交往能力。

幼儿园的社区活动(Communityactivity)是在老师的有目的地组织孩子走出幼儿园、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社区活动可以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培养聋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增进聋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不管语言康复到什幺样的水平,都应该注重聋儿语言的运用、生活的体验、和社会人员的交往。

我们鼓励家长多带聋儿到有正常伙伴的场合活动,增进交往的意识,还保证聋儿每个月有一次以上的集体外出社会实践活动,增进聋孩子与社会人员的言语沟通,发展他们的言语交往意识。

如组织他们到“红树湾”家具博览中心,熟悉售买家具人员的工作,以及巩固学过的家具用品,让孩子温故而知新。

还结合“元宵节”,组织聋儿制作汤圆,把热腾腾的汤圆送到保安叔叔的手上,鼓励他们说:

“节日快乐”。

在一次“助残献爱心”的捐款活动中,我们鼓励聋孩子积极参与,还亲自把捐款送到居委的叔叔阿姨手中,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居委的叔叔阿姨都很受感动,还颁发纪念奖章。

另外,还组织他们到民润超市购物,运用课堂上学过的交易对话,深受聋儿喜欢。

当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交往中难免都以自我中心为主,不去领会别人的感受、不懂得关心他人,这样更阻碍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影响他们与伙伴的交往。

我们除了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关心他人”的思想外,还在课外时间组织聋儿去过家家、为生病的伙伴送自制玩具等活动,增进伙伴之间的友情,体验生活中的体谅、关心、友爱,更升华到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关心与体谅。

3.定期组织聋健家长的交流活动,构建健聋家长的交往平台。

要想培养聋儿的交往意识,首先家长本身要有交往意识,家长应该是孩子的表率,应该起榜样作用。

作为聋儿家长应主动和健听家长交流,让健家长接纳聋儿。

只有健听家长接纳了聋儿,才会鼓励他们的健听孩子接纳聋儿,愿意或主动与聋儿交往。

聋、健孩子家长多交往或交往的态度,直接促进聋健孩子之间的交往。

可见,组织聋健双方家长交流、构建交往平台尤其重要。

因此,我们老师要帮助他们建立健聋家长之间的情感关系。

如:

邀请健听家长和聋儿家长座谈,向健听家长宣传特殊教育知识之外,还向家长介绍聋孩子致聋的原因及其家长的背景。

又或者组织“生日会”、公园活动等一些亲子活动,介绍聋孩子家长的情况,消除健听家长的顾虑,让健听家长们由开始时的排斥态度转变为到佩服聋儿家长,从而开始接纳聋儿、关系融洽。

然后逐渐过渡到不用靠老师组织,聋健双方家长也能自发地搞“喝早茶”、爬山、旅游等联谊活动,交往平台逐步稳固起来④。

4.定期分析聋儿交往发展状况

听力语言水平会影响聋儿和健听孩子的交往,但是,内向的个性、不稳定的情绪也是影响聋儿交往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注意观察聋儿的交往情况,通过系统观察,定期分析评价,鼓励聋儿积极的情绪、大胆地交往。

定期对康复及健聋合一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交流、分析、研究对策,展开不同形式的探讨。

如:

每月小结“健聋合一”活动安排的情况分析;交流聋儿交往的情况以及典型的例子。

我们每位健听班的老师都负责跟踪一名自己班里的聋儿,做好观察记录,在健聋合一活动中要善于观察、适当引导,及时表扬聋孩子的进步,发扬健听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予聋孩子适当的帮助,促进健聋孩子形成互帮互学的行为和合作精神。

教师每月填写的聋健儿交往记录,是最能反映聋儿在交往方面的进步情况。

5.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健聋交往的宝贵资料。

成长记录袋(portfolioassessment)又叫档案袋⑤,它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孩子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及其它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孩子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通过对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孩子发展状况的评价。

成长记录袋正是结合孩子的实际学习活动,评估它们知识的建构,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调控能力,并通过对他们全方位、立体的评价体现以上的特点,客观真实地记录孩子成长发展的轨迹。

孩子成长记录袋通过师幼对评价内容和标准的商议与设计,营造一个开放的自然学习环境,从而反映这样的特色,体现动态、多元和情景化。

我们为聋儿提供全方位的立体评价的环境,目的是在记录聋儿各方面发展的同时,给予孩子自我评价、互动评价的机会,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如让聋儿自己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自己给自己打分(画几个圈圈,五个圈圈为满分),同时还请健听孩子给自己画圈圈打分。

把这份既有自己评价,又有健听伙伴评价的作品放进成长记录袋,更具有珍贵的交往留念意义。

当然,聋儿也给健听儿的作品给予画圈打分,在发展他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他大胆与健听伙伴交往的社会性水平。

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我国不能照搬国外的融合教育模式。

尽管特殊教育机构中纯粹隔离的教育方式逐渐受到争议与讨论,但面对重度、极重度听觉损失的聋儿,由于需要更多专业人员的协助及参与教育计划,所以仍有其需求性。

在回归主流教育思潮及融合式教育理念下,聋儿康复机构或聋校的服务模式,应思索调整运作模式,以使重度、极重度听觉损失的聋儿有机会接触正常的学习环境时,来弥补其无法提供融合学习的缺憾。

在理念上并不冲突的情况下,结合专业的康复教师和幼教老师,双方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充份沟通理念,共同拟订并提供适合幼儿的课程,以真正达到融合教育的目的。

在有计划、具阶段性地增进多面的学习经验中,提供正确的方向及更好的服务质量,使聋儿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被接纳;在落实融合理念的课程活动中,使不同康复水平的聋儿都能稳定地学习、成长,达到个人潜能发挥的目标。

聋儿康复不仅仅是听力语言的康复,心理上的康复尤为重要。

聋儿除了学会说话,更需要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从而谈得上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要更新观念,重视聋儿的交往意识的培养。

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聋健合一活动,不断优化活动形式,让聋儿有丰富的交往渠道,从而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达到全面的康复。

 

参考资料:

1.StandardRulesonEqualizationofOpportunitiesforPersonswithDisabilitiesbyUnitedNations,INTRODUCTION24-27,RULE6,AdoptedbyGeneralAssemblyresolution48/96of20December19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章第二十二、二十三条,199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六号发布,1991年5月15日起施行。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李彩云译,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特殊教育研究[J],1995 No.2

4.张伍妹, 如何做好健聋合一家长工作, 2005.12《广东康复协会论文选》p.452

5.韦小满,特殊儿童心理评估[B],华夏出版社2006.3,p.21-23

6.季兰芬,香港融合教育,

13503.htm,   2006.2.16, 13:

11:

00

Optimizetheeducationmodelof“Syncretismofdeafandhealth”,Promotevariouskindsofcommunicationwaysforthe deafchildren

                        LiuHui-min

(Thekindergartenof HaiyinsouthgardenattachedtoGuangzhouschoolforthedeaf)

 

Abstract:

Therecoveryeducationmodelof“Syncretismofdeafandhealth”hasbeenwidelyusedinplentyofrehabilitationcentersforyears.Whereas,dothedeafwhodonotrecoverinasatisfiedwaygainthisopportunity?

Therightofeducationisequal.Theresa,themodelof“Syncretismofdeafandhealth”isnotthepatentforthedeafwhorecoverwell,butforeverydeaf.Ourkindergartencontinuouslyimprovestheeducationmodelof“Syncretismofdeafandhealth”inpractice.Moreover,throughmeasures,suchas“thedeafandthehealthytrainmutually”,“childrenindifferentagesexercisecollectively”,socialcommunicationandcommunicatewithparentsofthedeafandthehealth,makethedeafhavevariouskindsofchannelstocommunicate.Inaddition,theylearnhowtocommunicate,cooperate,liveandtobeausefulpersonthroughthemeasures.

 

Keywords:

Syncretismofdeafandhealth     Speechtrainingofthedeafandthehealthy     Mixestheageactivity     Communicatewithparentsofthedeafandthehealt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