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542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古诗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古诗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古诗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古诗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docx

《古诗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鉴赏.docx

古诗鉴赏

初中语文课内三十首鉴赏及答案

初一上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

(2).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哪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

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诗人想像的句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曹操这个人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2).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县的海边.

(3).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从静态事物写到动态事物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这是开放题,允许有不同的意见,言之成理即可.最好围绕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作答。

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的情怀。

这首诗写的意境深邃,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

(4)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

(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答:

答案:

(1)、D;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欢乐积极向上;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3)、“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

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5)、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

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

(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

(3)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答:

(4)本诗写了什么?

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答:

答案:

(1)、D

(2)、开放题。

例: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3)、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4)、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二)

(1).表现了诗人行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作者骑马游西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运用对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孤山寺北贾亭西。

最爱湖东行不足。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西江月》辛弃疾(又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答案:

B

5.《天净沙·秋思》

(一)对比阅读

秋词秋思

刘禹锡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2)、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选择一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二)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为历代所传诵。

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答案:

(1)、“秋思之祖”思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C

(三)对比阅读

【甲】乡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

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

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

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答案:

(1).坟墓海峡家国之思

(2).最欣赏的句子示例: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理由:

“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3).“我”的心理活动示例:

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示例:

回家的感觉真好!

初一下

6.《木兰诗》

(一)概括《木兰诗》的内容及木兰的形象特点。

答:

答案: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二)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段意。

答:

(2)填出相应的动词:

①描写爷娘:

②阿姊:

③描写小弟:

__________________④描写木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

选出正确的一项()

A、表现了木兰立功受赏、骄傲自豪的心情。

B、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C、表现了木兰不图荣华富贵的朴素心理。

(4)选段运用了()修辞方法。

(多选题)

A、比喻;B、排比;C、拟人;D、对偶;E、反问

答案:

(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及对木兰的赞颂。

(2)、①扶将;②理;③磨;④开、脱、著、理、帖(3)、B(4)、ABDE

(三)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③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为画线字注音。

①溅溅()②胡骑()③燕山()

(2)解释下列诗句中画线的字词。

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③朔气传金柝()

(3)对句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按东西南北的顺序逐一去买B、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C、家人和木兰分头去买D、出征前的急切心情和紧张操办

(4)①句照应前面的“___”;②~③句可用后面的“____”来概括。

(5)对句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木兰想早日到达战场的急切心情

B、描写征途遥远,表现木兰不畏艰难的决心

C、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D、像飞一样度过千山万水,表现了木兰欢快的心情

(6)、对句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B、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气氛

C、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

D、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出战地生活的艰辛

(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

A、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B、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

D、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答案:

(1).①jiān②jì③yān(2)、①水流声②过③北方(3).B

(4).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5).C(6).A

(7).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8).写征途,渲染悲凉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

(9).A

初二上

7.《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的景色。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钟”字又好在何处?

答: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

答案:

(1).望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2)、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写出“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计分;)“钟”字运用拟人的手法,连造物主也钟情于泰山和美景,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3)、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由到。

(2分)

(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的感情。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

答案:

(1)、破、深

(2)、望山河草木花鸟(3)、忧国思家(4)、参考示例: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9.《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石壕吏》是一首_______(叙事、抒情)诗,体裁是_______古诗,他的组诗“三吏”中除《石壕吏》外,还有,。

(2)“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的意思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

答:

(3)怎样理解“有吏夜捉人”这一行径?

答:

(4)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

(1).叙事诗,乐府,《新安吏》,《潼关吏》。

(2).家中有年幼的嗷嗷待哺的婴儿,母亲不忍离去但没有一件能见人的衣裙。

说明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3).一个“夜”字突出了官差穷凶极恶,不择手段的行为。

可见在当时有太多无辜的老百姓被卷入战争,他们白天吓得不敢回家。

官吏也只好晚上来抓人。

(4).表现了作者对饱经战乱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动荡黑暗的现世生活的强烈不满。

10.《归园田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选出表述不恰当的一句()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

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锝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二句,抒发感情。

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厌恶官场,追求自由,归隐田居的情怀。

(2)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

答:

(3)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倾向?

答:

(4)赏析“带月荷锄归”一句(结合本诗说说陶诗的风格)

答:

答案:

(1)、C

(2)、归隐之心愿(隐居躬耕,回归大自然的志趣);(3)、厌恶官场、喜爱田园(颇为无数仕途不顺的文人欣赏);(4)、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这是一幅多美的月夜归耕图。

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语言平淡而又意境醇美。

(这也正是陶诗的独特风格)

11.《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一)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

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2)全诗以大漠、夕阳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答:

(3)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

(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答:

答案:

(1)、A

(2)、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3)、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

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

二词表现大漠、黄河地区的平旷。

(二)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

答:

(3).《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

”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会有没有道理?

为什么?

答:

答:

(1).B

(2).一望无际的沙漠中狼烟孤起,苍凉的黄河流向远方,圆日正向西沉。

心情:

见到沙漠雄奇壮丽景象后的伤感而又温暖苍劲的感觉。

(3).香菱的体会很有道理。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让人犹如身临其境。

12.《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答: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答:

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13.《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义是,后比喻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3)请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你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例。

答:

答案:

(1)、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

后比喻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2)、C(3)、略

初二下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2)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分)

答: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4)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