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唐宋鉴赏自编题.docx
《古诗唐宋鉴赏自编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唐宋鉴赏自编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唐宋鉴赏自编题
古诗鉴赏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
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景,营造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氛围。
B.三四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C.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突出友情的恒久不变。
D.从诗歌题材上看,这是一首即景感怀诗。
3.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D(送别诗)
3.①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
②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
③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从诗歌风格来看,李白的诗属于
2.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
B.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C.这首诗既有正面描写楼高,又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极言楼高。
D.这首是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的。
3.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浪漫主义
2.C(没有正面描写)
3.①“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②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③“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言之成理亦可)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
2.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
B.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C.“春思”是在美好的春光中减缓了长久排遣不去的愁恨。
D.“草色青青柳色黄”一句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
3.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你认为是这样吗?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
(语意相同即可)
2.C
3.不是。
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
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
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
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姜夔
细草穿沙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2.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构思精心细密,格调谐婉高秀。
B.这首诗写梅花遗貌得神,画图难足。
C.结句畅达悠扬,清幽冷寂的氛围中,愈能体味姜夔何以“体貌清莹,望之若神仙中人”
D.这首诗写诗人告别石湖别墅,除夕之夜乘舟归苕溪,途见美景,心情愉悦。
3.请从情与景的角度鉴赏此诗。
【参考答案】
1.绝句
2.D
3.诗人以细草、沙地、吴宫、烟水、梅花、竹丛、石桥等典型意象,建构出一个幽冷、萧索、缥缈的世界,写出了落拓游子漂无定所,寄人篱下的生活使诗人心中始终怀着的深深的落寞和孤寂,表面的热闹消隐后这种心境更无处遁形。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梅花九首(其一)》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2.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用反衬法来写梅花的超尘绝俗。
B.这首诗多用比拟写出梅的气节。
C.颈联用竹来烘托梅的清俊身影,用苔掩残香表达对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
D.尾联借抬高南朝诗人何逊的咏梅佳作而表达了他的自负,似乎只有他高启才是梅的知己。
3.任选一角度赏析“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一句。
【参考答案】
1.律诗
2.B(比喻)
3.“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
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孤傲高洁与清秀闲雅的精神。
此两句也是在写梅的风骨与魂魄。
六、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
①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南)送客时唱的歌,后来成为送别歌德代称。
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诗,从体裁看,这是一首诗。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异中有同,使全诗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B.江淹《别赋》说: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种心境,与本诗上联同一机杼。
C.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正衬离愁别绪,笔法富于变化。
D.三、四两句写酒醒后的怅惘空寂,但作者却不直接抒发离情,而是宕笔写景,借景寓情,以景结情,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神伤的情韵。
3.任选一个角度,对这首诗的写法作赏析
【参考答案】
1.送别诗;七绝2.C
3.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
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
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七、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
公元七六五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1.杜甫,字,唐朝最伟大的诗人。
2.对该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江岸、孤舟景色,是近景。
写草用“细”,写风用“微”,暗喻漂飘泊生活中,自己的渺小。
写樯用“危”,写舟用“独”,暗喻飘泊生活中,自己的孤单。
B.颔联中,动静映衬,意象“星”“月”“草野”“大江”组成一幅雄浑辽阔的画面。
C.尾联中,诗人慨叹人生渺茫。
以“沙鸥”自比,“天地一沙鸥”表现了诗人飘泊无依的伤感和愤激。
D.这首诗描写长江的夜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心中的不平,揭示出安史之乱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3.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作赏析:
【参考答案】
1.子美现实主义2.D
3.以乐景写哀情,三、四句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最后两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
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八、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1.岑参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诗。
2.对该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月出”,指月亮从地平线升起,次句“月出”,指月亮在城头上继续升高。
显示出时间的推移,月光的铺泻。
B.诗的前六句,主要描写边城凉州的环境背景,极富地方情调。
一片琵琶声也鲜明地透露了当时凉州的阔大格局,和平安定的气氛。
C.七、八句点明与老友凉州馆中相逢,扣住诗题,一个“多”字写出异地遇故人的兴奋心情。
D.“见秋草”,形容光阴流逝迅速,十句说说岁月催人,流露出叹老哀时的情感。
3.简析这首诗中包含的情感
【参考答案】
1.边塞古体2.D
3.在繁华、安定的升平景象中与老友相遇的兴奋,对友谊的珍重情怀;及时建功立业,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奋发的人生态度。
九、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村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能表现出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的诗句是
2.下面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榆钱落尽表明时已清秋,尽管残存几朵木槿花,但盛时已过,不免有美人迟暮之叹,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B.诗的前两句写了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更加凸显了整首诗宁静的基调。
C.此诗通过细致的描摹,以新巧亮丽的语言,勾勒出别致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忘情田园的悠闲心境。
D.此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的风景画,充分体现了诗人所说的“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的特点。
3.“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两句颇为时人推赏,你认为其写法好在何处?
请作简单的鉴赏。
【参考答案】
1.水绕陂田竹绕篱2.C
3.(任选一个角度)①动静结合的手法:
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动静相衬;而牛的缓缓行进又愈见环境之静,构成一幅恬静清雅的村居图。
②诗人用“夕阳”、“牛背”、“寒鸦”构成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牛的怡然自得、牛与鸦的想得无猜,渲染了静谧的气氛,夕阳和寒鸦又使作品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③“无人卧”是一处顿笔,引起读者的疑问:
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
自然地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目。
这一顿挫使得诗作更有韵致。
十、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田家雨望
洪昇
惆怅立荒蹊,山寒云渐低。
草风疏飒飒,竹雨冷凄凄。
鸡鹜争余粒,鸬鹚睨浅溪。
催科当岁歉,忍更迫穷黎。
1.洪昇的著名传奇《》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2.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独自伫立于“荒蹊”,惆怅的是秋天的景色暗淡而萧条。
B.描写疏风“飒飒”,冷雨“凄凄”,以烘托凄凉的荒年景象。
C.“争”和“睨”字,描写鸡鸭、鱼鹰觅食,实写荒年之惨状。
D.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全诗颇有杜甫“沉郁顿挫”之风格。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长生殿2.A
3.要点:
对官吏“催科”的憎恨;对百姓“岁歉”的同情
十一、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
(1分)
2、下列各项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一项是( )(3分)
A.首句作者将思家之情放于“驿里”“冬至”这一重要节日背景之下,更添“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情,照应题目。
B.第二句“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C.第三、四句表明作者夜深难眠,由己及人,想起和自己一样在外面行走的羁旅行人,主旨得以深化。
D.全诗体现了白居易一贯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通俗平易。
3、有人认为此诗在写作手法上和杜甫《望月》(“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做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香山居士
2.C
3.提要:
皆为虚实结合,作者都是流浪在外,客居他乡。
一者因望月而思家,一者为驿站逢冬至,倍添思家之情。
但两者都借助想象,虚写家里人思念自己之情状来表现自己强烈的思家之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十二、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白居易是唐代诗人,曾倡导“____________”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
(1分)
2、下列各项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一项是( )(3分)
A.诗歌从所处时代的灾难起笔,全诗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苦难的现实生活场景。
B.颈联以“雁”“蓬”作比,表达零落之苦,形象贴切,情韵动人,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C.尾联运用“明月”这一典型意象,以一幅五地同心望月的画面收结全诗,情怀真切,引人共鸣。
D.这首诗不事藻饰,语浅意深,用典自然,感情沉郁,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3、联系全诗,具体分析白居易诗中的“垂泪”蕴含的丰富情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新乐府
2.D
3.国家遭遇战乱,动荡不安;家业空落,田园荒芜;兄弟四处流浪,骨肉分离等等。
(结合作者生活经历,联系诗歌谈即可得分)
十三、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
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寇准,北宋政治家。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对“”(1分)
2、下列各项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一项是( )(3分)
A.诗的前三联以一个“望”字统领,写春日登楼所见,尾联由所见而怀归。
B.颔联明显化用了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句,两者意境相近,寇诗着一“孤”字及“尽日”一词,尤其后者,更强调了其持续时间之长,再加上“野水”的意象,其意境比韦诗要来得更为丰厚些。
C.通观全诗可以感觉到作者因为在外任职思乡之情极为强烈,所以才有登楼远望派遣思乡之情这一举动。
D.本诗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所写之景深深打上了诗人情感烙印。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船夫睡舟尾,横―孤笛”。
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荒村与古寺。
(或:
断霭与流莺。
或:
生与语。
)
2.C
3.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
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
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
(答出画面的内容并且要有分析。
写出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
十四、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深秋一蝶下寻花,雨后双禽来占竹。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字与可,苏轼的表兄。
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此诗联前后两句顺序颠倒了。
(1分)
2、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诗往往体现“诗中有画”有特征,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人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分务。
C.因为有禽有蝶,北斋更是增添了生气,“一蝶”、“双禽”乃为对仗所造,是虚指,不必实解。
D.黄庭坚《登快阁》中“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和此诗尾联都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
3、此诗颔联深为后人称道,试赏析其中的意境。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近体诗、律诗、七律均可
2.B
3.诗句中“占”、“寻”两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北斋秋天的雨后,小鸟、蝴蝶纷纷飞来的动人情景,洋溢着温馨新鲜的气息和勃勃生机,令诗人深深陶醉。
全联意境清幽恬淡,极富诗情画趣。
(四点大意相近即可)
十五、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高中教材我们学过龚自珍作品《》,在此文中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扼杀人才的行为提出强烈抨击。
(1分)
2、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新雷》一诗中,从“觉春生”、“安排着”、“只待”等词可以看出“造物”是“有情”的。
B.《新雷》一诗通过对新雷的呼唤,生动地阐明了外因对于事物变化的重要作用。
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同出一理。
C.“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极写忧愁之深。
D.两诗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新雷”比喻着变革,“落红”比喻着作者自己。
3、试比较两首诗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病梅馆记》
2.D
3.答案要点:
前者写造物有情,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临了,百花园里万紫千红的花朵都已准备就绪,只待春雷一声,就会竞相开放。
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更重要的是抒发了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待。
龚诗则虽身处逆境,忧国之深,但却以落花有情自比,不忘报国之志,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