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51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339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51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M51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M51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M51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M51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51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M51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51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51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M513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采第[2012]号

达竹煤电(集团)公司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矿井:

中山煤业

工作面名称:

M513

施工队:

采煤二队

施工负责人:

雷善洪

编制:

童庆

 

二0一二年四月

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施工队:

年月日

通风科:

年月日

生产科:

年月日

技术科:

年月日

安监处:

年月日

调度室:

年月日

机电科:

年月日

机电副矿长:

年月日

安全副矿长:

年月日

生产副矿长:

年月日

会审意见

 

总工程师批准意见:

 

目录

第一章:

概况6

第一节、编制依据6

第二章:

回采工作面地质概况6

第一节、回采范围、煤层赋存状况及储量6

第二节、煤层特征6

第三节、地质概况7

第三章: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8

第一节、采煤方法8

第二节、采煤工艺8

第三节、顶板管理8

第四章:

生产系统13

第一节、工作面爆破说明书13

第二节、运煤系统(见工作面巷道平面图)15

第三节、供电系统15

第四节、通风系统15

第五节、瓦斯防治17

第五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8

第一节、劳动组织及循环图表18

第二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8

第六章:

安全技术措施19

第一节、一般安全规定19

第二节、打眼、装药放炮安全措施20

第三节、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21

第四节、通风管理安全技术措施22

第五节、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的安全技术措施22

第六节、初采安全技术措施23

第七节、过地质变化带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23

第八节、工作面截煤机掏槽的安全技术措施23

第九节.工作面落煤安全技术措施24

第十节.搭溜槽及攉煤安全技术措施25

第十一节、工作面风尾巷回撤及运输钢架安全技术措施26

第十二节、机电设备及运输管理技术的措施26

第七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28

第一节、避灾处理措施28

第二节、发生水灾避灾路线28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编制依据

1.根据《51采区设计》编制该规程。

2.根据中山公司地测部门提供的《蛮炭煤层地质说明书》编制该作业规程。

3.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及其它有关技术规范编制该作业规程。

4.根据《2012年采掘规划及说明》编制该作业规程。

5.其它依据: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比办法》。

第二章:

回采工作面地质概况

第一节、回采范围、煤层赋存状况及储量

本工作面位于51采区蛮炭煤层第二区段北翼,回采上限M513风巷,回采下限M513机巷。

煤层赋存状况:

煤层赋存状况

最大

最小

平均

走向长(米)

500

500

500

倾斜长(米)

118

110

114

煤层厚度(米)

0.6

0.55

0.575

煤层倾角(度)

37

35

36

煤的容重(t/m3)

1.4

储量45885

第二节、煤层特征

1、煤层柱状图(附图一)

2、沼气等级:

低沼气矿井

3、煤质:

低磷、低灰、优质1/3JM

普氏

硬度(f)

M(%)

A(%)

V(%)

Q(Mj/Kg)

S(%)

Y(mm)

工业

牌号

1.5-2.0

3

19.73

31.55

28.33

0.62

15.5

1/3JM

4、顶板分类:

老顶:

Ⅲ级顶板,直接顶:

Ⅲ类顶板

第三节、地质概况

1、煤层构造

蛮炭煤层为团坝井田四层可采煤层的第三层、中煤组的第一层,位于上煤组内大连煤层的底板中,真厚距离55~60m。

在本采区煤层倾角36度左右,煤层厚度在0.625m左右,复合煤层,中部有泥岩、炭质泥岩夹矸0.30m一层,煤厚变化不大。

2、煤层顶底板及岩性

煤层顶底板均为深灰色粉砂质泥岩。

3、地质构造

根据地质资料和上下已掘巷道及已经开采的该采区M511、M516蛮炭采煤工作面情况来看,所属范围内预计有断层,该断层对采面开采影响不大。

4、瓦斯

矿井经2010年瓦斯等级鉴定,属低瓦斯矿井,该煤层瓦斯涌出量较小,主要是防止瓦斯局部积聚。

5、煤尘和煤的自燃

根据地质资料,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煤层不易自燃,在生产中加强综合防尘工作和采空区的及时封闭。

6、与邻近煤层和采空区的关系(简述)

本工作面的上部为M511采面(已采空)、下部为M515采面(未采),北翼为M532采面(未采)、南翼为:

M516采面(已采空)。

7、水文地质情况

该工作面处于II号含水层下部,该含水层由细至粗砂岩组成,下距蛮炭煤层0~21米。

一般为8米,在3~6号勘探线间距离最小,甚至直接接融,但该含水层富水性弱,因采动压力,顶板下沉造成裂隙,致使采空区有一定淋水,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水沟的清理,保持畅通。

8、邻区矿压参数

该煤层在M511工作面部分开采经验数据为:

初次来压步距35~38m,周期来压步距20~25m。

一般支护强度7.8t/m2,来压时支护强度15.6t/m2。

第三章: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第一节、采煤方法

工作面走向长壁式回采,采用MJ30型截煤机掏槽、放压炮落煤、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垮落法管理顶板的采煤方法。

第二节、采煤工艺

(一)落煤工艺:

MJ30型截煤机从下向上掏槽、打压炮落煤,工作面溜槽自溜、机巷皮带机、刮板运输至51采区溜煤道,+50m大巷集中装煤,架线式电机车运输至+50m井底车场。

工作面除上部3~4m的矸石带采用支柱进行支护,其余划分为7.5m一段,每一段设一个走向条带,每个段基本点柱为单体液压支柱配合木柱帽进行支护。

(二)回采工艺流程:

安全检查→打眼→下放截煤机→截煤机掏槽→支柱、码矸石条带箱、回柱→装药放炮→处理煤壁、攉煤、运输

(三)运煤:

工作面→M513机巷→51采区溜煤道→+50m大巷→+50m井底车场→暗主斜井→+250m井底车场→主斜井→地面。

(四)巷道布置(用箭头表示通风,运煤、运料系统)

1、巷道平面布置图:

(附图二)

2.煤层倾斜断面图(说明进回风巷道的布置方式附图三)。

说明:

工作面机、风巷均为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破碎处采用架料木支护。

第三节、顶板管理

1、回采工作面剖面图(最大、最小控顶距图附图四)

2、工作面平面布置图(附图五)

3、采空区处理

走向条带、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

4、支护强度计算及参数的选择

(一)、需提供支护强度

根据蛮炭煤层顶板赋存状况,施加在该回采工作面控顶距内的基本压力为顶板第一层以上的泥岩、砂质泥岩能直接断裂冒落的直接顶,即h1=3.8m,加上当老顶断裂施加在直接顶的压力,老顶厚度h2=8.6m;因此,采场单位面积需控制的顶板压力为:

P1=h1•r1•cosa=3.8×2.4×cos36°=7.38(吨/米2)

P2=h2×r2×cosa=8.6×2.4×cos360=16.7(吨/米2)

P0=P1+P2=7.38+16.7=24.08(吨/米2)

P0——需控制工作面的顶板压力(吨/米2)

P1——工作面的直接顶压力(吨/米2)

P2——工作面的老顶压力(吨/米2)

h2——工作面的老顶厚度(米)

r2——老顶的岩石比重(2.4吨/米3)

a——煤层最小倾角(36度)

(二)、计算设计支护强度

根据本工作面的顶板特性和采空区处理方法,该采空区不会出现大面积垮落以及以往回采该类工作面的经验,确定将该工作面基本支柱形式选用倾斜方向矩形排列,支柱柱距(b)设计为800mm,排距(d)设计为900mm,密集支柱切顶,使用DW08、DW10型φ100缸径单体液压支柱控制顶板,支柱工作阻力(q)为30吨/根,因此设计支护强度(P)计算如下:

P=q÷(b×d)=30÷(0.8×0.9)=41.66(吨/米2)

P——设计支护强度(吨/米2)

q——所选支柱的工作阻力(吨/根)

b——支柱设计柱距(米)

d——支柱设计排距(米)

(三)、支护强度的验算

根据以上计算P>P0,设计支护强度是所需提供支护强度的(P/P0)1.73倍,大于安全系数1.5。

所以设计能够满足支护强度要求。

(四)、排、柱距的确定

根据以上计算和工作面直接顶的岩性,最后确定工作面基本点柱的排距为0.9米,基本点柱的柱距为0.8米,其设计支护强度是附合实际支护强度安全要求的;在工作面初采期间,可以适当将工作面的排距缩小(具体见初采措施)。

(五)、支护要求

所有支柱采用带帽支护,支护时底板必须啄柱窝,底板变软时必须穿鞋,顶板破碎时,必须采用“一梁两柱”支护,支柱迎山有力,迎山角20-30;工作面支柱必须用钢丝绳或油丝绳闭锁,防止支柱卸压失稳伤人,闭锁绳对活柱上部绕一圈,严禁穿三用阀;支柱必须打成直线,柱距偏差不大于±100mm,排距偏差不超过±100mm,在顶板变化处允许增加支柱,支柱初撑力不小于60KN,严禁使用漏液或失效支柱,工作面内严禁出现倒地支柱,所有备用支柱支设在每个条带厢上方。

(六)、乳化液泵站设置在M513风巷内泵站硐室内;乳化液泵站和液压系统完好无损、不漏液,压力不小于18MPa;乳化液浓度不低于2%-3%。

5、端头支护形式及参数(附图六)

由于工作面基本点柱为带帽支护,分别在上、下端头的10m范围内柱距为0.7m,排距仍为0.9m。

6、工作面回柱放顶

(1)回柱时必须二人一起操作,一人回柱,一人监护。

(2)回柱前必须先进行认真的敲帮问顶,找好退路,严禁盲目回柱。

(3)回柱必须按单体液压支柱回柱操作规程进行。

回柱必须坚持先支后回的原则,支柱超前回柱位置必须达到1.0米及以上。

回柱时回柱人员只能将回柱把手套绳加长到1.5米,在所回支柱斜上方安全可靠的支柱后进行操作,严禁人员身体任何部位进入回柱支柱下及其顶板可能的跨落区域内。

(4)回柱段不得有支柱、回柱以外的其他人员进行作业。

(5)回柱遇顶板破碎、地质构造区等危险情况时,直接回柱安全不可靠时,应采用以木换钢的方法进行回柱,即先在靠近所回支柱的旁边补加可靠的替换木支柱,然后在回单体液压支柱(木支柱不进行回收)。

(6)回柱顺序:

在每个回柱段内先回下方后回上方,先回采空区侧后回煤壁侧。

(7)回柱后应保持工作面控顶距成一直线(即各个位置回柱于同一排),严格按见五回一进行。

7、工作面防窜矸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面内必须准备足够的挡材(2000mm×120mm×50mm)。

(2)每个相邻位置间必须设置挡材,高度不小于0.4m。

(3)上方处理顶板或煤壁时,必须通知下方人员进入安全地点躲避,确认自己设置的挡板足够保证煤矸不会下滑后,方可实施。

(4)工作面内传送支柱时,人员必须在条带厢侧,依次传递,确保支柱不会下滑伤人。

(5)截煤机掏槽后,下方必须安设足够高的挡材,避免掏槽后煤壁垮落下滑伤人。

8、两巷支护

(1)超前加强支护图及说明(附图七)

(2)两巷维护

a、运输、回风巷必须指定专人检查与维护。

搞好工作面范围内所有巷道的“敲帮问顶”工作,随时找尽巷内危岩活矸,暂不能找掉的要及时进行有效支护。

b、两巷的防尘喷雾设施及注水装置必须配齐并维护好,防尘管和电缆线必须悬挂整齐,电钻线要圈放好。

设备必须避开滴(淋)水处。

c、巷内材料必须在巷道宽敞处分类堆码整齐,材料堆码距轨道边缘必须大于0.3m;作好挂牌管理,并且不得超过该巷道断面的1/3;

d、随时保持巷内整洁,水沟畅通,无积水杂物,浮煤矸不超过1m长,积水长度小于5m,深度小于10cm;达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要求。

e、认真检查两巷背帮接顶情况,发现支架(柱)失效、排材折断、腐朽时必须及时更换或加固,保证背帮接顶严实;帮顶跨落深度大于0.2m时,必须采用排材背好帮和顶,并用浮矸充填饱满跨落空洞。

f、经常检查轨道、枕木、道岔、夹板、螺丝、道钉使用状况;巷道内轨道的道钉、夹板螺栓齐全,且道钉、螺栓必须拧紧;钢轨联接部位轨头上、下错差和内错差不超过3mm,轨头接缝不大于10mm,轨距不大于610mm、不小于595mm;轨枕间距小于1m,不缺轨枕或已坏轨枕;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保证道床质量和运输安全。

g、运输巷的尾巷随着工作面推进,下煤口后端的浮煤必须及时清理干净,及时冲洗或清扫其粉尘,防止粉尘堆积,同时在尾巷打好栅栏,悬挂“严禁入内”警示牌,防止人员进入采后巷道。

顶板管理说明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规格

数量

说明

1

顶板类别

级类

Ⅲ.Ⅲ∽Ⅳ

老顶Ⅲ级,直接顶ⅢⅣ类

2

周期来压显现

支柱急剧下缩,煤壁片帮,信号支柱拆断,老塘掉渣和出现响声

3

周期来压步距

m

20~25

4

采面支柱排距

m

φ100缸径、DW08、DW10

1.0

5

采面支柱柱距

m

φ100缸径、DW08、DW10

0.8

6

最大控顶距

m

3.9

7

最小控顶距

m

3.0

8

初次来压步距

m

35~38

9

顶板管理方法

走向条带、自然垮落法

10

采面使用支柱

φ100缸径、DW80

750

11

采面备用支柱

φ100缸径、DW80

150

12

超前支柱

单体液压支柱

88

13

备用坑木

m3

φ120(600-900)

4.0

14

支护密度

根/m2

1.39

15

支护强度

T/m2

41.6

16

备用柱帽

250×100×50

1000

17

备用柱鞋

400×140×50

100

18

第四章:

生产系统

第一节、工作面爆破说明书

1)、炮眼布置图

2)、炮眼布置说明

工作面炮眼按单排眼形式布置,单排眼距0.8m,眼深1.3m;装药量0.4Kg,炮眼距顶板0.15m,炮眼不伤顶板;选用三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1—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炸药总消耗量为59.2kg,电雷管总消耗量为148发。

3)、装填结构示意图

脚线

黄泥

水炮泥

电雷管

底药

引药

聚能穴

 

4)、爆破说明书

炮眼间距

每眼深度

炮眼

角度

炮眼总数

每眼装药量

循环消耗

吨煤消耗

每组放炮个数

联线方式

炸药

雷管

炸药

雷管

单位

m

m

Kg/眼

kg

kg

单排眼

0.8

1.5

70

70

148

0.20

29.6

148

0.33

1.5

20

第二节、运煤系统(见工作面巷道平面图)

第三节、供电系统

1、供电系统示意图(从采区变电所画出附图八)

2、工作面机械配备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用途

截煤机

MJ30型

2

掏槽用,其中备用一台

单体液压支柱

φ100缸径、DW80

750

支护用

两泵一厢

1

调配乳化液用

高压钢鞭管

600

输送乳化液用

注液枪

10

单体液压支柱注液用

电煤钻

MZ12型

2

打压炮炮眼、放顶炮眼用

煤电钻综保

2

电煤钻用

手镐

1

落煤后清理煤壁

锤子

8P

2

加(回)木支柱用

木支柱

走向条带及上部充填区支护用,支柱长短与采高相适应

斧子

2

砍木支柱,柱帽用

搪瓷溜槽

平板

M

40

攉煤用

柱帽

700

每根支柱一个,与支柱数量相适应

第四节、通风系统

1、风量计算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100/(1-c瓦)〕×q瓦×k=67=〔100/(1-1.0%)〕×0.33×2=67m3/min

c瓦:

指瓦斯浓度不超过1.0%,取1.0%。

q瓦:

指瓦斯绝对涌出量0.33m3/min。

k:

系数,取2。

(2)、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采=〔100/(1-CCO2)〕×qC02×k=61=〔100/(1-1.5%)〕×0.3×2=61m3/min

Cco2:

指co2浓度不超过1.5%,取1.5%。

qco2:

指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3m3/min

k:

系数,取2

(3)、按同时爆破的炸药量计算:

Q采=25A=25×4=100m3/min

A:

指一次爆破的炸药量,20眼×0.4kg/眼=8.0kg

(4)、按《煤矿安全规程》每人每分钟不低于4m3

Q采=4N=20×4=80m3/min

N:

指最大班次人数20人。

(5)、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采=60us采=60×0.55×3.29=109m3/min

U:

采煤工作面风速:

150-180,取值在0.5~0.8m/s,平均取:

0.55m/s

S采:

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

(3.1m+4.1m)÷2×0.7m=2.52㎡.

(6)、按风速验算

15×s采≤Q采≤240×s采

15×3.29≤Q采≤240×3.29

50m3/min≤Q采≤790m3/min

s采:

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2.52㎡

根据以上计算:

取其最大值,按工作面温度计算,作为工作面的需风量,即Q采=109m3/min。

2.通风防尘系统图(标明通风防尘设施、通风监测仪表布置等附图九)

3.监测、监控

该面的回风巷设置一台灵敏可靠的ADJ-2D型瓦斯自动断电仪及瓦斯传感器;工作面瓦斯传感器T1位置距上出口≤5m,其报警浓度≥0.8%,断电浓度≥0.8%,复电浓度小于0.8%;工作面回风巷瓦斯传感器T2位置距工作面回风巷汇入全风压前10~15米,其报警浓度≥0.8%,断电浓度≥1.3%,复电浓度<0.8%;工作面上隅角挂设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断电范围为回风巷及工作面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在距工作面上下出口60~200m以外的机风巷各设置一组隔爆水袋以及一组净化水幕装置。

4.防尘(①煤尘注水、②湿式打眼,③防尘设施等)

根据蛮炭煤层赋存情况,不进行煤层注水和湿式打眼。

防尘设施设置:

M513机、风巷设置两组喷雾装置,放炮及运煤过程中,必须保持喷雾状态。

并在M513运输巷内装煤点设计一组防尘喷雾装置,在运煤过程必须开启喷雾装置防尘。

不定期对巷道顶、帮或电器设备上的粉尘进行清扫或冲洗(含尾巷),防止粉尘堆积,坚持“综合防尘”,搞好“个体防护”。

5.防火

①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入井,严禁穿化纤衣物入井。

②坚持使用水炮泥,黄泥质量和充填长度符合要求,不得用煤渣(块)或其它可燃物品代替黄泥。

③认真做好电管的导通和电阻测试工作,严禁使用过期和变质炸药。

④电器设备必须达到防爆要求,台台完好不失爆;使用不延燃电缆,电缆连接严禁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

⑤及时密闭采后下煤眼及采后假风巷反眼,保证风流不通过采空区,防止引起煤炭氧化自燃。

⑥严禁在井下重击铁器物品,以免机械碰撞产生火花。

第五节、瓦斯防治

1、瓦斯检查

①严格执行《新煤矿安全规程》第133~149条之规定;严禁空班、漏检和假检。

②在工作面上隅角、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尾巷必须设置专门的瓦期检查点。

③采煤工作面严禁微风和无风作业,每旬由通维队测风人员对采面内部风量情况进行实测(必须包括放炮前和放炮后两种状况),以便及时调整风量和制定措施。

2.瓦斯超限的处理

工作面风流CH4达到0.8%或CO2达到1.5%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加强通风,及时汇报。

瓦斯断电报警仪及瓦斯传感器必须按设计随工作面的回采而前移。

第五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劳动组织及循环图表

(一)、劳动组织及出勤表

工种

工作任务

班次

合计

第一班

第二班

割煤机操作工

下放割煤机、割煤机司机处理机道危岩、割煤掏槽、移割煤机牵引机、临时支护等

4

4

8

支柱工

工作面支柱、回柱、选矸、码厢、搭溜槽

16

16

32

打眼

打眼、装药、放炮

6

6

12

攉煤、运输

攉煤、选矸、运输

10

10

20

巷维

工作面上下巷道维护

5

5

10

队干

安全、生产组织及现场管理

2

2

4

合计

43

43

86

(二)工作面循环安排

1.循环方式:

工作面双班采煤、边采边准。

2.循环进度:

2m/循环。

3.工作面正规循环图:

(附图十)

第二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1

工作面斜长

m

118

2

工作垂高

m

70

3

煤层厚度

m

0.6

4

煤层倾角

36

5

煤炭容重

t/m

1.55

6

日循环数

2

7

循环产量

t

87

8

日产量

t

174

9

日推进度

m/日

1.8

10

日出勤人数

86

11

回采工效

t/工

2.4

12

吨煤炸药消耗

kg/t

0.33

13

吨煤雷管消耗

0.83

14

万吨坑木消耗

m3/万吨

40

15

月产量(月27天计)

45885

16

工作面回采率

%

97

(二)、提高回采率

1.严禁任意留设煤柱和扩大或缩小护巷煤柱尺寸。

2.严格控制装药量,按规定眼距、角度、深度打眼,防止放炮将煤炭崩入采空区。

3.在每次回柱前,必须将条带厢边上采空区侧的浮煤用长柄掏耙清理干净。

4、每班落煤结束后,必须收净下煤点前后的浮煤。

5.若遇地质变化带,确需留设煤柱时,严格按措施规定留设煤柱,否则,不得任意留设煤柱和丢失顶、底煤。

6、工作面及尾巷内浮煤必须收净,工作面在2m2内浮煤平均厚度不超过30mm。

(三)、提高煤质措施

1.加强工作面、M513蛮炭运输巷装煤点的选矸工作,凡直径超过30mm的块矸必须选出,集中在一起,严格执行煤、矸分运分装。

2.打眼时,严禁伤及顶底板,找准炮眼位置,控制装药量,使用夹矸放炮后成块状,以便手选。

3、过地质变化带时,必须加强工作面选矸,确保煤炭质量。

第六章:

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一般安全规定

(1)、认真组织职工学习《三大规程》,搞好自保和互保;

(2)、在作业前先检查作业场所的安全隐患,做到先安全后生产;

(3)、熟练掌握本工种的劳动技能,增强综合作业能力;

(4)、搞好两巷及责任区域内的文明生产及标准化工作,认真管理使用好责任区域内的所有设施、设备;

(5)、严格按本规程要求,加强工作面的上、下端头的支护。

(6)、加强现场管理,认真搞好“一班三汇报”工作;

(7)、每一管理和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技术操作规程”,经过严格的上岗培训和“作业规程”学习、防水避灾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凡考试不合格者严禁上岗。

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

(8)、认真搞好“自主保护”和“互助保护”,加强“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