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296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试题

历史

时量:

90分钟总分:

100分命题人: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选择题:

1、《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周初是最早有文献流传于后世的时期,《书经》是儒家经典的一种,书中包含了自建周以来的文献,这些文献把周克商描述为正义、高尚的武士对荒淫无道的君主及其谄媚之臣的胜利。

该叙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A.周人对历史的真实看法

B.儒家经典在周初已经成熟

C.儒家学者否定了周克商是历史的进步

D.周人注重寻找权力合法化的依据

2、据《西周的政体:

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记载,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其主要原因是

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

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

3、下列诗句节选自《诗经·小雅·角弓》。

诗文意在

A.劝导周王治国要张弛有度B.劝谏统治者行分封顺民意

C.强调宗族团结以巩固统治D.倡导近亲联姻以对抗诸侯

4、有学者将《左传》中出现的516人,见于战国典籍的197人作为考察对象,划分为公子、卿大夫和士三个集团,发现从春秋至战国,公子集团比例由53%骤减至10%以下,卿大夫集团由44%上升至74%后又跌至55%,士集团由32%上升至60%。

这一趋势表明了

A.西周宗室子弟的日益多元化B.春秋战国政治的相对稳定性

C.春秋战国社会的高度流动性D.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的复杂性

5、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奖励耕战,实现统一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南平越族,北伐匈奴D.推行郡县,建立集权制

6、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

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7、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二月规定:

“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同(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荐见任(现任)同(通)判。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B.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

C.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D.防止知州受到通判制约

8、在马端临所撰的《文献通考》里,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有这样一段评价: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作者认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

A.镇压叛将,尽收精兵B.事权分散,相互牵制

C.划分区域,设置机构D.广置监察,集权中央

9、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

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0、元朝天下初定,商议设立三省,高鸣上书说:

“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

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

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从此争论中可以得出

A.三省制不利于治天下B.一省制可以强化皇

C.省制分工没有效率D.一省制适应统治需要

11、明代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

“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A.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B.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12、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

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

材料说明

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

13、有学者认为:

“比鸦片战争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

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

”这段话

A.说明了鸦片战争的必然性B.掩盖了鸦片战争侵略性质

C.贬低了中国经济政治制度D.脱离了当时具体历史背景

14、美国律师安德鲁曾感慨:

“你恐怕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

”这段言论

A.恶意污蔑中国的司法制度B.推动列强借此攫取领事裁判权

C.为控制中国司法主权辩解D.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制造借口

15、下图是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原因的描述,对此概括正确的是

A.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B.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D.土地兼并加剧的影响

16、下列为晚清时期外国领事馆给其本国国民颁发的护照的具体内容:

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和约章程第八款,内载:

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

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

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

从中可以看出该护照

A.颁布的依据是片面最惠国待遇B.证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便利列强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D.促使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国法律

17、有一个关于陶片放逐法的传说:

一位不识字农夫请人代写他觉得应该放逐的人的姓名,代写者问农夫要写谁的姓名,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

代写者问为什么,农夫答:

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

该传说反映了陶片放逐法具有

A.抑制和打击杰出者的一面B.保护民主政治免受破坏的一面

C.操作程序粗陋被人利用的一面D.公民间为泄私愤而打击报复的一面

18、在雅典城邦,公民虽然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

这表明

A.雅典民主只是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雅典注重用法律来巩固民主制度

19、欧洲中世纪商人法的“跨国平等对待”这一特征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它使他们不会因在地方法中不享有资格以及因为地方法律、习惯的其他变化莫测的因素而蒙受损害。

该特征源于古代罗马的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D.自然法

20、有学者认为:

“英国政体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英国政体体现的权力关系,首先是国王作为虚位元首凌驾于各实质权力之上,行使形式上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权。

在实质权力部分,拥有立法权的议会下院作为民选代议机构产生首相及其领导的内阁……”这表明,近代以来的英国

A.英王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

C.行政权和司法权平行D.从1689年开始英王就是无权虚君

21、1701年英国的《王位继承法》第三条规定:

当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国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定更详细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

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

这一规定

A.强化了议会对王权的限制B.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致使王位的继承陷入无序D.削弱了贵族对政治的影响

22、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认为:

“联邦宪法之所以优越,主要原因在于立法者们……敢于要求人们节制自由,因为他们真诚地不想使自由破灭。

”这一立法思想主要体现于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民直接选出

C.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且实行三权分立

D.建立联邦国家,规定不纳税的印第安人无选举权

23、1876年12月法国新任命的内阁总理茹尔·西蒙在两院亮相,当他站在众议院的讲坛上时,他先是大声标榜:

“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

”继而又小声补充道:

“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

”当他站在参议院的讲坛上,他先是低声说道:

“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

”然后又立即拉直嗓门表白:

“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

”西蒙这样说,折射出当时法国

A.总理与皇帝共掌行政权

B.保守派与共和派斗争激烈

C.共和派在两院都占据压倒性优势

D.议会两院的政治立场已趋向相同

24、下图是19世纪中期的德意志漫画《货车过如此狭窄的邦都得将货卸上卸下》,这表明当时德意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交通工具落后加剧国家贫困B.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经济发展

C.道路宽度不一样带来交通不便D.各地之间经济交流日益加强

25、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

材料突出反映

A.普鲁士有统一德意志的趋B.德意志帝国存在不稳定因素

C.德意志各邦发展极不均衡D.联邦制不利于德国的长期统一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6、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6分)

 

材料二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

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

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相比在中央行政制度和选官制度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

并简要说明其进步性。

(10分)

 

27、材料一 在评价古希腊时不应该挑剔它哪些没做到,而应肯定它做到了什么。

如果运用这条标准,那么古代希腊的贡献及其历史意义也就极其显著而突出。

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的强调——所有这些都是古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6分)

 

材料二 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

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为分属于各个种族的个体之间的社会纽带,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

体制上各类灵活的机制使新的规章得以形成、受到检验并获得确认,它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漫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

——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

(2)依据材料二,概述古代罗马规章产生的社会背景。

结合所学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

(8分)

 

28、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材料一法案中对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又做出了怎样的规定?

这对英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

(6分)

 

材料二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渐变1:

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渐变2:

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渐变3:

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渐变4:

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渐变5:

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2)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8分)

 

材料三 美国革命确立的邦联共和制,特别是各州以立法机关为主导的分权体制,是属于美利坚民族的。

因为它是在民族革命情感炽热的大环境下,作为英国集权体制的对立物而出现的。

……这种体制相对英国而言,它张扬了美利坚民族精神,但就美利坚内部而言,权力软弱的邦联政府逐渐难以维系享有独立与主权的各州,分裂危机日益威胁着国家的统一。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3)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加强集权的原因。

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有利于美国加强集权的规定。

(6分)

2017年下学期醴陵一中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时量:

90分钟总分:

100分命题人:

班级:

姓名:

考号:

三、选择题:

1、《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周初是最早有文献流传于后世的时期,《书经》是儒家经典的一种,书中包含了自建周以来的文献,这些文献把周克商描述为正义、高尚的武士对荒淫无道的君主及其谄媚之臣的胜利。

该叙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A.周人对历史的真实看法

B.儒家经典在周初已经成熟

C.儒家学者否定了周克商是历史的进步

D.周人注重寻找权力合法化的依据

2、据《西周的政体:

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记载,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其主要原因是

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

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

3、下列诗句节选自《诗经·小雅·角弓》。

诗文意在

A.劝导周王治国要张弛有度B.劝谏统治者行分封顺民意

C.强调宗族团结以巩固统治D.倡导近亲联姻以对抗诸侯

4、有学者将《左传》中出现的516人,见于战国典籍的197人作为考察对象,划分为公子、卿大夫和士三个集团,发现从春秋至战国,公子集团比例由53%骤减至10%以下,卿大夫集团由44%上升至74%后又跌至55%,士集团由32%上升至60%。

这一趋势表明了

A.西周宗室子弟的日益多元化B.春秋战国政治的相对稳定性

C.春秋战国社会的高度流动性D.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的复杂性

5、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奖励耕战,实现统一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南平越族,北伐匈奴D.推行郡县,建立集权制

6、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

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7、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二月规定:

“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同(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荐见任(现任)同(通)判。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B.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

C.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D.防止知州受到通判制约

8、在马端临所撰的《文献通考》里,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有这样一段评价: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作者认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

A.镇压叛将,尽收精兵B.事权分散,相互牵制

C.划分区域,设置机构D.广置监察,集权中央

9、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

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0、元朝天下初定,商议设立三省,高鸣上书说:

“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

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

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从此争论中可以得出

A.三省制不利于治天下B.一省制可以强化皇

C.省制分工没有效率D.一省制适应统治需要

11、明代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

“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A.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B.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D.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12、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

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

材料说明

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

13、有学者认为:

“比鸦片战争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

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

”这段话

A.说明了鸦片战争的必然性B.掩盖了鸦片战争侵略性质

C.贬低了中国经济政治制度D.脱离了当时具体历史背景

14、美国律师安德鲁曾感慨:

“你恐怕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

”这段言论

A.恶意污蔑中国的司法制度B.推动列强借此攫取领事裁判权

C.为控制中国司法主权辩解D.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制造借口

15、下图是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原因的描述,对此概括正确的是

A.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B.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D.土地兼并加剧的影响

16、下列为晚清时期外国领事馆给其本国国民颁发的护照的具体内容:

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和约章程第八款,内载:

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

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

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

从中可以看出该护照

A.颁布的依据是片面最惠国待遇B.证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便利列强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D.促使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国法律

17、有一个关于陶片放逐法的传说:

一位不识字农夫请人代写他觉得应该放逐的人的姓名,代写者问农夫要写谁的姓名,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

代写者问为什么,农夫答:

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

该传说反映了陶片放逐法具有

A.抑制和打击杰出者的一面B.保护民主政治免受破坏的一面

C.操作程序粗陋被人利用的一面D.公民间为泄私愤而打击报复的一面

18、在雅典城邦,公民虽然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

这表明

A.雅典民主只是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雅典注重用法律来巩固民主制度

19、欧洲中世纪商人法的“跨国平等对待”这一特征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它使他们不会因在地方法中不享有资格以及因为地方法律、习惯的其他变化莫测的因素而蒙受损害。

该特征源于古代罗马的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D.自然法

20、有学者认为:

“英国政体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英国政体体现的权力关系,首先是国王作为虚位元首凌驾于各实质权力之上,行使形式上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权。

在实质权力部分,拥有立法权的议会下院作为民选代议机构产生首相及其领导的内阁……”这表明,近代以来的英国

A.英王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

C.行政权和司法权平行D.从1689年开始英王就是无权虚君

21、1701年英国的《王位继承法》第三条规定:

当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国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定更详细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

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

这一规定

A.强化了议会对王权的限制B.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致使王位的继承陷入无序D.削弱了贵族对政治的影响

22、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认为:

“联邦宪法之所以优越,主要原因在于立法者们……敢于要求人们节制自由,因为他们真诚地不想使自由破灭。

”这一立法思想主要体现于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民直接选出

C.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且实行三权分立

D.建立联邦国家,规定不纳税的印第安人无选举权

23、1876年12月法国新任命的内阁总理茹尔·西蒙在两院亮相,当他站在众议院的讲坛上时,他先是大声标榜:

“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

”继而又小声补充道:

“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

”当他站在参议院的讲坛上,他先是低声说道:

“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

”然后又立即拉直嗓门表白:

“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

”西蒙这样说,折射出当时法国

A.总理与皇帝共掌行政权

B.保守派与共和派斗争激烈

C.共和派在两院都占据压倒性优势

D.议会两院的政治立场已趋向相同

24、下图是19世纪中期的德意志漫画《货车过如此狭窄的邦都得将货卸上卸下》,这表明当时德意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交通工具落后加剧国家贫困B.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经济发展

C.道路宽度不一样带来交通不便D.各地之间经济交流日益加强

25、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