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课程考试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2269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课程考试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课程考试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课程考试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课程考试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工程地质课程考试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课程考试资料.docx

《工程地质课程考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课程考试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地质课程考试资料.docx

工程地质课程考试资料

1、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及其任务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是从地质学发展起来的两门新兴学科,工程地质学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水文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学科。

这两门学科都是以地质学为基础的,而且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各具特色。

工程地质在修建水工建筑物当中的作用和任务有如下几个方面。

(1)勘察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选点、规划、设计及施工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作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依据。

(2)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论证、评价并选定最优的建筑地点或路线方案。

(3)预测在工程建筑时及建成后的工程管理运行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止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

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地下水的形成、埋藏、分布、运动及循环转化的规律。

(2)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成分,以及水质的变化规律。

(3)解决合理的开发、利用、管理地下水资源,以及有效地消除地下水的危害等实际问题。

2、工程地质条件

与工程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地质物理环境、天然建筑材料。

3、岩石、岩体、土、矿物、粘土矿物的概念

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产生的,有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岩体是指在天然产出条件下,含有诸如节理、裂隙、层理、断层等的原位岩石。

矿物是地壳中及地球内层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元素或化合物,它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粘土矿物是原岩经风化分解后生成的次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

4、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包括哪些方面

形态、颜色、条痕、光泽、解理、断口、硬度

5、岩浆岩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些结构、构造?

岩浆岩的产状有哪些(21-24)

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即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结构:

1、根据岩石中矿物结晶程度划分:

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2、根据岩石中晶粒大小划分:

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3、根据晶粒相对大小划分:

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

1、流纹状结构2、气孔状结构3、杏仁状结构4、块状结构

岩浆岩的产状:

1、侵入岩体的产状:

岩基、岩株、岩墙与岩脉、岩床、岩盘与岩盆2、熔岩流、熔岩锥、火山锥、熔岩被等

6、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组成物质和结构、构造特征有哪些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风化破坏过程2、搬运作用过程3、沉积作用过程4、成岩作用阶段

沉积岩的物质成分主要来源于先成的各种岩石碎屑、造岩矿物和溶解物质。

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按成因划分为四类:

1、碎屑物质2、黏土矿物3、化学沉积物4、有机物质

沉积岩的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成分的颗粒形态、大小及胶结的特性。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碎屑结构2、泥质结构3、结晶状结构4、生物结构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1、层理构造:

水平层理、斜交层理、交错层理

2、层面构造:

波痕、雨痕、泥痕、结核、化石

7、变质作用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变质岩的构造特征有哪些?

(29-30)

变质作用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接触变质作用:

热接触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2、动力变质作用3、区域变质作用

变质岩的构造特征:

1、变余构造2、变成构成:

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

8、地壳运动的概念

地壳运动,也称构造运动或岩石圈运动,是指由于地球内部营力(或称内动力)而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

9、地质构造概念、类型

地质构造概念:

地壳运动使岩体产生变形、变位,形成各种不同的构造形迹。

地质构造类型:

地壳运动、水平构造和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活断层

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10、地质时代和地层年代如何划分?

如何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

(12-14)

地质时代有两种:

一种是绝对地质年代或岩层(岩石)的绝对年龄,指地壳的岩层从形成到现在的延续时间,以“年”为单位;另一种是相对地质时代或岩层的相对年龄,指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新老关系。

地层年代可以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地层相对年代的确定:

古生物法、岩性对比法、标志层法、岩层接触法、火成岩时代的确定

11、岩层产状、产状三要素的概念

岩层产状是指岩层在岩石圈中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岩层的产状是以层面在三维空间的延伸方向及其与水平面的交角关系来确定的。

它是分析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形态的最基本依据,它对岩体的稳定性也有明显的直接影响。

岩层产状可分为水平的、倾斜的和直立的。

岩层的产状用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来表示。

走向:

岩层的层面与水平面交线(走向线)向两端延伸的方向即为岩层的走向,是表示岩层在三维空间中水平延伸的方向。

倾向:

岩层层面上垂直于走向线并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倾向线)所指的方向即为倾向。

它是表示岩层在三维空间中朝下倾斜的方向。

倾角:

倾角即岩层的倾斜角度,是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最大锐角,也就是倾向线与倾斜线的夹角。

12、岩层接触关系类型及其特点

(1)整合:

同一地区上、下两套沉积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是连续的,且产状一致,即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无间断。

(2)假整合:

又称平行不整合。

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有一明显的沉积间断,但产状基本一致或一致。

(3)不整合:

又称角度不整合。

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有一明显的沉积间断面(不整合面),且两套岩层呈一定角度相交。

13、褶皱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在野外如何观察褶皱?

褶皱的基本形态:

1、按轴面和两翼岩层的产状分类:

(1)直立褶皱

(2)倾斜褶皱(3)倒转褶皱(4)平卧褶皱(5)翻卷褶皱

2、按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分类:

(1)线状褶皱

(2)短轴褶皱(3)穹隆和构造盆地

3、按枢纽的产状分类:

(1)水平褶皱

(2)倾伏褶皱

4、按转折端形态分类:

(1)圆弧褶皱

(2)尖棱褶皱(3)箱形褶皱(4)扇形褶皱

褶皱的识别:

在野外进行地质调查及地质图分析中,为了识别褶皱,首先可沿垂直于岩层走向的方向进行观察,查明地层的层序和确定地层的时代,并测量岩层的产状要素。

然后根据以下几点分析判断是否有褶皱存在,进而确定是向斜还是背斜。

(1)根据岩层是否有对称重复的出露,可判断是否有褶皱存在。

若在某时代的岩层两侧,有其他时代的岩层对称重复出现,则可确定有褶皱存在。

若岩层虽有重复出露现象,但并不对称分布,则可能是断层形成的,不能误认为褶皱。

(2)对比褶皱核部和两翼岩层的时代新老关系,判断褶皱是背斜还是向斜。

若核部地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出现渐新的地层为背斜;反之,若核部地层时代较新,两侧依次出现渐老的地层则为向斜。

(3)根据两翼岩层的产状,判断褶皱是直立的、倾斜的,还是倒转的等。

此外,为了对褶皱进行全面认识,除进行上述横向的分析外,还要沿褶曲轴延伸方向进行平面分析,了解褶曲轴的起伏情况及其平面形态的变化。

14、节理的概念,它的成因类型有哪些?

断裂两侧岩石仅因开裂而分离,并未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节理或裂隙。

它往往是褶皱和断层的伴生产物,然而自然界中岩石的裂隙,并非都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所造成的。

节理成因分类:

1、原生(成岩)节理2、表生(次生)节理3、构造节理

15、断层的概念、基本要素有哪些?

断层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断层是岩石受力发生断裂,断裂面两侧岩石存在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要素:

1、断层面和断层破碎带2、断层线3、断盘4、断距

断层的基本类型:

1、断层的形态分类

(1)正断层:

梯式断层、地垒、地堑

(2)逆断层:

冲断层、逆掩断层、辗掩断层(3)平移断层

2、根据断层的力学成因性质分类:

(1)压性断层

(2)张性断层(3)扭性断层(4)压扭性断层(5)张扭性断层

3、按断层产状与岩层产状(或褶曲轴线方向)的关系分类:

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斜交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纵断层(与褶轴平行);横断层(与褶轴垂直);斜断层(与褶轴斜交)

16、在野外如何识别断层?

工程建筑为什么特别重视断裂构造?

在野外调查断层时,首先要确定断层的存在然后才能对断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调查时可利用如下特征作为识别断层的标志。

(1)沿岩层走向追索,若发现岩层突然中断,而和另一岩层相接触,则说明有横穿岩层走向的断层或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存在。

(2)沿垂直于岩层走向的方向进行观察,若岩层存在不对称的重复式缺失,则说明有平行于岩层走向的断层存在。

(3)由于构造应力的作用,沿断层面或断层破碎带及其两侧,常常出现一些伴生的构造变动现象,如1、断层两盘相对错动时,在断层面上留下的摩擦痕迹称为“擦痕”。

有时在断层面上存在有垂直于擦痕方向的小台阶,或称为“阶步”。

2、断层角砾岩、断层泥、糜棱岩等构造岩的分布。

3、断层两盘相对错动时,沿断层面产生巨大的摩擦力,临近断层的两侧地层因受摩擦力的牵引,发生塑性的拖曳和拉伸而形成的弧形弯曲现象,称为断层牵引褶皱。

在野外工作中,如发现上述现象,即应进一步研究是否有断层存在。

(4)在地貌上,断层常形成断层崖、三角面山、山脉的中断或错开,以及山地突然与平原相接触等现象。

(5)沿断层带常形成沟谷、洼地,或出现线状分布的湖泊、泉水等

(6)某些喜湿性植物呈带状分布。

断裂构造对山体或岩体完整性、稳定性、渗透性影响较大,在水工建筑中特别重视。

17、什么是活断层?

特征有哪些?

判别标志有哪些?

活断层是指先进正在活动,或近期曾活动过、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后一种情况也可称为潜在活断层。

活断层的特征:

1、活断层的长度和断距2、活断层的错动速率3、活断层的分类(47)

活断层的判别标志

(一)直接标志

(二)间接标志(三)参考标志

18、工程地质图的分类、阅读和分析方法

地质图的分类与规格

地质图:

根据野外勘察的资料,将各种地质现象和地质条件反映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的图件。

1.地质图的分类

(1)地质平面图。

应用规定的各种图例将野外地质调查所得的地质现象和地质条件反映到规定的地形图上,就成为一张地质平面图,其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等。

(2)工程地质剖面图。

以反映建筑物轴线或某一方向深部地质条件为目的的图件。

(3)综合地层柱状图。

根据野外实测剖面将测区的地层按新老顺序表示在一定比例尺的柱状图上,柱状图中应反映地层的时代、厚度,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岩性特征等内容。

19、什么是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有哪些主要类型?

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大气、水溶液及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使得分布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的岩石,发生物理破碎、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的作用(或过程)。

风化作用遍及整个地球的表面,并且主要在大陆的表面进行。

风化作用的类型:

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分为三大类: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影响岩石风化作用的因素:

1、岩石性质的影响2、地质构造的影响3、气候的影响4、地形条件的影响5、其他影响因素

20、河流的地质作用包括哪几种形式?

河流的地质作用可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种形式。

21、河流阶地概念、根据形态和结构特征有哪几种类型?

河流阶地是河谷地貌的另一种重要形态。

阶地是指河谷谷坡上分布的洪水不能淹没的台阶状地形。

阶地可分为五种类型

(1)侵蚀阶地。

由基岩组成,有时阶地上残留极少冲积物,又称基岩阶地,多见于构造上升的山区河谷中。

(2)基座阶地。

其特点是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为冲积物,下部是基岩。

(3)堆积阶地。

阶地陡坎上没有基岩的叫堆积阶地。

堆积阶地全部由冲积物组成,通常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根据下蚀深度的不同,堆积阶地又可分为上叠阶地和内叠阶地。

(4)嵌入阶地。

从外表看阶地全部由冲积物组成,而从横剖面上看到新老阶地呈嵌入关系,新的谷底低于老的谷底,新冲积层顶面高于老冲积层的基座。

(5)埋藏阶地。

早期形成的阶地被近期冲积层掩埋了,老的阶地称为埋藏阶地,

22、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岩溶发育具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2、岩层的透水性3、水的溶解能力4、水的流动特征

岩溶发育的分布规律

(一)岩溶发育的垂直分布带:

1、垂直岩溶发育带2、水平和垂直岩溶交替发育带3、水平岩溶发育带4、深部岩溶发育带

(二)岩溶分布的不均匀性:

1、岩溶分布受地质构造控制2、岩溶分布受岩层及其组合控制3、溶洞发育的成层性

23、泥石流的概念及形成条件

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这种洪流一般发生在暴雨集中或有大量冰雪融水的陡峻山区。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典型的泥石流流域有三个区段)

1)形成区,地形上为三面环山一面有出口的瓢形或不规则状的汇水圈谷。

2)流通区,地形上为瓶颈状或喇叭状的峡谷,谷坡陡,沟床纵比降大

3)堆积区,沟谷呈扇形或锥形,谷坡与沟底纵比降均较平缓

2.地质条件

新构造运动活动显著、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裂隙密布,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强烈;

山体岩石结构疏松,软弱、易风化,地表岩石风化破碎,有形成泥石流所需的大量颗粒状松散固体物质来源。

3.水文气象条件

必须有短期的暴雨或冰雪突然融化形成的具有强大冲刷力的水流

24、地震的震级、烈度、基本烈度、设防烈度

地震的震级:

震级是指一次地震所释放出能量的大小,震级大小可以用地震仪测出。

地震烈度:

烈度是指地震发生后,地面及各种建筑物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

基本烈度:

指一个地区在今后10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设防烈度:

又称设计烈度或计算烈度,它是指在基本烈度或场地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以及结构物的特点,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而修正的烈度。

25、地震效应的概念,地震破坏作用包括哪些方面?

地震效应:

在地震作用下,地面会出现各种震害和破坏现象,也称为地震效应,即地震的破坏作用。

地震破坏作用可分为振动破坏和地面破坏两个方面。

前者主要是地震力和振动周期的破坏作用,后者则包括地面破裂、斜坡破坏和地基强度失效。

26、什么是海蚀作用,海蚀地貌有哪些?

海蚀作用:

波浪和浪流以及它们挟带沙砾岩块撞击、冲刷、研磨破坏海岸的作用称海蚀作用。

海蚀作用有三种形式:

冲蚀、磨蚀和溶蚀。

冲蚀作用指波浪浪流对海岸的撞击、冲刷作用。

磨蚀作用指激浪流挟带岩屑和沙砾对基岩的撞击、凿蚀和研磨作用。

溶蚀作用指海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

海蚀地貌:

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台地、海蚀拱桥、海蚀柱

27、影响海岸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一)地质因素1、地质结构(岩性与岩层产状,地质构造)2、地壳运动对海岸的影响

(二)海平面变动

28、地下水分类?

(按埋藏条件分,按空隙性质分)

地下水:

赋存并运移于地表之下的岩石和土壤空隙中的自然水。

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综合特征分类

孔隙承压水 裂隙潜水 承压岩溶水

29、透水层,隔水层、含水层的概念,以及构成含水层的条件

透水层:

指在一般的野外条件下允许大量的水在其中运动透过的地层。

隔水层:

即不透水地层。

但可以含水,甚至大量含水,如粘土地层。

含水层:

饱含水的透水层。

或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构成含水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储水空间

2)有储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条件

3)有良好的补给水源和补给条件

30、什么是潜水、承压水?

各自有哪些特征?

潜水:

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的特征:

根据潜水的埋藏条件,潜水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潜水具有自由水面

(2)潜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基本上是一致的

(3)潜水的动态随季节不同而有明显变化

(4)上部因无连续隔水层覆盖,易受到污染

承压水:

是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具有静水压力的重力水。

承压水的埋藏条件,决定了它与潜水具有不同的特征:

1)具有承压性能,其顶面为非自由水面;

2)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3)动态受气象、水文因素的季节性变化影响不显著;

4)厚度稳定不变,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5)水质不易受到污染

31、地下水有哪些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温度、颜色、透明度、嗅、味、比重、电导性及放射性

化学性质:

地下水的酸碱性、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地下水的硬度

32、岩体结构、结构面、结构体的概念

岩体结构:

主要指结构面和结构体的特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组合,是岩体在长期的成岩及形变过程中形成的产物,是岩体特性的决定因素。

结构面:

岩体中所存在的各种不连续的地质界面。

每一个结构面都具有一定的方向、规模、形态和特征。

结构体:

不同方向结构面相互组合切割岩体形成的不同几何形状和大小的块体。

结构面和结构体是岩体结构的两个基本要素。

33、结构面的类型有哪些?

结构面类型

按成因分(见下表):

原生结构面:

指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

原生结构面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沉积、火成和变质结构面。

构造结构面:

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体中形成的各种结构面。

如断裂构造,规模较大,性质较差,是最不利的软弱结构面之一

层间错动形成的软弱破碎带或泥化夹层等也是性质十分恶劣的构造结构面。

次生结构面:

是岩体受风化、卸荷及地下水等作用所形成的结构面。

如风化裂隙、卸荷裂隙等等。

按规模分:

结构面类型

延伸

破碎带宽度

控制范围

I级

几公里

以上

几米~几十米以上

区域性大断层,对区域稳定起控制作用

II级

几百米

到几公里

几十厘米~几米

对山体稳定起控制作用

III级

几十米

至几百米

在l米以内

工程岩体稳定的边界

条件

IV级

几米

未错动

不夹泥

控制和影响岩体结构

类型,是岩体结构研

究的重点

V级

延伸性差

宽度小

分布随机,对岩体结构类型有一定影响

34、软弱夹层、泥化夹层的概念。

泥化夹层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软弱夹层:

是指坚硬岩层之间所夹的力学强度低、泥炭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厚度较薄、延伸较远的软弱岩层。

泥化夹层:

软弱夹层受层间错动地质构造作用及地下水改造作用后被泥化的部分。

泥化夹层一般发育在层间错面及断层面附近,是一种性质非常软弱的结构面。

软弱夹层及泥化夹层是岩体结构面小性质较差,对岩体变形和稳定件影响较大的一类结构面。

软弱夹层经过一系列地质作用变成塑泥的过程称为泥化。

最常见的层间错动泥化夹层的形成条件为:

 

(1)物质基础。

 泥化夹层形成的物质基础是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的软弱夹层的存在。

 

(2)构造作用。

 缓倾角软硬相间的地层组合,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易产生层间错动,错动面上的岩石被辗磨错碎成细粒或粉末状,遇水产生泥化。

层间错动构造作用是泥化夹层形成的控制性条件。

(3)地下水的作用。

 岩体内地下水的作用,使层间错动带内被辗磨错碎的细粒物质进一步泥化形成泥化夹层。

地下水的泥化改造作用是泥化夹层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35、地应力的概念、组成及分布特点

岩体内部在天然状态下的地应力称为天然应力或初始应力。

初始地应力的组成

岩体中的初始地应力主要由岩体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等组成。

地壳内部不同部位其初始地应力不同。

1、自重应力。

自重应力是指由于重力场在岩体内部形成的地应力。

2、构造应力。

构造应力是由地壳运动在岩体内部形成的地应力。

构造应力的分布及大小是较复杂的,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很强的方向性。

目前地应力测试的方法主要有钻孔地应力解除法、水压张裂法、岩组分析法和声发射法等。

中小型工程缺乏测试资料时,可按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规定的方法进行评估。

地应力分布的一般特点

(1)岩体中存在三向不等的空间应力场

近水平的构造应力,在初始应力场中总是占主导地位。

一般最大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最小水平应力则变化较大。

(2)在特殊情况下,岩体的侧压力系数接近于1

 岩体的初始应力基本上由自重应力场所决定,并且垂直应力与水平应力大体相同,其值随深度而大致呈线性增加。

(3)初始应力的大小、方向与地质构造有一定的关系。

 断裂构造的发生和存在,既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又起着解除和部分解除应力的作用.促使岩体应力重新分布。

(4)地应力的高低与岩石的坚硬程度有一定关系。

  坚硬完整的岩体内,聚集应变能的能力强,能够形成较高的初始应力;反之,软弱破碎岩体中,初始应力一般较低。

(5)地形地貌对初始应力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在谷坡上,最大主应力方向往往与山坡平行,最小主应力则是谷坡的法线方向。

在深切河谷的底部.往往产生局部应力集中。

36、岩体工程分级(单指标分类、多指标分类)概念

岩体工程分级即以往的岩体工程地质分类或岩石分类,是评价岩体稳定性、指导各类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的依据。

岩体分类经历了由岩石分类向岩体分类的转变及从单指标岩体分类到多指标综合分类、从定性到定量分类的研究过程。

37、房屋建筑物与构筑物地基评价的内容

房屋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地基地基评价与计算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分析评价地基的均匀性;

2)提供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3)根据设计要求,核算地基持力层和下卧层承载力能否满足基础底面压力的要求,当不能确定满足要求时提出变更基础埋深或持力层的建议;

4)核算建筑物地基平均沉降是否超过容许值及其差异沉降或倾斜是否满足要求,尤其是高层与低层、新建与原有建筑之间的差异沉降,必要时要进行考虑地基与基础或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沉降分析;

5)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均以容许倾斜值控制;

6)评价深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提供应采取的措施和有关计算参数,必要时提出锚杆、板桩等支护方案;

7)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应评价降水施工的可靠性,提供降水设计所需的参数,必要时提出降水方案;

8)对地基处理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性作出论证和评价。

38、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一)按理论公式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

(二)按规范查表确定地基承载力

(三)根据原位测试成果确定地基承载力

39、砂土液化的概念、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有哪些

饱和砂层,其孔隙全部为自由水所充满时,受震动力往复剪切作用,使砂土颗粒骨架结构瞬间发生破坏,导致孔隙水压力急骤上升,砂土的抗剪强度消失,从固体状态变化为粘滞的流体状态的现象,称之为液化。

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

(一)砂土的地质地貌条件

地层时代越老,土的固结度,密实度越高,抗液化能力就越强。

与此相反,年代越新,抗液化能力就越差。

(二)液化层土颗粒组成

粘粒含量影响砂土的强度和对液化的敏感性,砂土中含有粘粒的有利于液化的形成。

(三)地下水位的影响

埋藏于地下潜水位以下处于饱和状态的砂层是砂土液化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处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非饱和松砂,在地震时因震动密实而产生附加沉降,可不考虑液化问题。

40、地震产生砂土液化的危害有哪些?

地震导致砂土液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沉降与不均匀沉降。

饱和松砂因振动而使土孔隙力减小、密度增加产生压缩,从而使基础沉降与不均匀沉降。

2)大面积喷水冒砂。

由于地震波的往复剪切作用,砂土中的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将一部分砂粒喷出地表,造成地下塌空,发生地面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