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242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六单元单元检测试题

—、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马之千里者

C.虽有至道,弗学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其此之谓乎其真不知马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策之不以其道B.不独子其子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D.其一犬坐于前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学学半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才美不外见

4.与“茅屋为秋风所破”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甚矣,汝之不惠B.何陋之有

C.马之千里者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5.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3分)

①松间鸣好鸟②鸟鸣山更幽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⑤窗外见南山

(1)上联:

_________①_________;下联:

_________。

(2)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6分)

“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呢?

别生气了。

现在骂也没用了。

重新开始吧。

“哪能不气愤呢,英诺肯季·帕夫洛维奇!

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

我每天都要紧张地劳动八个小时啊!

这帮寄生虫真该死!

列杰尼奥夫极力安慰他。

一切不得不重新开始。

列杰尼奥夫给他弄到一些纸帮助他把写好的稿子用打字机打出来。

一个半月之后,第一章又脱稿了。

“列杰尼奥夫极力安慰他”中的“他”是谁?

他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指的是什么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核心素养)综合性学习活动。

(6分)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和谐”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

请参加关于“和谐”的综合性活动,完成以下题目。

(1)探“和”之义。

(2分)

读下列两则材料,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的含义。

①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

②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札记·中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和”之名言。

(2分)

古人圣贤有很多关于“和”的名言,请你举出两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讲“和”之故事。

(2分)

请讲一个“和为贵”的故事,可以是身边的事情,也可以是历史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9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暴风对茅屋的_________。

(2分)

9.白居易说: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4分)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

请任意举出一例。

(古今的例子均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

(2分)

1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食之不能尽其材食不饱,力不足

C.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日:

教学相长也。

《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日: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鞣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中(zhòng)绳:

(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揉(róu):

同“燥”,用火烤使木条弯曲。

③暴:

同“曝”,晒干。

④参:

同“叁”,多次。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强也()

(3)学不可以已()(4)故木受绳则直()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鞣使之然也已而之细柳军

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观点_________;【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

(2分)

20.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1.或是因为性格的懦弱,或是因为虚伪的礼貌,或是因为情感的束缚,或是因为巨大的诱惑……我们常常说不出那个“不”字,但是,为了遵从自己的内心,为了放飞自由的梦想,为了追求坚定的目标,为了拥有精彩的人生,我们需要对一些人、一些事,有时甚至需要对这个世界,大声说:

“不!

请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大声说不》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白选;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3)不少于600字;(4)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1.B

解析:

B项中的第一个“之”的用法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的用法是“定语后置的标志”;A项中的两个“是”都解释为“这”;C项中的两个“虽”都解释为“即使”;D项中的两个“其”都是表推测语气,解释为“大概”。

2.D

解析:

A、B、c三项中加点的词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解释为“用马鞭驱赶”“以……为子”“出名”,D项“犬”是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像狗一样”。

3.A

解析:

B项中,第一个“学”同“数”,教导;C项中,“食”同“饲”,喂;D项中,“见”同“现”,表现。

4.D

解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与D项都是被动句,A项是“主谓倒装”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定语后置”句。

5.

(1)⑤

(2)④②(每空1分,共3分)

解析:

(1)先分析上句的结构为名词(松间)动词(鸣)名词(好鸟)的形式,从其他四句中找出与其结构相同的一项,即⑤窗外(名词)见(动词)南山(名词)。

(2)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

除从对联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对联末字的平仄声去判定。

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后人称这个规则为“仄起平落”。

根据“仄起平落”的规则确定④句为上联,再根据词性相对,位置相同的特点选出下联。

6.保尔·柯察金(保尔)(2分);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答出其中1点即得2分);保尔·柯察金(保尔)花了六个月写的中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手稿被邮局弄丢了。

(2分,大意对即可)

解析:

根据材料中提供的关键词句来回答问题。

如由人名“英诺肯季,帕夫洛维奇”“列杰尼奥夫”可判断出选文出自外国作品;根据“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给他弄到一些纸帮助他把写好的稿子用打字机打出来。

一个半月之后,第一章又脱稿了”等情节,可判断出选文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的是“保尔·柯察金花了六个月写的中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手稿被邮局弄丢了”的事。

7.

(1)家和万事兴和睦中和(2分)

(2)(示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2分)

(3)(示例)将相和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暗算。

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

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2分)

解析:

该综合性活动是围绕“和”展开的。

(1)题,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分别是“他能发扬才智美德。

使家族亲密和睦。

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

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发生,可以称之为‘中’(心情平静无偏无倚);(喜怒哀乐的感情)发生了,但都能适中且有节度,可以称之为‘和’。

中,是天下间(万物)最大的本源;和,是天下最畅通之道。

如果能做到中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才能孕育生长”。

由此可以归纳出“家和万事兴”“和睦”和“中和”等几个词语。

(2)题,所举名言要能体现出“和”的思想。

(3)题,所举故事也要以“和”为主题思想。

8.描写肆虐(每空1分,共2分)

解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是景物描写,通过对茅草在“暴风”中“飞”“洒”等描写,突出了“暴风”对茅屋的“肆虐”。

9.民生疾苦(民生艰苦)忧国忧民(每空2分,共4分)

解析:

结合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及诗歌内容,诗歌反映的是“民生疾苦”,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0.(示例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示例2)郑板桥做官期间,把关心民生疾苦作为己任,常常将爱民之心、为民之举和对老百姓的眷顾之情融人题画诗词之中,曾赋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3分)

解析:

所举名言或事例要能体现出“关心民生疾苦”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来。

11.韩愈唐(每空1分,共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注意韩愈是唐代文学家。

12.A

解析:

A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意思是“的”;B项,同“饲”,喂/动词,吃;C项,所以/原来,旧的;D项,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

13.

(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分)

(2)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1分)

解析:

(1)句中,“且”解释为“尚且”,“安”解释为“怎么”。

(2洵中,“执”解释为“拿着”,“临”解释为“面对”。

落实重点词语,正确翻译句子,注意

(1)句是反问句,要翻译出反问语气来。

14.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

(3分)

解析:

从文中“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等句子,可以体会到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

15.(示例)

(1)毛遂自荐,为自己创造机会。

(2)多参与社交活动,创造他人发现自己的机会。

(3)向各大著名企业投递简历,扩大被挖掘的范围。

(每条1分,写对两条且意思对即可,共2分)

解析:

从“人才”这个角度考虑,要善于把自己的闪光点展现出来,让“伯乐”发现自己,了解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16.

(1)味美

(2)勉励(3)停止(4)所以,因此(4分,每小题1分)

解析:

(1)“旨”的意思有三个:

①意旨,意思;②皇帝命令,诏书;③味美。

联系前句的“嘉肴”,可知此处的“旨”是“味美”的意思。

(2)“强”在这里解释为“勉励”,“强”多数情况下解释为“强大、强壮”,但结合句子意思“感到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应该解释为“勉励”。

(3)“已”的解释可联系《愚公移山》中“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句中的“已”是“停止”的意思,再联系(3)句意思“学习不可以停止”,即(3)句中的“已”也是“停止”的意思。

(4)“故”的解释可联系《送东阳马生序》中“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句中的“故”是“所以”的意思,再联系(4)句意思“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能取直了”,即可正确解释其意思。

17.C

解析:

A项的两个“之”的意义及用法分别是“代词,它,指木材”和“动词,到”;B项的两个“知”的意义及用法分别是“动词,知道、懂得”和“名词,同‘智’,智慧”;D项的两个“而”的意义及用法分别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或‘却’”和“连词,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只有C项的两个“虽”的意义及用法都是“连词,即使”。

故正确答案为C。

18.

(1)《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如以下重点词未翻译出来,酌情扣分:

第一个“学”“其”“而”“于”。

4分,每小题2分)

解析:

(1)句中第一个“学”解释为“教导”,第二个“学”解释为“学习”,“其”表示推测,解释为“大概”;

(2)句中“而”解释为“却”,“于”解释为“比”。

落实这些重点词语的释义,翻译通顺即可。

19.教学相长(也)(1分)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1分)

解析:

【甲】文开头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

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到“教学相长”的结论。

【乙】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是比喻论证的方法。

20.(示例)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不可以停止下来。

因为不学,就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法完善自己。

人只有不断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才能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

譬如,只有每天不断地写作业,才知道自己哪个知识点没掌握,知不足后再改正,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要求:

(1)提出观点、看法(1分);

(2)阐述理由(1分);(3)联系学习生活,紧扣文章内容(2分)]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明白【甲】【乙】两文揭示的道理。

【甲】文告诉我们两方面的道理:

一方面,入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另一方面,“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乙】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然后总括两文揭示道理的相同点,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即可。

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君子说:

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蓼蓝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挺直,这是人工使它变成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能取直了,金属刀具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对照检查自己,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21.写作指导:

大声说“不”,说的形式是“大声”,是发自内心、坚定地说出;说的内容是“不”,是对一种行为、状态的坚决否定。

对一些不该迁就的事情,要勇敢地加以拒绝。

就题目而言,适合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但初中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更适宜写成记叙文。

文章立意要积极向上,体现一种正能量。

选材可从以下角度人手:

1.写克服虚伪的礼貌,学会拒绝。

如可以写学校宿舍“我”的上铺比较懒散,老是让“我”替他做一些事,像买饭、打水,甚至洗衣服,经过考虑,与他进行了必要的交流后,拒绝了他的要求。

2.写拒绝诱惑。

如可以写自己克服看电视剧、打网络游戏的诱惑的事。

3.写对一些不文明现象说“不”。

如可以写自己一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习惯,对学校里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乱丢垃圾、踩踏草坪等,进行了坚决的抵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