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题库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111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5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题库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城市规划原理题库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城市规划原理题库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城市规划原理题库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城市规划原理题库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题库2.docx

《城市规划原理题库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题库2.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原理题库2.docx

城市规划原理题库2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1、城市a.定义:

按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一定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是该地域或更大腹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中心。

b.含义:

聚集一定数量的人口

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

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心

用地相对聚集

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是根据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

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延续发展的使命

c、城市的实质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

•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

•城市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方式

d、城市的特征:

•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产业构成)

•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人口数量)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职能)

•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2城市的发展

2.1城市与防御的要求

•防御:

野兽的侵袭和部落之间的战争。

•形式:

深沟,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

筑城,城外深沟。

两套甚至三套城墙。

•防御促进了城市的建设。

•兵器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变化。

2.2、《周礼•考工记》中记载: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前朝一夫。

“匠人营国”,指丈量土地建设城市。

“方九里”,为每边九里。

“旁三门”,指每边设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市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也可能有三条直街,三条横街,每街有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

“经涂九轨”,指道路宽为车轨三倍,可并排走三辆车。

“左祖右社”,指左为祖庙,右为社稷坛。

“前朝后市”,指前面为朝廷,后面为集市。

“前朝一夫”,指市朝各方百步。

2.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央集权——集中,规模宏大。

•地方政权——分散,规模小。

•政治中心:

–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治统治的中心——宫殿、官府衙门。

•神权中心:

–欧洲封建城市的中心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2.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

•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政治中心)。

•商路交通要地、河流的交汇点、军事要塞、生产重要地区(江浙地区)。

2.5近代城市的发展

第一次产业革命——农业产生——定居的居民点;

第二次产业革命——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

3、城市化的表现特征及城市化水平的度量

城市化: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1)城市化的表现特征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它行业的比重不断变化。

(见表1-4-1)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见表1-4-2)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2)城市化水平的度量

PU=U/P

式中PU—城市化水平

U—城镇人口

P—总人口

4、城市化的阶段特征

(1)初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以下)

(2)中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70%之间)

(3)后期阶段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

比重在70%-90%之间)

5、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1)城市化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6、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发生和发展受着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三大力量的推动和吸引。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为城镇人口提供商品粮

②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

③为城市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④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⑤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生产性服务的增加

消费性服务的增加

7、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1、城市与防御要求

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防御。

最初是防御野兽,后来是战争。

兵器技术的进步影响到城市建设。

(城墙加厚或在土墙外包砖)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

统治阶级位于城中心位置,占据最好的位置,安全,环境。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

欧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神权统治的中心。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小农经济:

中国是地主所有制:

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

欧洲是封建领主制:

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商路交通要地、河流的交汇点,商业发达,手工业集中,形成商业都会。

都能长期兴盛不衰,虽屡受战火毁坏,但仍能原地重建,如,苏州、扬州、成都、广州。

市场经济:

8、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

城市进化论

城市进化理论认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各个城市发展具有相似的进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绝对集中“时期:

在工业化初期,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

2、“相对集中“时期:

随着工业化进入成熟期,在人口继续向城市集中的同时,开始向郊区扩展,但城市人口的增长仍然高于郊区。

3、“相对分散“时期:

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化的初期,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郊区的人口增长超过城市的人口增长。

4、“绝对分散“时期:

后工业化进入成熟期,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区域内部从城市到郊区的人口迁移,导致城市人口的下降和郊区人口的上升。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为君”\“守民”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为民。

1.1.文献

《周礼》:

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城市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代表封建社会以礼制为主导的皇权至上的规划理念。

《商君书》:

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研究中区域城镇研究的先河。

《管子》:

”凡立国都者,非立于大山之下,必立于广川之上,高勿旱而水用足,低近水而壕沟省,顺天时,应地利,故国都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打破《周礼》规划的单一模式思想,提出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

代表了崇尚自然、自然至上的规划理念。

1.2规划理念

a.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

b.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始终体现了农耕文化时代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并重的整体观念。

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c.严格有序的等级制度

城市格局体现了农业社会时期以图腾崇拜为哲理思想的权力中心结构形态。

2、典型城市规划案例

(1)隋唐长安城:

隋朝定名为大兴城,唐朝取代隋朝后改名为长安城。

曾经人口达近百万人。

长安城:

中轴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里坊制。

(2)北宋开封(东京)

北宋都城开封(东京)在城市经济的发展、平面布局、城市面貌等方面颇具特色。

•规划特色:

   

•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北宋开封城的三套城墙、三套护城河、宫城居中、井字形干道系统等的布局对以后都城规划的影响很大。

(3)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成的,(1260年开始建设,1271年完工,规划整齐,规模宏大)的基础扩建的,有诸多特点。

•但更加雄伟壮丽。

明北京城平面呈“凸”型,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和“关厢”地区,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

每城周围又绕着宽且深的护城河。

•有纵贯南北、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

紫禁城沿中轴线的主要建筑从南往北依次展开。

外城南面正中的永定门是起点,皇城后门之北的钟鼓楼是终点。

明清北京城规划特点:

明清北京城的布局,体现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

城市布局运用了强烈的中轴线手法,重点突出,造成宏伟的壮丽景象。

北京城内的街道,以纵横主干道为骨架,连接次要干道、支路,进而连接各院落式住宅构成的居民区。

北京的居民区在皇城四周。

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建筑十书》: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完整的古典建筑书籍。

在第一卷及第五卷中的“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他公共建筑”中提出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方面的论述。

•《按艺术原则进行城市设计》:

西特(Camillo,Sitte)著。

从城市美学和艺术角度来解决当时大都市的环境问题、卫生和社会问题,是一本较早的城市设计论著。

2.1规划理论

欧洲是封建领主制,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规划体现封建社会突出统治者地位的以图腾崇拜为主要哲理思想的权力中心结构。

3、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8世纪工业革命—圈地运动—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突进城市快速发展时期的“城市病”—城市中住房短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匮乏—传染病流行。

•19世纪开始关注城市的未来发展,为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制度等方面的基础;

•(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法律基础)英国1848年“公共卫生法”、1890年“工人住房法”

•(实践基础)巴黎改建(豪斯曼)、城市美化

4、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4.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

•A、乌托邦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1478—1535)著作《乌托邦(Utopia)》,提出理想之邦,有50个城市,距离一天为限,与乡村紧密结合。

每户一半人在城市,一半人在乡村,二年轮换。

街道宽200英尺。

门不闭户,以废除私有财产观念。

生产物资放在公共仓库,按需领取。

公共食堂,公共医院。

•中国的《桃花源记》

•B、欧文的新协和村

•罗伯特•欧文(英1771—1858)主张建立崭新的社会组织,提出未来社会按公社组成,人数500—2000,土地国有,实行部分共产主义。

1817年提出“新协和村”,人数300—2000,人均耕地0.4公顷。

村内设公共设施,周围是住宅,附近有工厂。

村外有耕地、牧场和果园。

产品统一分配、财产共有。

1825年,欧文带900人从英国到美国印地安那州,用15万美元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新协和村。

但不久就全部失败。

•C、傅立叶的“法郎吉”

•查勒斯•傅立叶(法1772—1837)1829年发表《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主张建立1500—2000人的公社,废除家庭小生产,减少家务劳动。

建设可以容纳400个家庭(1620人)的巨大建筑(“法兰斯泰尔”)。

•1871年,戈定按照傅立叶的理论在盖斯建设了“法兰斯泰尔”。

4.2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意义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把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一种社会现象

•提出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相结合

•提出解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5、田园城市

英国人霍华德(1850—1928)当过职员、速记员、记者,曾在美国经营农场。

他了解、同情贫苦市民的生活状况,针对当时大批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在1898年发表《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1902年再版时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产生的标志

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论点

a)“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城市土地应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

b)城市与乡村应结合,有乡村生活的气息及环境。

可以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c)应移植和控制城市吸引人口的“磁性”。

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有吸引人口的“磁性”,城市要不盲目膨胀,则要移植和控制城市吸引人口的“磁性”.

d)城市应拥有一整套公共绿地系统。

城市应拥有一整套公共绿地系统,城市周围永远保留一定绿带。

6、卫星城市

•1、卫星城镇

(1)卫星城的理论基础:

田园城市

•1922年,霍华德的追随者雷蒙.恩温出版了《卫星城镇的建设〉一书。

•1927年,雷蒙在作大伦敦规划时,建议用一圈绿带把现有的城区圈住,不让其再往外发展,而把多余的人口和就业岗位疏散到一连串的“卫星城镇”中去,卫星城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2)卫星城含义

•是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同时从属于某个大城市.

(3)卫星城发展过程:

•卧城\半独立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

(4)类型

a)初期形态,居住用途.“卧城”.生产、工作、文化生活均要到“母城”去解决.

b)第二代,加入一定工业企业.“半独立卫星城”.

c)第三代,独立卫星城.二战以后在大伦敦规划中,主要是在伦敦的外围建设卫星城镇,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

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

2、现代卫星城镇主要有两类:

(1)为疏散大城市人口\工业或科学研究机构而建设。

(2)为了在大城市外围发展新的工业或第三产业而建设。

7、新城

•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的统称,强调了新城市的相对独立性。

它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一定的截流作用。

8、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雅典宪章》

8.1雅典宪章

•20世纪20末,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

1928年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1933年,在雅典召开建筑师大会,商讨城市规划问题。

制定了《城市规划大纲》。

•提出城市四大功能:

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提出城市规划应与周围地区整体考虑

•提出居住为城市的主要因素

8.2马丘比丘宪章

1978年,世界建筑师大会在秘鲁的利马集会,讨论城市问题。

•把城市与区域联系在一起研究,有效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

•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应和谐,应重视历史文化和地区特色

•指出过分追求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联系、忽视了人与人的多方面联系。

应努力创造综合性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8.3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

•《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他们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9、“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

(1)“邻里单位”

•1929年美国人C.A.佩里提出.

•“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居住区的“细胞”。

这种思想应为适应了现代城市由于机动交通发展带来的结构上的变化,把居住区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

对以后的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以小学的合理规模来组织一个居住区域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居住功能的重视)

•邻里单位理论

•邻里单位产生的背景

•道路密集,街坊地块小

•机动车发展,速度增加,车祸较多

•居住方式不适应,临街住宅不安宁

•邻里单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邻里单位为小区的“细胞”

•小学、托幼不穿越交通道路,以此控制邻里单位规模

•内部设置服务设施

•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在一起,改良主义

(2)小区理论

•二战后,在城市的重建和卫星城规划建设中“邻里单位”得到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小区规划”理论。

——将其规模扩大,不限于以一所小学的规模来控制居住单位,也不仅是由一般的城市道路来划分,而趋向于由交通或其他天然或人工的界线(如铁路、河流)为界。

•(3)社区规划理论

•20世纪60年代,社区规划的概念逐渐取代了小区规划的提法。

规划师的责任重心更趋多元化,给予了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中的弱者以更多的关怀。

10、有机疏散理论

•为缓解因城市过于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芬兰建筑师E.沙里宁提出这一城市发展与布局结构学说。

他在1942年写成的《城市:

它的生长、衰退和将来〉一书中作了系统阐述。

•沙里宁认为:

城市结构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人们过共同的社会生活,又不脱离自然,使人们居住在兼具城乡优点的环境中。

•城市作为有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听其自然地凝聚成一大块,应将人口和岗位分散到中心以外地域,腾出大面积用地来开辟绿地。

对日常生活区域可集中布置,偶然活动场所则作分散布置。

•“有机疏散”理论追求的是现代城市社区两个最基本的目标——”交往的效率与生活的安宁“(efficiencyoftrafficandquietnessofliving)。

•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理论作了大赫尔辛基规划。

这一理论对二战后欧美各国建设新城、旧城改造、城市扩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1、广亩城市

•美国著名建筑师莱特(F.L.Wright)在本世纪30年代提出的“城市分散主义”的规划思想。

他在1932年发表的著作《正在消灭的城市〉(TheDisappearingCity)以及随后发表的《广阔的田地〉(Broadacres)中有较详细的阐述。

•他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中去,每公顷土地的居住密度为2.5人左右,每个独户家庭周围有一英亩土地(约4047平),生产供自己消费的粮食和蔬菜;用汽车、飞机作交通工具,居住区之间有超级公路连接,公共设施沿公路布置。

•上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一些州的规划中,曾把“广亩城市”思想付诸实践。

1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1933年《雅典宪章》1922年发表“明天的城市”规划方案。

•布局——中部为中心区;40万人—24栋60层高楼,60万人——板式住宅,200万人——花园住宅;三层道路交通——地下重型车、地面室内交通、高架快速交通。

•中心思想——提高城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地。

•1931年“光辉城市”规划方案——思想集中体现——大量高层建筑+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

•规划实践——20世纪50年代昌迪加尔规划。

13、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1.聚集经济理论

•经济活动的聚集是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

聚集经济是城市活动集中的主要原因。

2.大都市、巨大城市、大城市带

城市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大城市现象,这是由于聚集经济的使用而使大城市的中心优势得到广泛实现所产生的结果。

★大都市:

•即大城市地区,指由主要大城市和郊区及附近的城市群组合而成的城市区域,其中,主要城市发挥着主导经济、社会影响的作用。

★巨大城市:

•人口达800万人以上的城市。

(《人类聚居的全球报告》)

★大城市带:

•被一群密集的、连续的聚居地所形成的轮廓线包围的人口居住区,它和城市的行政界线不尽相同。

★世界6个大城市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东京大城市带、英国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的英格兰大城市带、欧洲西北部大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大城市带、美国五大湖大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地区。

14、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

•14.1、城市全球化

•资本和劳动力全球性流动,产业的全球性迁移,经济活动中心的全球性聚集,促使全球城市体系的多级化,中心城市将更加发展,以实现其对全球经济的控制与运作。

•14.2、区域一体化

•城市和城市的发展竞争进入了更高的区域层次,没有一个城市可以独立于周边的乡镇而提升起发展的持续性。

•14.3、信息网络化

•工业革命使人们向城市聚集而疏远大自然,信息革命则使人们居住和工作空间扩散并亲近大自然。

•14.4、全球城镇化

•交通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有可能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先集中后分散的老路,探索更为合理的城镇化道路。

15、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1、由单向的封闭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

•单向的封闭思想方法两层含义:

•其一,思维的单向性;

•其二,封闭型。

•单向性否定了思维过程中的反馈作用;

•封闭型否定了系统外的作用。

•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

•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是指否定动态发展的思想方法,追求最终的理想状态,忽视发展过程中的协调,缺乏运行概念。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即缺乏多种选择性。

•规划工作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优化的、可行的选择。

•需要明白城市发展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

1、城乡规划体制是通过规划法规系统、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行系统共同构建的。

1.1规划法规系统

规划法规系统是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行系统的法律固化总和。

法规系统又构成了整个规划体制的基础,为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方面提供了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

规划体制的产生与发展常常是以法规系统的重大变化为标志的。

1.2规划行政系统是指从国家中央政府到地方城镇政府规划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以及各个层面上机构权责的界定。

模式:

中央集权(英国)和地方自治(美国)

1.3规划技术系统:

指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层面上规划编制的技术规划。

规划的技术系统是建立一个国家完整的空间规划系统的基本框架,包括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空间战略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建设控制规划等多个层面。

战略性规划是制定城市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空间策略、为城市各分区和各系统的实时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开发控制的直接依据。

如:

英国的空间发展战略、美国的综合规划、日本的地域区划、新加坡的概念规划和中国香港的全港和次区域发展策略都是战略性发展规划。

实施性的开发控制规划是以战略性发展规划为依据,针对城市中的各个分区,制定实施性发展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1.4规划运作系统

规划运作系统是指规划实施操作机制的总和。

包括如何编制、编制的规定前提条件,编制过程各阶段上的条件制约规定、公众参与的过程规定等等。

2、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运作体制

我国城乡规划运作体制的核心是程序合法、依据合法。

开发控制制度

“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1对于城市规划区

2.1.1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阶段

2.1.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阶段

在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经批准、核准、备案后,经建设单位申请,规划部门核发。

在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以前,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