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059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应对严峻挑战力保工业增长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09年4月22日

工业是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领域,保经济增长的关键就是保工业。

今年初,在危机深化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我省工业陷入负增长,企业大面积亏损,形势十分严峻。

从发展趋势看,全年保工业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

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和省委、省政府的经济决策,将“保增长、抓转型、化危为机”作为工业经济工作的主线,奋发有为,共克时艰,力保全省工业增长大局稳定,当前的要务是遏制工业负增长。

一、当前工业增长严峻态势

(一)总体增长状况

一季度,全省工业生产和效益全面下降,投资增长乏力。

1—3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1542.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6%,出口交货值1639.8亿元,下降18.4%;据省调查队调查,规模以下工业生产也是下降。

限额以上工业投资增长5.1%;扣除电力投资的制造业投资下降1.9%。

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260.4亿元,利税总额565.6亿元,分别下降20%和6%。

工业增长下滑程度罕见。

有两大特征:

1、高深度

与去年同期相比,1—3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回落19.1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长率回落31.2个百分点,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增长率分别回落9.9个和2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增长率回落38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月度负增长是1990年以来所没有的,工业出口月度负增长是1998年以来所仅见的;1—2月工业总产值和出口交货值降幅分别达-13.7%和-19.1%,均创下我省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最低点。

与工业增长密切相关的指标也全面下滑。

1—3月工业用电量下降7.9%,同比回落19.8个百分点;货物运输量下降3.4%,近10年来该指标均增长,最高增长率曾达17%。

2、全方位

分行业看:

30个制造行业中,1—3月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下降的均有26个行业,生产和出口增长的主要是小行业;利润下降的有23个行业。

在统计的93个主要产品产量中,下降的有63个,下降面为68%。

分地区看:

11个市的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下降的有7个,即经济总量大的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温州、台州及金华,其他市增长但增幅均明显回落。

分企业看:

各类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全面下降。

其中最大部分的私营企业下降1.5%,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分别下降3%和14.6%。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省受危机冲击明显影响的,从出口为主行业向内向为主行业蔓延,从下游行业向上游行业传导,从部分企业向企业整体波及,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扩散。

整个工业均受到严峻的宏观经济大环境的深刻影响。

今年来,全国工业增速也全面下滑。

1—3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仅增长5.1%,同比回落11.3个百分点。

各省市区中,负增长的有6个,增速高于去年同期的仅2个、接近去年同期的仅4个(同比回落5个百分点以下)。

我省工业下滑程度更大,增速落在第29位,在发达省市中仅好于上海。

其主要原因:

一是我省企业对市场变化反映灵敏;二是连续4年来工业投入不足;三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和素质性缺陷制约。

(二)企业经营状况

在工业负增长的严峻情势下,企业经营困难加剧,构成工业经济运行的焦点问题。

突出表现在四方面:

1、企业市场压力空前增大

企业经营压力的最大变化是,去年沉重的成本压力转为今年突出的市场压力。

去年特别是上半年,各项成本全面上升,特别是能源原材料价格大涨,企业不堪重负。

今年来,成本压力明显减轻。

1—3月,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下降7.7%,去年同期则上升11%;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下降13.3%,财务费用下降1.4%,管理费用仅增长3.4%,去年同期则分别增长20.9%、36.9%和20.5%。

但是市场压力急剧加大,成为影响工业增长的主要矛盾。

如近期嘉兴市对242家规模以上企业问卷调查,认为市场需求不足是制约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因素的企业,分别占86%和78.5%;温州市对753家企业问卷调查,反映当前生产经营最大难题是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64.1%。

市场需求不足直接引发两大问题:

一是企业订单大量减少。

据省商务厅3月底对出口3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调查,在手出口订单金额同比下降的占64.2%,持平的占22.2%,增长的占13.6%,而去年底的调查数分别为45.2%、27.3%和27.5%。

温州市4月上旬对1852家企业调查,手持订单可供一个月左右生产的企业占38.5%,可供两个月以上的占49.1%,订单很少或没有的占12.4%。

湖州市对企业调查,在手订单可维持一个月生产的企业占50%,可维持两个月和三个月生产的企业各占24%。

各地反映,多数企业订单仅排到5月前。

订单普遍呈“两多两降”特点:

短期订单增多,中长期和中高端产品订单下降;订单执行的不确定性增多,订单价格下降。

二是企业产能发挥严重不足。

春节后一段时间,绝大多数企业开工,但生产能力利用率较低,普遍呈“开工开不足”现象。

节后温州市对873家企业调查,全部生产线开工的企业占43%,大部分生产线开工的占31.5%,少部分生产线开工和未开工的各占20%和5.5%。

目前,杭州市企业生产能力平均只发挥了约70%;2月底衢州市产能发挥率在50%以下的企业约占40%。

2、企业亏损大面积形成

1—3月,规模以上企业亏损总额11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5.1%。

亏损企业有1.73万家,亏损面达30%。

1—2月,盈亏率高达67%(亏损与利润之比),创下历史高点。

改革开放以来,三分之一左右企业亏损的情况,此前仅两年出现过。

企业大面积亏损表明,当前相当部分企业陷入困境,企业生存压力明显增大。

企业亏损严重,有三个重要原因:

一是生产大幅下降。

我省多数企业靠做大产量规模来维持,利润很薄,1—2月规模以上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只有3.39%。

产量大幅缩减,大量固定费用却要刚性支出。

二是高价原材料损失惨重。

去年原材料价格暴涨,许多企业在高价位时购进,现在原材料大幅缩水而被深度套牢,一用即亏。

三是企业过度竞争加剧。

市场需求下降,而产能供给过剩,企业竞相压价严重,多数产品价格低迷,甚至低于成本。

1—3月,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5.3%,比去年同期回落9.5个百分点。

目前因亏损而关闭的企业很少,大量的是艰难维持。

如金华市停产半停产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的2.7%,衢州市歇业、停产、关闭的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的4%左右。

若企业经营条件没有好转,不少企业将难以维持下去。

前两个月,杭州市规模以上企业中,高达56%的企业生产负增长,潜存较大的亏损风险。

3、企业从业人员明显减少

前些年,随着工业较快增长,从业人员持续较多增加。

去年底发生逆转,从业人员不增大减;今年初沿袭此一态势。

1—3月,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比去年同期减少3.6%,净减27.3万人,而去年同期则为增加26.2万人。

30个制造行业中,从业人员比去年同期减少的有21个;其中减少1万人以上的有11个,减员最多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4.7万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3万人。

据省调查队调查,同期规模以下从业人员也大幅减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增长就是要保就业。

工业从业人员减少,是比工业增速下滑更大的问题,必须突出解决。

4、企业投资意愿降低

尽管目前处于较低投资成本期,但受市场前景、投入预期、经营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投资意愿偏低。

1—2月,全省新开工工业项目仅782个,比去年同期增长4%。

大项目、好项目不足,特别是与国家出台的产业振兴计划相对接的项目很少。

近期嘉兴市对242家规模以上企业调查,企业没有投资意向的占77.3%。

衢州市反映,招商引资难度加大,表现为项目明显减少、谈判成功率降低、已确定项目变化大、在建项目进度放缓。

此外,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然存在。

宏观货币政策已转为适度宽松,但微观层面的金融部门运行机制基本如前,贷款仍向大企业倾斜。

面临宏观经济环境的严峻挑战和经营压力。

广大企业树力信心,积极应对。

普遍采取稳健的经营方针,拓市场,强管理,控风险,渡难关。

特别是主动调整经营行为,收缩战线,突出主业,注重保市场和保资金流。

尤其是三方面工作做得较好:

一是员工报酬不下降。

不少企业树立留住员工就是留住忠诚度,就是留住生产力,就是留住企业最重要资源的理念,在困难时刻努力稳定员工队伍,不轻易裁员,不减员工薪酬。

1—3月,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比去年同期增长2.1%。

温州市被调查的873家企业中,减少普通工人工资的企业仅占2.1%。

二是以销定产不压库。

企业普遍注重限产压库,防止资金沉淀。

规模以上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幅,去年7月达到27.3%的高点,下半年积极调整存货,12月的增幅降至15.2%;今年1—2月进一步降至9.8%。

1—3月产品产销率为97.5%,同比提高0.24个百分点。

据温州市873家企业调查,产成品存货保有量比去年同期减少或没有库存的占51.3%,基本持平的占5%左右。

同时努力回笼资金,1—3月规模以上企业应收账款仅增长4.7%,远低于去年同期21.6%的增幅。

三是节能降耗不放松。

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继续提高。

1—2月,能耗千吨以上企业的能源消费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2.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3.8%;这部分企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全部工业能源消费量的60%以上,对全省节能成效起主导作用。

其中1311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下降14.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9%。

尽管工业经济形势严峻,仍有不少企业取得较佳的经营业绩,显示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抗危机能力。

这部分企业的突出点是:

经营战略稳健,对市场变化快速作出有效反映;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专业化程度高,产品独具特色;创新商业模式,善于捕捉商机;注重资金管理,保有必要的流动性。

二、制造业分行业运行情况

(一)消费品工业

以消费品工业为主体的轻工业,总体运行情况好于重工业。

1—3月轻工业增加增长值率为-3.6%,好于重工业的-7.2%;轻工业利润增长率为-10.1%,好于重工业的-27.4%。

持续多年的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的局面被改变,再现经济周期性下行时的轻、重工业运行特征。

消费品工业出口比重较大,受国际经济危机冲击影响较深。

纺织、家电、印刷、文教用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工艺品、木材加工和家具等行业的生产和利润均为负增长。

皮革行业在出口和减排两大压力下,近两年一直下滑。

家电和电子消费类行业增长受到房地产不景气的影响制约。

医药行业去年经营业绩为近10年最佳,今年面临出口缩减、主要产品跌价和国内过度竞争,销售和效益双下降,进入新的调整阶段。

内销为主的食品制造、饮料和烟草行业,是制造业中少有的保增长的行业。

消费品工业运行有两大亮点:

其一,消费品出口保持比较优势。

在出口整体萎缩的情势下,消费品出口降幅明显小于其他商品的降幅。

1—2月,全省130种出口商品类别中,仅有22类商品出口增长,其中18种属消费品;服装、家具、鞋类和照明装置等主要商品的出口虽然下降,但占全省出口的比重均有所提高。

特别是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的出口增长呈逆风飞扬之势。

这表明,我省物美价廉的消费品仍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且很多属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

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国外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和节省意识增强,加大了选择我出口消费品的可能性。

其二,服装行业逆势而进。

今年来服装行业的增长表现在制造业中较突出。

1—3月工业总产值保持增长,出口交货值仅下降0.9%;利润增长33.8%,从业人员增长1.5%。

表现较好的主因:

一是着力拓展国内市场,如湖州优势产业集群——织里童装的国内市场份额由原来不到25%提升到30%,今年成为近年来产销形势最好的一年。

二是抓住进入纺织品贸易自由化新阶段,出口欧美配额取消的机遇。

三是承接广东和福建部分服装企业停产转出的产能。

四是企业成本明显降低,一批名牌服装生产企业保持较好增长业绩。

(二)原材料工业

原材料工业去年以来经受大宗商品价格和市场需求的剧烈波动,生产经营大起大落。

今年来,需求不足、价格低迷、产能过剩、增长乏力和企业经营不稳定的状况突出,目前扩大投资的区域产业拉动效应不明显。

石化行业。

全行业面临世界经济衰退和石化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双重压力,加之国内外新增大量产能将在近几年集中释放,复苏艰难。

1—2月,化工、橡胶、化纤行业的产销均为负增长,利润降幅在50—80%,企业亏损增幅高达1.5—1.8倍,54个主要产品产量较上年同期下降的有31个。

近来化工行业生产下滑放缓,产品价格小幅回升,但在市场需求不足大势下,上半年负增长已成定局,全年亦难见好。

在“谈化色变”的环保氛围下,化工投资项目实施难问题突出。

石油加工业受益于国内理顺成品油定价机制,1—2月盈利16.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12%,与去年同期亏损12.6亿元形成很大反差。

建材行业。

目前全行业亏损。

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和市场平淡现象突出,企业开工严重不足,持续去年以来的减产保价局面。

一季度水泥平均价已降至210元/吨。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展开,今年水泥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可能会略好于去年。

玻璃行业在全国产能严重过剩的格局下,运行艰难。

玻璃价格从去年四季度的每重量箱80元骤跌到50元左右,仅处在企业生产成本线。

受房地产低迷影响,近年成长较快的装饰装修材料行业景气下滑,市场萎缩趋势显现。

冶金行业。

目前也是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面高达42%。

钢铁行业持续去年下半年来的景气下行局面。

今年初钢材价格经历先扬后抑的动荡,价格又跌到2004年的水平。

在省外大钢厂潜亏未充分反映的情况下,1—2月我省钢铁行业的净亏损占到全国同行的44.5%。

有色金属行业需求急转直下,十种有色金属、精练铜、电解铝、铝材、铝、锌等主要产品产量全面下降,铜加工生产则相对稳定。

造纸行业。

去年上半年全行业实现多年少有的经营佳绩,下半年景气逆转至今。

出口萎缩导致包装纸销路大减,去年的高价原材料侵蚀了较多企业的利润,行业生产和效益下滑。

具有特色优势的特种纸增长情况尚好。

(三)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近些年一直是推动工业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产业地位稳步提升。

但今年增势明显下滑。

装备制造业1—3月的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利润和投资增长率分别为-13.6%、-23.6%、-33.7%和-8%,而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9.6%、12.7%、32.5%和32.9%。

装备制造业的下滑程度大于整个制造业的平均水平。

工业企业投资意愿低下,设备购置需求收缩,直接影响装备制造业增长。

机械行业。

全行业运行自去年9月出现转折,由平稳增长转为低速增长,今年初出现历史少有的生产、出口、效益和投资全面下降态势。

1—2月规模以上机械行业利润下降36.2%,企业亏损增加76.2%。

目前,一些行业如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等增势依然不减;农机行业抓住农机具购置补贴启动的有利条件,增势强劲。

但多数行业增长下滑。

作为装备制造业核心部分的专用设备制造和机床行业生产明显收缩;历来走势平稳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出现罕见降幅。

汽车行业总体处于低速增长区间,小排量轿车和客车增产较多,摩托车减产;规模较大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内销尚好但出口大量收缩。

船舶行业。

目前仍然是全省工业增长最突出的行业。

今年全省手持、并有望交船的订单有1200万载重吨左右,为去年完工船舶的一倍以上,主要船舶企业生产较为正常。

1—2月,出口船舶4.3亿美元,增长38.5%。

但随着国际贸易量下降,新接订单大大减少,行业较大风险在积累。

1—2月船舶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43个百分点。

船舶修理业务量下降。

信息产品行业。

作为高技术产业主体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近几年持续增长不快。

今年来,在全球信息产业严重不景气的大势下,行业进一步下滑。

其中最突出的是通信行业生产规模连年大幅萎缩,手机、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模具等主要产品均减产。

1—3月全行业出口交货值骤降39.9%,减少额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4.6%。

光伏行业。

近年作为新兴产业的光伏行业遍地开花、超常发展,但去年下半年来形势突变。

单晶硅和多晶硅价格从去年9月的每公斤2400元、3000元左右,猛跌至目前的680元和800元左右。

重要产地的衢州,22家规模以上单晶硅企业近一半已停产,未停产企业的产能发挥不足20%。

三、工业增长趋势预测

对今年工业经济走势,去年底的全省经贸工作会议有三点基本判断:

一是工业增长下滑趋势短期难以扭转,二是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措施短期难以明显见效,三是微观经济运行困难短期难以根本改变;因此,保工业增长任务十分艰巨。

从前几个月经济运行情况看,上述判断具有预见性。

上半年或更长时间工业增长趋势如何?

从两方面加以分析判断:

(一)从宏观经济环境看

1、国际经济较去年更为严峻

国际金融危机加深,今年进入全面扩散、风险大暴露阶段。

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实体经济,世界经济进入周期性的深度调整,何时见底仍未可知。

发达国家经济自二战以来首次全面衰退已成定局,全球经济也面临衰退风险。

发展中国家经济较发达国家更为脆弱,经济全面下滑,货币多数贬值,这使得“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出口策略难以施行。

我省工业对出口依存度较高,国际经济衰退必然导致外需锐减,其对今年我省工业增长的冲击影响将前所未有。

2、有效需求较去年明显降低

今年工业增长的最大制约是有效需求下降。

国外需求大幅萎缩,已确定无疑。

国内需求也明显回调。

有两大重要信号:

一是通货紧缩风险增大,价格是市场供需关系的基本信号,价格低迷表明需求不足。

二是进口持续大幅下降,显示国内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需求收缩。

市场约束加大和生产能力过剩,构成工业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

今年来工业的国内市场销售额普遍下降,内销和出口的走势基本一致。

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比去年同期下降11.3%,其中4.5个点因出口减少,6.8个点源于内销减少;内销产值下降9%,30个制造行业有22个内销负增长。

3、扩张性的调控措施显著见效还有个过程

宏观调控政策作出方向性的重大调整,把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央已经并将进一步推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有力举措,刺激经济增长。

目前,调控措施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但总的看,效果还是初步的,更多的作用是增强信心,实质性效果短期尚不显著。

如宏观调控的最主要措施是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过程较长,对近期经济增长的拉动不明显,况且主要拉动的是基础原材料工业和重大装备工业,我省受制于终端消费为主的产业结构,直接受惠不大。

目前,政府投资热情很高,但其在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只占20%多,若企业投资不快速跟进,全社会投资增长快不了。

一季度,我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3.5%,可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仅为-1.9%和4.8%。

宏观调控关注扩大消费需求,但扩大消费的根本点是提高收入,在经济下滑、就业减少和收入下降的情况下,消费需求一时难以提振。

(二)从工业运行态势看

一季度全省工业陷入负增长,形势严峻。

特别是前两个月工业下滑过深。

3月份,工业经济运行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1、近来工业下行势头趋缓

从环比看:

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月度增长率,1—2月为-8.6%,3月为-1%;出口交货值的月度增长率,1—2月为-19.1%,3月为-17.6%。

3月的增长率但较2月上升,其中工业增加值的降幅明显受窄,经过年初跳水式的骤降,回归到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长水平(该季的月度增长率分别为2.2%、0.9%和1.1%),但仍是负增长。

分行业看:

30个制造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长率,1—3月比1—2月提高的行业分别有25个和13个。

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提高幅度最大的为6.1%,多数在3%以下。

总的看,行业下行幅度趋小。

但与扩大投资关联较大的建材、冶金和装备制造行业,仍未出现趋势性好转迹象,如3月建材行业的增速仍比前2月下降。

2、企业消化库存成效明显

工业增势下行趋缓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大量消化库存后生产逐步恢复正常。

2008年下半年来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产成品存货变动表

 

2008年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9年

1-2月

产成品存货累计(亿元)

2255.4

2288.5

2315.6

2340.0

2335.4

2223.6

2088.4

同比增幅(%)

27.84

26.96

26.05

22.64

20.16

15.22

9.84

产成品存货月度增加额(亿元)

49.49

33.05

27.12

24.42

-4.57

-111.85

-187.41

去年下半年,随着市场销售困难和原材料及工业品价格大跌,企业出现大面积的存货风险。

企业随即进行大规模的存货调整,消化存货是导致工业明显减速的重要原因。

去年四季度以来压库力度甚大。

目前较多企业已基本消化库存,供求失衡局面趋于缓解,将迎来较正常的工业增长。

综合以上分析,对工业增长趋势作以下五点判断:

一是今年宏观经济环境较去年更为严峻,需求约束加大特别是外需明显萎缩,决定了工业增长下行的基本态势。

二是宏观调控正在发挥积极作用,目前阻延了工业下行的速度,但尚难扭转下行的趋势,还需采取更有效的调控措施。

三是近来呈现工业增势下行趋缓的变化,但经济运行还可能波动,负增长局面还没有扭转,保工业增长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四是多数企业有信心挺过当前难关,但相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还会持续,不少企业的生存受到严峻考验,将展开新一轮的企业洗牌。

五是影响工业增长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很多,特别是外需难以掌控,现在断言工业增长见底回暖为时尚早。

总的看,当前我省工业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对今年工业增长趋势,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切实的应对。

要把危机的影响估计得充分些,把保增长的难度看得重一些,做好抗危机、保增长的长期准备。

坚定发展决心,增强必胜信心,扎实采取对策,奋力渡过难关。

四、力保工业增长大局的措施

工业是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直接、影响最大的产业部门。

应对危机,力保增长,关键是工业。

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斩钉截铁地指出:

保工业就是保发展、就是保就业、就是保稳定、就是保大局。

要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工业发展。

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和省委、省政府的经济决策,突出“保增长、抓转型、化危为机”的工业经济工作主线,扎实应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确保全省工业增长大局稳定。

把遏制工业负增长作为当前首要任务,着重抓好“三保两强一推进”:

(一)保稳定

保稳定,突出的是保企业稳定。

牢固树立稳定企业就是稳定增长和稳定社会、保护企业就是保护生产力和保护民生的理念,高度重视做好保护企业工作。

主要是保行业龙头企业和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不是保落后企业。

重点是发挥企业风险防范预警体系的作用,防止形成系统性风险:

一是以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运用好政府调控基金,做好企业资金链安全防范工作;二是完善风险防范协调机制,及时沟通企业信息,协调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三是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大企业风险防范监测预警体系。

对有潜在风险的企业,及时掌握详情,将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对风险隐患较大企业,由地方政府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构建重点企业经营状况监测和服务体系,对经济运行的趋势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及时分析调查,切实提出对策。

(二)保市场

企业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市场,注重运用扶持政策和创造环境条件,引导企业保市场。

一方面,把握扩大内需的机遇,大力拓展国内市场。

针对市场供需变化,捕捉好扩大内需政策形成的新商机;积极组织地产工业品特别是家电、农机下乡销售,开发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

着力发展名牌产品和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全面推进“万企电子商务”工程,重点抓好20万家企业与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合作。

鼓励企业抱团开拓市场,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结成销售联盟。

另一方面,积极应对外需萎缩的挑战,大力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