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310352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浙江省杭州市夏衍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杭州市夏衍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Ⅰ、试卷Ⅱ和答题卷。

问卷共10页,23题。

满分100分。

时间为100分钟。

2.试卷Ⅰ、试卷Ⅱ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监生(jiàn)焦灼(zhuó)蛰伏(zhé)炽烈(chì)空手而归(kòng)

B.缘分(fèn)蓓蕾(léi)脉脉(mò)毋宁(níng)怯弱不胜(qiè)

C.宫绦(tāo)模样(mú)窗槛(jiàn)袅娜(nuó)孽根祸胎(niè)

D.应酬(yìng)晌午(xiǎng)数落(shǔ)拓本(tà)沉思冥想(míng)

2、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廖廓 贫瘠  振撼  踌躇满志   B、蜇伏 拮据  蹒跚  珊珊来迟

C、熨帖 癖好  纨绔  舔犊情深   D、商阜 慰藉  寒暄  怆然泪下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厂长动情地说:

“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B.警方根据举报人提供的线索,先找到张某,让他供出进货渠道,再缘木求鱼,终于把制造地沟油的黑窝点捣毁了。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D.上帝往往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你在前行的路上才不至于被凄风冷雨所吓倒,你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4、在下列句中的空格里填入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春天不能     ,任何力量都不能使鸟儿悄然,不能阻止大野鸽的沸腾,不能滞留美好世界中丰饶的创造。

(2)但是,谈话是总不     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3)医疗服务过程中“见病不见人”,不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服务不到位,说话态度不好,      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医疗纠纷。

A.抑制  投机  从而     B.克制   投机 进而

C.克制  投缘   进而     D.抑制  投缘  从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十八大报告的特定语境中,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方面的平衡发展是“美丽中国”应有之义,哪一方面都不可或缺。

B.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10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距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代表日本签字,对联合国投降。

C.我用双手亲切地抚摸一株桦树光滑的外皮,或海绵似的葱郁的柔草地,或春天里鸟儿动听的欢鸣。

D.目前亚太粮食问题紧迫,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已接近十亿左右,全球四分之一饥饿人口在亚太地区。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北宋词人,字子瞻。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或相同或相近或相反等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其中欧·亨利的作品构思新颖,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具有“含泪的微笑”的创作风格。

C.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与柳宗元同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D.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如“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红楼梦》“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中的“总角”代指儿童时代。

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尼采把梦和醉看做两种基本的艺术状态。

除梦之外,酒与艺术也有不解之缘。

    。

那么,酒只是工具,只要能达于醉的状态,没有酒也可。

天下酒徒未必都是艺术家,大艺术家往往无酒而常醉。

①曹操“对酒当歌”,李白“斗酒诗百篇”,欧阳修自号“醉翁”

②醉打破日常生活的藩篱,使人与山水相融合,与宇宙相融合

③中国文人中多爱酒之人。

④不过,正如欧阳修所说: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8、下列各组中加横线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①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②戍卒叫,函谷举

D.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洎牧以谗诛  

9、下列加横线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雄姿英发:

卓越不凡。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结交,亲附。

  

始速祸焉:

加速。

 向死而生:

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

B.终继五国迁灭:

灭亡。

 当与秦相较:

在……时候。

讪讪:

难为情的样子。

  绿云扰扰:

比喻宫女又黑又多的头发。

  

C.氤氲:

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放诞:

放纵,不守规范。

行为偏僻性乖张:

偏激,不端正。

  多于在庾之粟粒:

屋外贮积的谷仓。

D.隽永:

意味深长。

    缦立远视:

等待。

   

烽火扬州路:

宋代行政区划名。

  蓊蓊郁郁:

树木茂盛的样子。

   

10、“诗史堂”位于成都杜甫草堂正厅,许多纪念杜甫的对联挂于此,其中一副对联的下联句序和结构已被打乱,请对短句的内容进行调整,重新抄写在横线上。

()

上联:

此间位置安排,居然广厦,拾梅花能得韵,抚修竹能得声,嘻,先生能耽咏否;

短句:

有穷亦君子乎 寓公久作 噫 望湘衡则无家 叩关陕则无国 当时艰难险阻

下联:

                                                                 

Ⅱ卷

二.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每题2分,共6分)

【甲】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②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曰: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

弊在赂秦也。

……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④呜呼!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乙】

①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下列各项加横线词活用类型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义不赂秦

A.顺流而东也               B.楚人一炬

C.箕踞而遨                 D.族秦者,秦也,

12、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戍卒叫,函谷举

A.固一世之雄也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3、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③段从“不赂者”的角度,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分论点。

文章先分别剖析了韩、楚、魏三国灭亡的自身原因,继而运用了假设推理,有力地论证了坚持用武力抵抗侵略者,才能救亡图存的道理。

B.乙文第①段“……多于……”这组排比句,兼用了夸张的修辞,不但使行文表现出雄浑的气势,而且把秦统治者的奢侈铺张和百姓生存的穷困艰难进行了强烈的比照,为下文引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作了较好的铺垫。

C.由乙文的第②段可知,乙文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和秦一样,均是由于统治者“不爱其人”;如果“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这一观点和甲文作者的观点相同。

可见,民心的向背直接关联着国家的兴亡。

D.甲乙两文均借古讽今,甲文借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的故事,来讽谏唐敬宗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修建宫室,荒废朝政的行为。

乙文借秦朝统治者亡国的史实,讽谏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做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每题3分,共6分)

  当今画坛,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仿佛批评家是隔夜的麻辣汤,全部变了质。

这实在是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

我结识的批评家,几乎都是爱读书爱思考的高手,几乎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也是自强不息的奋斗者。

作为批评界的一员,反躬自问:

画家蔑视批评家,肯定是有原因的。

究其原因如下:

  画是有形的诗,讲究直觉与意境。

批评是无形的思,侧重理性与逻辑。

诗与思是宿敌。

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诗人对他也没有好感。

儒家诗圣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被儒家思想家朱熹颇为不屑地批评说:

“道它作甚?

”言下之意是很无聊很没有意思。

  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

语言表达的障碍,言不由衷是态度虚伪,词不达意是水平欠佳,言不尽意是效果有限。

“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意思是话语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于是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

卦象的延伸就是画,东汉刘熙解释说:

“画,挂也。

”古文挂、卦,音同义同而形似。

这意味着古人认为画画比话语优越。

   批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与写意画相通。

写意画家的作品,不经意的败笔很常见,如同颜真卿打叉画图的行书或黄宾虹的乱笔,感觉很自然。

批评家的文章却不能有败笔。

批评家如果引经据典,会被讥之为卖弄;不引经据典,批评就成了知心话,说多了则假。

这样的文本,又会被认为没有深度。

如果形而上地议论,画家便指责批评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

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

普通画家看批评家,也会像老板看老婆,越看越难看。

  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

凡是自大的画家无不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

于是,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会受到画坛广泛的排斥,斥之为吹捧。

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

  批评文章如果是艺术品的说明词,就降格为应用文。

批评文章如果把作品视为直观的现实,就成了社会学、文化学的业余议论。

批评家如果把作品作为解释的容器,可以装进不同的观念,画家会质疑:

那我在哪里?

  晋唐以来的价值观,看重的是文章,其次是书法,最后是绘画。

而今反过来了:

画最值钱,书法其次,文章最贱。

按照国营牌价,名人一篇文章的稿酬,相当于书法名家在宣纸上写一撇或名画家在画上滴一点。

批评家与画家在社会回报上失衡,造成两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画家怎能不看轻批评家?

  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

一个二三流画家的几件庸作,批评文章动辄几千字,比苏东坡评论二王、张旭、怀素、颜真卿、王维、李思训、吴道子等名家的文字加起来还长。

不长就不学术的西式文本摧毁了一字千金、字字珠玑的传统,怎能让人器重?

  大画家都是有思想的人物,如果涉足批评,肯定比很多批评家高明。

又由于轻文重画是全社会的综合态度,致使进入批评界的一流人物实在是太少。

就凭你那几个筋斗翻来翻去,他能看得上眼吗?

  批评界的内斗削弱了自身。

进入学术的前沿地带,批评界的老同事老朋友也很难形成共识,价值判断往往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容易发生冲突,让外界产生一盘散沙的印象。

14、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其结果是批评家与画家在社会回报上失衡。

B.写意画家的作品可以有不经意的败笔,批评文章则不允许出现败笔。

C.画家总是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这无疑增加了批评的难度。

D.进入批评界的一流人物实在太少,所以导致了全社会轻文重画的态度。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诗圣杜甫的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被儒家思想家朱熹批评,说明作为思想家的朱熹看重诗歌的理趣,而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他并不欣赏。

B.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思想,卦象的延伸就是画,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画。

C.从价值观上看,当代的书画价值要远远高于文章的价值,这和晋唐以来中国长期形成的价值观截然相反。

D.大画家都是很有思想的,如果他们能写批评文章,一定比所有的批评家高明,所以要鼓励画家写批评文章来提高批评文章的品格。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11分)

郁孤台之魂

 徐南铁

  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

  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仍在台上徘徊。

你还在俯望着江水吗?

这江当然不是八百年前的江。

八百年前,金兵入侵,生灵涂炭。

你叹息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

如今,废城墙外建起了一座华丽的人行桥,桥上行人不断,桥下木船相连。

你还在倾听对岸山中的鹧鸪声吗?

对岸的鹧鸪曾为你的壮志抱屈,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

今天,你的鹧鸪已飞入历史深处。

对岸陈列的是工厂、居民,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

幼时就读过你的“郁孤台下清江水”。

那时住在赣州,却不知这郁孤台就在赣州的西北角。

及至知道了城内田螺岭的高阜就是你“西北望长安”的高台,我急匆匆兴冲冲地骑着车奔向那里,想依着你的英魂去领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沉郁、苍凉以及辽邈的历史感。

没想到红漆剥落的院门被一把铁锁紧扣。

抬眼望去,郁孤台一派败落不堪风雨之貌,灰冷、凋敝,连板壁也不全。

只有晾在台上的几件艳丽的衣服才见出一分亮色。

但是,在蓝色天幕的衬托下,郁孤台的飞檐高高翘起,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

今天,我们终于在郁孤台上相会了!

今天的郁孤台披红点翠,焕然一新,好一副古装的雍容贵态。

我相信,作为一个“横绝六台,扫空万里”的词人,你不会有一座郁孤台的兴衰慨叹。

你的身影不是因台的兴衰而兴衰的。

三层的郁孤台高不过15米,但因建在高处,赣州尽收眼底。

赣州不居交通要冲,除了当地的文人墨客偶尔雅集,郁孤台游人不多。

这更好,我可以静心同钟爱的词人起面对这无限关山无限江天,让无限思绪扑面而来。

我问辛弃疾,在郁孤台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它接受过那样多的咏唱,苏东坡、文天祥、戴复古、李梦阳……都是文坛巨子,为什么只有你的一首《菩萨蛮》成为千古绝唱?

辛弃疾不语。

我久久凝望着他极目天外的侧影,那非常熟稔的神情渐次幻化为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龚自珍……我猛然明白了!

“可怜无数山”的襟怀,“江晚正愁予”的情愫,不就是中华文化脉搏上激越的音符?

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江风中猎猎作响。

人去,这种精神不去;台颓,这种精神不颓。

即使滔滔江水干了,这种精神也将奔流不息地传衍……

辛弃疾依然徘徊在郁孤台上。

我走下台来,久久地回望郁孤台。

也许,历史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

郁孤台郁结着民族魂!

16、本文第五段先说“郁孤台一派败落不堪风雨之貌”,后来又说郁孤台“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

(4分)

17、倒数第五段中,作者写了“我猛然明白了”,根据文意,说说作者明白了什么。

(3分)

1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贯穿全文,不仅起到组材的作用,更起到凝结悠悠历史所沉淀的民族之魂与彰显文意的作用。

  B.第四段写“鹧鸪已飞入历史深处”“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形象地写出了八百年前的那一段民族屈辱史已经成为过去。

  C.作者用“披红点翠,焕然一新”来形容今日的郁孤台,和过去“灰冷、凋敝”“败落不堪”的郁孤台相对比,突出了国盛则台兴的道理。

  D.倒数第二段写“历代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前加“也许”,有推测的语气,这比不用“也许”的肯定语气更恰当些。

  E.本文选取的角度十分新颖,把八百年的历史人物拉到眼前,与之对话,更能表达作者因仰慕辛弃疾而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思这一旨意。

三.翻译默写。

19、翻译下面的句子。

(5分)

①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分)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分)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每空1分)

(1)人间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长桥卧波,。

(《阿房宫赋》)

(4)词按作家流派风格可分为 豪放派、婉约派。

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的“关西大汉,弹铜琵琶,执铁绰板,高歌‘大江东去’”是评价苏东坡的词风;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则是评价(人名)的词风。

四.语言运用题(本大题共2题,共8分)

21、下面是某中学对某班46名学生所做的调查,请用一句话归纳出结论。

(不超过10个字)(4分)

①你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18人选答“找到一个朋友”,14人选答“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

②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17人选答“没有知心朋友”,15人选答“不被别人理解”。

③你受委屈时向谁诉说?

29人选答“朋友”,17人选答“独自忍受”。

④你对家长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17人选答“该自己做主的事情自己做主”,16人选答“感情上的理解”。

22、新中国成立后,有家理发店写了这样一条春联:

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

请指出修辞手法和含义。

(4分)

五.作文(本大题共1题,共4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40分)

茫茫人海,你遇见我,是缘;春风遇见草树,是美;智慧遇见追求,是创造……夫子遇见泰山,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米开朗基罗在混沌未凿的大理石中遇见了少年大卫,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

人生处处有“遇见”,有碰撞;孤立静止,没有生活;“遇见”的表象下蕴含着生活、生命的哲理。

请以“遇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受和见闻;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

1、立意自定,但所写范围必须与话题有关。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1.C项。

(A“空”应读kōng;B“蕾”应读lěi,“宁”应读nìng;D“晌”应读

shǎng)

2、D寥廓 震撼 蛰伏 姗姗来迟 舐犊情深

3.D项。

(D凄风冷雨:

凄风,寒冷的风;冷雨,冰冷的雨。

形容天气恶劣。

后用来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使用正确。

A功败垂成:

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与句意不合。

B缘木求鱼:

爬上树去找鱼。

比喻行事的方向、方法不对,必将劳而无功。

这里应该用“顺藤摸瓜”。

C翻云覆雨:

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与句意不合。

4、A(克制,指克服、制服,适用于不好的或不应有的情感、思想。

克制感情,有条件去做而强制自己不去做。

“抑制”也作“抑止”,压制、控制的意思,符合

(1)的语境。

“投缘”形容情意相合,偏重于强调有缘分合得来,多用于初次交往。

“投机”形容意趣相合,见解相同,多用于言谈。

从而:

连词。

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进而,继续往前,进一步。

5.A(B“目睹代表日本签字”中“签字”缺少主语;C“抚摸欢鸣”搭配不当;D两个约数词不能同时用在一个语法结构中,删去“接近”或“左右”。

6.C(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7、D

8、D D项都解释为“由于”;A项,所字结构/表被动;B项,动词,到/代词;C项,拿/(被)攻占。

9.C(A始速祸焉:

速,招致。

 B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如果。

 D缦立远视:

缦,通“蔓”,长久)

10、下联:

当时艰难险阻,久作寓公,望湘衡则无家,叩关陕则无国,噫,君子亦有穷乎。

11、C(例句,坚持正义,名动。

A东进,名动;B焚烧,名动;C成簸箕状,名状;D灭族,名动)

12、B(A判断句,B与例句均是被动句,C省略句,D宾语前置。

13、B(A“剖析了韩、楚、魏三国”错,是“齐燕赵”三国;C“这一观点和甲文作者的观点相同”错,甲文的观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D“讽谏”后的内容应互换。

14、B(A因果颠倒,C第五段原文是凡是自大的画家,D因果颠倒。

15.C(A杜甫这首诗注重意境,所以朱熹认为无聊,并不意味着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他并不欣赏B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无中生有。

D文中只说比很多批评家高明,并没有比所有批评家,以偏概全)

16、.从外表上看,郁孤台是有一种不堪风雨的败落之貌,但是它有一种不因兴衰而兴衰的精神。

(只要从外表和精神两个方面说即可)

17.明白了辛弃疾的词中所贯穿着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精神。

19、C(写今昔郁孤台之兴衰,是说郁孤台有一种永恒的精神,即郁孤台之魂,它不会因为台的兴衰而兴衰。

说“突出国盛则台兴的道理”,不妥)E(说“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思这一旨意”欠妥,因为旨意是作者所抒发的对郁孤台凝结着的民族之魂的赞颂)

20、略

21、(4分)中学生渴望沟通(友谊、朋友)和独立。

22.双关。

(1分)一方面,讲的是理发的情景;(1分)另一方面,寄托着人们除旧布新的愿望和喜迎新社会的感情。

(2分)如答对偶,也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