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周2534.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0844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周25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周25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周25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周25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周253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周2534.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周25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周2534.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周2534.docx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周2534

课题

流动的画

学习

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2、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19个字,会写9个字。

重点

难点

识记生字、新词。

课文内容,知道“流动的画”指的是祖国的景色美丽如画。

 

续写“画中景“

教法

选择

讲授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课件小黑板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26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1、师: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

在火车上你们都看到过什么?

  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车,去看一幅流动的画。

 

  2、师: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流动的画”,一起去寻找大家的问题的答案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预习中画出的生字读一读,看看都认识了没有。

  2、小声读读课文,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

  1、请同学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

2、用小黑板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请同学们观察这排字有什么特点?

你发现了什么?

你喜欢说哪一个就说哪一个。

  

3、这里有两个难字:

“梭”“橘”,谁能想出记住它的办法?

  4、认识“忽”“弄”,前面我们认识的那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注意“弄”字的读音。

四、学习课文

  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请明白的学生说一说,互相补充。

  (3)、师:

这幅画中都“画”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4)、续写“画中景”。

  师:

祖国的美丽景色数也数不完,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想一想,还能观赏到什么景色?

五、指导书写:

流、往、似、扔、忽、然

  这些字的结构、笔画笔顺、互相提醒哪一笔容易错或容易忽略  

教师谈话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板书课题并课件出示图

教师布置自学任务

引导汇报

 

引导学生回忆以往的识字方法

小黑板出示

 

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引导学生识记“梭,橘”

识记“忽、弄”教师可课件演示书写

 

课件出示第一小节

 

教师随机板书

指导生用赞美的语气读

教师范读

指名读评议。

教师提问启发学生讨论交流

指导学生续写可课件出示图片进行引导想象。

指导学生探讨交流

着情指导

 

学生发言

学生提问

学生齐读课题,看图

 

学生聆听并自学

读课文

 

学生说出已有的识字方法

学生观察生字

学生识记难字

指名读

学生识记难字

指名读

 

学生轻读课文并提问

学生回答:

小河、山腰、汽车、鲜花、水库、人家……

生读文并评议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听后自由练读,个人展示读

学生想象后充分的说。

小组内探讨再由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大组交流

作业设置

书写生字词

教学札记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流动的画

学习

目标

1、通过“我”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流动的画”,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用实际行动爱护它的意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重点

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流动的画”指的是祖国的景色美丽如画。

理解“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

”这句话的意思。

教法

选择

讲授法,合作交流探究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总数

第27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火车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朋友组词或说个句子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流动的画》这篇课文,还重点学习了第一小节,知道了这流动的画指的是祖国美丽的景色。

同时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

现在老师开来了一列火车,满载着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继续前进。

2、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师:

大家能把词语读得这么好,那课文读得怎么样呢?

请大家一起读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师:

面对这样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做,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赶快读读课文第二小节,你就知道了。

  2、读了第二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3、师:

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同学吗?

  如:

是什么使我意识到不能往“画”里扔垃圾?

为什么说“祖国的画中,还有一个懂事的娃娃?

”……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5、师生分角色合作读本小节。

 

三、延伸拓展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登上火车去看了一幅流动的画,祖国的山山水水这么美,我们都要用我们的行动去热爱她,保护她,用我们的双手绘出祖国更绚丽多彩的图画。

四、指导书写

1、书写生字;道、弄、脸。

  

2、给文中的“四会字”口头扩词

出示生字卡片,并谈话激趣

 

指导学生用一定的语气读

语音要准确。

 

指导读第二小节

 

引导学生质疑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回答

指名读

播放录音范读—指名读评议

老师读叙述的部分。

教师谈话提问

 

小结

 

指导书写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给字组词说句子

 

学生齐读第一小节

 

学生读文

 

学生质疑

小组讨论回答

 

学生读

同桌互读

听录音范读

个人展示读

男生读“我”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

学生聆听发言

学生聆听

学生在小组内自行观察,互相提醒。

作业设置

背诵课文

教学札记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流动的画》

学习

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2.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19个字,会写9个字。

重点

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流动的画”指的是祖国的景色美丽如画。

难点:

理解“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

”这句话的意思。

教法

选择

情景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课件

是否采用

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课时

第3课时

备课

总数

第28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火车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朋友组词或说个句子。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流动的画》这篇课文,还重点学习了第一小节,知道了这流动的画指的是祖国美丽的景色。

同时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

现在老师开来了一列火车,满载着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读对了,小火车就会继续前进。

(开火车读词语)?

  2.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师:

大家能把词语读得这么好,那课文读得怎么样呢?

请大家一起读读第一小节,要求读时要有一定的语气,语音要准确。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师:

面对这样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做,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赶快读读课文第二小节,你就知道了。

  2.读了第二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1.检查生字词。

 

2.组织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1.教师提问。

 

2.教师引导理解。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学生齐读课文小节。

 

1.学生回答。

 

2.学生畅所欲言。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师:

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同学吗?

(生质疑)

  如:

是什么使我意识到不能往“画”里扔垃圾?

为什么说“祖国的画中,还有一个懂事的娃娃?

”……

  4.“哦,妈妈,我知道啦!

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能弄脏它!

”应该读出怎样的心情呢?

妈妈的话应怎样读呢?

(指名读)同桌读读看——听录音范读(生评议)——指名读。

  5.师生分角色合作读本小节。

(男生读“我”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老师读叙述的部分。

  三、延伸拓展

  1.师:

是呀,祖国美丽如画,我们的校园也美丽如画,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做个“懂事的娃娃”呢?

当你外出旅游时,你是怎么做的?

  2.学生发言

  3.师小结:

今天我们登上火车去看了一幅流动的画,祖国的山山水水这么美,我们都要用我们的行动去热爱她,保护她,用我们的双手绘出祖国更绚丽多彩的图画。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发挥语文学习的导向功能,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导向。

]

  四、指导书写

  1.书写生字;道、弄、脸(由学生在小组内自行观察,互相提醒,教师着情指导。

  2.给文中的“四会字”口头扩词

3.教师质疑。

 

3.(指名读)同桌

读读看——听录音范读(生评议)——指名读。

5.分角色朗读。

 

1.教师提问。

 

2.指导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

 

1.指导书写生字。

 

2.指导造句。

3.学生回答。

 

4.以各种方式朗

读。

 

5.朗读课文。

 

1.学生回答。

 

2.学生发言。

3.听教师小结。

 

1.练习写生字。

 

2.学习造句。

作业设置

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教学札记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祖国在我心中》

学习

目标

1.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认字15个,写字8个。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认字15个,写字8个。

教法

选择

理解朗读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课件

是否采用

多媒体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学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29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实物导入,激趣铺垫

1.出示地球仪问:

"这是什么?

地球仪摆在眼前,你第一眼想找到的是什么?

2.请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首都北京。

3.这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在地球仪上很快就找到了中国、北京,还有他的故乡,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各抒已见)这位小朋友说:

"因为祖国在我心里,我时时记着。

祖国在我心间。

板书课题:

祖国在我心间。

学生齐读。

 

二、自读诗歌,读通读准。

1.学生自读诗歌,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认读。

2.反馈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地球仪、夸一夸、第一眼、昂首、太平洋、北京、辽阔、版图、福建。

3.学生说说怎样读准音,该注意哪些字音。

4.做"你站我蹲"的游戏。

1.出示地球仪问:

“”

2.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首都北京。

3.这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在地球仪上很快就找到了中国、北京,还有他的故乡,这是为什么呢?

这位小朋友说:

“因为祖国在我心里,我时时记着。

”祖国在我心间。

板书课题:

祖国在我心间。

二、

1.指导学生自读诗歌,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认读。

2.反馈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地球仪、夸一夸、第一眼、昂首、太平洋、北京、辽阔、版图、福建。

3.指导学生说说怎样读准音,该注意哪些字音。

4.做"你站我蹲"的游戏。

1.这是什么?

地球仪摆在眼前,你第一眼想找到的是什么?

2.学生各抒已见。

3.学生齐读。

 

二、

1.学生自读诗歌,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认读。

2.反馈自学情况:

新词:

地球仪、夸一夸、第一眼、昂首、太平洋、北京、辽阔、版图、福建。

3.学生说说怎样读准

4.做游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例:

5.考考你巩固所学。

学生拿着生字卡片在教学室里走一圈,遇到同学就互相考考,看谁能最快地认出字卡上的生字。

四、自学写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祖、夸、第、平、洋、京、建

 

2.小组内自学写字(步骤:

读一读字音、说一说记法、提一提该注意的地方、想想生字笔顺。

3.各组一个成员汇报自学情况

4.师提示"建、第"的笔顺及"祖"的字形、偏旁。

五、拓展教学,总结课文。

1.句式拓展。

()在我心间。

如(妈妈)在我心间等。

2.学习这首诗歌后,祖国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自读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5.请三位同学分别拿"地""球""仪"三张生字卡,按顺序站好,并把字卡举高。

 

四、

1.出示生字:

祖、夸、第、平、洋、京、建

 

2.各组一个成员汇报自学情况

3.师提示"建、第"的笔顺及"祖"的字形、偏旁。

 

五、

1.指导读诗。

2.提问。

3.组织自读。

5.请三位同学分别拿"地""球""仪"三张生字卡,按顺序站好,并把字卡举高。

 

四、

1.小组内自学写字(步骤:

读一读字音、说一说记法、提一提该注意的地方、想想生字笔顺。

2.学生按顺序念出这三个字。

如先念"地",拿"地"的学生站着不动。

拿"球"和"仪"这两个字的同学听到后就要立即蹲下来。

其余依此类推。

最后齐读词语。

五、

1.自读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2.畅所欲言。

3.独立朗读诗歌。

作业设置

认真书写本课生字、词

教学札记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祖国在我心中》

学习

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重点

难点

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

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

教法

选择

情景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优秀演讲稿的范文

是否采用

多媒体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学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

总数

第30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

(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

2.分小组讨论汇报形。

建议:

根据组内的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的的特长确定汇报形式。

教学预设:

小组在确定汇报形式时可能会出现撞车的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形式都一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资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头脑中把他们分好组,在出现这种状况时进行调控。

1.教师导入(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1.教师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帮助学生分组。

1.学生认真倾听。

 

1.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

2.学生自行分组讨论汇报。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若是选择的演讲,那么先在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表演。

讲故事组也是如此,而朗诵散文和诗歌的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

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

如:

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

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

3.教师随即辅导。

 

1.教师宣布汇报开始。

2.教师对小组的汇报作出相应的评价。

 

3.教师给优秀组颁奖。

四、教师总结。

3.学生分组排练。

 

1.学生按小组汇报。

2.学生汇报。

 

3.领取奖品。

四、学生倾听。

作业设置

背诵课文

教学札记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语文天地

学习

目标

1.区别“雄”和“难”,“谁”和“准”。

培养学生辨别形近字的能力。

2.找出意思不一样的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近义词。

3.选词造句,培养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

难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书写和辨别形近字、积累近义词能力。

2.选词造句,训练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法

选择

讨论法、练习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是否采用

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31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完成描一描

1.观察“难”和“准”的异同。

2.范写“难”和“准”。

3.练写。

二、组词

1.区别“雄”和“难”,“谁”和“准”。

读生字,并说一说它们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

2.指导学生口头组词,然后填写在书上。

三、找出意思不一样的词语。

1.先读读每组词语,

一、

1.引导观察。

2.范写“难”和“准”。

 

二、指导组词

 

1.小黑板出示:

 

2.重点强调:

字形区别

 

三、指导讨论找出意思不一样的词语。

一、描一描

1.说说这两个字右边是几横?

2.学生练习写。

二、组词

1.读生字口头组词,然后填写在书上。

2.读每组词语,说词语的意思。

再把意思不同的词语说出来。

三、找出意思不一样的词语。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说每个词语的意思。

再把意思不同的词语说出来。

2.还可以说出一些近义词吗?

四、选词造句。

 

1.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2.练习口头造句。

五、说说词语的意思。

1.读词语。

2.小组讨论、交流词语。

 

六、小结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2.教师评价小结。

 

七、知识拓展:

你还想知道什么?

2.引导学生说。

四、选词造句。

1.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造句。

五、说说词语的意思。

1.读词语。

2.引导学生讨论。

六、小结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2.教师评价小结

七、教师引导发言。

2.说近义词。

四、选词造句。

1.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习造句。

五、说说词语的意思。

1.读词语。

2.学生讨论。

六、小结与评价。

1.学生进行评价。

2.认真听。

七、学生畅所欲言。

作业设置

完成课本上未完成的练习

教学札记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古人云:

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

课题

语文天地

学习

目标

1.让学生了解“焦”原意是指鸟在组词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加上不同的部首组成的这些新字所表示的字的意思。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词语造句。

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焦”原意是指鸟在组词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加上不同的部首组成的这些新字所表示的字的意思。

教法

选择

讲解、活动实践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课件、小黑板

是否采用

多媒体

教学

时数

3课时

教学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

总数

第32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描写比一比组词:

1.先读一读这四个字。

2.组词。

3.组织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4.先读一读每组词语。

5.说说每个词语的意思。

6.把意思不同的词语说出来。

7.还可以说出一些近意词吗?

 

二、读一读造句。

1.组织学生朗读。

2.组织学生分头选做,集体交流。

一、

1.组织学生先读一读这四个字。

2.指导组词。

3.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4.先组织齐读每组词语。

5.引导说说每个词语的意思。

6.教师引导。

7.教师引导。

 

二、

1.教师组织学生朗读。

2.组织学生分头选做,集体交流

一、

1.学生读这四个字。

2.学生组词。

3.学生小组四人交流,集体汇报。

4.齐读词语。

5.举手说词语的意思。

6.把意思不同的词语说出来。

7.说出一些近义词。

二、

1.学生分组朗读。

2.学生选做,集体交流。

古人云:

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想不同的意思听故事:

1.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

2.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简单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3.你指导哪些成语?

4.承接上文谈话:

为了奖励大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名字叫《鲁班造锯》

5.你觉得鲁班发明锯的过程哪句话最重要?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6.你喜欢这个故事吗?

可以复述吗?

7.评选故事大王,奖励图章。

六、小结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2.教师评价小结。

 

三、

1.教师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

2.教师引导简单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3.指导交流。

4.奖励大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名字叫《鲁班造锯》

5.教师引导理解。

6.引导复述故事。

7.教师评选故事大王,奖励图章。

六、小结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2.教师评价小结。

 

三、

1.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

2.学生简单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3.交流成语。

4.听故事。

 

5.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

6.个别学生复述股故事。

7.评选故事大王,给学生奖励图章。

六、小结与评价。

1.学生进行评价。

2.认真听。

作业设置

回家之后讲给妈妈爸爸《鲁班造锯》的故事

教学札记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题

语文天地

学习

目标

1.读儿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

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

培养学生的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