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07385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0+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0)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人没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在版上。

在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就很难保证。

因为传抄的人也是普通人,会写错别字,会犯懒,会突然走神而漏掉个把字,会因为急着出去吃饭而擅自把笔画减掉几笔……如果是大部头著作,改动一两个字或许_________,但如果是诗歌在传抄时被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本身有可能“_________”乃至面目全非。

要知道,(  ),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可谓_________。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

我们_________的经典语句,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如李白的《将进酒》里有个名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

”清代人查过古本诗集,发现这句诗居然还有好几个版本:

“天生我身必有财”“天生吾徒有俊材”和“天生我材必有开”。

可见版本之间的差异有多离谱。

直到有近代学者在敦煌唐人手抄诗卷里发现这首诗的踪影,知道了这首诗叫作《惜樽空》,这句诗写成“天生吾徒有俊才”,我们今人才搞清楚这首诗在唐诗的真正模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无伤大雅    伤筋动骨    一字千里    耳熟能详

B.无关大局    遍体鳞伤    失之千里    耳闻则诵

C.无关大局    伤筋动骨    失之千里    耳熟能详

D.无伤大雅    遍体鳞伤    一字千里    耳闻则诵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贵在含蓄,言在此而意在彼

B.诗歌的特点是以最少的篇幅表达最微妙的含意

C.诗歌创作需要极其认真的严谨态度与作风

D.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等都有明显的不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B.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C.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

D.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2、下面是某社区一则公告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为了更好地服务本社区居民,拔高未就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我社区将对本社区内未就业人员进行一共十天的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为插花艺术,想参加的人请赶紧来社区咨询、报名,名额有限,报满就停。

3、下面是疫苗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中的“丁香”意象对后来的一些诗词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现代诗人戴望舒就在其《雨巷》中想象逢着一个丁香般的姑娘。

这里的丁香已由“愁心”的借喻变成了饱含忧愁的有着“,”的美好理想的化身。

(2)《再别康桥》中“,”两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斜阳映照下河边柳树的美好形象。

(3)《沁园春•长沙》中“,”两句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豪迈气概。

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问题。

塞上曲送元美①

【明】李攀龙

白羽②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注】①元美即王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

②白羽:

羽书,又名羽檄,古代紧急军事公文,插有鸟羽,表示要迅速传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运用比喻,以“霜”喻“白羽”,既形容鸟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还暗示形势逼人。

B.次句运用拟人,以“胡烽不断”比拟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立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不言中。

C.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强调军情的紧急,为元美的出行渲染气氛。

D.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情意,暗示时间,又与下文“征人”看月相照应。

E.后两句承上写军士出征应战,节奏由舒缓变急促,内容从战事转抒情,豪放中有缠绵。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分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德是民族之根,文明之本。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道德如同阳光、空气、水,滋养着中华民族,让炎黄子孙从漫漫长夜里走向黎明、走向辉煌,在生死存亡之际获得新生、永续发展。

道德是国家之基。

为政以德,以德治国,这是传统中国治理的根基。

以德治国,强基固本,乃是国家、民族长盛不衰,长治久安的良方。

章炳麟说:

“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

”稍稍浏览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史就可知道,封建王朝没落之际,莫不是礼崩乐坏,道德式微,统治者腐朽无德,官僚集团贪婪无度,人心涣散,民意背离。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道德的支撑,那就如房屋缺了栋梁,必定是墙倾垣颓,大厦将危。

纵观历史,我们这个民族在每一个关键之处、每一个挫折时刻,都深深地刻着“道德”二字。

近代以来,中国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危困之局,面临着亡国灭种的险境。

尤其是抗日战争,这是民族历史上的大悲壮、大苦难,也更是民族精神的大觉醒、大挣扎、大振作。

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不屈不挠者大有之,以身殉国者大有之,埋头苦干实干者大有之……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撑起风雨飘摇的旧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雷锋、焦裕禄等闪耀在新时代的道德星空图上,他们是德之楷模,国之栋梁。

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而道德是为人之本,处世之基。

范晔在《后汉书·崔实列传》里说:

“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

”西方哲语亦云:

“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如同食物之于身体。

”两者都不约而同地把道德的教化与修养比作精神的食粮。

法律、刑法、准则等都是药石,而人是不能靠吃药来维持生命的,因而它们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今日之中国,欲民族复兴,首在立人。

立人之道,首在立德。

这个“德”,不是假仁假义,不是作秀与点缀,不是“吃人”的虚伪的“道德”,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理想追求,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信仰,是“为天下之忧而忧,为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是舍我其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是“修齐治平”的道德实践和人生磨砺。

道德没有大小高下之别,只要抱有善念,不舍善行,人人皆可圣贤,人人皆可舜尧。

(摘编自管斌《道不孤单,德不孤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道德如同阳光、空气、水,滋养着中华民族,是民族之根。

B.道德是国家的基石,而以德治国则是治理国家的根基,也是一个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良方。

C.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史中可以看出,一旦道德由盛转衰,统治者就会腐朽,王朝就会没落。

D."栋莫如德"意思是道德如同国家的栋梁,一个国家如果失去这个栋梁,那它必定亡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立足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开篇表明道德在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B.文章论证道德在国家、民族发展中的作用时,既摆事实讲道理,又注重正反对比。

C.文章在论述“人无德不立”时,先引用他人言论,后辅以形象的比喻,说服力强。

D.文章结尾强调个人立德重要性,并认为个人只要注重道德修养,就可以做个贤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也曾遭遇黑暗,但是道德让中华民族走向黎明、走向辉煌。

B.无论是抗日战争这样的苦难时刻,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时代,我们不缺少道德的楷模。

C.因为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所以人不能离开道德这个社会基础,更不能依靠"吃药'维持生命。

D.道德对于人和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这个"道德"不是伪道德,而是崇高的道德。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

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

缰绳一撒,孕妇也自在起来,无牵挂地摆动着两条健壮的胳膊。

牛与孕妇若即若离,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唤一声:

“黑,出来。

”黑是牛的名字。

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

“黑!

”她喝道。

她的吆喝在寂静的旷野显得悠长,传得很远。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

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

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

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

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

初嫁到平原,孕妇眼前十分地开阔,住久了平原,孕妇眼里又多了些寂寞。

住在山里望不出山去,眼光就短;可平原的尽头又是些什么呢?

孕妇走着想着,只觉得她是一辈子也走不到平原的尽头了。

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

“黑──呀!

”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

于是孕妇无声地乐了,“黑——呀!

”她轻轻地叹着,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孕妇给自己造出来一点儿热闹,觉得太阳底下就不仅是她和黑闲散地走,还有她的叫嚷,她的肚子响亮的蠕动,还有黑的笨手笨脚。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

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

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

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

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

丈夫也不知道。

丈夫说:

“知道了有什么用?

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

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

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

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

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

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

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

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

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

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

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

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

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

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

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

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

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

可它们毕竟是字。

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

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

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

”孕妇怜悯的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

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

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

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

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

”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作者营造了一个宁静悠远、自然质朴的环境,烘托出孕妇轻松悠闲的心境。

B.孕妇非要等放学的孩子走了以后,才上前去描画那些字,是因为她不识字却要去描字,让她觉得既难为情又庄重。

C.小说中的孕妇是一个心地善良,生活幸福的农村妇女,她对自己眼下的生活状态十分满足,心里了无缺憾。

D.本文用诗意的笔调,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希冀。

2.文中四次出现孕妇“黑──呀”的呼唤,请分析这四次呼唤分别体现了孕妇什么样的心理。

3.牛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高铁对经济社会影响广泛,高铁发展极大方便了人们出行,促进中国向‘一体化城市’时空格局的转变,并对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梁建英(我国高铁装备行业女总工程师)表示,中国高铁这十几年来快速发展,在运输能力、轨道交通装备的整体能力上均有提升。

她表示,中国幅员辽阔,包含各种复杂地理环境和条件,让中国高铁产品谱系和研发平台有了更全面的发展,甚至可以挑战全球恶劣环境,向不同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动车组。

梁建英说,现在中国高铁发展拥有完善创新的研发体系,并建成了一支肯打硬仗的研发队伍,为高铁产品提供良好的基础。

她透露,研发团队正在研制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以填补高速列车和航空之间速度上的空白.预计样车将于2020年下线。

谈及未来中国交通系统的模式,梁建英认为,将是结合航空、高速磁浮、高铁、城市地铁,以及公路交通等立体的空、天、地一体化模式,其中高速磁浮列车将是重要的交通补充模式。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9月28日《中国高铁发展为社会整体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材料二:

(材料来源:

《2018-2023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材料三:

“和谐号”和“复兴号”的区别:

它们发展的历程不同。

“和谐号”是我国铁道部于2004年在引进国外列车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需求,生产出来的列车,于2007年被正式命名为“和谐号”,列车的英文代号为CRH。

“复兴号”的研发时间比较晚,于2012年开始研发,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2017年才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列车的英文代号为CR。

它们的能耗也不相同。

在350公里的时速下,“复兴号”的能耗比“和谐号”低,总能耗可以下降10%。

“复兴号”寿命要比“和谐号”长。

在相同的环境下,“复兴号”可以使用30年而“和谐号”只能使用20年。

“复兴号”的车身造型更符合运行的环境,“复兴号”的车身可以减少运行时的阻力,不仅使得“复兴号”的外观更加流畅,使用起来也更加节能。

“复兴号”容量也比“和谐号”大,不仅增加了列车的高度,连座位之间的距离也变得更加宽敞了。

在安全性上.“复兴号”也做出了很大的提升,智能化的感应系统可以及时察觉到列车的问题,当列车出现异常时,系统会指挥“复兴号”列车减速或者停车。

“复兴号”列车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那就是即使生产厂家不同,也能使用同一系统进行控制,互联互通的性能在国际上可以说是首创。

(摘编自“百家号”)

材料四:

“复兴号”代表了我国高铁事业的蓬勃发展。

高铁的兴起让铁路迎来了新时代,而“复兴号”的运营则是另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

“复兴号”代表了交通强国的目标正在实现。

对于国土面积位居全球第三的中国来说,高铁动车的出现,大大加快了人口流动的速度,增加了人口流动的频次,经济圈范围由一城一市向更广阔的天地迈进,高铁速度也让人们的经济概念不断刷新。

“复兴号”让中国人的民族自信更有底气。

全自主研发而又领先世界的“复兴号”,就像是一剂强心剂,让我们备受鼓舞。

外媒的高度关注也证明“高铁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众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几年来,我国高铁蓬勃发展,已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的样车预计于2020年下线。

B.材料二图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高铁保有量为2700列,比法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高铁保有量总和还要多。

C."复兴号"的能耗比"和谐号"低,总能耗可以下降10%,且"复兴号"的设计寿命是30年,比"和谐号"长10年。

D.由材料二可知,国外高铁的运营时速最快是320km/h,而我国"复兴号"能达到350km/h,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高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幅员辽阔,包含各种复杂地理环境和条件,让中国高铁可以挑战全球恶劣环境,如外媒关注的"复兴号",可以向不同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动车组。

B."复兴号"的车身造型更符合运行的环境,可以减少运行时的阻力,而且即使生产厂家不同.也能使用同一系统进行控制,这些都是国际首创。

C."和谐号"是在引进和吸收国外列车技术的基础上生产的,而"复兴号"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且技术水平更高,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

D.高铁动车的出现,加快了人口流动的速度与频次,使得经济圈范围由一城一市向更广阔的天地迈进,高铁速度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理念。

3.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复兴号”的特点与意义。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7月7日,马云的无人超市正式落户杭州。

超市24小时营业,采用全自助式服务,支持多种付款方式。

听到这个消息,有人喜,有人忧。

有人说马云给百姓带来了便利;有人说便捷、价廉、保真等优势决定了无人超市前景无限;也有人说,马云会让很多人失业;甚至有人说马云的无人超市颠覆了我们的生活。

对于这次变革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1.A;2.B;3.D

解析:

1.无伤大雅:

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无关大局:

对整个局势没有关系或没有影响。

第一横线处事针对改动大部头著作,并非针对整个局势,填入“无伤大雅”恰当,填入“无关大局”则无用对象,不合语境。

伤筋动骨:

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

能与后面的“面目全非”构成递进关系。

遍体鳞伤:

形容受伤很重。

但与后面的“面目全非”不构成递进关系。

“一字千里”是说差一个字意思就会相差很远。

失之千里:

意思是失误虽小,结果损失很大。

比较二词,前者强调相差很远,完全切合句意;后者强调损失很大,不合语境。

耳熟能详:

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切合句意。

耳闻则诵:

是说记忆力好。

不合语境。

2.依据文意,第一段是在阐述很小的错漏都会对诗歌产生极大影响。

前有“……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面目全非”,后有“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

B项符合前后语意。

而其他几项所言均与本文无关,本文没有涉及。

3.原句犯有语序不当的语病,不合句内逻辑,更有甚者不合整个语段的主旨和逻辑关系。

A、B、C三项的修改仍然存在原句的毛病。

A项“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应调换语序,“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为因,“信息辗转传播”为果。

B项“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将原本是唐朝以后1000多年的时空纳入了唐朝之内。

整个语段意在说明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唐诗作品与最初的版本的作品大不一样,而C项“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这就偷换了“大不一样”的内容。

D项修改了上述所有语病。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①“拔高”改为“提升;

②“一共”改为“为期;

③“想参加的人”改为“有意向者”;

④“赶紧来”改为“速到”;

⑤“就停”改为“即止”。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其中涉及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的错误,作答时可以从以上几点考虑。

“提升”:

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

“拔高”:

故意抬高某些人物、作品或成绩等的地位。

“拔高”不合语境,应改为“提升”。

“为期”:

作为约定的期限或日期;从时间、期限长短上看。

“一共”用在公告的初稿不规范,应改为书面语体改为“为期”。

“想参加的人”改为“有意向者”。

“赶紧来”是口语,不规范,应改为书面语体“速到”。

“就停”是口语,不规范,应改为书面语体,应改为“即止”。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疫苗研发包括实验室研制、临床前研究、三期临床研究三步。

疫苗研制成功后,进入生产环节,然后在2〜8℃冷藏保存的条件下流通,最后给消费者使用,并做应用研究,以观察上市疫苗的保护效力和安全性。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这是一道流程图中描述题,解答此题,首先要观察流程图箭头的指向,然后按照顺序进行描述和概括,注意把握疫苗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的几个阶段 研发阶段、生产阶段、流通阶段、使用阶段,抓住以上阶段的特点进行描述,最后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1.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3.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解析: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1.BE;2.①望月,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表现征人怀念家乡的愁情;

②夜月之下无数“征人”“马上”驰骋,雄壮的场面也表达了将士们立功边塞的豪情;

③又蕴含了诗人希望元美勉力边务,不辱使命的感情。

解析:

1.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是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B项,“运用拟人”错误,“胡烽不断接长安”应是运用借代,“胡烽不断”借指异族频频入侵,“长安”代指明朝都城北京。

E项,“节奏由舒缓变急促”应为“节奏由急促变舒缓”。

2.此题考查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

月是边塞诗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月照边关,使塞外景色更显壮阔、悲凉、朦胧、凄清。

诗中的“一片西山月”,不仅能衬托情意,而且能暗示时间,渲染气氛。

天下共一月,何必有西山东山、家乡异地之分。

诗中的“西山月”含意很深,其中“西山”与“边塞”“胡烽”暗自相连,“月”又同下句“征人看月”情融意合,构成佳境。

征人看月,蕴含着征人怀念家乡的愁情与立功边塞的雄心。

“马上看”写战士们骑马奔赴塞外途中或巡逻边境时,抬头看见高悬空中的明月,表明他们思念远方的家乡,留恋美好的人生,但又时刻准备着为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誓死战斗。

6答案及解析:

答案:

1.A;2.C;3.C

解析:

1.B项,“以德治国则是治理国家的根基”错,原文说“为政以德,以德治国,这是传统中国治理的根基”。

C项,“一旦道德由盛转衰,统治者就会腐朽,王朝就会没落”错,这三者之间不是条件关系,前两者是并列关系。

D项,“一个国家如果失去这个栋梁,那它必定亡种”错,原文说“如果失去了道德的支撑,那就如房屋缺了栋梁,必定是墙倾垣颓,大厦将危”。

2.C项“先引用他人言论,后辅以形象的比喻”错,引用的言论本身就是形象的比喻。

3.C项“因为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所以人不能离开道德这个社会基础,”的表述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而道德是为人之本,处世之基”。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1.C;2.①第一处,体现孕妇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