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0714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docx

《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docx

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摘要: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

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教师素质不高;办学条件差

等。

提出了:

调整农村小学布局;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

以此提高办学效

益和教学质量,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

关键词:

村级小学;办学规模;教师素质;办学条件*

中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教育的重点应该在村级小学[1]。

村级小学教师、学生、学校所数占全国相应比例非常高,

都超过半数以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村级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巨大改变,村级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大幅度提

高,农村儿童的入学率基本上达到了100%。

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由于长期对村级小学建设的不重视,使村级小学在硬件和

软件方面严重落后,成为基础教育最薄弱的一环的事实。

特别是在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

力转移的背景下,村级小学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陷入困境。

本文试从该问题着手,分析其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一)村级小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

日趋萎缩。

但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所致。

“不能让孩子输在

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

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

然而这些都是落后的村小教育所不能提供的。

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

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

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一些乡村的小

路上就会涌来背着行囊进城陪孩子念书的农民。

他们放弃了土地,在靠近城区的地方以很低的价钱租上一两间平房住下,开

始跟孩子一起在求学的路上苦拼。

”[2]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

因为很多流入

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还不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

生一样可以平等的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

并且家长还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后顾之忧。

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

下,村级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

在笔者所在县,一方面由于政府规定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入乡中心小学就读;另方面由于上述原因学生生源逐年减少,

生源不足。

近70%村级小学不得不采取复式教学,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而且教学质量更差。

学生学习差、学习效

果不理想导致更多的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更加失望:

招生报名人数更少,转学人数增多。

无疑造成村级小学生源的减少、

办学规模的萎缩,客观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村级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村小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年老的+代课的”,他们多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乡村老教师和

代课教师。

在四川的一些村小,教师几乎都上了五十岁,多是“撤乡并校”时由于年龄、资历等原因被乡、镇学校“抛弃”

了,只有到村小发挥余热。

优秀的、年青的村小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城镇学校,或外出打工、另寻出路。

1.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一方面,在村小教师队伍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文革”中的中师、高

中毕业生,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

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

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

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

太快,而教师培训还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电脑、上网等新知识无法向学生提供一个深入浅出的解释(也难怪乡村孩子见识

比城里人差多了)。

教学技能呢?

城里使用电脑、实物投影教学,我这个县级一等奖获得者的教师还没见过这些东西。

”[3]

因此大多数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

背、考”的五阶段式。

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

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教师工作负担重,但责任心不强。

村级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办学条件差,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

但为了使学生

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甚至复式班教学。

同时以“民工潮”为背景,农村家长为

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

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

把本应由家庭、

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

担。

村级小学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责任心。

但村小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

质本身就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对学生不负责任。

借口农村孩子基础差、无可塑性;缺乏父母管教;村小办学条件差等原因,

认为农村孩子成绩不好,落后于城镇同龄孩子是理所当然。

许多教师都寻找门路到更好的地方,留下的多是些自怨自艾、牢

骚满腹,不安心工作的教师。

部分老教师也不思进取、觉得大势已去,得不到名利,抱有混几年退休的思想。

(三)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

尽管近20年来中国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还差得比较远,乡村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越

来越大了;信息社会把原本就落后的乡村办学条件再一次向后抛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距离都远[4]。

但由于对农村教育经费

投入的不足,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依然不容乐观。

许多村小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基本的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

至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奇缺,买必需的办公费用的钱没有,买基本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的钱更没有。

不少的村级

小学学校用地狭窄,没有学生活动场地;桌凳破烂;没有基本的体育、音乐、美术及其他活动课教学设施。

最为严重的是危

房特别集中。

如在四川仅一个宜宾市现有危房学校481所,其中村级小学就有351所,占有危房学校总数的72.97%,D

级危房面积占村级小学危房面积的68.08%,这已严重威胁着师生安全[5]。

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已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我国

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

二、村级小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

村级小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

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

途径。

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

因此,只

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村级小学教

育,才能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调整农村小学布局,提高办学效益

专家们通过对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在不同规模学校中使用率的分析,认为农村小学合适规模是每校24个教学班,不能

低于每校12个教学班。

10名以下的“微型”的小学校,生均费用远远超过一名高中生一年的费用[6]。

而目前我国过于分散

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

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

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

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

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并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

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

宿。

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

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

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

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

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

处理

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二)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过硬的村级小学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村小办学条件差、布局不合理等方面的不足。

么如何切实提高村小教师队伍的数量的质量?

以笔者看来,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

特别是随着大批老教师退休、离岗和“普九”需要,当前和未来基础教育师资的需要及相应的培训量都是十分巨大的。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村级小

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

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

”[7]通过改善教师的招聘、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从多方面调动村级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献身

农村基础教育。

对多年兢兢业业工作在贫困地区的村级小学教师进行优待,并以优惠的政策鼓励部分刚毕业的师范生和其他

地区青年教师去任教等。

2.提高村小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方面,为了解决村小教师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知识面相对狭窄的问题,政府和教

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村小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

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

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另方面,村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

责任感。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村小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

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要意识到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而提高对

农村孩子教育的责任感:

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村小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

尽可能对每个学

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

在的问题与困难。

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三)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

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使改善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

改善村级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

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

因为村级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大力度的投入,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

一名空话。

为了保证将有限的教育资金用于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采用“喷

灌式”乡村教育财政体制,直接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

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4]。

通过对村级小学的危房改造、

校舍建设、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置等,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家骥.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M].四川: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118

[2]李峨.跨越城乡教育差距乡村父母进城陪读[N].中国青年报,2002-10-22(5)

[3]李伦娥.一个乡村教师的困惑[N].中国教育报.2002-9-1(3)

[4]储朝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46.50

[5]李世庄.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N].教育导报2003-1-17

[6]刘惠林.中国区域教育投资研究[M].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434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凉山州教育发展现状

第二章目前凉山州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章凉山州农村小学教育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面对问题应该采取的对策

致谢词

参考文献

摘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

“十六大”,“三个代表”的会议和文件为我国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和要求。

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全民素质,是二十一世纪——科技时代国家强大的基本体现,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人们对知识的苛求程度越来越大,全民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

然而大多数人忽视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据日本科学家调查发现,人类大脑智力的开发,个性素质的培养,大都在儿童时期形成。

所以说小学教育至关重要,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小学教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作为彝族聚居地的凉山州的小学教育教育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小学、彝族小学的问题更显得突出。

【关键词】凉山州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原因现状

Abstract

Afterthe11thCPCCentralCommittee,China'sreformingandopeninguphavemadeachievementsofworldattention.Thecongressandthedocumentsof"16thPartyCongress"andThe"threerepresents"areprovidingastrongtheoreticalbasisandrequirementsfortheChinessfurtherdevelopinginthenewcentury.Enhancingtheoverallnationalstrength,andimproveingthequalityofthewholepeoplearethe21stcentury--aneraoftechnologyandstrongcountry’sbasicalembodiment.sopeoplegraduallyrealizethattheimportanceofeducationandeagerforknowledgemoreandmorestronger,andpeopleaccessingtheeducationallevelisgettinghigherandhigher.However,manypeopleignoredtheimportanceofprimaryeducation.AccordingtotheJapanesescientistsfoundthatthehumanbrain'sintellectualdevelopmentandqualityofcharactermostlyproducedinchildhood.Soprimaryeducationisessential,becauseChina'seconomicdevelopingisuneven,primaryeducationhasbeenaseverechallenge.PrimaryeducationYihabitatintheLiangshanPrefectureexistthesameproblem.

Keywords:

LiangshanPrefecturePrimaryEducationTeachingconditions

引言

科技兴国,教育为本。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基础教育面广量大,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上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龙头,其作用更是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农村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其根源何在?

有何对策?

迫切要求全社会人的关注。

现就此问题略陈管见。

第一章凉山州教育发展现状

2006年,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达到673033人(其中,小学505691人,普通初中122915人,普通高中35221人,职业初中3231人,职业高中2341人,中专2285人,中师1014人,技工校335人)。

西昌、德昌、宁南、会理、会东实现整县“两基”,其他县的40个乡镇实现分乡“两基”,“两基”地区人口达232.33万人,人口覆盖率达57.49%。

全州有小学校(点)3317个,在校生505691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5.36%;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小学生252396人,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90.46%;

民族教育和农村教育是凉山教育的重点,也是凉山教育的难点,当前民族教育和农村教育还存在诸多难点和问题,主要是:

1、对教育的思想认识较差,观念落后

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对教育,尤其对民族教育和农村教育的思想认识较差,重视和支持的力度不够。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具体行动上落实得不够。

2、教育投入不足

2006年,全州预算内教育经费9.8亿元,教职工人头经费和公、业务费达9.02亿元,事业发展经费只有10%左右。

3、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不适应教育发展和实现“两基”的需要

按省定编制标准,教师数量不能适应凉山一师一校多、寄宿制管理人员多、双语教学需增加教师的需要。

同时凉山小学教师队伍还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教职工中尚有3225名代课教师,他们中70%以上是小学文化水平,工资待遇低,工作不稳定,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其二,有一批教职工是由民办教师转正,其中不少文化水平也低,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007年小学在校生50余万人,需增加教师3080人。

第二章目前凉山州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程度存在差异

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和经济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一般都是随班就读,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开发的最佳期。

[10]小学教育由于教学点规模过小,学科课程又多,学科教师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全,教师在教学手段、方法、形式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限。

因此,农村学校教育,特别是教学点教学呈现出牧歌式的田园“教育”倾向。

这种教育虽然使农村孩子养成了热爱劳动、诚实善良、勇于吃苦、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等良好的品质,但他们在统一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学习世界里,却表现出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严重不足。

[13]农村孩子童年的快乐意味着对未来教育的不适应。

他们的不足正是未来教育所必需的。

(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

二是学历水平较低。

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有的甚至只是完小毕业生,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

可见学历提高任务仍需加强。

三是专业教师不足。

四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

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

五是教师身体不适应。

六、教师分布不平衡。

(三)经费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条件的改进

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投资大户,硬件环境的改善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多年来的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却是各地不争的事实,致使有的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突出。

比如,有的学校校舍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很多乡镇小学没有微机室,而有微机室的,也设备已经陈旧却无力更新。

[7]另外,近两年由于撤点并校,新学校建设更需要大额资金。

学校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

(四)办学意识滞后,教育目标错位,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力

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新课程标准也推行了6年,但看现今农村小学教育课堂,却涛声依旧。

究其原因主要是观念陈旧,教育目标错位。

许多学校领导和小学教师依然把成才和考高分等同看待,把能升入高一级重点学校作为评定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

[6]因此,教学目标多定位为好操作的知识技能类,教法多为简单的分析讲解类,追求结果忽视过程成为必然,新课改成了装门面的招牌,重视学生基本素养的养成成为空头口号。

(五)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那些管理无序、质量落后的农村薄弱学校,都与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不足或工作极不负责紧密相关。

[4]因为校长管理能力太差,学校“依葫芦画瓢”、照搬照套制定的一些管理办法、措施、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只求纸上作业,不求实际效果。

[5]

(六)农村社会、家庭教育功能赢弱,加大了学生教育难度,也造成一定学生流失。

农村父母们一是受传统跳农门思想的影响,二是鉴于目前大中专生毕业后需自谋职业的现实,对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别近视,对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龙成凤,跃出农门;否则就认为教育投出是浪费,不如让孩子认点字,就直接去学手艺挣钱。

(七)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脱节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依赖教育科研,这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然而,目前许多教师都是“经验型”、“辛苦型”的,“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在农村少之又少。

[5]而许多教育专家则不深入教学第一线,致力于闭门造车,研究的理论与课题,无法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造成教研教学相脱离。

[2]学校的课题研究也存在着应付现象,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不少教师忙于应付,参加业务进修的内需还没有进一步激活。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地培训。

[15]

第三章凉山州农村小学教育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法制教育不健全

尽管国家进行了多次普法教育,但是在农村仍然存在着许多法律的盲点。

就像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只是在教育系统内部宣传得轰轰烈烈,不见社会上有什么动静,那么,《义务教育法》贯彻实施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4].主要表现为:

首先,学校、教师缺乏法律意识,在受到侵害时,很少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教育法律法规得不到尊重。

(二)评价改革滞后

要落实课程改革,就要重视评价制度改革。

在目前中考、高考存在的条件下,考试作为一种导向,一个指挥棒,一种最主要的评价方法,对于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巨大的羁绊与束缚。

(三)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导致课程实施资源缺乏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必须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

[13]由于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收取的杂费本来就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哪有过多的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的改善呢?

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空间、材料、设备、环境、场地等课程资源都难以保障,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正常需要。

(四)农村教师的各方面压力过重

农村教师中有相当部分民办转正、年龄偏大的教师已不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工作,这部分教师的工作势必转嫁到其他教师身上,造成了其他教师工作量的超负荷。

农村教师的精神压力很重:

人事制度改革,职称评聘分开,搞得教师惶恐不安。

第四章面对问题应该采取的对策

1、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