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式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0626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报告式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研究报告式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研究报告式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研究报告式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研究报告式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报告式样.docx

《研究报告式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报告式样.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报告式样.docx

研究报告式样

市级教育科研课题

小学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创编

研究报告

泸州市实验小学课题组

我校于2005年9月开始实施“小学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创编”研究,该课题于2005年10月被批准为泸州市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

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本实验已经完成方案中提出的研究任务,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主要是指课间休息这段时间,除了上午课间操时间外,上午、下午各有两个课间活动时间。

过去我们的课间时间为10分钟,全天的课间时间加起来总共有55分钟。

课间活动就是指在这段时间内所进行的各项活动。

课间活动是调节学生生理、心理的必要手段,并不具备课程性质,因此课间活动并没引起人们多大的重视。

可是,我们学校的课间活动因为拥挤与杂乱无序而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于是,我们对课间活动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了以下一些现象:

现象一:

校园拥挤不堪,学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我校占地仅8亩,操场面积只有3亩多,而全校有33个教学班,班级人数最少的是60多人,最多的班级达到80人,全校共计2300多名学生。

学校唯一的教学大楼是单面采光结构,一条两米宽的走廊两边都是教室,要供四、五百人通行。

学生的活动场地非常狭窄,人均活动面积不到1平方米。

由于活动面积狭窄,学生的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特别是安全问题成为学校的一大隐患:

1.教室。

教室里桌凳密布,空间狭小,桌角凳腿均是容易绊倒学生、伤害学生的隐患,加之留在教室里的学生之间还经常开展追逐、打闹、躲闪之类动作幅度较大的身体对抗类游戏活动,在迅速躲闪和强力对抗的学生活动中,失控、跌倒、磕伤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

2.走廊。

在走廊里,学生之间追逐、打闹、躲闪的速度和力度之大是教室里的活动所不可比的,加之学生上行、下行的逆向运动,使碰撞、碰伤现象时有发生,楼内走廊成了校园事故的多发地。

 

3.楼梯。

学生上下楼梯的活动所存在的隐患和引发的事故更是令人触目惊心,由于学生在楼梯上的说笑、打闹行为,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因失足造成骨折、扭伤或跌倒,造成踩踏而致死致伤,发生在江西都昌某中学的踩踏事件教训深刻。

4.操场。

因为操场活动空间大、场地开阔,在这个空间里活动引发的安全事故相对较少。

但是,面对学生失控的身体对抗类游戏活动和无序混乱状态的各种学生运动,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规范管理,出现校园安全事故的几率还是较大的。

   由此可知,学生的课间活动,如果不加以规范、强化管理,安全问题令人堪忧。

场地的狭窄和儿童的天性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冲撞,作为教育工作者,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现象二:

教师禁止学生活动,儿童的天性受到严重压制。

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引起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各种各样的矛盾,有的教师干脆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要么写作业,要么看书,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行。

这样做显然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在一节40多分钟的课堂里,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精力高度集中,体能迅速消耗,大脑容易出现疲劳,他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体能缓冲和较好的休息,才能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地进入下一节课,如果学生的疲劳长期得不到解除,大脑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就会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

休息是解除疲劳的重要措施,活动是积极休息的有效形式。

安全与儿童的活动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冲突,该如何解决呢?

现象三:

除了场地的限制外,今天的孩子不会玩耍。

社会的发展虽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同时,又将孩子们的业余时间、游戏时间禁锢在了电视机前、电脑桌前,他们放弃了运动的机会。

一些优秀的、对孩子身体协调度、灵敏性耐力及合作意识培养很有作用的传统课间活动正在失传。

现在几乎看不到滚铁环、抓沙包、跳房子、打弹珠、抽陀螺这样的游戏了。

 部分传统游戏在孩子们看来则太“土”。

传统游戏中,只有跳绳、踢毽子仍生命力旺盛,但都很简单,远没有以前的花样多。

因为长期运动量不足,学生身体素质在下降,动作很不协调。

在我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中,我们在三——六年级增设了一个集体项目:

跳长绳。

比赛的结果是跳得最好的班级五分钟跳了200来个,少的班级竟只跳了一、二十个。

由此可见,很多学生成了“头脑复杂,四肢简单”的人,这将大大影响他们的生命质量。

看到这些现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感到忧心忡忡。

如何管理好课间活动这一看似简单、实际却很重要的教育环节呢?

我们可不可以对课间活动加以改革,加强管理和调控,使课间活动规范而有序呢?

带着这样的思考和困惑,课题组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理论,结合我们正在进行的小学生“我育我学”实践,我们得到了下面的认识:

1.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方面的辨证统一协调发展。

简而言之,素质教育就是要实施“三个一切”:

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为了一切儿童。

儿童的身体素质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

“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

但是长期以来,这些规定始终未能引起一些地方和学校的重视,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一直得不到落实。

2005年7月6日,《教育部关于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公布了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体能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

(2)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3)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呈上升趋势;(4)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

针对这一监测结果,教育部于2005年8月19日紧急出台“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凡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应排进课表,形成制度。

”“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各地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尽快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并形成制度。

学校要将大课间体育活动排入课表,按时进行。

各地和学校要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

由上可见,我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课间活动的改革和管理,是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的,是学校迫在眉睫的一项改革活动。

2.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著作《帕夫雷什中学》中谈到“体育与空余时间和休息问题”时说到:

“休息既可能是闲着,也可能是积极的活动。

”“从童年就培养积极休息的习惯,是我们教育方针的重要原则之一。

我们认为,各类活动的恰当交替是休息;能满足审美需求的劳动是休息;带有创作性质的、积极欣赏大自然的美也是休息。

在这种做法下,孩子日常总有休息的机会,这对他身心的正常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学生的课间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种休息,也是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空间。

那我们能否对课间活动加以优化,使学生既能得到积极的休息,又能让他们得到适当的体育锻炼?

看来,课间活动确实是应该改一改了。

3.我们学校正在开展小学生“我育我学”实践研究,旨在通过“我育我学”,学生能自觉地管理自己及自己的集体,成为自己成长的主人,体验生命的快乐;能在与别人的社会交往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能自主地学习,创造性地开展个各种活动,并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我们想:

如果将“我育我学”的成果之一——“大班中的小班化”管理模式运用到课间活动管理中,以小班为单位,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空间,有组织地开展课间活动,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使学生充分活动起来,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活动氛围来。

同时,发动学生,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创编出新的课间活动,让课间活动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那么,不仅可以使“我育我学”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还可以解决学生课间活动难这一问题,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经过以上的分析与观察,我们提出了本课题加以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探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法模式出来,并通过研究,创编一套来自于学生的、学生所喜爱的课间活动项目体系出来。

二、主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小学1~6年级的学生,研究的内容是学生在课间休息这段时间怎么组织活动、活动什么内容、怎样评价学生的活动。

我们在课程改革纲要和生命成长理论的指导下,着眼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小学生课间活动进行有序的组织和管理,通过三到四年的研究,达到下列的目标:

1.有效地克服课间活动的无序状态,探索并形成学生自主的课间活动组织与管理模式;

2.创编一套适合学生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课间活动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通过课间活动让学生学会玩耍,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课间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在和谐、平等、友爱的活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3.学习养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丰富学生的生命发展。

我们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角度的研究:

1.课间活动组织的有效性、可行性;

2.课间活动项目的创编;

3.课间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其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将班级自动化管理模式渗透到课间活动当中,实现课间活动的组织化、有机化、高效率、自动化,并引导小学生自行开发适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的课间活动。

三、主要成果

※认识性成果

课题组经过三年的研究,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认识,注意吸收先进的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从理论和认识上对课题研究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

一、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创编与学生的身心发展。

1.对儿童身体健康成长的作用。

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课间活动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体能,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活泼健康地成长”的构想。

体育新课程标准有四条理念:

一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是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我们的课间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对调节学生的学校生活,让学生身体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2.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

①促进了学生自我的健康发展。

学生自我的发展既是个性化的核心,也是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自我的健康发展,要求将社会规范内化。

我们所组织的课间活动,其内容符合教育的目的,同时又能让每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有质和量两方面的要求。

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活动内容上符合学生的需要,有时间的保证,有一个持续的过程。

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绪体验,进而转变为学生自我的经验。

成熟健康的自我是开放,它包括自我经验的开放,对现实世界的开放,对社会、对世界的了解与关心。

在我们的研究实践中,学生不仅奉献自己的思想,也接纳别人的看法;不仅参与活动,也学习如何与别人合作活动;不仅关心自己小班的荣誉,也关心大集体的荣誉。

所以,我们认为,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创编对学生良好自我的发展是有益的。

②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每个儿童成为负责任的、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必经途径。

它既离不开与社会群体、集体、个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也离不开个体主动积极地掌握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系统。

儿童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形成个性,不但成为具有社会作用的客体,而且成为具有社会作用的主体。

儿童掌握社会经验和谁会关系包括多方面内容,即掌握参加社会生活说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一剂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善于自我调节、掌握交往技能等。

在我校的课间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老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体育场地等校内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课间体育活动。

自我健康发展的趋势是达到自我的独立,独立的自我指的是心理的独立。

独立的实现依赖于自我的整合。

整合不仅表现为个体内部的需要与社会需要吻合,而且表现为自身内部各方面的和谐共存和融合渗透。

实现心理整合,是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发生和完成的。

班主任负责本班活动的组织并参与活动,其它学科老师也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同练同乐,既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又融洽了师生感情,相互沟通,促使师生间的和谐共处,更调动了老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老师的身体。

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等,自主组织各种练习方法和形式,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意识。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播种一种良好的习惯,收获良好的性格;播种良好的性格,可以收获光明的一生。

”学校加强了课堂常规的管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怎样端坐、怎样听课、怎样回答问题、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和分组讨论等习惯已经在教师的严格要求和规范管理下,做得非常到位了。

但是,学生在课间的活动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却很少有学校去要求,更少有人去管理。

其实,有很多良好习惯如下课后应该做什么、怎样有秩序的走出教室、怎样上下楼梯等就需要学生在课间时间里、在教师的规范管理中养成,同时,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二、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创编丰富了学校课程的内容。

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

”。

作为学生在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空间,过去并没有被纳入学校课程的主要部分,它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学生上厕所、喝水之用,忽略了课间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放任自流。

现在,我们把学生的课间活动有秩序、有纪律规范组织起来了,而且形成了一套课间活动的内容体系。

无疑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教学论》一书中,对于课程本质有这么一段描述:

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内涵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身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

主要具有可提醒、目的性、经验性、教育性和系统性的特征。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创编丰富了学校课程的内容。

三、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着很强的实践推广价值。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于2007年4月19日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这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

但是各学校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困惑,基层教师在组织课间活动时,不能根据各自情况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以至于学生开始热情高,时间一长又回到了同做课间操一样的老路上去了。

形式主义的课间活动我们随处可见,有形无实,效果不佳。

我们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研究,对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管理、活动方式、活动内容都有了比较成熟的课操作的体系,是可以拿来就用的实践成果,各个学校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对这套体系进行改进。

如果这样做了,那我们就可以真正地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生活理念了。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课间活动既是贯彻“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也是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以及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重要举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开展课间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团队精神,增强学校凝聚力,增进师生情感,团结奋进,丰富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同时对发展学生体能,增进身体健康,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素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学生积极向上和豁达乐观的健康生活方式,消除脑力疲劳,减轻紧张的课堂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操作性成果

◎课间活动的组织

1.课间活动的管理机制。

进行科学的、民主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有效的活动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我们健全了课间活动改革的管理机构,明确了各负责人的职责,进行了科学的管理,使其规范有序。

课间活动管理分两条线进行:

大队部管理一、二、三班主任管理文体部长管理文体委员管理学生

考核

学生A城政府管理

班级

德育处

管理

反馈考核结果

同时,为强化学生及教师的课间活动有序意识,我们将此活动的开展与学校常规管理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即将各班课间活动的有序组织与开展情况纳入班级星级评比制度当中的“特色星”进行考核,制定专门的考核细则,由每周常规值勤学生考核。

最后根据各班得分确定这一个周该班的是否能评“特色星”。

有了强有力的管理制度的支持,全校性的课间活动有序化场景很快就拉开了序幕,步入了正轨。

2.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组织原则。

①安全活动原则。

无论是什么活动,都以安全为第一要素,确保活动安全开展。

②集体活动原则。

学校考核班级,班级考核小班。

学生个体均参与到集体活动之中。

③自主灵活原则。

允许师生调整选择,不强行分派。

④实践创造原则。

要创造给老师学生实践、体验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玩乐中增加学习的体验、激励创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特长。

3.课间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分阶段推进。

因为这个工作需要全校师生的参与,体系庞大,又必须兼顾学校的常规工作和日常管理,所以我们尝试着分阶段进行,一步一步进行。

第一阶段——在个别班试点。

我们在每个年级确定了一个试点班进行尝试,对试点班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

如二年级三班是这样操作的:

设立一个课间活动开心小转盘,并建立了评比制度,操作方法是:

每天下午的第二节课下了,大班长转动一次转盘(1格),告知小班长第二天活动的内容,小班长马上召集成员进行讨论,需要带些什么东西,用什么方式进行,可采取比赛,对抗赛等方式进行。

八个小班共设立了八个内容,有:

唱歌、跳舞、下棋、绘画、讲笑话、拍球、跳绳和看课外书。

除了拍球和跳绳两个小班在室外进行,其余小班室内进行。

内容确定后,大班长第二天进行巡视,检查并考评,评出最佳小班和最差小班,在课间活动记载表上予以记载并进行红花的奖惩,并跟周明星挂钩。

经过对试点班的观察,我们发现:

1.学生课间活动的有序组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经过对课间的有效调控,学生的活动井然有序,避免了课间的混乱,还能学生都有积极活动的机会。

一些胆小怯懦内向的孩子在小班里也活动起来了。

2.只要教师对班干部加以培养和训练,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班干部完全可以将课间活动的组织任务担当起来,而且完成得非常出色,能有效地减轻教师的负担。

试点得到了成功,我们决定将课间活动的改革推广到全校所有班级。

第二阶段——全校所有班级两次课间活动的有序组织。

即对上午和下午两个课间活动时间具体安排活动班级、活动地点、活动人数,制定各班的管理措施。

(具体实施方案见附录1。

制定了第一阶段的实施方案后,为了帮助各个班级更好地进行管理,我们还制定了“课间活动有序组织安排表”。

(见附录2)

为了促使课间活动的组织能尽快规范起来,我们对课间活动进行了考核。

负责考核的是学校德育处的“A城政府管理干部”,由学生去管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考核要与各班的“星级评比”相结合,具体考核措施如下:

1.是否在下课铃响后3分钟以内就以小班为单位进行了活动组织并开始活动

2.80%以上的学生都参加了活动;

3.活动过程有序,学生活动积极、充分;

4.室外活动结束后,是否有序组织回教室;

为了使考核公开公平公正,学生每天检查都有记录(分室内和室外进行登记),以备班级和教师查询。

(见附录3)

照此方案实施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

1.因为有了小班化管理的基础,有序组织比较容易就实现了。

只是在整队到操场和回教室时还显得比较乱。

2.只有形式,没有内容。

即:

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活动的趣味性都不太强,尤其是操场上的活动,运动量都太小。

有的小班全体同学居然到操场上站着看书,有的活动小组的同学因为事先没有准备好,所以到了操场,竟不知该干什么,就站着聊天。

3.操场上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空间。

尤其是一、二、三年级活动时,剩余空间较大。

4.一个班每天只有一个课间组织到操场,每次又只有20人左右,学生到室外活动的机会还是太少。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的问题呢?

课题组进行了仔细的讨论和研究,发现主要是学生不会玩,不知道玩什么。

可是学生喜欢玩什么,会玩什么呢?

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让学生回去访问长辈,他们小时候玩什么,希望通过这样的调查,唤起学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创意大赛”,征集学生喜欢的活动项目。

(具体内容见后面“活动创编”部分。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征文,我们出台了第三阶段的活动方案。

第三阶段——提高室外(主要是操场)活动的质量。

我们给各个年级建议了一个传统活动项目,同时可结合自己喜欢的一个项目交叉进行。

我们是这么建议的:

一年级:

跳短绳二年级:

丢沙包三年级:

跳皮筋(房子)

四年级:

打羽毛球五年级:

打乒乓球六年级:

跳长绳

在这个阶段,各班根据活动时间调整轮换制度,同时开展“靠右行”常规训练。

无论是过道,还是楼梯,或是操场,请大家自觉地遵守靠右行走的规则,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班主任老师要在班上加强“靠右行”的教育,过道值勤教师应随时提醒、督促学生靠右行走。

重点考核操场上的活动组织与开展情况。

(第三阶段方案详见附录4。

这个方案实施后,学生课外活动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场景,由于有了活动的内容,加上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偌大的操场几乎见不到乱跑的学生。

几百个学生分片分区有序而有机地开展活动。

他们笨拙的动作显示他们正在向自己进行挑战,显示了课间活动带给学校的勃勃生机。

第四阶段——提高室内活动的质量。

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是精选趣味性、活动性强又适合室内的游戏推荐给学生,同时加强室外活动的自动化训练。

1.举办“快乐课间,阳光校园”有奖征文比赛。

通过比赛,征集学生喜爱的课间活动项目,进行分类归纳,并向全校推广。

2.各个班级、各个小班课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开展活动,还可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使这项活动更加科学、有趣,简单易行。

3.室外活动照常进行,内容调整为以年级为单位,在指定区域内统一开展活动,活动内容采取自选与必选结合的原则。

同时,各班也可以和自己创编的室外项目交叉进行。

4.重点考核各个班级室内活动的开展情况。

(活动方案详见附录5.)

在这个阶段,我们欣喜地发现,有了前面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开发,他们自主地发明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室内游戏项目,如“新击鼓传花”“自制棋谱”等游戏。

下面是从学生的征文中摘录一些片断:

该我们几个小班下楼到操场里去活动,我们便各自组织游戏玩起来,有的玩“三个字”,有的玩“线线猫”等等,玩得非常开心。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们已经玩得满头大汗,痛快极了!

我们小班的活动呀,又搞笑又好玩。

你看吧!

我们常常在体育课休息的时候和在该我们小班出去活动的时候,我们经常玩“葵花点穴手”和“鱼网”。

第一个“葵花点穴手”的规则是:

有一个是当《武林外传》上的白展堂,然后就去点别人,点到了的就不许动了,点完了就用“排山倒海”去排别人,排到了哪个,哪个人就去当白展堂。

第二个游戏规则是:

有一个人当网鱼的网子,然后去抱着别人,那个人就和第一个人手牵手的再去网别的“小鱼”,每个人都有三次回家的机会。

第五阶段——实现所有课间的有序自动化组织,实现由他律到自律。

经过以上五个阶段的实验,我们学校的课间活动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不会玩到会玩,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课间活动的创编

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当运动成为每个人都喜爱的活动时,它才能成为教育手段。

”他还说: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行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儿童有与生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