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南炭河里遗址保护发展项目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0546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湖南炭河里遗址保护发展项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湖南炭河里遗址保护发展项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湖南炭河里遗址保护发展项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湖南炭河里遗址保护发展项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湖南炭河里遗址保护发展项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湖南炭河里遗址保护发展项目书.docx

《中国湖南炭河里遗址保护发展项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湖南炭河里遗址保护发展项目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湖南炭河里遗址保护发展项目书.docx

中国湖南炭河里遗址保护发展项目书

目录

一、遗址概况1

(一)遗址简介1

(二)考古价值2

(三)区域位置3

二、项目定位5

(一)功能定位5

(二)区域规划7

三、项目比较优势10

(一)炭河里遗址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10

(二)项目选址地区位独特、交通便利11

(三)项目外部条件成熟12

(四)项目建设条件优越12

(五)宁乡政务服务环境优良13

四、发展方略14

(一)指导思想14

(二)运作模式14

(三)投资回报14

五、案例分析16

六、评论聚焦18

一、遗址概况

(一)遗址简介

四羊方尊

炭河里遗址位于长沙市宁乡县西部,省级沩山风景名胜区内,西距宁乡县城45公里、长沙市区90公里,遗址本体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通过考古发掘,炭河里遗址发现了西周大型宫殿遗址7座,出土了商周时期近400件青铜器及大量的陶器、玉器和贵族墓葬,其中更有国家特级文物,被誉为青铜国宝的“四羊方尊”,遗址展示潜力大,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炭河里遗址保护发展的总体规划已经出台,项目已经进入《“十二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国家文物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已经签订框架协议,共建炭河里大遗址保护公园,遗址公园项目已经在国家发改委立项,预计在2011年6月份动工。

 

(二)考古价值

炭河里遗址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科考成果,炭河里遗址是:

★距今为2970±50年的一处独立于西周王朝之外的地方国都城所在地;

★我国发现的不多见的一座西周城址;

★我国南方青铜文化中心之一,由此找到了破译“宁乡青铜器”之谜的钥匙;

★我国南方发现最重要的商周古文化遗址;

★炭河里遗址的科考成果和考古学文化产生了唯一商周时期的文化——炭河里文化,奠定了一个新的考古学平台;

★南方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及国家社会初期形成过渡的重要界标,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

 

炭河里遗址鸟瞰图

(三)区域位置

炭河里遗址区位示意图

湖南是中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区域,人口6900万,是我国旅游大省之一。

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15934.16万人次,增长25.3%;接待入境旅游者130.87万人次,增长17.9%。

实现旅游总收入1099.47亿元,增长29.1%。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053.52亿元,增长30.3%;旅游外汇收入6.73亿美元,增长9.0%。

年末全省共有等级旅游区(点)233家。

其中,4A级及以上旅游区(点)43家,比上年新增5家。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湘中旅游的核心板块。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744.76亿元,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3836.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24.8亿元,增长19.8%;接待入境旅游者57.8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3亿美元,增长6.9%;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355.76亿元。

宁乡旅游强县、经济百强县品牌相得益彰,是县域发展的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宁乡是中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2010年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全国第73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湖南省前三名,享有“湖南经济四小龙”之美誉。

宁乡县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7亿元,工业总产值550亿元,财政总收入18.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亿元。

宁乡近年来经济包括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县域品牌的显著提升,县域品牌的日益彰显吸引了更多地投资者、游客和居民,县域经济包括旅游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这为项目建设运营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县域经济和产业环境。

同时强县的经济实力能很好地支撑景区及项目外部配套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提升。

大沩凌云图

沩山风景名胜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拥有三A级景区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正在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景区东距长沙90公里,景区面积约190平方公里,是一个集礼佛、度假、休闲、探险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拥有以世界最高千手观音立像和千年古刹密印禅寺为核心的佛教文化区、以青羊湖为中心的青羊湖水上游乐区、以黄材炭河里西周古城遗址为中心的青铜文化区、以千佛溶洞为中心的千佛洞景区、以三关门为中心的康体疗养区等核心景区。

二、项目定位

(一)功能定位

炭河里遗址保护发展项目规划总用地13.25平方公里。

核心保护区建设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面积为1198亩;围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5平方公里建设控制范围布局产业发展;周边其余8.25平方公里规划为战略拓展区,布局炭河里遗址保护开发拆迁安置及其他类型的综合开发项目。

5平方公里保护区范围布局“一园二环六区”。

一园

指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包括:

青铜器博物馆:

以四羊方尊为外形设计,以中国南方青铜器展示为框架,介绍中国南方青铜器的发源、发展和衰落为主体;

演示馆:

利用现代高科技演示炭河里文化及商周民俗民情;

本体保护区:

对炭河里遗址发掘的宫殿区、生活区等方国都城遗址进行本体保护和展示;

远古文明体验区:

仿造商周时期古城建筑、祭坛等,体验远古文明。

二环

分核心区保护环(内环)和产业发展环(外环):

核心区保护环:

包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核心的1198亩区域;

产业发展环:

指导考古遗址公园1198亩以外5平方公里区域建设。

六区

以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中心,辐射六个功能区:

青铜文化区:

包括大型演艺中心(包括室外情景剧场、室内影院等内容)、青铜铸造体验坊、古玩文物市场、乌木工艺美术品市场(乌木工艺的制作、展示和销售)等项目;

民俗文化区:

建设湖南民俗民居博物园及配套项目,包括民族村寨区、民间手工作坊街区、传统戏剧街区、湖南老字号一条街和旅游购物一条街、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区等内容;

青羊湖度假区:

包括国际会议中心、五星级青羊湖商务会所及高端地产开发项目;

美食文化区(鬲街):

包括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酒吧一条街、美食村等项目;

农耕文化区:

包括观光农业和大型农家乐等项目;

入口管理区:

主要建设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及服务管理机构等项目。

 

(二)区域规划

1、指导思想

为寻求最好的保护方案,并充分挖掘遗址的经济价值,推动地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依据“重科学、重投入、重持续、重民生”的大遗址保护模式,以保护和展示遗址本体及其内涵和价值为根本目的,在现有炭河里遗址基础上,综合考虑其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保护、展示和利用,借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契机,遵照省、市、县各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将炭河里遗址区规划成为集文物保护、教育、科研、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模的“炭河里遗址保护建设项目”,进一步弘扬与传承南中国青铜文化。

表达区域文化——把握炭河里文化精髓和遗址古城文化信息的空间传递和继承,通过对出土文物符号元素的运用,彰显炭河里文化特色,让人们在公园观赏、休闲和娱乐的同时,感受、认知炭河里曾经拥有的历史辉煌和文化特质。

感受生态观念——以生态哲学的观念实现一种精神追求,把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贯穿到规划设计全过程。

周边山林为背景,以水系为纽带,以大树构成绿地的机理形成大遗址公园的景观骨架,整治和梳理大遗址水环境,推广环保新材料,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完美结合。

奉行简约主义——以自然山水为背景,用简洁、明了的文化符号表达深厚的文化底蕴,空间处理方式丰富多彩、设计手法灵活多样,但精神理念高度集中,充分表达大遗址的文化主题。

体验田园生活——通过雕塑小品、文化景墙、院落空间重组,再现古人生活场景、展示民俗民风、设置场地实现场景表演和举办主题活动等形式,把大遗址公园里游人只能简单的“可观”转变为“可游、可玩、可乐、可尝、可居、可学”,提高遗址的参与性、娱乐性、舒适性和观赏性,提升周边区域发展潜力和文化品质。

2、景观构架

把炭河里的历史文化、特色通过历史文脉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手法提取符号,运用园林语言诉诸表现,以象征、移情的手法体现炭河里大遗址精神内涵。

以多种空间组织形式和功能相结合,实现古今交融。

 

遗址保护景观构架图

 

炭河里国家遗址公园部分功能区效果图

3、土地利用规划

本规划以《沩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宁乡县黄材镇总体规划(2006~2020)》以及《炭河里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为依据,遗址区内全部恢复为遗址公园用地。

 

三、项目比较优势

(一)炭河里遗址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

1、人文历史积淀厚重

炭河里遗址是2004年全国重点考古新发现,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2970±50年历史,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西周城址,还是全国目前发现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商周古文化遗址,是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初期国家社会的形成的一处重要界标,被誉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

同时,炭河里遗址周边还有密印寺开山鼻祖灵佑肉身塔、唐相国裴休墓、唐诗僧齐己墓、宋状元易祓墓、南宋宰相张浚和理学创始人张栻父子墓及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故居、共和国司法奠基人谢觉哉故居和共和国开国上将甘泗淇故居等人文景观。

2、自然山水风光秀丽

炭河里遗址,位于沩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东大门,本体及其环境保存完好,自然山水风光秀丽,具备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良好条件。

遗址所在地四面环山临水,西北畔有亚洲第二大土坝工程,蓄水面积为1.2万亩的大型水库青羊湖,湖面狭长形成水乡十里画廊;北部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洞穴峡谷”的千佛洞,以洞内钟乳石酷似佛像而得名,更有沩山漂流、峡溪漂流等景点,日接待游客量最高时近7000人。

3、景区旅游配套日趋完善

近年来,宁乡县不断盘活优势资源,精心包装旅游项目,积极参加省内外旅游博览会,广泛招商。

沩山千手千眼观音文化公园、千佛洞、青羊湖等一批极具特色、最有亮点的旅游产品得到推介,炭河里遗址更是景区推介的重中之重,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2小时车程畅通长株潭等城市和景区景点,连接湘中各交通枢纽和要道。

水、电、路、通讯设施已覆盖整个景区,大开发的配套条件已经具备。

(二)项目选址地区位独特、交通便利

长沙是湖南旅游的集散中心、湖湘品牌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城市,宁乡是湖南省会长沙市的西大门,是一体化中长株潭通往湖南五分之三以上地区的第一驿站。

选址地距离宁乡县城40公里,距省会长沙68公里,通过国道、高速公路、铁路、县道等形成了一个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

二广高速、长韶娄高速、益娄衡高速、长张高速将选址地与张家界、衡山、毛泽东故居韶山、刘少奇故里花明楼、灰汤温泉等旅游景区连成一线,和长株潭城市群相连通;洛湛铁路邻近景区设有客站。

 

(三)项目外部条件成熟

国家对文物遗址保护的重视、中部崛起、国家级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宁乡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将为项目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国家“十二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即将出台,炭河里遗址保护发展作为大遗址重点保护项目,将充分享受国家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

湖南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区域,人口6900万,是我国旅游大省之一。

2009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099.5亿元,增长29.1%。

长株潭是湖南的核心区,省会长沙更是全省中心,经济文化产业发达,也是全国有名的消费城市。

宁乡旅游强县、经济百强县品牌相得益彰,是县域发展的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宁乡是中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排名全国第73位,居中部第6位。

宁乡近年来经济包括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县域品牌的显著提升,县域品牌的日益彰显吸引了更多地投资者、游客和居民,县域经济尤其是旅游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这为项目建设运营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县域经济和产业环境。

(四)项目建设条件优越

1、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炭河里遗址所在的黄材盆地面积数百万平方米,中央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115米左右,周围被相对高度200米左右的高山环抱。

黄材河、塅溪、胜溪等几条小河从西、北、南三面冲出山口在盆地西部汇合、出盆地东口于横市镇与南来的楚江合流始称沩水。

炭河里遗址正处在黄材河、塅溪、胜溪三条小河交汇处北岸,属河流一级阶地。

(2)水文环境。

区域内地表径流主要为湘江一级支流沩水及二级支流塅溪河及黄材河支流,受大气降水补给,4~7月份的径流量约占全年径流总量的56.60%。

旱季河床显露,雨季河水充足。

(3)气象气候环境。

宁乡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黄材水库流域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干湿明显,四季分明。

2、地质概况

地质构造与地震遗址区位于雪峰山弧型构造的北段,洞庭湖凹陷的南缘。

区内构造以近东西向断裂和褶皱为其主要特征,代表性构造有沩水断裂带和鸡仑山背斜,不存在活动性断裂构造迹象。

(五)宁乡政务服务环境优良

宁乡县各职能部门工作效率高,形成了湖南省内最为完善的项目引进、建设、运营的政务支持体系。

政务服务模式被称为“宁乡模式”,并在湖南省各市州进行推广。

同时针对此项目,宁乡将从土地价格、税费减免、服务环境优化等入手,给予项目实实在在的优惠,大大降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成本,增强项目风险可控能力,增加项目的赢利空间。

四、发展方略

(一)指导思想

以炭河里遗址进入国家大遗址公园保护发展为契机,全面启动炭河里遗址保护利用和黄材集镇建设,要把保护、发展文化遗产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和旅游品牌,通过大宣传、大保护、大利用、大建设,将黄材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商贸重镇、国内外有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二)运作模式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加强管理,选商引资,以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行文化大策划,举办大型文艺活动和学术活动,借助重大活动的影响力,扩大炭河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同时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尽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配套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和商贸项目,借助重大项目的带动力和影响力,辐射周边进行产业升级和综合开发。

(三)投资回报

炭河里遗址保护发展项目时间跨度长,资金需求量大,因此有必要探索大遗址带动城镇发展的新模式,开辟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新路径。

学习已有的成功经验,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结合的方式,政府做环境,市场做项目,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政府性投资为主,产业发展项目以市场运作为主,本项目区域13.25平方公里范围实行土地一级开发,公司制运作,引进大型运营商参与土地一级开发,一次性完成项目策划和地块规划,借助强大的品牌优势和市场操作能力,承担部分配套建设、资金筹措和市场激活等功能,提升区域发展品质,提升土地开发价值。

同时,项目投资公司可共同开发省级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项目,获得投资收益。

五、案例分析

1、曲江模式

曲江模式,是一种文化经济模式,是以文化为推动力,以城市经营为手段,达成文化、商业、旅游的契合,是中国城市化初期文化经济与城市发展的成功典范。

曲江以“文化立区、旅游兴区”、“大融资、大投入、大策划”为理念,践行项目集群、成片开发、运营城市、自我平衡的开发总路线。

大面积高品位的城市开放空间、居民游憩公园成为了曲江发展的助推器。

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民俗大观园、戏曲大观园、三大遗址公园的建成,将曲江地价由03年的30万元每亩提高到了如今的300万元每亩。

文化产业成为了曲江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曲江最有魅力的闪光点。

2、深圳华侨城模式

华侨城模式是旅游地产的典范,以主体公园和房地产开发同步进,最终获得房地产和旅游项目的共赢。

深圳华侨城的发展历程,就凸显了一个城市新区通过“公园+地产”的模式,成功将一个昔日的荒凉海滩建成了一个中国式旅游主体公园典范新区。

这些都为旅游公园和地产的发展规律和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典范。

 

3、良渚模式

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瓶窑两镇境内,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被中国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大遗址保护第一类第一号项目。

近年来,良渚博物院与美丽洲公园的先后建成,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也是对中国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实践,探索一条将良渚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城市建设及文创产业的结合将是现阶段良渚文化发展的新模式。

良渚文化博物馆

 

六、评论聚焦

张忠培(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考古专家):

炭河里遗址对湖南商周时期的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应该成为湖南开展大遗址保护的一个切入点。

黄景略(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组长、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

炭河里遗址是湖南发现的唯一商周时期的古方国城址,湖南其他地方发现的都是一些村落遗址。

炭河里

遗址是湖南商周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而且与宁乡出土那么多青铜器肯定是有联系的,有些青铜器应该是本地铸造的,这说明中原文化那时已融入炭河里文化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