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一二单元教案1 山中访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0497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语一二单元教案1 山中访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六语一二单元教案1 山中访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六语一二单元教案1 山中访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六语一二单元教案1 山中访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六语一二单元教案1 山中访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语一二单元教案1 山中访友.docx

《六语一二单元教案1 山中访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语一二单元教案1 山中访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语一二单元教案1 山中访友.docx

六语一二单元教案1山中访友

1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两分钟

 

前置性作业: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唱和(hèhé) 树冠(ɡuānɡuàn)  旋转(zhuànzhuǎn)

 蕴含(yùnwēn)湛蓝(zhànshèn) 栀子(zhīzī)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隐蔽、僻静的小路。

   (    )

   

(2)道德高,名望重。

    (    )

   (3)很感兴趣地谈论。

    (    )

   (4)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    )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二)、小组合作交流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

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生交流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

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

(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四)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前两分钟

 

前置性作业:

 1、读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和感情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这个句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作“________”,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________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________。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这个句子用____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____、____这两位朋友间的____________。

  (3)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

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交流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听到了什么?

观察到了什么?

3、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

(三)、小组展示汇报,师生评价。

(四)、当堂训练

1、通读全文,交流:

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反思:

 

2山雨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课前两分钟:

读读雨诗句集萃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

《山居秋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

《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

《清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前置性作业:

1、照样子写词语

   例:

水淋淋(ABB)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阵阵( ) 一缕缕( ) 一首首( ) 一丛丛( )

    一( )歌谣 一( )岩石 一( )树叶 一( )音符

3、读比喻句,找出打比方的部分,体会它们的好处

  

(1)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________”,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________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小组合作。

1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山雨来了。

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雨就这样悄悄地起来了。

你似乎听到了什么或看见了什么?

4、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

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5、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

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四)、小组汇报交流

(五)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六)当堂训练:

1、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2、从文中各找出一个比喻句和拟人句,抄在下面。

  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虫的村落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难点

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课前两分钟:

 

前置性作业:

1、辨字组词

 俏( ) 庞( ) 烤( ) 巷( ) 谥( )

峭( ) 宠( ) 拷( ) 港( ) 谧(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静谧(  )(  )  娇小(  )(  )

 勤勉(  )(  )  僻静(  )(  )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导入

(二)、小组合作。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

(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

3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

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三)小组展示汇报,师生评价

(四)当堂训练

1、你知道课文中的它们指的是什么吗?

游侠——南国的少女——

两棵大树——音乐演奏者——

2.这些小生灵多可爱呀,你来描述一下吧!

写样子:

()的彩衣()的小圆虫()的黑甲虫

写活动:

()地奔忙()地往来()地交流

写神情:

()的目光()地对视()地振着翅膀

 

第二课时

前置性作业:

 1:

课文题目《草虫的村落》,“村落”本来指_______________,在课文里指__________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作者把黑甲虫称作“”,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把甲虫当成,用了修辞手法。

把比作成优美的音乐。

4: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什么?

 

课前两分钟: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小组合作交流

1.边读边画,解决前置性练习留下的疑问。

1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些什么?

说一说。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此时我想说些什么呢?

“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

”它们在交流些什么呢?

2、课文充满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奇异想象和独特感受的语句。

(三)小组展示汇报,师生评价

(四)、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

2、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4﹡索溪峪的“野”

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的透漏出自己的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课前两分钟:

读读山水诗句集萃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前置性作业: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山脉、河流、道路弯弯曲曲地延伸。

(  )

   ②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

(  )

   ③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形式。

(  )

   ④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  )

   ⑤年龄已超过了六十岁。

(  )

 2、《索溪峪的“野”》一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索溪峪的“野”?

是怎样描写的?

仔细阅读,完成下表。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简介索溪峪

(三)、小组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3、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四)小组展示汇报

①赏析“山是野的。

②赏析“水是野的。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

”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五)当堂训练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2、照样子写词语

蹦来跳去

亲亲热热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前两分钟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二)、小组合作交流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三)、小组展示汇报,师生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评议。

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四)\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第二课时习作

课前两分钟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

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小组合作交流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

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小树与鸟的对话;雪的自述;大自然的声音;蟋蟀在唱歌;听雨;游×××……

3、习作要求。

(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小组展示汇报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四)、教师点拨: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课前两分钟

一、导入

二、、小组合作交流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二、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吟诵。

b尝试理解。

三、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四、当堂训练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

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5.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

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教学重点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第一课时

课前两分钟:

爱国古诗词集萃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前置性作业:

1、辨字组词

    挟( ) 挠( ) 施( ) 桨( ) 垠( )

    狭( ) 绕( ) 拖( ) 浆( ) 银( )

    陕( ) 饶( ) 驰( ) 奖( ) 艰(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要挟(  ) 阻挠(  ) 藐视(  ) 竣工(  )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詹天佑像,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你知道詹天佑的哪些事情呢?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教学预设:

如果生没搜集,就由教师做简要介绍。

二、小组合作交流

1、课文中,有一句话归纳出了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找到它。

2生默读课文思考:

杰出、爱国在文中哪些文段中表现出来的?

自己读到这些文段后的体会是什么?

三、小组展示汇报,师生评价

.1、小组内同学讨论一下,互相交换意见,以小组为单位得出小组的观点,派出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2、在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四、教师适时点拨。

.师抓住学生找到的重点文段,一边让学生谈体会,一边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文,读出爱国情感,在个人读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带着那样的感情读文。

四、当堂训练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带着激情在反复读,然后背诵。

 

第二课时

课前两分钟:

爱国古诗词集萃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前置性作业:

1、根据文字,用简图画出詹天佑对居庸关、八达岭两个隧道不同的凿进方法(用箭头表示凿进方向)

  ①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②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

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一、导入。

二、小组合作交流

修筑的第一条铁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

2、用“——”划出排比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选词填空。

      精密  周密

    (  )的仪器  (  )的计划  (  )的观察  (  )的勘测

4、用“——”划出具体描写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

三、小组展示汇报,师生评价

四、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1、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筑路的条件非常恶劣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

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竟然接受了任务。

 

6.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

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3、感情朗读。

教学重点: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第一课时

课前两分钟:

读读思乡诗句集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前置性作业:

 1、把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

   

(1)我痛哭了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安稳觉。

     (     ) (      )

   

(2)躺在床上,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     )

   (3)我当时的想法,从这几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一点。

     (     )

  2、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动词,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①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  )上天空,(  )上对面的屋顶。

一切都(   )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体会到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    )出母亲的面影。

   ☆我体会到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此时,“母亲的面影”是__________________的。

  ③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       )在心头。

   ☆说“这凄凉“是“甜蜜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

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

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怀念母亲》。

(二)、小组合作交流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三)小组展示汇报,师生评价

(四)、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第二课时

课前两分钟:

读读思乡诗句集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前置性作业:

 在美国新泽西州郊外的一幢白色的房子里,每天黄昏,她总是百无聊赖地站在窗前眺望远方。

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棕色的山峦映衬着暗蓝的天。

屋里响着的中国古典音乐,如流水般淌如她的心里。

她预感今晚又将梦见中国。

自从移居美国后,晚上做梦常常回到故乡,和父母、朋友们在一起。

这样多少可以缓解思乡的情绪。

  夜幕降临时,先生问她今晚吃什么,她决定自己动手做。

她实在厌倦了那些美国的食物:

牛排、猪排、火鸡和厚厚的番茄酱……

  她总算是幸运的。

她在美国的家舒适宽敞,上下三层,屋外有开阔的阳台,花园里她先生亲手栽种的苹果树和樱桃树,环绕在碧蓝的游泳池旁。

那是一个美国人一生的梦想和奋斗的目标。

  虽然如此,她还是想念中国,还是想回到故乡去。

  1、本文表现的是________之情,文中的“她”寄情于________和________。

  2、据上下文提供的语境,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①屋里响着的中国古典音乐,如流水般淌入她的心里。

    ②她总算是幸运的……

  3、本文采用________人称叙述,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一)、导入

(二)、小组合作交流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

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

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作者有一颗爱国心。

强烈的思国情。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

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3)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三)小组展示汇报,师生评价

(四)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我的中国心》!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五)教师点拨

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