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0417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设计者:

执教者: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19个生字,会写、会用“郊”、“散”等40个生字。

2.理解本单元的新词,继续积累词汇,着重掌握本单元课后《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3.阅读成语故事,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丰富语言积累。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好人物的对话。

5.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和学习伟人崇高、美好的品质。

6.能读、背《语文园地二》中的名人名言,鼓励学生收集名人名言,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7.通过交流名人故事,感受交流的快乐,继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8.学习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继续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桦”、“胸”等19个生字,会写、会用“郊”、“散”等4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好人物的对话。

3.学习写好一件事。

单元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和学习伟人崇高、美好的品质。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阅读习惯,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从中外伟人的美好品质和治学风范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单元教学时间

14课时(11课时新授,3课时单元独立作业和讲评)

          

 

5.灰雀

预设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等词语。

会用“每次……都……”、“自言自语”写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感受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4.发挥想象,进行扩写或续写练习。

预设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

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预设教学难点

1.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发挥想象,进行扩写或续写练习。

预设教学准备

  课件(列宁像、简介,讲读课文的幻灯片);词语卡片。

预设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设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

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用“每次……都……”写一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预设教学过程

一、回忆列宁,了解列宁

1.板书:

列宁

交流:

对这个名字有着什么样的印象?

激起回忆:

引导回忆第四册课文《蜜蜂引路》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列宁同志。

2.课件出示(列宁像、简介):

谈谈对列宁同志有了什么新的印象?

(引导感知列宁是一位名人、伟人)

3.揭题:

今天,我们要去读的一个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领袖身上的一件平凡小事。

(板书课题:

灰雀)

二、初读课文,整理脉络

1.初读要求:

打开书18页,发出声音,用自己的速度,自己的节奏朗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给读顺了,读通了。

2.初读检查:

已经自己能够把课文给读正确读流利的同学举手。

这篇课文中的认读字有5个,而且都在第一小节里。

只要把这一小节读好了,整篇课文读流利就简单了。

(1)抽读第一小节:

其他同学认真听,老师随时打断,请同学随时接下去读。

(2)朗读中正音并理解:

胸脯——这两个字虽然是陌生的,但它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

拍拍你的胸脯,就是胸口这个位置。

婉转——这个词一般都用来形容歌声,婉转的歌声是怎样的歌声呢?

用演示法引导感受:

在空中划两道线,第一道线是平平的,第二道线是波浪回旋型的,并让学生选择,如果用这两道线来表示灰雀的音频,你认为婉转的歌声应该是怎样的?

在选择中理解,婉转就是指歌声曲折动人,高低起伏。

朗读指导: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3)谁能把这一小节连起来读好?

注意要突出胸脯的美丽颜色和歌声的婉转。

3.故事整理:

(1)故事中写了哪几个人?

(列宁、男孩、灰雀。

)三个人物,构成了三条故事线索。

(板书:

男孩)

(2)如果老师在列宁和灰雀间加个箭头,谁能说说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如果在男孩和灰雀间加个箭头呢?

如果在列宁和男孩间加个箭头,你能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事吗?

列宁

灰雀男孩

(3)师生共说故事梗概,在整理中初步把握列宁喜欢灰雀,男孩捉了灰雀又放了灰雀,列宁喜欢男孩这三条线索。

三、感受列宁喜欢灰雀

1.明确学习任务:

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平凡小事,又能让我们对列宁这个名人有什么新的感受呢?

随着第一条线索(列宁喜欢灰雀)去感受列宁。

你从哪里感受到列宁喜欢灰雀?

2.反馈交流:

预设一:

(寻常时候的列宁)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比较句子:

列宁走到白桦树下,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两个句子中哪一句是书上的原句?

更改后的句子与原句对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缺少了“每次、都要、经常”在表达上与原句有什么不同?

(2)互谈体会,交流:

从这三个词语体会到列宁喜欢灰雀。

(3)情境引读:

刚刚下过一场小雪,天气微微寒冷,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个别接读)

今天天晴,阳光柔和,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个别接读)

列宁每天到公园散步,他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齐读)

(4)小结:

这样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灰雀发自内心的那份喜爱,能带给你这样感受的其他句子,还有吗?

预设二:

(灰雀失踪后的列宁)

(1)行为:

他在周围的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①哪个词让你体会到列宁喜欢灰雀?

②想象:

找遍想一想,有可能找过了哪些地方?

(2)语言:

从列宁与男孩之间展开的对话中朗读体会,感受到列宁的担心。

引导学生在自主在对话朗读中进一步感受列宁。

3.学习小结:

交流到这里,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对列宁同志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

如果说《蜜蜂引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列宁,那么,今天这节课,你脑海中又留下了怎样的一位列宁同志?

4.交代下一课时学习任务:

下一节课,我们要随着男孩——灰雀,列宁——男孩这两条线索再一次走进列宁,去寻找关于这个名人的新感受。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指导“胸脯”:

观察一下这两个字,有什么发现?

2.师范写指导:

这两个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在写“月字旁”时,可以写得稍微窄一些。

3.引导观察:

在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像“胸脯”这样左右结构的字,而且又是左窄右宽的字有哪几个?

(渣、惜、低、诚)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把这些字写好。

4.书写练习。

五、课堂练习

1.《课堂作业》第1、2题。

2.用“每次……都……”写一句话。

(《课堂作业》第3题

(1))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预设课时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

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联系上下文和揣摩人物心理,读懂文中的语句。

3.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发挥想象,进行扩写或续写练习。

预设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启发引导,感受育人智慧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

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

“没……我没看见。

(2)男孩看看列宁,说: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吞吞吐吐---想说不敢说---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

如果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

画出列宁的话。

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

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

“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

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

(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4.自找伙伴分角色表演课本剧,看谁演得最棒!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显示:

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

预设:

列宁为什么要问鸟?

鸟怎么会说话呢?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

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拓展思维,升华情感

1.聪明的孩子们:

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男孩想了些什么?

做了些什么?

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2.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

五、积累词句,延伸阅读

1.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课堂作业》第4题)

2.用“自言自语”写一句话。

(《课堂作业》第3题

(2))

3.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或者关于诚实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设计

5、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男孩

教育知错就改

本课重点词句

一、要写的:

郊区郊外市郊散开分散解散烟消云散散发散心

步伐寸步难行初步步行漫步散步地步步人后尘胸膛

胸脯胸围胸怀心胸胸有成竹肉脯果脯杏脯桃脯

煤渣药渣面包渣儿或早或晚或多或少或许或者不可或缺

作者读者强者珍惜惜墨如金可惜惋惜怜惜叹惜惜别

低飞高低不平低价低等风吹草低诚实忠诚开诚布公

诚然心悦诚服

二、积累词语:

婉转地歌唱惹人喜爱仰望找遍或者严寒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微笑当然诚实面包渣

多音字:

散sǎnsàn

三、句子:

1.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2.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3.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教学设计修改:

教学反思:

 

批改记录:

 

6.小摄影师

预设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预设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正确书写生字和,理解词语;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预设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预设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预设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预设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1)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

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

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

读准生字:

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

开火车读词语。

(出示课件或词语卡片)

多音字:

弄:

lòng(里弄、弄堂);nòng(弄虚作假、戏弄、玩弄)

卷juǎnjuàn当dāngdàng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指导书写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

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总结、练习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堂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预设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预设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高尔基阳光明媚纸团墙报鞠躬仔细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一)自由练读课文(1—11)自然段。

1.提醒:

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二)挑选几名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1.第1自然段(两生合作读)

(1)讨论:

(在文中找)

A.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

B.小男孩为什么要给高尔基照相?

(2)句式练习: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

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2.第(2——10)自然段:

(1)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

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体会:

A.从小男孩的动作、语言中,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孩子?

(有礼貌)

B.小男孩是怎么“吩咐”的?

高尔基是怎么做的?

高尔基这样听小男孩的指挥,你有什么想法?

(2)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3)抓住高尔基的反应,除了遵照“吩咐”,还从哪里感觉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

“孩子,回来!

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三)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三、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

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请转告他,我很忙。

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请他进来。

抓住“很忙”、“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四、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小男孩回去取了胶卷,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

做些什么呢?

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课堂作业》第5题)

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热爱、崇敬

本课重点词句:

一、要写的:

地基根基路基基层基调突击突破突围冲突突然突变

突飞猛进突如其来山峰突起突出按门铃按兵不动按时按照

摆好摆架子摆事实,讲道理摆手摇头摆尾钟摆下摆衣摆

准许批准标准准则准确备货备课具备齐备完备

关怀备至设备装备侧门左侧两侧侧耳细听胶水树胶

万能胶胶合胶皮胶泥画卷手不释卷开卷有益下卷第三卷

试卷考卷交卷车辆两辆秘方秘诀秘密便秘杂草杂质

复杂杂乱无章夹杂杂费报社合作社旅行社社会

二、积累词语:

高尔基阳光明媚纸团墙报鞠躬仔细打量吩咐摆弄准备

停当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多音字:

弄lòngnòng卷juǎnjuàn当dāngdàng

三、句子:

1.照样子,写句子。

(《课堂作业》第3题)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2.“请转告他,我很忙。

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请他进来。

教学设计修改:

教学反思:

 

批改记录:

 

7.奇怪的大石头

预设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通过质疑解疑,理解“陨石、考察、秦岭、流域、遗迹、冰川、第四纪”等词语的意思。

2.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3.课前布置预习,安排搜集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

4.根据李四光与老师的对话片段,进行仿写练习。

预设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

2.根据李四光与老师的对话片段,尝试仿写。

预设教学难点

1.1.通过质疑解疑,理解“陨石、考察、秦岭、流域、遗迹、冰川、第四纪”等词语的意思。

2.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预设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

预设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预设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

你在玩这个游戏时是什么感受?

2.(出示李四光的图片)自由阅读简介后回答:

李四光是个怎样的人?

李四光小时候也爱玩捉迷藏的游戏,但是李四光在玩的时候和大家有什么不一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奇怪的大石头》。

3.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并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了解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出示课文第一段:

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

给“著名”换词。

结合资料了解:

地质学。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给课文自然段标序号。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词语:

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孤零零、悄悄、躲闪、严严实实、陨石、

大坑、卧进、突兀、旅行、考察、秦岭、流域、遗迹、研究、震惊

3.同桌对读课文。

4.整体感知: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课文了。

读了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围绕石头,感受奇怪

1.课题说“奇怪的大石头”,请你读读课文,找找课文是怎么说它的奇怪的?

交流:

石头奇怪在哪里?

怪——独个儿: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怪——体积大: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怪——时间久:

“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怪——突兀:

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怪——没卧进土里: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2.(生选择课文内容讲,师适当概括并板书)边读书边感悟。

3.是呀,多奇怪的大石头呀,你能把这种奇怪的感觉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4.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伙伴,来向大伙介绍一下这块奇怪的大石头吧。

(语言内化)

四、明确要求,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请同学小声读一读,指名读。

2.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你觉得哪些容易出错,请提醒大家。

3.学生写字,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练习

《课堂作业》第1、2、3题。

 

第二课时

预设课时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3.根据李四光与老师的对话片段,进行仿写练习。

预设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文

1.出示词语卡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有了疑问。

李四光是怎样揭开谜底的?

今天咱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通读课文,感受好问

1.围绕这块石头,李四光一共提了几个问题?

请在文中做上记号。

2.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

老师怎么答的?

李四光又会怎么想?

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3.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

为什么?

课件出示:

(《课堂作业》第5题)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读书后,尝试填空。

(2)和同桌一起读读这句话,比比谁读得好。

(3)我们也学着李四光来问一问:

这么重的大石头没卧进土里去,说明它一定不是________,那么_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

(口头交流)

三、研读课文,解开谜底

1.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我们也来学学李四光,多问个为什么。

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在不懂的地方做一做记号。

2.质疑交流。

(1)解决字词:

陨石:

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第四纪:

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

约250万年前至今。

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

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