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经典.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9806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文写作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公文写作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公文写作经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公文写作经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公文写作经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文写作经典.docx

《公文写作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写作经典.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文写作经典.docx

公文写作经典

公文

一.公文概念:

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施行政措施,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二.公文作用:

一、发布政令,传达决策

二、指导、推动工作

三、工作依据,检查凭证

四、沟通信息,联系公务

五、宣传教育,统一思想

三.公文特点:

一、鲜明的政治内容

二、法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功能

三、一定范围和使用时间

四、规范的文体形式

五、准确庄重的文风

四.公文种类:

一、按行文关系和方向分:

①:

上行公文,如报告、请示。

②:

平行公文,如通知、函

③:

下行公文,如命令、决定、指示、

通告、批复、通报。

二、按保密要求分:

绝密、机密、秘密

三、按缓急程度分:

特急、急

四、按名称分13种:

命令、议案、决定、意见、公告、

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

批复、函、会议纪要。

五.公文格式:

文头+主体+文尾

具体说:

由发文机关、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

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印章、成文时间、附注、主题词、

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时间组成。

①文头:

文件名称、发文字号、印制编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度、签发人等组成。

占首面的1/3或2/5,用横隔线与正文分开。

文件名称: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简称加上“文件”二字组成(函只署发文机关名称),置于首面的上端,用庄重、醒目的字体套红印刷。

两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牵头主办机关排前,也可只用主办机关名称。

党政联合行文,党委排前。

如:

黄石市人民政府文件、国务院办公厅文件

发文字号:

由发文机关代字,标于括号内的年份、顺序号组成,位于文件名之下,横隔线之上的正中位置,(函的发文字号标注在标题的右上方)。

两个以上行文单位,只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如:

鄂字【2007】第10号

上行公文应当在发文字号的同一行右端标明签发人姓名

印制编号:

用于密级文件,按印制分数统一编号

秘密等级、紧急程度:

应视文件内容需要从上至下依次标注在文件名称的左上角。

依次为:

秘密、机密、绝密

急件、特急件

▲②公文的主体:

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等,是公文写作的核

心部分。

【比较规范的格式样式】

xx单位关于xx事的通知(请示、报告、批示、通报等文种名称)

xxx单位(部门):

由于(根据、针对、因为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由),为了搞好工作,特请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特此通知(敬请批示、特此报告、特此批复、特此通报等)。

xxx单位

x年x月x日

标题:

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内容提要和文种三部分成。

如《林业部关于抢救大熊猫的紧急报告》

转发文件标题如《黄石市物价局关于转发国务院国发(1990)201号<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的通知》

公文标题的作用,一是体式内容、点名主题,使人一目了然;二是给公文定名,标题就是该公文的名称,便于收文单位登记管理。

公文标题位于横隔线之下居中位置。

标题种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加标点,不能以引用文件字号代替内容提要。

主送机关:

指收受、办理文件的单位。

俗称“抬头”除“公告”“通告”以外,正式公文都应标明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名称一般在标题之下,正文之上左端顶格书写。

“决定”“命令”“会议纪要”等文种,主送机关可置于文尾主题词之下抄送栏内,写成“主送:

xxx”或“分送:

xxx”或在抄送栏内连同抄送机关一并用“送:

xxx”。

上行公文,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同时需要送其他机关,用抄送形式。

普发下行公文n各主送机关。

正文:

公文的具体内容,是公文的核心部分。

需用序数标明层次时,一般用如下排列顺序:

一、二、三

(一)、

(二)、(三)

1、2、3

(1)、

(2)、(3)

行政规章视需要按章、节、条、款、项标明层次。

正文的位置在主送机关以下。

较长的公文一般分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正文开头三式:

1.目的式:

为了、、、、、、

2.根据式:

根据、、、、、、

3.缘由式:

鉴于、、、、、、

正文写作时要把事情交代清楚,什么事、什么问题,准确无误。

观点要鲜明,需要收文单位(对方)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准确明白,

形式上条理层次清楚,文字简约确切,标点符号准确,篇幅力求短。

发文机关:

正文之后,附件之下所署发文机关名称。

发文机关的位置在正文之后

右下方。

如果正文占满公文纸的全页,不得不在下页落款时,可将发文机关落款放在空白页。

发文机关应写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也可用印章代替。

成文日期:

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经会议批准的文件以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几个机关联合发文的,以最后一个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成文日期使用公元纪年,用汉字书写。

如:

二00七年八月二十四日。

(2007.8.24不规范)

日期放在发文机关下面。

日期是文件生效和查阅的依据,必须准确、具体、完备,不可马虎。

印章:

印章是发文机关对公文负责和公文生效的志。

公文除会议纪要以外,都应加盖印章。

联合上报的非规章性文件,可由主办单位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文件,联合发文机关都应加盖印章。

印章一般加盖在日期处,上边沿不压正文下边沿骑年盖月。

附件:

正文后对正文作补充说明或印证参考的材料。

包括随文转发的文件、随文颁发的文件、各种统计数字、人员名单等。

附件一般是附属地位,但转发文件中附件是主要部分,正文成了说明解释或按语的作用。

公文如有附件,附件名称注在正文之后,文件落款之前。

如有两个以上附件,应注明附件顺序(附件一、附件二等)。

附件与主件订在一起发送。

如不能订在一起,应在附件首页左上角注明主件的发文字号和附件的顺序号。

附注:

文件的传达范围的说明,使用方法的规定或对有关术语的解释都属于附注。

它可有可无。

抄送机关:

指除主送机关以外需要了解该公文内容的有关机关。

在实际工作中,需注意几个方面:

抄送机关不能滥抄滥送,也不能漏抄漏送;请示公文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要抄送直接上级机关;向下转发上级机关的文件,不要再抄送上级机关。

③公文的文尾:

包括主题词、抄送栏、印发机关、印发日期、印制份数等

主题词:

位于文尾部分抄送栏之上。

上报的文件从收文机关制发的主题词表中选取词标注,其他文件可从本机关制定的主题词表中选词标注。

标注主题词一般选3-5个单一词组,以先内容、后形式的顺序排列。

标注主题词应准确、规范。

《国务院主题词表》1786个词

抄送栏:

位于主题词之下、印发机关与印发日期栏之上。

抄送范围如涉及各方面机关,一般按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军队、政府部门的顺序排列。

抄送机关是主送机关外需了解内容或协助主送机关办理有关事项的机关单位。

名称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四种情况要抄送:

一、非直属机关的下行文。

如物价局→学校(抄送教育局)

二、上行文的同级直属领导。

如某局→市委(抄送市政府)

三、上行越级公文。

如学校→市委市政府(抄送教育局)

四、“请示”→主送机关(抄送其他相关机关)

印发机关与印发日期:

位于抄送栏之下,左端标注公文印发机关名称,右端标注印发日期。

翻印文件,此栏标注翻印机关名称和翻印日期.

文件印制份数:

标注在印发机关与印发日期之下右侧,标注有“(共印xxx份)”。

主题词、抄送栏、印发机关、印发日期和印制份数之间分别加横线分开。

公文从左至右横写横排。

纸张一般用A4型,左侧装订。

“公告”“通告”用纸大小视实际需要而定。

六、公文的行文规则

(一)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文关系,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

按行政隶属关系报送政府审批的请示,可由政府批复,也可由政府授权其办公厅(室)或主管部门答复。

政府部门报请政府批转执行的公文,可由政府批转,也可由政府授权其办公厅(室)转发,还可冠“经xxx政府同意”由部门下达

(二)凡属政府各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需要行文的一律以部门名义直接行文。

下级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属上一级政府只能部门权限范围内的,可直接向上一级政府职能部门行文。

各地区之间,同级政府职能部门之间需要洽商解决的问题,可以相互行文。

(三)政府各部门可以向上一级或下一级政府有关业务部门行文,也可根据本级政府的授权向下一级人民政府直接行文。

(四)同级政府之间、同级政府的部门之间、各级政府与上一级政府的部门之间可以联合行文;政府(及其部门)与同级党委(及其部门)、军队机关(及其部门)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

联合行文由主办机关与协办机关共同签发,由牵头主办机关编号印发,原稿由主办机关存档。

(五)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中涉及其它机关、部门职权范围的问题,未经协商一致或未经上级机关批准、裁决的,不得各自向下行文。

如擅自行文,上级机关的权责令纠正或撤销。

(六)向上级机关的请示要一文一事。

不得用“报告”或其他文件的公文请示问题。

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不得越级请示。

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请示的,应抄送被越过的直接上级机关。

(七)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并一律送交受文机关的办公厅(室)统一办理,不得直接送领导个人,也不得抄送下级机关。

(八)受双重领导的机关上报公文,根据公文内容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主送机关负责处理、答复。

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应同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上级机关。

(九)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不得向党委机关作批示、交任务,如内容涉及党的工作,与同级党委机关联合行文。

(十)对上级行政机关的来文,如无具体贯彻意见,可原文翻印下发,也可以以收文的形式下发,不另重复行文。

已在各类会议上印发的领导人的讲话、会议纪要,不再另行发文。

经批准在报刊上全文发表的文件,视为正式文件依照执行,不另行文。

在报刊上发布的行政规章,由发文机关印制少量文本,供存档备查。

七、常用公文的写作

决定

1.决定的概念:

决定是上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对重要事项或重大问题经过一定会议讨论研究表决通过后要求下级单位或个人贯彻执行的一种重要的指挥性和约束性公文。

通常包括处置性决定、公布性决定、部署性决定等几种。

2.决定的文种特点及写作技巧:

决定是上级机关单位向下级机关单位下发的行政公文,属于下行公文,具有很强的决策性、指令性和约束性。

不管是哪种决定写作时都要求文风庄重,语言准确,结构严紧。

决定一般由标题、正文、结尾三个部分组成,写作时应注意:

(1)标题:

一般情况下用常规公文标题即可,它由发文机关、决定事由和文种三个部分组成(如xx公司关于禁止赌博的决定)。

有的决定是经过会议讨论通过的,这时要用全标题,并在标题下写明通过决定的会议名称和通过时间,并用圆括号括入,如(x年x月x日经xx会议通过)。

(2)正文:

通常由开头、主体、结语三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一般交代作出决定的原因、背景、目的、意义等。

如果是批准某一文件的决定,则写明批准对象的名称;如果是表彰、惩戒性决定,开头还应该简单叙述一下事实,篇幅可能稍长些。

这一部分一般用一个自然段落,用"特决定如下"或"特做如下决定"与主体部分衔接。

主体部分表述决定的具体内容。

通常包括决定的具体事项,落实决定的政策、措施、方案和要求等等。

因为它是下级机关、相关单位及所属个人必须执行的准则,所以要求写得明确、具体、详尽。

这一部分的写作根据决定的不同种类采取不同的写法,部署性决定大多内容重要,篇幅较长,结构比较复杂,因而常常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条"、"项"之间形成完整、严谨、清晰的整体。

而公布性决定和处置性决定的内容和结构比较简单,故主体部分常用简述式写法,对所决定的事项作出直接公布。

    结语部分往往表达希望、发出号召和提出要求,这部分要求语言简明,不拖泥带水。

  (3)结尾

  在决定的正文之后,可写"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通常不写成文日期和发文单位。

见诸报刊时,可在文末署发文机关名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

(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为履行宪法赋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责,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规范预算行为,厉行节约,更好地发挥中央预算在发展国民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的作用,必须加强对中央预算的审查和监督。

为此,特作如下决定:

一、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

要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

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好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有关部门要按时批复预算、拨付资金。

积极创造条件做到:

中央本级预算的经常性支出按中央一级预算单位编制,中央预算建设性支出、基金支出按类别以及若干重大项目编制,中央财政对地方总的补助支出按补助类别编制。

在每个财政年度开始前将中央预算草案全部编制完毕。

二、加强和改善中央预算的初步审查工作。

对中央预算的审查,应当按照真实、合法、效益和具有预测性原则进行。

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通报有关中央预编制的情况,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一个半月前,将中央预算初步方案提交财政经济委员会,由财政经济委员会对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中央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进行初步审查。

国务院内政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做到提交审查的材料包括:

科目列到类、重要的列到款的预算收支总表和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表,中央各预算单位收支表,建设性支出、基金支出的类别表和若干重大的项目表,按类别划分的中央财政返还或补助地方支出表,中央财政对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支出表等,以及有关说明。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业委员会的意见对中央及地方预算草案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结果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国务院应当贯彻执行。

四、加强对预算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

中央预算超收收入可以用来弥补中央财政赤字和其他必要的支出。

中央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动用超收收入追加支出时,应当编制超收收入使用方案,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及时向财政经济委员会和预算工作委员会通报情况,国务院应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预计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的报告。

五、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科目执行。

中央预算安排的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预算资金的调减,须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以后根据需要还可以逐步增加新的项目。

决议

(一)文种特征

   决议是党政机关的专用公文。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决议和决定同属决策性文件,它们反映的内容基本是相同的。

但它们也有一定的区别。

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决议必须产生于会议,它所反映的决策事项是会议集体讨论通过的;而决定则不然,决定的内容有的也产生于会议,是会议集体讨论并按照法定程序表决的结果,也有的是由领导机关直接做出的。

在实际工作中,对决议与决定的使用,主要参考以下原则:

1.机关主要领导或领导班子几个人研究决定下来的重要决策事项,以使用“决定”为宜;集体会议按法定程序决定下来的重要决策事项,则应使用“决议”。

    2.集体会议按法定程序决定下来的重要决策事项,也不是千篇一律地使用“决议”,这里还有一个细微的区分问题。

凡属直接认可或否定的,且履行一定法律程序的,具有原则性、号召性、指导性的重要决策事项,以用“决议”为妥;而对那些既有原则性的要求,又有具体性的规定,特别是涉及某一重要行动安排的重要决策事项,则应用“决定”。

   决议按内容的不同,一般划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审议批准性决议。

即为审议批准法律、法规、文件、组织等而发布的决议。

    二是公布号召性决议。

这类决议主要用来宣布某一重要会议的精神及所取得的成果,号召人们认真贯彻执行的。

三是专门问题性决议。

即就某一专门问题作出决定后而发布的决议。

(二)写作要求

 决议由标题、通过日期、正文三部分组成。

(1)标题:

由发文机关(或会议名称)、事由、文种组成,也可由事由和文

种组成

(2)通过日期:

一般写在标题下,在小括号内注明会议名称及通过时间,

也可只写年月日。

(3)正文:

决议的写作用语独特,由于它发布的是某一会议所作出的决策,所以常用“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号召”等惯用语以领起下文。

根据决议的不同类型,写作正文时可做相应的调整变化:

审议批准性决议先写什么会议审议了某个议案,依据什么理由,决定批准否,再写对被审议案的具体评价,最后以"指出"、"认为"之语引出号召;公布号召性决议先写通过决定的会议情况以及作出决议的简单理由,次写决议内容,最后写注意事项及处理办法;专门问题性决议则先提出某一具体问题,再加以简单分析,最后提出具体意见。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1992年10月18日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批准江泽民同志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

大会对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表示满意。

大会赞成报告对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我们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制定和实行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这一理论和路线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大会认为,报告对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战略决策,作出郑重的结论是十分必要的。

这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大会同意报告提出的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决策和部署。

全面完成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必将有力地推动90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大会指出,抓住有利时机,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力争国民经济在讲求效益的前提下有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是完全正确和可能的。

大会认为,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必须抓紧制定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大会同意报告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和阐述的对外政策。

大会指出,要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继续作出贡献。

大会指出,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必须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

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大会号召,全党同志要在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更加紧密的团结起来,为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报告

1.报告的概念: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汇报工作、报送文件、答复上级机关查询事宜时所写的陈述性文件。

2.报告的特点:

报告属于上行公文,是下级机关呈递给上级机关的常用公文,它具有以下两大特点:

①.汇报性。

凡报告一般都是下级机关将做过的事情报告给上级,让上级掌握基本情况,以利于对工作进行指导。

所以,汇报性是报告的一大特点,这是报告同请示的根本区别。

这一特征决定了报告一般事后行文。

②.陈述性。

因为报告具有汇报性,是向上级讲述做了什么工作,这项工作是怎样做的,有些什么情况、经验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等,所以在行文上一般都用叙述的笔法,即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陈述其事,而不是象请示那样祈使、请求。

陈述性是报告区别于请示的又一大特点。

3.报告的种类:

按性质分:

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

按时间分:

定期报告和不定期报告;

按内容分:

工作报告、情况报告、建议报告

答复报告、递送报告;

4.报告的写作技巧:

报告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个部分组成。

①.标题

报告标题通常有两种组成形式:

事由+文种或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如:

“xx单位关于减员增效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就属于第二种标题形式。

事由就是报告所针对的问题,也就是报告的内容;文种即“报告”。

②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就是受文机关,报告的主送机关一般是发文机关的直属上级机关。

写作时,放在标题之下,另起一行,顶格写。

③正文

正文由报告缘由、报告事项、报告结语三部分组成。

报告缘由主要指报告的理由、目的、意义等,是正文的开头,写作时一般采用平铺直叙的笔法,交代完报告的原因、目的、意义后,再加上“现报告如下:

”;报告事项是报告的核心内容,如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与办法、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打算与设想等;报告结语根据类别而定,呈报性报告往往以“特此报告”或“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正”等语作结。

呈转性报告则会提出“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的要求。

④.落款

落款包括署名和署时两项内容。

如果标题有发文机关名称,就不再署名。

署名一般写在正文后的右下角,单独成行,署时则写在署名的下一行,然后再加盖单位公章或主要负责人章。

 

【格式】

__xx单位___关于___xx事___的报告

xxx部门: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

特此报告,请审阅。

xxx单位

x年x月x日

关于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报告

国务院: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是一种不能有效治疗,却可用疫苗彻底预防的急性传染病。

为实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一九九五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国家决定开展强化免疫活动。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我国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提高,发病率显著下降,取得了可喜的战绩。

二、在冬季,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能力最弱。

为此,决定从现在起至一九九五年一月期间,每年的十二月五日和一月五日,对全国四岁以下儿童各加服一次疫苗。

特此报告。

卫生部

一九九三年十月二日

请示

1.请示的概念: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审核批准某一事项时使用的呈批性公文。

2.请示的特点:

请示也是上行公文,在实际工作中,请示体现出下面几个特点:

①、隶属性:

与别的上行公文不同,请示具有严格的隶属性,下级机关只能向自己的直接上级机关发出请示,不相隶属的单位之间不能使用请示。

②、针对性:

请示内容只能是本单位权限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重大事项或重大问题,因而请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③、单一性:

请示应一事一文,一般只有一个受文单位,即使需要同时呈送其他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