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分别写出其统治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9745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分别写出其统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分析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分别写出其统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分析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分别写出其统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分析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分别写出其统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分析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分别写出其统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分别写出其统治措施.docx

《分析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分别写出其统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分别写出其统治措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析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分别写出其统治措施.docx

分析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分别写出其统治措施

分析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分别写出其统治措施

篇一: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最新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含答案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

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

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

?

?

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

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

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四项内容。

(限20个字以内)

(3)根据材料一中加点的字,概括并写出这次变法的特点。

(4)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两幅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两幅示意图确定适当的名称。

(2)图一说明秦朝在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是什么?

秦朝时日常文书往来通用的字体又是什么?

(3)图二是谁采取的措施?

据图说出这一措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它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图一、图二所反映的两项措施有什么相同点?

(提示:

可从目的、基础、作用、影响等方面回答)

3.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后建立了一套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中央集权制度。

请回答:

(1)秦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一位思想家的理论?

(2)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幅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体制)示意图。

...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

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

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

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中“亲族都得处死”“邻里都受牵连”的刑罚当时分别称作什么?

(3)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

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

(4)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

为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为治第(指建造住宅),令骠骑(将军)视之,对曰:

“匈奴..

未灭,无以家为

也!

”──《资治通鉴·汉纪十一》

材料二“今?

?

上亡(无)以持一统,?

?

臣愚以为诸(凡是)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都要加以禁止),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的“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是谁的名言?

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

其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中的“天子”和“上”都是指西汉的哪一位皇帝?

概括指出他对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

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

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

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

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什么?

(2)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

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

(3)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

7.史学家翦伯赞盛赞张骞说: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

”《汉书》中有“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的记载。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张骞的主要活动及其历史作用。

(2)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

据下图,指出当时的中国丝绸是怎样运往罗马的?

这条横贯欧亚的陆上通道为什么有“丝绸之路”的美称?

(3)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汉宣帝时期。

其标志是什么?

8.历史上,大多有所作为的统治者都比较注意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请回答:

(1)西汉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减轻农民负担?

(2)光武帝为减轻农民负担,减少了庞大的行政开支,严惩贪官污吏。

此外,他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你认为上述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有何历史意义?

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三国志》记载,毛玠劝说曹操“宜奉(利用)天子以令不臣(号令不听话的诸侯)”,并“修(发展)耕植蓄(积蓄)军资”。

这样,统一天下的大业就可以成功。

材料二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计策,?

?

大败袁军。

战后,又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和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07年,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

材料三观察所给的“三国鼎立形势图”

(1)材料一中,曹操是如何采纳并实践毛玠建议的?

他接受毛玠的建议对统一北方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这次战役发生在哪一年?

(3)仔细观察材料三所给的“三国鼎立形势图”,指出图中有哪些知识性错误?

(3)综合三则材料,指出曹操的“壮心”是什么?

这一壮心有无实现,为什么?

1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据,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材料三“今曹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材料一、二所赞颂的人是谁?

最能高度概括其功劳的是哪一句?

(2)材料一中“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篇二:

九年级历史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他们产生了欧洲社会新政治制度。

请回答:

(1)分别写出“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开始的标志。

(2)材料中所指“旧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新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

在英国、法国各表现为什么形式?

英国哪一部文献为本国“新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4)为什么说“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12、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平等的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请回答:

(1)上述内容是哪国的什么文献?

这个文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它的影响如何?

你如何评价它?

12、(20XX四川泸州)从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制度,获得了政治统治权。

(1)文艺复兴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分)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的标志是什么?

(1分)

(2)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你知道他的主要思想主张吗?

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1分)哪个文献宣告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1分)

(3)19世纪下半期,日本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列举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各一项。

(3分)

11、材料题(20XX长春)请给下图取一个合适的名称。

(美国独立战争示意图)

如果让你做解说员,你能就此图给大家讲解些什么内容?

请按你的

想法编写一段解说词不少于100字

要求:

(1)解说词应是一段完整的文字,内容必须围绕该事件的开始、转折点、结束等关键环节展开;

(2)语言精练,流畅,想象合理,史实表达无误。

12、(20XX福州)华盛顿被尊称为美国的“国父”,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人物简介:

华盛顿,1732年出生于一个大种植园主家庭?

?

他在担任总统的8年中,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

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合众国银行,统一了货币;成立了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了以“人权法案”而闻名的宪法前十条修正案,使宪法趋于完善;“与其他国家保持中立关系”这一外交原则被称为是“华盛顿的伟大法规”。

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这条法规一直是美国外交的主要原则。

华盛顿拒绝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坚持将美国建成一个民主的联邦共和国。

他不迷恋个人权利,早在1783年12月,他就把总司令之职交还当时象征着人民权利的大陆会议,以实际行动捍卫美国民主。

在人物简介的“?

?

”部分,你认为要补充哪些内容?

你认为评价人物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11、(河南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会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文件是由哪个机构通过的?

目的是什么?

(2)通过该文件,英国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3)、实行这一制度的国家在今天还有很多,请你举出一个例子。

12、(吉林中考)下面是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段表述,其中有两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4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罗伯斯庇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这样共和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错误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

错误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

三、知识深探

问题一:

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两个发现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两个“发现”指的是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14~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

武器,要求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动了世界

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的觉醒。

所以14~16是人被发现的时代。

14~16世纪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条件。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往逐步扩大,西欧向海外进行大规模的扩张,使亚洲、非洲和美洲成为殖民者掠夺的对象。

所以说,14~16世纪又是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XX荆门市中考)

这是一次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在性格放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请回答:

(1)“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指什么运动?

这一变革的性质是什么?

(2)这一变革在意大利主要表现在什么领域?

(3)谈一谈你从这一变革时期的文化名人身上学到了什么?

12、(20XX福州中考题)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右图名画的名称是什么?

创作什么时期?

(2)这幅名画的作者是谁?

他的另一代表作是什么?

(3)这幅画的创作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13、挑战思维,自主探究

阅读材料:

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

“许多已经淹没了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到:

1533年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

相继而来的将不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极为欢欣。

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四、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到:

“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据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淹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

被淹没的原因是什么?

(2)就材料三所说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例,说明它们是否是被淹没的事物?

(3)材料四与前三则材料中的那一条有矛盾?

表现在何处?

20XX河南省)(9分)以下是15-16世纪世界上两次著名航海活动的示意图。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两次航海活动的开始时间大约相差了多少年(2分)

(2)两次航海活动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3)请你简要叙述图一中航海活动的意义。

(3分)

篇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复习题

一、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复习题

1、材料一:

(贞观年间)天下大捻,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

?

?

东之东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必?

?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⑴材料一和二描述分别是谁统治时期的景象?

答:

唐太宗唐玄宗

⑵历史上把他们的统治时期分别称为什么?

答: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⑶他们统治时期为对外交往做出贡献的是哪两位僧人,分别去了哪两个国家?

答:

鉴真玄奘日本、印度

2、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河?

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答:

大运河隋炀帝

⑵为什么要开通此河?

它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

答:

为了巩固隋朝的统治。

它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⑶此河自北向南分别是哪四段?

⑷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余杭各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这条河的中心点在哪里?

3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都是从我们国家学过去的。

——孙中山

请回答:

⑴孙中山所说的“考试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诞生于哪个朝代?

⑵此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它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⑶此制度完善于哪个朝代?

为此做出贡献的是哪几个关键人物?

⑷在这种制度的完善过程中,首创的有哪两项考试?

⑸此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影响?

4、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1

材料二: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劲入骨如秋鹰。

——苏轼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鉴真盲目航东海”的最终目的地是哪里?

当时的帝王是谁?

⑵材料二是对我国历史上哪位书法家书法艺术的评价?

与他同期的书法家还有谁?

后人用哪四个字评价两人的书法?

⑶从鉴真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精神?

鉴真:

有远大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5、材料一:

拉萨市大昭寺的广场上矗立着建立于公元823年的“唐蕃会盟碑”,这是藏两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说唐与吐蕃交往的重要史实。

(2)元朝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辖今西藏地区?

(3)举出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的重大措施。

(4)透过汉藏关系史,并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谈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⑴材料中“文皇”和“朕”是不是指一个人?

如果是,他是谁?

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

⑵从材料中反映了“朕”之前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什么?

⑶说一说“朕”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什么?

⑷“文皇”统治时,为了密切汉藏之间的关系,曾将谁远嫁吐藩?

当时该王国的赞普是谁?

6、元世祖上位之初,首昭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史.食货志》

请回答:

⑴以上说明了元世祖采取什么政策?

2

⑵元世祖在农业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最终的结果如何?

⑶元世祖在交通运输业上,开通了哪两段运河?

后来使粮食运输逐步以何种方式为主?

⑷为加强中央集权,元世祖实行什么制度?

该制度对中央、地方有何规定?

7、、“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

请回答:

⑴“开元”是谁的年号?

他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他在位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⑵“贞观”是谁的年号?

他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他在位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9、材料一:

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州可谈》

材料三: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惟以指南针为则,尽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请回答:

⑴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你分别能得到怎样的历史信息?

⑵指南针是经何人之手传入欧洲的?

有什么重要影响?

10、明朝是我国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时期,在一定程度和时间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的统一。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3

①、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谁类似明太祖一样参加过农民起义?

②、明朝废除了哪两项制度?

③、1421年,谁迁都北京?

④、试分析一下:

明朝前期,从那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11、“雍正皇帝时,一位进士因‘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两句诗而被斩首。

”①这则材料说明了清朝政府对知识分子的什么做法?

②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这种做法盛行于那几个皇帝时期?

③这种做法对当时的文化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12、“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十万余里,而我之云帆高涨。

a、材料中的“永乐三年”是公元哪一年?

当时的中国皇帝是谁?

B、郑和先后几次远航?

他到过多少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哪里?

c、请你简要评价一下“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

1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清朝前期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4

14、“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我们应该怎么评价他?

(2)他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请你证明。

(3)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清政府于哪年在台湾设台湾府?

有何意义?

15、“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①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②清朝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③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