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突破讲义第六章古代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9732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4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突破讲义第六章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二轮突破讲义第六章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二轮突破讲义第六章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二轮突破讲义第六章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二轮突破讲义第六章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二轮突破讲义第六章古代诗歌鉴赏.docx

《高考二轮突破讲义第六章古代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突破讲义第六章古代诗歌鉴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二轮突破讲义第六章古代诗歌鉴赏.docx

高考二轮突破讲义第六章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素养提升——掌握三步阅读法,准解综合选择题

一、掌握快速读诗三步法

第一步:

读懂“标题”信息

高考命题中涉及的诗词,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

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第二步:

读“注释”信息

全国卷所选诗歌涉及的注释,有时介绍疑难词语、地名,有时介绍写作背景,有时介绍相关诗句,有时介绍作者,这些注释对于考生理解诗歌起到不同的作用。

从注释切入,可以快捷有效地走入诗歌中去。

第三步:

读“正文”体悟情感

1.抓关键字词,定位情感基调

抓关键字词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抓表明诗眼的字词,二是抓诗歌中揭示情感的字词。

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

2.抓景、事、情,推导诗词主旨

读诗歌时,要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歌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

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解,依照人之常情,推导出诗词的主旨。

3.抓尾句,揣摩诗歌感情

古人写诗,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俗称“卒章显志”。

读诗歌时可从尾句入手,可以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8·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第一步:

读懂“标题”信息

“野歌”即在野之歌,在田野放声高歌。

抒情气息浓郁,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抒发诗人郁闷不平之气,也可能表达诗人开阔豪迈的情怀。

第二步:

读“注释”信息

这首诗在命题中并未提供注释,一是可能由于这首诗本身理解起来并不难,二是由于客观选择题提供了4个选项,可以通过选项理解该诗。

第三步:

读“正文”体悟情感

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

二、由读诗到解题,落实答题步骤

(一)选择题九大设误方式

选择题的四个选项是按照诗歌前后的顺序进行的逐一解读;信息含量大,囊括了情感、主旨、语言、手法等的赏析;只有1个错误选项,并且错误也只是细节上的设误。

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往往有九大设误方式:

设误方式

判别技法

错解词语意思

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

错解诗句意思

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联系语境,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艺术手法辨析错误

凡是有表达技巧的选项要特别关注,要慢读细读诗句,找到切实的依据,再作判断;切不可脱离诗句而只看选项,以命题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理解,以免被命题人诱导而选错答案。

思想感情分析错误

找诗歌中的情感词句来确定诗眼,把握诗歌感情的总基调;关注诗歌中的言行描写,体会诗中人物的心理世界,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忽视注释致误

作品的注释,诗前的小序,甚至标题,都是解读作品的重要信息,一定要认真审读,仔细分析,不可忽视。

形象特点(或景物气氛)概括不当

深入体味写景句本身,敏锐感知并精确表达其特点或氛围;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切忌孤立理解。

典故分析错误

准确了解典故,是准确理解作品的前提;精读作品,在准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全篇内容,找到典故内容与作品人物、事件的内在联系,找到二者的相似点或者相异点,才能真正理解典故的作用。

主旨意图理解偏差

在解读作品时,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浮于表面、主观臆断、无中生有、脱离语境任意阐发、模式化理解,都会使主旨意图的理解出现偏差。

语言风格表述不当

常将诗歌的语言风格(特点)界定错误,比如将“清新明快”错设为“沉郁委婉”等。

(二)选择题三大解题步骤

【例】 (2018·高考全国卷Ⅰ,文本见[读诗示范]P8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满分策略]

第一步:

反复咀嚼,读懂诗歌

诗的开头两句表面看是写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三、四句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五、六句是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诗的最后两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

第二步:

选项切片,找敏感点

切分示例

敏感词解读

A.①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②

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切片①中的“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是细节描写;切片②中的“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是思想情感。

“都是”是敏感词。

B.①诗人虽不得不接受

的命运,②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切片①中“不得不接受”表明作者的态度;切片②中“豪迈”是思想情感,“生活贫穷”是对诗句中“穷”的解读,属于敏感词。

C.①诗中

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②

,较为常见。

切片①中“形容春柳的方式”考查手法;切片②中的“相同”应考查比较阅读。

“相同”也是敏感词。

D.①本诗前半

,后半

,②

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切片①中“描写场景”“感事抒怀”是手法与情感;切片②中“描写与抒情”是手法。

第三步:

分析比对,写出答案

结合第一步对诗歌的理解可知,选项B中“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精神层面,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由此可判定B项错误。

[组织答案] ____B____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歌风台①

张方平

落魄刘郎作帝归,樽前感慨大风诗。

淮阴反接②英彭族③,更欲多求猛士为?

【注】 ①歌风台:

《汉书·高帝纪》载,高帝十二年,刘邦过沛,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酒酣,击筑自歌,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②反接:

反绑双手。

③英彭:

英布与彭越,二人都是开国功臣,一封淮南王,一封梁王,先后被刘邦杀死,灭三族。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首句时间跨度很大,点出刘邦从穷困失意到贵为帝王的前后变化,给人强烈的反差感。

B.次句刻画刘邦醉酒赋诗的典型瞬间,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主人公志得意满、慷慨激昂的一面。

C.三、四句机杼别运,说刘邦君临天下的目的尚未达到,却错杀韩信、彭越、英布等功臣。

D.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诗人借古迹而抒怀,在叙述和议论中寄寓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解析:

选C。

刘邦君临天下的目的已经达到,是“妄杀”功臣,而非“错杀”。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八咏楼①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注】 ①八咏楼:

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绍兴四年九月,李清照避难金华。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千古风流八咏楼”,可以说写尽八咏楼之气魄,笔调轻灵潇洒,比摹真写实更为生动传神。

B.“江山留与后人愁”紧承前句,通过写八咏楼这样千古风流的名胜,引发作者慨叹身世之苦。

C.“水通南国三千里”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婺州水道非常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

D.作者非常重视文字技巧,气势恢宏而又宛转空灵,这样写来,有助于作者作品风格的多样化。

解析:

选B。

“引发作者慨叹身世之苦”表述不准确,应该是“引发作者慨叹八咏楼可能落入敌手的家国之愁”。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9分)

元日田家

[唐]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①出门儿妇去,乌龙②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③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 ①蛮榼:

酒器。

②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

后世以乌龙泛指犬。

③士林:

此处指读书人。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的标题中,“元日”点明了写作诗歌的时间,“田家”点明了诗歌的内容。

B.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D.“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解析:

选A。

“‘元日’点明了写作诗歌的时间”错。

诗中写的是百姓元日的情形,不一定是诗人写诗的时间。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

①过节的愉悦之情:

“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

暗含了一种愉悦之情。

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

“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

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

“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

④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

“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9分)

秋雨叹①(其三)

杜甫

长安布衣谁比数②,反锁衡门③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④。

【注】 ①《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

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

“雨虽多,不害稼也。

”②谁比数:

没人关心。

③衡门:

贫者所居。

④仇氏《杜诗详注》中言:

“日者君象,土者臣象。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

B.颔联写出了诗人看到稚子在风雨中无忧无虑地奔跑的身影时愉悦的心情。

C.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

D.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

解析:

选B。

“写出了诗人看到稚子在风雨中无忧无虑地奔跑的身影时愉悦的心情”分析不当,应是以稚子无忧来反衬诗人对民生困苦的时局的担忧。

4.《杜诗详注》说此诗:

“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

”请结合尾联加以分析。

(6分)

答:

                                    

                                    

                                    

答案:

诗人用“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指君臣失道的时局,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昏庸、奸臣当道的愤懑之情。

“泥污后土何时干”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希望天气好转,让百姓生活好转,暗指希望奸臣当道的局面尽快结束。

尾联寄寓了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9分)

晚次湖口有怀

刘长卿

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

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

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

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写诗人频繁地想要遥望帝乡,这一行为暗指诗人对政治中心和建立功名的渴望。

B.“万里心来去”看似只有“心”在运动,但实际上“心”是随着“身”一起运动的。

C.第三句聚焦于空间的“小”与细节,第四句则侧重空间的“大”和全景,形成对比。

D.“扁舟”指小船,而“舟”与“船”在古诗中往往具有不同的情感内蕴和使用语境。

解析:

选B。

错在“身也在运动”,距帝乡万里的距离只有心能自由来去。

6.本诗第七句化用了屈原的“洞庭波兮木叶下”,请赏析其化用之妙。

(6分)

答:

                                    

                                    

                                    

答案:

①将并立的两种景观,合并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描绘出木叶在秋风吹动下坠入洞庭湖的景象;②以“辞”代“下”,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木叶以依依惜别的情态。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9分)

昼居池上亭独吟

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①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②已息,几杖复何铭③?

【注】 ①法酒:

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

②机:

心意,心愿。

③杖……铭:

给几、杖作铭文(含自警或劝诫意)。

汉代刘向曾作《杖铭》:

“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

有士不用,害何足言?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两句描写了午后浓荫匝地,池上亭恬静优雅的环境,借以衬托诗人独吟其间孤独闲适的情韵。

B.诗人独吟亭中,看到池边蜜蜂飞舞采蜜的忙碌景象,愈发羡慕水滨鹤优雅踱步的悠闲。

C.静看为实写,闲想是虚写,虚实结合,所看所想的内容让人仿佛感受到池边美景,也展现出诗人美好的心灵。

D.诗人饮酒是为了“调神气”,即调节精神,这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的“暂凭杯酒长精神”是一致的。

解析:

选B。

不是羡慕鹤的悠闲,而是指诗人从蜂的勤奋勇敢和鹤如君子般的仪形中受到启示。

8.本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

①颔联:

诗人修徳至勤,有着崇高的生活目标和美好情趣:

从蜂、鹤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并以蜂、鹤自励,表明要像蜂那样勤劳勇敢,像鹤那样志趣高尚,进德修身;②颈联:

在寂寞中力求振作。

在被排挤出朝廷后,只能静观闲坐,诗人借饮酒调节精神,弹琴陶冶性情,寄托高洁情怀,表现了他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③尾联:

心胸开阔,心存社稷。

诗人放下争名夺利的机心,心胸开阔;但面对朝廷“有士不用”的不平现实,也隐隐透出不平之气。

提分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情感

诗歌创作的目的在于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

所谓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三大类。

一、巧审题

常考题型

设问方式

审题方向

人物形象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加以分析。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试加以概括。

(1)题干中有“形象”“性格”字样,包含诗人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性格)。

(2)概括或分析的人物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

事物形象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

(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特点?

)有何作用?

(2)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分析诗歌的事物形象一般出现在托物言志类诗歌中,题目中一般含有“××”事物。

(2)诗歌或正面或侧面有对事物具体刻画的语句。

景物形象

(1)这首诗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

(3)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1)题干中有“画面”“景象”“意境”等字样;

(2)题干中有两问时,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画面”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情感”的。

  二、准解答

(一)鉴赏形象“三步骤”

步骤1:

理形象,明特点

结合注释和作者,弄清诗词中具体形象的表面意义并分析形象自身的特点,如果有象征意义则阐释其象征意义,如是人物形象就要体会其性格特点及其所传达出的气质品格。

步骤2:

找手法,细赏析

指出作者塑造诗歌形象所使用的手法并进行具体赏析。

塑造形象常用的手法有烘托渲染、对比衬托、细节刻画等。

步骤3:

联情感,深探究

从诗歌“景”“情”“理”的角度进行深度探究,体会形象中诗人所寄托的思想情感和哲理内涵。

(二)形象题常考四大角度解题提醒

分析人物

形象类

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神态等细节描写,体悟感情,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事物

形象类

应抓住诗中对物象及其所处环境的描述,概括物象的外在特点,挖掘其内在品格,再由物及人,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描绘图景

画面类

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面。

描述时,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描摹景物不可直译,要把景物特点概括出来。

分析诗歌

意境类

要抓住三方面内容:

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情感。

【例1】 (人物形象类)(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

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

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

“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

“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请加以分析。

(6分)

[满分策略]

步骤1,理形象,明特点

“那因远适更沾巾”,面对“远适”,作者“那因……更沾巾”,即不“沾巾”,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旷达之情。

步骤2,找手法,细赏析

“云海相望”运用夸张手法,强调兄弟天各一方,“远适”是指苏辙将远赴契丹。

步骤3,联情感,深探究

作者这样写,意在表达对兄弟的担忧以及诗人旷达的性格。

[组织答案]                                     

                                    

                                    

                                    

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

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 ①蜩甲:

《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

②湘东一目:

《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

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

弈棋者的形象:

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定。

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丝”,足见弈棋者心思缜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用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写弈棋者在处于不利局势的情形下的努力,突出弈棋者的意志坚定。

【例2】 (景物形象类)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寄赠吴门故人①

汪琬

遥羡风流顾恺之②,爱翻新曲复残棋。

家临绿水长洲苑,人在青山短簿祠③。

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

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

【注】 ①吴门故人:

作者的挚友顾苓。

他在明亡之后隐居不仕,吟赏山水,棋曲自娱,颇得人生乐趣。

而作者此时却羁身宦途,不能尽游赏之乐。

②顾恺之:

东晋时期著名画家。

③长洲苑、短簿祠:

苏州的游览胜地。

颈联描写很有匠心,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其意境。

(6分)

[满分策略]

步骤1,理形象,明特点

这首诗的颈联选取了“芳草”“归燕”“落花”“浴蚕”等典型意象,描绘出芳草萋萋、南燕北归、落花委地、浴蚕才过的画面。

步骤2,找手法,细赏析

颈联借景抒情,展现出一幅清新、乡土气息浓郁的画面,使生活充满诗意,充满春的气息。

这与作者所处的官场又形成了鲜明对比。

步骤3,联情感,深探究

这两句紧承上联,从季节景物入手,写顾苓隐居生活所具有的盎然生机,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向往之意。

[组织答案]                                     

                                    

                                    

                                    

答案:

颈联选择芳草、归燕、落花、浴蚕等典型的春天场景和田园景象,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具有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晚书山家屋壁

贯 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

[注]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 

(xīchì):

水鸟名。

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描述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典型意象。

接着从内容、结构和情感角度答题。

答案:

景象:

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

作用:

①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

②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作了铺垫。

③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二、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

准确把握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鉴赏古代诗歌的目的和前提。

此类试题的考查已经不只停留在情感的表面上、类型上,而是越来越深入到诗人情感的更深层。

一、巧审题

设问方式

审题方向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某一句(某一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4)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题干中有“情感”“人生情趣”“人生追求”等字样。

二、准解答

(一)鉴赏情感“三步骤”

第一步,初断题材知倾向

人们常把古代诗歌分成若干题材,同类题材诗歌的思想内容大致相同。

可审读诗歌的题目、诗中的典型意象、注释中的典故,来确定诗歌题材,初步断定诗歌的思想情感倾向。

第二步,再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