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周端 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9530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周端 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4周端 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4周端 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4周端 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4周端 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周端 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docx

《4周端 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周端 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周端 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docx

4周端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筹)主任委员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

周端

膏方,又称膏剂或膏滋药,是中医常用八种剂型——丸、散、膏、丹、汤、酒、露、锭之一。

膏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强身与疗疾相结合,疗效明显,服用方便的中医特种保健品。

膏方是中医的一个鲜明特色,是中医的重要内涵,体现了《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预防思想和中医寓攻于补、攻补兼施的治疗特色。

膏方在治未病,特别是在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病愈防复发、摄生防衰等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1.膏方的渊源及其发展简史

膏方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膏方应用的记载。

《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膏剂的制作和临床应用的论述。

《灵枢·痈疽》篇:

“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

晋代,膏方的运用,已由皮肤外敷,逐步发展到五官科外用和内服并用以治疗疾病。

《肘后百一方》中提到:

“莽草膏”:

“耳鼻病可以绵裹塞之。

”“裴氏五毒神膏”:

“温酒服,如枣核一枚。

金元时期,扩大了膏方治病的范围。

如《世医得效方》治消渴(糖尿病)的“地黄膏”。

明代《御制饮膳调养指南》中用人参、生地、茯苓、蜂蜜制“琼玉膏”,用枸杞子制“金髓煎”,用天门冬制“天门冬膏”等,均规定以“慢火熬成膏”,并认为能“延年益寿,填精补髓,发白变黑,返老还童”。

清代,膏方已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广泛应用于内、外、儿、妇科。

其中许多膏方沿用至今,如《本草纲目》中的益母草膏、《寿世保元》中的茯苓膏等。

《理瀹骈文》对膏方的治病机理、配制工艺、应用方法等,均作了详细的论述。

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法耳。

”将内、外二法,融汇贯通,颇具特色。

现代,除外科应用膏方日益丰富多采外,并发展前人经验,形成补虚疗疾,复方多味的“膏滋药”。

《张聿青医案》中,有近三十例膏滋方治疗血证、眩晕、遗精、哮喘、不孕、痛经等病。

《丁甘仁医案》中的膏滋方案例辨证细致,论述精辟,理、法、方、药严谨。

2.膏方有着浓厚的社会基础

古代医家及近代医家对中医膏方的应用上至皇亲国戚,下至普通百姓,取得很好的疗效。

宋代医家许叔微用治失眠和疮疡肿毒的宁志膏、国老膏均为宋元遗留下来的著名膏滋方,沿用至今。

《慈禧光绪医案选议》中有菊花延龄膏、五味子膏、梨膏,明目延龄膏、二冬膏等。

膏滋方并不局限于冬令进补时才服用,只要病情需要,一年四季可由太医拟方服用:

调气化饮膏在此书中处方于四月份,扶元益阴膏处方于七月份,润肺和肝膏则处方于九月份等等。

又如《张聿青医案》收载了张氏辨证选用膏滋方医案近30例,用于治疗血证、眩晕、遗精、哮喘、不孕、痛经等病。

解放后至文化大革命前,有钱人都在使用膏方。

八十年代后,恢复发展很快,近年来中医膏方发展的态势尤为迅猛,如江苏、上海等地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09年上海使用膏方达15万余料,人均次费用约1200元左右,市场销售额约1.8亿元。

3.心血管病膏方组方的基本思路

膏方组方强调辨证,膏方体现调补治病相兼顾,实多攻多,虚多补多,因人因证施膏。

临证时应以临床资料为依据,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治疗原则明确,辨证用药得体,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因此,制方之时,应明察病者阴阳气血之偏胜,用药性之偏纠正其阴阳气血之偏,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制定膏方,切莫盲目迎合病家喜补心理,一律投以野山参、鹿茸之类。

补益药物亦须辨证选用,如人参、冬虫夏草、河车粉等各有其功效,须针对病机正确使用。

一般来说,气血虚弱用生晒参、山参、冬虫夏草等,阴虚用西洋参、铁皮枫斗等。

阳虚用红参、高丽参、河车粉等。

选用的膏类也需辨证:

气虚血虚等选用阿胶,阴虚者选用龟板胶、鄨甲胶,阳虚者选用鹿角胶。

糖的选用也应分类:

脾胃功能欠佳者用饴糖;阳虚气虚者用红糖;阴虚者用冰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选用木糖醇、元贞糖等。

相关食品选用也应该有针对性,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用黑芝麻;便秘用黑芝麻、蜂蜜;老年肾虚、腰膝酸软用核桃肉;气虚血少用桂圆肉等。

4.心血管病膏方组方的基本原则及目的

①调畅气血阴阳,以平为期

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心血管膏方的主要原则。

所以膏方用药,既要考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应根据病者的症状,针对瘀血等病理产物,适当加以行气、活血之品,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阴阳平衡。

②着意通补相兼,动静结合

用膏方进补期间,常取通补兼施、动静相合的方法。

补品为“静药”,必须配合辛香走窜之“动药”,动静结合,才能补而不滞。

临床可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梗死等,辨证选用“动药”,例如取附子温寒解凝,振奋心阳;取葛根、丹参活血化瘀等,与补药相配,相使相成,而起到固本清源之效。

③温凉适度,顾护胃气,注意方中药物的偏废

膏方用药需注意温凉适度,不能一味温补,以免导致膏方作用适得其反。

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弱,在制订膏方时,常佐以轻灵流通、健脾通利之品,如绿萼梅、川楝子、延胡索、旋覆梗、谷麦、麦芽、鸡内金等,这些药或疏肝理气,或和胃通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能消除补药黏腻之性,以助脾运吸收之功。

由于这些理气药,凉而不寒,温而不燥,适宜在膏方中调配以久服。

当然也要注意用药中的纠偏问题,如养阴药偏滋腻,往往具有润肠作用,活血药多易刺激肠胃,而健脾通利之品也易致腹泻,故对于慢性泄泻或肠胃功能不好容易腹泻的患者,可用炒谷芽、炒麦芽、炙鸡内金、煨木香等。

如用药干燥,或平素便秘者,则多用理气药促进肠蠕动,如佛手、香橼皮、川楝子等。

5.高血压病的膏方

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

症状:

眩晕耳鸣,头痛,五心烦热,或肢麻,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口干,口苦,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则:

补益肝肾,平肝潜阳

基本方药:

补益肝肾:

黄精、玉竹、杞子、首乌、鳖甲、龟板、灵芝、山萸肉、桑葚子等。

活血化瘀:

丹参、当归、川芎、红花、赤芍等。

平肝潜阳:

天麻、钩藤、白蒺藜、青箱子、鬼针草、干地龙等。

培元护胃:

生白术、茯苓、生米仁、黄芪(少)、六神曲、淮山药、香橼皮、佛手等。

细料及其它:

西洋参100g、生晒参50g、黄酒300g、木糖醇300g、阿胶100g、龟板胶150g、鳖甲胶150g、羚羊角粉10g支等。

②痰湿阻滞证

症状:

头晕头重,胸脘满闷,恶心欲呕,心悸时作,肢体麻木,胃纳不振,尿黄,便溏不爽。

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缓。

治则:

健脾化痰,活血潜阳

基本方药:

健脾化痰:

制半夏、生白术、茯苓、生米仁、胆南星、橘红、陈皮、川朴等。

活血化瘀:

丹参、当归、红花、赤芍、三棱、莪术、凌霄花等。

平肝潜阳:

干地龙、车前子、泽泻、天麻、钩藤、白蒺藜、桑寄生等。

顾胃求衡:

鸡内金、六神曲、谷麦芽、梅花、苏噜子、旋覆梗等。

细料及其它:

生晒参100g、黄酒300g、木糖醇200g、阿胶100g、羚羊角粉10支等。

③阴阳两虚证

症状:

头昏目花视糊,心悸气短,间有面部烘热,腰酸腿软,四肢清冷,便溏纳差,夜尿频数,遗精,阳痿。

舌淡红或淡白,质胖,脉沉细或弦细。

治则:

滋阴温阳,活血化瘀,定眩降压

基本方药:

滋阴补阳:

黄精、山萸肉、玉竹、麦冬、黄芪、仙灵脾、仙茅、桂枝等。

活血化瘀:

丹参、川芎、红花、桃仁、泽兰、益母草、凌霄花、三七等。

定眩降压:

潼蒺藜、白蒺藜、杜仲、天麻、泽泻、桑寄生等。

培元顾胃:

生白术、茯苓、生米仁、淮山药、鸡内金、六神曲等。

细料及其它:

西洋参50g、生晒参100g、木糖醇300g、阿胶100g、龟板胶100g、鳖甲胶100g、羚羊角粉15支等。

6.冠心病的膏方

①气阴两虚证

症状:

胸闷发憋或心前区疼痛,心悸、气短乏力,腰酸,舌质正常或胖或暗紫,苔薄白,脉细而弱。

治则:

益气养阴,通阳宣痹

基本方药:

益气养阴:

党参、黄芪、生白术、茯苓、淮山药、黄精、玉竹、鳖甲、灵芝、山萸肉等。

活血化瘀:

丹参、水蛭、红花、桃仁、三棱、莪术、苏木等。

宽胸通阳:

瓜蒌皮、郁金、檀香、桂枝、薤白、枳实等。

通利顾胃:

六神曲、鸡内金、谷麦芽、佛手、香橼皮、旋覆梗等。

细料及其它:

阿胶100g、龟板胶150g、鳖甲胶150g、黄酒300g、西洋参100g、生晒参100g、饴糖300g(或木糖醇300g)、琥珀粉100g。

②心阳不足证

症状:

胸闷或痛,心动有间歇感,喜欲自按,气少不足为息,舌质较淡或微红,苔薄白,口唇发紫,脉细迟或结代。

治则:

益气温阳,通脉宣痹

基本方药:

益气温阳:

党参、黄芪、生白术、炙甘草、仙茅、仙灵脾、附子等。

活血化瘀:

三七、红花、当归、川芎、凌霄花、鸡血藤、苏木、丹参等。

通脉宣痹:

附子、桂枝、薤白、瓜蒌皮、枳实、柴胡、桔梗等。

通利顾胃:

六神曲、谷麦芽、陈皮、梅花、旋覆梗等。

细料及其它:

阿胶100g、鹿角胶200g、鳖甲胶200g、黄酒300g、高丽参100g、西洋参20g、饴糖300g、胡桃肉100g、河车粉30g。

7.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膏方(包括室上速、房早、室早等)

①气阴两虚证

症状:

心悸短气,头晕乏力,胸痛胸闷,少气懒言,五心烦热,失眠多梦。

舌质红,少苔,脉虚数。

治则: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宁心安神

基本方药:

益气养阴:

党参、黄芪、生白术、淮山药、炙甘草、黄精、玉竹、鳖甲、龟板、山萸肉等。

活血化瘀:

丹参、赤芍、川芎、当归、莪术、苏木等。

宁心安神:

酸枣仁、柏子仁、淮小麦、百合、远志、合欢花、五味子等。

通利护胃:

鸡内金、六神曲、谷麦芽、苏噜子、梅花等。

细料及其它:

阿胶100g、鳖甲胶150g、龟板胶150g、黄酒300g、生晒参100g、西洋参100g、饴糖300g、琥珀粉70g。

②心阳不振证

症状: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

舌质淡白,脉虚弱或细数。

治则:

益气温阳,活血通脉

基本方药:

益气温阳:

党参、黄芪、淮山药、炙甘草、生白术、桂枝、鹿角片、细辛等。

活血化瘀:

丹参、泽兰、川芎、当归、红花、莪术、苏木、三棱、水蛭等。

宁心安神:

酸枣仁、柏子仁、淮小麦、百合、远志、合欢花、五味子等。

顾胃助运:

鸡内金、六神曲、谷麦芽、旋覆梗、佛手等。

细料及其它:

阿胶100g、鹿角胶300g、黄酒300g、高丽参100g、胡桃肉100g、饴糖300g、西红花10g。

8.慢性心衰的膏方

心肺气虚、心阳不振证

症状:

胸闷憋气,或有胸痛,心悸气喘,不能平卧,夜晚加剧,胸腹胀满,纳谷不下,小便短少,腿足浮肿,畏寒肢冷,面色晦滞,口唇青紫。

舌淡胖而紫,苔白滑,脉沉细结代。

治则:

益气温阳,活血通脉,强心利尿、平喘

基本方药:

益气养阴:

党参、黄芪、炙甘草、桂枝、附子、仙灵脾、仙茅、鹿角片等。

活血化瘀:

丹参、川芎、水蛭、血竭、穿山甲、红花等。

强心通阳:

万年青根、毛冬青、福寿草等。

平喘利尿:

猫人参、黄金子、苏子、补骨脂、车前子、泽泻、茯苓等。

通利顾胃:

鸡内金、六神曲、谷麦芽、梅花等。

细料及其它:

阿胶100g、鹿角胶300g、黄酒300g、高丽参100g、西洋参50g、河车粉30g、蛤蚧2对。

9.膏方相关注意事项

在服用膏滋方时,个别人产生腹胀、纳呆、腹泻、口腔溃疡、口鼻少量出血、失眠、多梦、兴奋、多汗等,可能是由于使用滋阴、活血、祛风湿,温燥等药不当引起,可与处方医师联系,获取指导。

或由处方医师开具相关小复方与膏方同时服用,解决上述弊端,不要将膏方轻易丢弃。

如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差的患者可改用中药汤剂对症调理胃肠功能,消除膏滋方吸收方面的障碍,等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后,仍然可以服用原膏滋方。

服某种膏滋方后,若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红斑、红疹,说明对膏滋方中的某种药物过敏,则应停服该膏滋方。

痛风患者及血尿酸增高者应慎服或禁服含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熬制膏滋方,以免病情加重或痛风复发。

糖尿病、糖耐量增高者及肥胖症者慎用或忌用冰糖、红糖、蜂蜜收膏的膏滋药,而用木糖醇,元真糖等代替。

有些膏滋药需用到黄酒,如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需要用黄酒炖烊,应保证酒精的全部挥发,肝病患者尤应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