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章术前准备与麻醉选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9512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8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3章术前准备与麻醉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033章术前准备与麻醉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033章术前准备与麻醉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033章术前准备与麻醉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033章术前准备与麻醉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33章术前准备与麻醉选择.docx

《033章术前准备与麻醉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3章术前准备与麻醉选择.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33章术前准备与麻醉选择.docx

033章术前准备与麻醉选择

第33章术前准备与麻醉选择

第1节麻醉前的一般准备

麻醉前需根据病情对病人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总的目的在于提高病人的麻醉耐受力和安全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恢复更迅速。

对ASAI级病人,做好一般准备即可;对ASAII级病人,应维护全身情况及重要生命器官功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强病人对麻醉的耐受力;对于Ⅲ、Ⅳ、Ⅴ级病人,除需做好一般性准备外,还必须根据各别情况做好特殊准备。

(一)精神状态准备

多数病人在手术前存在种种不同程度的思想顾虑,或恐惧、或紧张、或焦急等心理波动、情绪激动或彻夜失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过度,麻醉手术耐受力明显削弱,术中或术后容易发生休克。

为此,术前必须设法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焦急情绪,从关怀、安慰、解释和鼓励着手,酌情恰当阐明手术目的、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以及麻醉或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用亲切的语言向病人做具体介绍,针对存在的顾虑和疑问进行交谈和说明,以取得病人信任,争取充分合作。

对过度紧张而不能自控的病人,术前数日起即开始服用适量安定类药,晚间给睡眠药,手术日晨麻醉前再给适量镇静睡眠药。

(二)营养状况改善

营养不良导致机体蛋白质和某些维生素不足,可明显降低麻醉和手术耐受力。

蛋白质不足常伴有低血容量或贫血,对失血和休克的耐受能力降低。

低蛋白症常伴发组织水肿,降低组织抗感染能力,影响创口愈合。

维生素缺乏可致营养代谢异常,术中容易出现循环功能或凝血功能异常,术后抗感染能力低下,易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

对营养不良病人,手术前如果有较充裕的时间,应尽可能经口补充营养;如果时间不充裕,或病人不能或不愿经口饮食,可通过小量多次输血及注射水解蛋白和维生素等进行纠正;白蛋白低下者,最好给浓缩白蛋白注射液。

(三)术后适应性社会训练

有关术后饮食、体位、大小便、切口疼痛或其他不适,以及可能需要较长时间输液、吸氧、胃肠减压、胸腔引流、导尿及各种引流等情况,术前可酌情将其临床意义向病人讲明,以争取配合。

多数病人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术前需进行锻炼。

术后深呼吸、咳嗽、咳痰的重要性必须向病人讲解清楚,并训练正确执行的方法。

(四)胃肠道准备

择期手术中,除浅表小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者外,其它不论采用何种麻醉方式,均需常规排空胃,目的在防止术中或术后返流、呕吐,避免误吸、肺部感染或窒息等意外。

胃排空时间正常人为4~6小时。

情绪激动、恐惧、焦虑或疼痛不适等可致胃排空显著减慢。

为此,成人一般应在麻醉前至少8小时,最好12小时开始禁饮、禁食,以保证胃彻底排空;小儿术前也应至少禁饮、禁食8小时,但乳婴儿术前4小时可喂一次葡萄糖水。

有关禁饮、禁食的重要意义,必须向病儿家属交代清楚,以争取合作。

(五)膀胱的准备

病人送入手术室前应嘱其排空膀胱,以防止术中尿床和术后尿潴留;对盆腔或疝手术排空膀胱有利于手术野显露和预防膀胱损伤。

危重病人或复杂大手术,均需于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管,以利观察尿量。

(六)口腔卫生准备

麻醉后,上呼吸道的一般性细菌容易被带入下呼吸道,在术后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可能引起肺部感染并发症。

为此,病人住院后即应嘱病人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对患有松动龋齿或牙周炎症者,需经口腔科诊治。

进手术室前应将活动假牙摘下,以防麻醉时脱落,甚或误吸入气管或嵌顿于食管。

(七)输液输血准备

对中等以上手术,术前应检查病人的血型,准备一定数量全血,做好交叉配合试验。

凡有水、电解质或酸碱失衡者,术前均应常规输液,尽可能作补充和纠正。

(八)治疗药物的检查

病情复杂的病人,术前常已接受一系列药物治疗,麻醉前除要求全面检查药物治疗的效果外,还应重点考虑某些药物与麻醉药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有些容易导致麻醉中的不良反应。

为此,对某些药物要确定是否继续用、调整剂量再用或停止使用。

例如洋地黄、胰岛素、皮质激素和抗癫痫药,一般都需要继续使用至术前,但应核对剂量重新调整。

对一个月以前曾较长时间应用皮质激素而术前已经停服者,手术中有可能发生急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不全危象,因此术前必须恢复使用外源性皮质激素,直至术后数天。

正在施行抗凝治疗的病人,手术前应停止使用,并需设法拮抗其残余抗凝作用。

病人长期服用某些中枢神经抑制药,如巴比妥、阿片类、单胺氧化酶抑制药、三环抗忧郁药等,均可影响对麻醉药的耐受性,或于麻醉中易诱发呼吸和循环意外,故均应于术前停止使用。

安定类药(如吩噻嗪类药——氯丙嗪)、抗高血压(如萝芙木类药——利血平)、抗心绞痛药(如受体阻滞药)等,均可能导致麻醉中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心缩无力,故术前均应考虑是继续使用、调整剂量使用或暂停使用。

(九)手术前晚复查

手术前晚应对全部准备工作进行复查。

如临时发现病人感冒、发热、妇女月经来潮等情况时,除非急症,手术应推迟进行。

手术前晚睡前宜给病人服用安定镇静药,以保证有充足的睡眠。

第2节麻醉诱导前即刻期的准备

麻醉诱导前即刻期是指诱导前10~15min的期间,是麻醉全过程中极重要的环节。

于此期间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包括复习麻醉方案、手术方案及麻醉器械等的准备情况,应完成的项目见表33-1,对急症或门诊手术病人尤其重要。

 

表33-1麻醉前即刻期应考虑的项目

病人方面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特殊病情,病人主诉要求。

麻醉方面麻醉实施方案,静脉输液途径,中心静脉压监测途径等。

麻醉器械氧源,N2O源,麻醉机,监护仪,气管插管用具,一般器械用具。

药品麻醉药品,辅助药品,肌松药,急救药品。

手术方面手术方案,手术部位与切口,手术需时,手术对麻醉特殊要求,

手术体位,预防手术体位损伤的措施,术后止痛要求等。

术中处理预计可能的意外并发症,应急措施与处理方案,手术安危估计。

一、病人方面

麻醉诱导前即刻期对病人应考虑两方面的中心问题:

①此刻病人还存在哪些特殊问题?

②还需要做好哪些安全措施?

(一)常规工作

麻醉科医师于诱导前接触病人时,首先需问候致意,表现关心体贴,听取主诉和具体要求,务使病人感到安全、有依靠,对手术麻醉充满信心。

诱导前病人的焦虑程度各异,对接受手术的心情也不同,应特别针对处理。

对紧张不能自控的病人,可经静脉补注少量镇静药。

对病人的假牙、助听器、人造眼球、隐性眼镜片、首饰、手表、戒指等均应摘下保管,并记录在麻醉记录单。

明确有无假牙或松动牙,作好记录。

复习最近一次病程记录(或麻醉科门诊记录),包括:

①体温、脉率;②术前用药的种类、剂量、用药时间及效果;③最后一次进食、进饮的时间、饮食内容和数量;④已静脉输入的液体种类、数量;⑤最近一次实验室检查结果;⑥手术及麻醉协议书的签署意见;⑦病人提出的专门要求的具体项目(如拒用库存血、要求术后刀口不痛等);⑧如为门诊手术,落实手术后离院的计划。

(二)为保证术中静脉输注通畅,需注意:

①备妥口径合适的静脉穿刺针,或外套管穿刺针;②按手术部位选定穿刺径路,如腹腔、盆腔手术应取上肢径路输注;③估计手术出血量,决定是否同时开放上肢及下肢静脉,或选定中央静脉置管并测定中心静脉压。

二、器械方面

麻醉诱导前应对已备妥的器械、用具和药品等,再做一次全面检查与核对,重点项目包括如下。

(一)氧源与N2O源

检查氧、N2O筒与麻醉机氧、N2O进气口的连接是否正确无误。

检查气源压力是否达到使用要求:

1.如为中心供氧,氧压表必须始终恒定在3.5kg/cm2;开启氧源阀后,氧浓度分析仪应显示100%。

符合上述标准,方可采用。

如果压力不足,或压力不稳定,或气流不畅者,不宜贸然使用,应改用压缩氧筒源。

2.压缩氧筒满筒时压力应为150kg/cm2(≌2200PSI≌15Mpa),含氧量约为625L。

如按每分钟输出氧2L计,1小时的输出量约为120L,相当于氧压29kg/cm2。

因此,满筒氧采用氧流量为2L/min时,一般可连续使用5.2小时左右。

3.如为中心供N2O,气压表必须始终恒定在52kg/cm2,不足此值时,表示供气即将中断,不能再用,应换用压缩N2O筒源。

4.压缩N2O筒满筒时应为52kg/cm2(≌745PSI≌5.2Mpa),含N2O量约为215L,在使用中其筒压应保持不变;如果开始下降,表示筒内N2O实际含量已接近耗竭,当压力降到25kg/cm2,提示筒内N2O气量已只剩100L,若继续以3L/min输出,仅能供气30min,因此必须更换新筒。

(二)流量表及流量控制钮

流量表及其控制钮是麻醉机的关键部件,必须严格检查后再使用:

①开启控制钮后,浮子的升降应灵活、恒定,表示流量表及控制钮的工作基本正常;②控制钮为易损部件,若出现浮子升降过度灵敏,且呈飘忽不能恒定状态,提示流量表的输出口已磨损,或针栓阀损坏,出现输出口关闭不全现象,则应更换后再使用。

(三)快速充气阀

在堵住呼吸罗纹管的三叉接口的状态下,按动快速充气阀,如果贮气囊能迅速膨胀,表明快速充气能输出高流量氧,其功能良好,否则应更换。

(四)麻醉机的密闭程度与漏气

1.压缩气筒与流量表之间的漏气检验:

先关闭流量控制钮,再开启氧气筒阀,随即关闭,观察气筒压力表指针,如果指针保持原位不动,表示无漏气;如果指针几分钟内即降到零位,提示气筒与流量表之间存在明显的漏气,应检修好后再用。

同法检验N2O筒与N2O流量表之间的漏气情况。

2.麻醉机本身的漏气检验:

接上述(三)步后,再启流量表使浮子上升,待贮气囊胀大后,在挤压气囊时保持不瘪,同时流量表浮子呈轻度压低,提示机器本身无漏气;如挤压时贮气囊随即被压瘪,同时流量表浮子位保持无变化,说明机器本身存在明显的漏气,需检修好后再用。

检验麻醉机漏气的另一种方法是:

先关闭逸气活瓣,并堵住呼吸管三叉接口,按快速充气阀直至气道压力表值升到2.9~3.9kPa(30~40cmH2O)后停止充气,观察压力表指针,如保持原位不动,提示机器无漏气;反之,如果指针逐渐下移,提示机器有漏气,此时再快启流量控制钮使指针保持在上述压力值不变,这时的流量表所示的氧流量读数,即为机器每分钟的漏气量数。

(五)吸气与呼气导向活瓣

接上述(三)步,间断轻压贮气囊,同时观察二个活瓣的活动,正常时应呈一闭一启相反的动作。

(六)氧浓度分析仪

在麻醉机不通入氧的情况下,分析仪应显示21%(大气氧浓度);通入氧后应示30%~100%(纯氧浓度)。

如果不符合上述数值,提示探头失效或干电池耗竭,需更换。

(七)呼吸器的检查与参数预置

开启电源,预置潮气量在10~15ml/kg、呼吸频率10~14次/分、吸呼比11.5,然后开启氧源,观察折叠囊的运行情况,同时选定报警限值,证实运行无误后方可使用。

(八)麻醉机、呼吸器及监测仪的电源

检查线路、电压及接地装置。

(九)其他器械用具

包括喉镜、气管导管、吸引装置、湿化装置、通气道、神经刺激器、快速输液装置、血液加温装置等检查。

(十)监测仪

包括血压计(或自动测血压装置)、心电图示波仪、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呼气末CO2分析仪、测温仪、通气量计等的检查。

其他还有有创压力监测仪及其压力传感器、脑功能监测仪、麻醉气体分析监测仪等。

上述各种监测仪应在平时做好全面检查和校验,于麻醉诱导前即刻期再快速检查一次,确定其功能完好无损后再使用。

三、手术方面

麻醉医师与手术医师之间要始终保持相互默契、意见统一,做到病人安全、麻醉满意和工作高效率。

在麻醉诱导前即刻期,必须重点明确手术部位、切口、体位;手术者对麻醉的临时特殊要求、对术中意外并发症的处理意见,以及对术后止痛的要求等。

特别在手术体位的问题上,要与术者取得一致的意见。

为手术操作需要,要求将病人安置在各种手术体位,见表33-2。

在麻醉状态下改变病人的体位,因地心引力(重力)的作用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生理功能的相应改变,以及对脏器血流产生不同的影响;又因改变体位促使身体的负重点和支点发生变化,软组织承受压力和拉力的部位和强度亦随之而改变,由此可能导致神经、血管、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损伤。

对于正常人,这些变化的程度均轻微,通过机体自身调节,均能自动纠正或适应;但在麻醉状态下,病人全部或部分知觉丧失,肌肉趋松弛无力,保护性反射作用大部消失或减弱,病人基本上已失去自卫调节能力。

因此,改变体位所产生的各种生理功能变化可转为突出,若不加以注意和及时调整,最终可导致缺氧、CO2蓄积、低血压、心动过速以及神经损伤或麻痹等并发症,轻者增加病人痛苦,延迟康复;重者可致呼吸循环衰竭,或残废,甚至死亡。

因此,手术体位是麻醉病人的重要问题,麻醉科医师对其潜在的危害性要有充分认识,具备鉴别能力,做到正确安置手术体位,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或后遗症。

对手术拟采用的特殊体位,麻醉科医师应尽力配合,但要求不引起呼吸、循环等功能过分干扰,神经、血管、关节、眼球等过份牵拉和压迫为前提。

表33-2手术体位及其名称

仰卧位水平位;截石位;过屈截石位;胆囊垫升起位;头低斜坡位;

头低屈膝位(屈氏体位)头高斜坡位;甲状腺手术位

俯卧位水平位;屈髋位;骨盆垫高位

侧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右肾垫起位;左肾垫高位

坐直位

第3节特殊病情的准备

麻醉处理危险的一个重要情况是,手术病人同时并存重要生命器官疾病。

统计资料指出,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与术前并存心血管、呼吸、血液和内分泌系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本节扼要讨论并存器官性疾病的手术病人,于术前应做好的麻醉前准备工作,有关细节详见专章。

一、心血管系疾病

当病人合并心脏病而确定施行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下列问题。

(一)长期应用利尿药和低盐饮食病人,有可能并发低血容量、低血钾和低血钠,术中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和休克。

低血钾时,洋地黄和非去极化肌松药等的药效将增强。

应用利尿保钾药安体舒通后,如果再用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易出现高血钾危象。

因此,术前均应做血电解质检查,保持血清钾水平在3.5~5.5mmol/L;术前一般宜停用利尿药48h;对能保持平卧而无症状者,可输液补钠、钾,但需严密观察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谨防发作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肺罗音或静脉压升高等危象。

(二)心脏病人如伴有失血或严重贫血,携氧能力减弱,可影响心肌供氧,术前应少量多次输血。

为避免增加心脏负担,除控制输血量和速度外,输用红细胞悬液优于全血。

(三)对正在进行的药物治疗,需进行复查。

对有心力衰竭史、心脏扩大、心电图示心肌劳损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术前可考虑使用少量强心甙,如口服狄戈辛0.25mg,每日1~2次。

(四)对并存严重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必须施行紧急手术者,需做到以下几点:

①桡动脉插管测直接动脉压;②插Swan-Ganz导管测肺毛细血管楔压;③定时查动脉血气分析;④经静脉置入带电极导管,除用作监测外,可随时施行心脏起搏;⑤准备血管扩张药(硝普钠、硝酸甘油)、正性变力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⑥准备电击除颤器;⑦重视麻醉选择与麻醉管理。

二、呼吸系疾病

麻醉病人合并呼吸道疾病者较为多,尤其以老年病人为然。

麻醉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包括:

①禁烟至少两周;②避免继续吸入刺激性气体;③彻底控制急慢性肺感染,术前3~5天应用有效的抗菌素,做体位引流,控制痰量至最少程度;④练习深呼吸和咳嗽,做胸部体疗以改善肺通气功能;⑤对阻塞性肺功能不全或听诊有支气管痉挛性哮鸣音者,需雾化吸入麻黄碱、氨茶碱、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等支气管扩张药治疗,可利用FEV1试验衡量用药效果;⑥痰液粘稠者,应用蒸气吸入或口服氯化铵或碘化钾以稀释痰液;⑦经常发作哮喘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如可的松25mg,口服,每日3次,或地塞米松0.75mg,口服,每日3次;⑧对肺心病失代偿性右心衰竭者,需用洋地黄、利尿药、吸氧和降低肺血管阻力药(如肼苯哒嗪)进行治疗;⑨麻醉前用药以小剂量为原则,哌替啶比吗啡好,因有支气管解痉作用,阿托品应等待体位引流结合咳嗽排痰后再使用,剂量要适中,以防痰液粘稠而不易咳出或吸出。

一般讲,伴肺功能减退的呼吸系疾病,除非存在肺外因素,通常经过上述综合治疗,肺功能都能得到明显改善,这样,在麻醉期只要切实做好呼吸管理,其肺氧合和通气功能仍均能保持良好。

这类病人的安危关键在手术后近期,仍然较易发生肺功能减退而出现缺氧、CO2蓄积和肺不张、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必须重点加强手术后近期的监测和处理。

三、中枢神经系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数涉及生命重要部位的功能状态,因此,必须针对原发疾病、病情和变化程度,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

(一)重症肌无力病人的麻醉前准备

1.重症肌无力由节后乙酰胆碱丧失引起,表现肌无力和容易疲劳,可涉及全身所有的肌肉,麻醉前应对病人保护呼吸道通畅的能力、咽喉肌和呼吸肌麻痹的程度进行测试,如施行导呕反射(gagreflex)观察其吐出的能力及咳嗽力量。

多数病人需进行肺功能测验,以指导术后是否需要采用呼吸支持治疗。

2.抗胆碱酯酶药作用于神经肌接头,产生抑制胆碱酯酶代谢的作用。

多数用吡啶斯的明治疗,精确记录其基础药量甚为重要。

对明显肌无力者,治疗药量应达最大程度。

一般平均剂量为60mg口服,每4~6h一次;如果仍不能控制,常加用激素治疗。

但约有8%病人当开始激素治疗之初,重症肌无力可短暂加重。

3.免疫治疗适用于重度重症肌无力病人,或对激素治疗反应不佳的病人。

在全量激素或吡啶斯的明治疗持续数周至几个月,而病情仍难以控制的病人,可采用血浆置换(plasmapheresis)治疗,病情可得到迅速改善。

有报告对重度重症肌无力病人,在胸腺切除术前2~13天内施行1~4次血浆置换治疗,术后机械通气、拔管时间及ICU留住天数均可缩短。

4.重症肌无力的常见并发病有甲状腺病、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和恶性贫血,应予仔细检查治疗。

5.预测术后是否需要机械呼吸治疗的因素:

病期超过6年;合并慢性呼吸系病史;吡啶斯的明剂量每天超过750mg;肺活量小于2.9L。

6.麻醉性镇痛药和安定类药可影响呼吸和神经肌接头功能,术前应免用。

除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外,大多数抗菌素都可加重肌无力。

抗胆碱酯酶药需要一直用至手术前。

应用激素者,围术期应继续激素治疗。

7.对眼肌已连累的病人,宜采用清醒插管,或快速诱导加环状软骨压迫插管。

大多数病人可仅在加深麻醉而不用肌松药的情况下完成气管插管。

在抗胆碱酯酶药治疗期间应用琥珀胆碱,容易诱发双向阻滞,延长作用时间,故禁止并用。

病人对非去极化肌松药可能特别敏感。

有些药物(如镁、局麻药、抗心律失常药)和特殊因素(如低温、呼吸性酸中毒)可加重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故应避用。

如果术中确实需要进一步肌松效应,可在神经肌接头监测下应用特小剂量的非去极化肌松药,以选用阿曲库铵最为妥当。

对非去极化肌松药拮抗药新斯的明,应采取滴注方式逐步用药,每隔5min注射1~2mg,以避免抗胆碱酯酶药逾量而诱发胆碱能危象、加重肌无力。

8.术后如果病人不能恢复口服吡啶斯的明,可改用静脉注射口服剂量的1/30用药。

为鉴别胆碱中毒性肌无力加重,可施行腾锡龙(Tensilon)试验。

腾锡龙属短效、速效抗胆碱酯酶药,用药后一般可使肌无力症状迅速改善;如果存在抗胆碱酯酶药过量,其胆碱作用同样会加重肌无力。

目前,由于神经科医师已不再使用特大剂量吡啶斯的明治疗,麻醉科医师也已限制胆碱类药使用,因此,胆碱能危象已很少见。

腾锡龙试验只有在应用大剂量新斯的明时需用,一般已不再采用。

如果病人在应用抗胆碱酯酶药治疗后,肌无力也未能有效解除时,则应施行血浆置换治疗,其方案各异,一般在最初2~3天期间可每日置换一次,以后根据病情调整应用间隔天数。

(二)帕金森氏病病人的麻醉前准备

1.巴金森氏病是由基底节线状通路的多巴胺耗损引起,临床表现振颤、僵硬、行动迟缓、体位反射和自主反射破坏,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体温调节失控和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病程发展至最后,有痴呆、精神错乱和精神病的趋势。

咽喉肌功能障碍可增加误吸的机会。

因饮食和吞咽困难可明显影响血容量和营养状态。

因呼吸肌僵直、行动迟缓和脊柱后突变形,可出现限制性肺功能改变,术前需做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并指导病人锻炼呼吸功能。

抗巴金森氏病最常用甲基多巴肼-左旋多巴(Carbidopa-levodopa),但可能引起心肌敏感,容易诱发心律失常、低血压或高血压。

2.抗巴金森氏病药需一直用至手术前。

对咽喉肌麻痹者,宜采用快速诱导结合环状软骨压迫施行气管内插管。

选用轻至中度抑制心脏的药物,以提高机体肾上腺素能反应和防止低血压。

琥珀胆碱有诱发高血钾的可能。

病人对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反应一般仍属正常。

应避用抗多巴胺类药如灭吐灵(胃复安)、氟哌啶和噻嗪类。

可选用部位麻醉,但安置体位可能发生困难。

术毕应等待病人清醒,确证咽喉肌反射完全恢复,肺功能已恢复到术前水平后方可拔管。

手术期停用甲基多巴肼-左旋多巴可能引起症状显著加剧,因此术后应尽快恢复使用,以防止发生不可逆的肌僵硬和行动迟缓。

如果病人不能口服或鼻饲用药,可静脉或肌肉注射抗胆碱能药物如安坦(trihexyphenidyl)、苯甲托品(benztropine)、或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

术后要围绕肺功能锻炼和栓塞的防治,鼓励病人早期体疗和离床活动。

术后易出现谵妄,可能与原先存在的脑功能障碍,或静脉应用抗胆碱能药以及手术期停用治疗药有关。

(三)中风病人的麻醉前准备

1.围术期中风的发生率取决于手术类型。

1990年统计指出,在普外科手术的中风发生率平均为0.2%,周围血管手术为1.5%,心脏或颈动脉手术为4%。

无脑血管疾病史的病人,在成人普外科手术后的中风发生率可减少一半以上。

其它预测有中风危险的因素包括周围血管病、高血压、心房纤颤和70岁以上老年病人。

2.手术前预防与准备措施,包括:

(1)术前应对冠心病、心房纤颤和高血压进行积极治疗,达到最满意状态。

对新近出现的心房纤颤,应使其逆转为正常窦性节律;对慢性心房纤颤应尽可能控制室率不超过80bpm。

对无症状的心房纤颤,可用阿斯匹林或双香豆素预防性治疗,但手术前应予停药。

(2)对已有中风史或一过性脑缺血(TIAs)的病人,应施行脑CT、颈动脉超声多普勒,必要时血管造影等检查以追究其原因,排除颅内出血或硬膜下血肿。

对颈动脉造影证实狭窄超过70%者,需施行预防性的颈动脉内膜(CEA)剥脱术治疗。

对存在非心源性栓塞可能的病人,或颈动脉狭窄不明显者,应选用阿司匹林防凝预防性治疗。

对不能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或已用阿司匹林而仍出现中风先兆征象的病人,可用血小板抑制药ticlopidine(Ticlid)治疗,但1%病人可并发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因此需至少在3个月内常规每2周做一次全血计数,以排除此类并发症。

(3)应用阿司匹林和抗血小板抑制药者,可因出血时间延长而出现手术野广泛渗血,故术前需常规停药,多数病人应于术前5~10天停用阿司匹林,在术后48~72h再恢复使用。

但有人建议CEA前可不停用阿司匹林,且于术后立即恢复使用,这样对防止术后心肌梗塞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Ticlopidine的停用时间可按阿司匹林的使用原则进行。

(4)对已有冠状动脉病、瓣膜病或心律失常史者,需做心脏超声检查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对心房纤颤或巨大左房证实已存在凝血块者,随时有血块脱落造成脑栓塞(后脑动脉区)的危险,术中需施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但与胸壁超声心动图相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不容易观察左房凝血块。

对已证实存在心腔凝血块者,需使用华芙林(Coumadin)治疗至少3个月,再复查超声心动图;术前3~4天开始用肝素替代华芙林,以避免应用VitK逆转华芙林效应不佳的问题。

应用VitK以后再用华芙林抗凝,可能会遇到防凝困难。

二尖瓣置换术后要在12~24h恢复使用华芙林;其它大多数手术可在术后24~48h恢复用华芙林。

3.麻醉前应考虑的预防措施:

(1)控制血压与维持满意氧输送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术后中风多数与术中低血压无关,即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