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石油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9509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石油可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石油可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石油可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石油可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石油可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石油可持续发展》.docx

《《论石油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石油可持续发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石油可持续发展》.docx

《论石油可持续发展》

《论石油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石油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石油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能源,是重要的一次能源,根据202X年中国行业年度报告:

202X年原油产量1.1033亿吨,与上一年相比增产279万吨全年能源消费原油4.93亿吨我国石油进口量将继续增长,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

中国己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未来20年,我国石油需求增长较快,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为5,6亿吨。

同时,石油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生产出5000多种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所以,石油资源承担着国有经济的支柱产业的能源保障,它的可持续发展是化工、纺织、交通运输等其他工业部门可持

续发展的基础。

然而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消费的增长、开采时间的延长和开采程度的加大,石油可供开采量有着逐年递减的规律。

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国内的石油产量高峰可能出现在202X年左右。

2020年以后,我国国内石油产量将逐年减少。

其次,国内老油田已经过几十年开采,普遍进入开采中后期,剩余资源的勘探难度不断加大,石油产量增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石油需求的增长速度。

我国油气资源短缺问题,将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所以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国家经济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国家“十五”发展规划中,己把石油与水、粮食并列为中

国三大重要资源,处于特殊位置。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石油必须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中,探索出一条适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中国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

2、坚持以节能为木,抑制石油消费过度膨胀,促进可持续发展。

尽管中国己在能源利用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中国能源消耗仍然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巨大。

中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

这说明中国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结构方而还比较粗放,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推广节能技术,开展节能工作是增加我国能源供给的另一种途径,节约能源,降低消耗也意味着减少环境污染。

所以要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改善能源供应结构和布局,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加快建立节约型的石油消费模式。

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石油能源问题,必须选择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方式,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推动环境优先策略,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环境优先是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基木点。

由于地面石油对自然景观的破坏,油田开发、输油管线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石油勘探、开发、输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等,石油生产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

当前在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要求已经成为决定能源结构,从而决定能源成本的重要因素。

而在我国的环境考虑将在今后逐步成为能源结构选择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能源结构的清洁化,对能效的提高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应该在能源发展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环保的需要。

能源基础设施庞大,使用期很长。

能源系统一旦建成,改变起来不但成木很高,还要用几十年的时间。

所以在能源建设中不但要考虑环境保护现在的要求,而且要充分预见今后的环境要求。

3、降低石油消耗,加快天然气和新能源的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如果将能源优质化作为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主攻方向,那么天然气开发应作为中国一次能源开发的重点。

天然气是优质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近几年来,中国在天然气供应、消费和管网建设等方而都呈蓬勃发展之势,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己由202X年的2.5%增加到202X年的2.7%,增加0.2个百分点。

把天然气作为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发展重点,应强调将煤气层的开发利用作为天然气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国内天然气输配管线网系统的建设作为国家支持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内容,尽快形成全国的天然气供应体系,这是中国未来

一、二十年中能否大规模利用天然气的关键前提。

从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来看,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引人瞩目。

中国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目前,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己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产业,风力发电发展的条件己经具备,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利用等技术领域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可以预

精品文章

计,未来

二、三十年内,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新型产业之一。

中国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积极大力推进

水、风、太阳能等多种发电形式,把利用生物能源作为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予以发展,逐渐降低对煤、石油的依赖程度。

4、鼓励石油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加大对石油科技的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的能源工业已完成了由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向技术密集方向转变,能源工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创新是提高石油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也是振兴我国石油工业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应该鼓励企业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促进增长方式的根木转变;另一方而,国家要运用财政、税收、信贷、法律等多种手段,促进能源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并对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给予一定的鼓励。

形成不断推动企业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使技术创新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5、加快国际合作,鼓励石油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

目前,中国东部高产老油田大都己进入高含水期或开采中晚期。

东部老油田的平均含水率已超过85%,尽管第二次、第三次采油可以增加产量,但因开采难度增加、成木攀高,稳定产量的难度极大。

更令人担心的是,国内虽然油气勘探领域广阔且有一定潜力,但是勘探难度愈来愈大.估计在未来20年内,油气资源基础的脆弱性仍将是影响中国油气生产和供应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因此,进一步加

强与世界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政府、国际能源组织和跨国石油公司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和利益纽带,施行“走出去”的战略,是解决中国石油资源紧缺、开采成本较高的有效途径。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面对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一轮竞争,任重而道远的中国石油企业必须树立“关注社会、广爱环境、创造能源与环境和谐”的发展观,既要立足于中国国情,更要借鉴国际上成功的成功经验,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石油工业新世纪的辉煌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石油能源问题,必须选择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方式,坚持施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

第二篇:

论可持续发展论可持续发展

摘要:

面对FI益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途径。

这里由人类所而临的环境问题展开论述,引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基本原则及实施方法进行讨论,最后谈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及取得的成就。

正文: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道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加速了世界文明的演化过程。

但是人类在创建辉煌的现代文明的同时,对发展的内涵却步入了认识的误区,一味滥用赖以支撐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生态急剧破坏,环境日趋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空前紧张的程度。

从产业革命开始,一系列公害问题便日益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

20世纪著名的七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木的四日市哮喘事件、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和米糠油事件,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直接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

以1943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为例。

由于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有毒的浅蓝色烟雾,它导致洛杉矶大部分市民患病。

1955年再度发生的此类事件,使65岁以上的老人五官中毒红肿,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人数达400多人。

再看看日本的骨痛病。

50-60年代居住在H本富山县的村民,因长期饮用被镉等重金属污染的河水和食用含镉的食物,造成镉中毒,很多患者全身疼痛难忍,并引发了贫血、胃萎缩、骨质软化等一系列难以治愈的疾病。

而XX年4月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造成7000余人死于非命,受放射性伤害的人数难以统计,这次核事故使整个欧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XX年的海湾战争引起原油泄漏,造成200万只海鸟丧生,许多鱼类和其他动植物也遭受了灭顶之灾,波斯湾里的一些特产鱼种将永远消失……

环境问题日渐严重,大众对环境问题也日益关注。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

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尽管不少国家在环境治理方而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仍然日趋严重。

目前人类仍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大气污染、酸雨的危害、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和气候变暖、森林资

源被破坏、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资源减少和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全球十大环境与资源问题。

面对严峻的现实,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被迫理性地探索新世纪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试图冲破昔曰牺牲生态环境、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樊笼,寻求一条既能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又能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全新发展道路。

可以说,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把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看得如此深刻,如此重要。

“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首次正式提出讨论。

作为人类社会新的发展战略,它的产生,迅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接受和认同,并进而成为全球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追求文明进步的目标。

XX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XX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它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而的含义:

2•既要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2、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追求代际公平,而且要追求代内公平,即同代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3、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4、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5、可持续发展不等同于持续增长,也不等同于单一因子的发展,而是谋求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强调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既要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而。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代际公平性,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

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

这是与传统发展的根本区别之一。

各代人之间的公平要求任何一代都不能处于支配地位,即各代人都有同样选择的机会空间。

2、可持续性原则

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3、和谐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我们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4、需求性原则

人类需求是由社会和文化条件所确定的,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结果。

与人的价值观和动机有关。

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需求而发展人,强调人的需求而不是市场商品,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活愿望的机会

5、高效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不仅是根据其经济生产率来衡量,更重要的是根据人们的基木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来衡量。

是人类整发展的综合和总体的咼效。

6、阶跃性原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求内容和层次将不断增加和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木身隐含着不断地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阶跃性过程。

(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与环境二元化的经济模式,建立一种把二者内在统一起来的生态经济模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

(1)生产过程的生态化。

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一种无废料、少废料的封闭循环的技术系统。

传统的生产流程是“原料一一产品一一废料”模式而生态模式的生产中,废料则成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而得到循环利用。

(2)经济运行模式的生态化。

我们应当运用经济的机制刺激和鼓励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因素作为经济过程的一个内在因素包含在经济机制之中。

(3)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三)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概念随之诞生。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它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

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

谁在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上占据优势,谁便能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与保障,创造更大的时空与机遇。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将成为争取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基

础和为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标志之一。

(四)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XX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政府率先组织制定了《中国22世纪议程一中国22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开始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为了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人为木,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木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而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是:

(2)持续发展,重视协调;

(2)科教兴国,不断创新;(3)政府调控,市场调节(4)积极参与,广泛合作;

(5)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我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科技教育事业取得积极进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取得成效;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并正在得到不断完善和落实。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做出了相应的成就,虽然目前我们仍而临着诸多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上仍未达成一致意见,但人类己经觉醒,我们相信经过人类的共同努力,地球环境会越来越好。

第三篇:

论可持续发展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

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

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己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插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而。

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

为了人类自身,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通过许许多多的曲折和磨难,人类终于从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念中醒悟过来,认识到两者协调统一的可能性、终于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了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一一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

简称pred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

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它的要求是: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相应的道德水准

60年代末,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人类环境“的概念,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成立了环境规划署。

xx年4月27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漫长斗争的时候,虽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然而,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XX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官方对可持续发展讨论的一个高峰。

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二十一世纪议程》。

到了今天,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频繁,环境与生态的危机也越来越强烈和深刻了。

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2)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

(2)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的生产潜力相协调;(3)像森林和鱼类这样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内,使其不会耗竭;

(4)像矿物燃料和矿物这样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的速率应考虑资源的有限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枯竭;

(5)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和生物,要把对大气质量、水和其他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6)物种的丧失会大大地限制后代人的选择机会,所以可持续

发展要求保护好物种。

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己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

补充: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

xx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xx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

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

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木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

“需要”和对需要的“限制”。

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木需要。

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

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

(2)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

(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

(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木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而的综合体现。

从可持续发展意义上考察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需要分析当前该国所拥有的

政治、经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