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第九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306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第九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第九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第九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第九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第九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第九章.docx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第九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第九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第九章.docx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第九章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练习【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

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2.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3.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4.()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A.常规性

B.发明性

C.创造性

D.无结构的

5.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6.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A.有结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简单问题

D.复杂问题

7.()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形象

B.知觉

C.表面特征的

D.深层特征的

8.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

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过程称为()

A.发现问题

B.提出问题

C.理解问题

D.分解问题

9.()检验虽然可靠,但有些假设不可能或不允许此操作.它是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

A.直接

B.间接

C.结果

D.科学

10.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说明问题的()影响问题解决。

A.难度

B.与现实的紧密度

C.类型

D.呈现方式

11.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

A.序列性

B.认知性

C.复杂性

D.目的性

1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13.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A.推理式

B.算法式

C.演绎式

D.启发式

14.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然后进行算子搜索,逐渐缩小当前问题情境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

A.问题空间

B.手段-目的分析

C.启发式

D.算法式

15.让学生以某种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这种训练方式称()

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

二、多项选择题

1.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是()

A.起始状态

B.中间状态

C.目标状态

D.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E.答案

2.问题解决的特征为()

A.认知性操作

B.操作复杂性

C.目标指向性

D.问题空间性

E.操作系列性

3.专家具有哪些特征()

A.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

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4.发现问题取决于以下因素()

A.智力

B.认知过程

C.主体活动积极性

D.主体的求知欲望

E.主体的知识经验

5.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

A.创造力

B.求知欲望

C.个体思维的灵活性

D.已有知识经验

E.好奇心

三、填空题

1.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将问题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_____问题。

2.问题解决的两种类型是常规性问题解决和_____问题解决。

3.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模式,这一过程分为发现问题、_____、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4._____既是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和记载,也是个体解决问题时所加工的对象。

5.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算法式和_____。

6.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_____和_____。

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_____和定势与_____。

8.根据“新”的程度不同。

创造有_____的创造和_____的创造之分。

9.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流畅性、_____和_____。

10._____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11.创造性和个性二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高创造者一般具有以下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_____,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_____。

12._____扩散即以解决某一问题或制造某种物品的方式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可能性。

四、名词解释

1.问题解决

2.问题空间

3.创造性

4.聚合思维

5.功能固着

五、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2.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3.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4.影响问题的解决有哪些因素?

六、论述题

1.结合实例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2.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

中公专家解析:

尽管对问题表述不尽相同,我们一般将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C。

中公专家解析:

问题可分为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

题干为有结构的问题的定义。

3.B。

中公专家解析:

无结构问题即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4.A。

中公专家解析:

常规性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5.C。

中公专家解析:

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就是不断尝试使错误逐渐减少的过程。

苛勒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杜威认为问题解决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

6.A。

中公专家解析:

练习题属于已知条件和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的问题。

7.D。

中公专家解析:

对问题的表征分为问题的表面特征和问题的深层特征,其中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C。

中公专家解析:

理解问题指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

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过程。

9.A。

中公专家解析:

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10.C。

中公专家解析:

问题的特征影响问题的解决。

特征主要包括类型和呈现方式影响问题的解决。

题干为类型不同的影响。

11.B。

中公专家解析:

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认知性,故选B。

12.B。

中公专家解析: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13.B。

中公专家解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可分为推理式、算法式、演绎式和启发式等。

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算法式,故选B。

14.B。

中公专家解析:

心理学上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然后进行算子搜索,逐渐缩小当前问题情境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手段一目标分析”,故选B。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中公专家解析:

任何问题都有三个基本成分:

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存在的限制与障碍。

2.ACE。

3.ABCDE。

中公专家解析:

选项中所描述的皆为专家的特征。

4.CDE。

中公专家解析:

个人求知欲望强、活动积极性高、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发现问题。

5.CD。

中公专家解析:

思维越灵活,越能从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就能提出越多的合理假设;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扩大假设的数量并提高其质量。

三、填空题

1.无结构

2.创造性

3.理解问题

4.表征

5.启发式

6.直接检验;间接检验

7.已有知识经验;功能固着

8.真正;类似

9.变通性;独创性

10.发散

11.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具有独立性

12.方法

四、名词解释

1.问题解决:

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问题空间:

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

3.创造性:

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4.聚合思维:

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5.功能固着:

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1.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过程的首要环节。

只有存在问题时,人们才有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

(2)理解问题。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3)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常用的方式主要有算法和启发式两种。

(4)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直接检验.即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即通过推论来淘汰错误的假设,保留并选择合理的、最佳的假设。

2.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三个:

(1)环境。

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家庭气氛比较民主等因素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

学校气氛越民主.也越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

(2)智力。

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

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3)个性。

高创造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如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独立性等。

3.智力与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4.影响问题的解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

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

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

(2)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

如前所述,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解决。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第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知识记忆得越牢固、越准确。

提取得也就越快、越准确.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应用同质不同形的各种问题的变式来突出本质特征。

加强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的区分与辨别,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水平。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教师要有意识地沟通课内外、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纵横交叉联系.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只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能够融会贯通、有机配合的网络化、一体化的知识结构。

第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有效的思维方法或心智技能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教师既可以结合具体的学科内容,教授相应的心智技能,如审题技能、构思技能等,也可以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明确地、有意识地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可以逐步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将教师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充实或完善自己的内部认知结构,这是一个由外而内的内化过程。

第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应考虑练习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来精选、设计例题与习题,充分考虑练什么、什么时候练、练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练、如何检验练的效果等。

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与广泛性。

第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鼓励学生对平常事物多观察,主动发现问题,不要被动地等待教师指定作业后,才去套用公式或定理去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假设,而不要对这些想法进行过多的评判.以免过早地局限于某一解决问题的方案中。

(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推敲、分析各种假设、各种方法的优劣,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

2.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力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

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

第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求知。

好奇是创造活动的源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

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而不循规蹈矩。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

对平常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鼓励。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通过给学生介绍或引导阅读文学家、艺术家或科学家传记,或带领其参观各类创造性展览、科学博物馆、与有创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使学生领略到创造者对人类的贡献。

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

(2)推测与假设训练。

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3)自我设计训练。

这是一种灵活性较强的训练课程,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并要注意从活动中激发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4)头脑风暴训练。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