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苯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170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苯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苯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苯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苯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苯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苯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苯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苯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苯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苯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苯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1.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苯分子中含有碳氢单键,故能发生取代反应

B.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单键,该键稳定,不易发生反应

C.苯的挥发性与其沸点低是分不开的

D.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其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解析:

苯分子中碳与碳之间的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既不是单键,也不是双键。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充分说明了其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苯环上的氢原子是以单键的形式连在碳原子上的,能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

凡易挥发的物质都是沸点低的物质。

答案:

B

2.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是(  )

解析:

判断有机物分子中原子共面问题,必须熟悉三种代表物的空间结构。

即:

CH4,正四面体,最多三个原子共面;CH2=CH2,平面结构;,平面结构。

A、C中把氯原子看作氢原子,所以全部共面。

B中苯环平面和乙烯平面可以共面。

D含有甲基(—CH3),所以不可能所有的原子共面。

答案:

D

3.与甲烷、乙烯相比,苯的独特性质具体来说是(  )

A.难氧化,易加成,难取代

B.易取代,能加成,难氧化

C.易氧化,易加成,难取代

D.因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易加成为环己烷

解析:

在50~60℃条件下,苯能跟混酸(浓硫酸与浓硝酸混合而成)发生取代反应,反应较易进行;在加热加压并有催化剂存在时,苯能跟H2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跟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也就是说,苯的加成反应能进行,但较难;苯很难被氧化(燃烧除外),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

B

4.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

A.甲烷B.苯C.乙烯D.乙烷

解析:

甲烷和乙烷都属于烷烃,只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不易发生取代反应,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苯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

B

5.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消耗氢气最多的是(  )

答案:

D

6.人们对苯及芳香烃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已知分子式为C6H6的烃结构有多种,其中的两种为(Ⅰ)和(Ⅱ)

①这两种结构的区别表现在:

定性方面(即化学性质方面):

Ⅰ能________(填字母)而Ⅱ不能。

a.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b.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定量方面(即消耗反应物的量的方面):

1molC6H6与H2加成时Ⅰ需________mol,而Ⅱ需________mol。

②今发现C6H6还可能有另一种立体结构(如下图所示),该结构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_种。

(2)萘也是一种芳香烃,它的分子式是C10H8。

请你判断它的结构简式是下列中的________(填字母)。

(3)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中碳碳之间的键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Ⅰ是环状烯烃,可以发生的反应有a、b、c、d,而Ⅱ(苯)不能发生a、b两反应;Ⅰ含2个双键,加成时需2molH2,Ⅱ(苯)加成时需3molH2;

(2)由分子式C10H8可判断萘的结构式只能是C选项。

答案:

(1)①ab 2 3 ②3 

(2)C (3)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苯与乙烯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两者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C.都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

D.等物质的量的苯和乙烯完全燃烧时,乙烯耗氧多

解析:

苯、乙烯均为平面型结构,A正确;苯一般情况下不能与酸性KMnO4溶液、溴水发生反应,B、C错误;苯的分子式为C6H6,乙烯分子式为C2H4,故等物质的量的苯与乙烯完全燃烧时,苯耗氧多。

答案:

A

2.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甲烷与Cl2混合,光照后黄绿色消失

解析:

A项反应为CH2===CH2+Br2―→CH2BrCH2Br;B项未发生化学反应;C项乙烯发生氧化反应;D项CH4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A

3.下列各组有机物中,仅使用溴水不能鉴别出的是(  )

A.苯和四氯化碳B.乙烯和丙烯

C.乙烷和乙烯D.苯和酒精

解析:

A中,苯萃取溴后在上层,水在下层;CCl4萃取溴后在下层,水在上层,可鉴别。

B中,乙烯和丙烯均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无法鉴别。

C中,乙烷不与溴水反应,不能使溴水褪色,而乙烯能与溴水反应使其褪色,可鉴别。

D中,酒精与水混溶,不分层,可鉴别。

答案:

B

4.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苯与浓溴水用铁作催化剂制溴苯

B.将苯与浓硝酸混合共热制硝基苯

C.加入水后分液可除去溴苯中的溴

D.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硝基苯和水

解析:

苯与液溴在FeBr3作催化剂时才能反应生成溴苯,苯与浓溴水不反应,A错误;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在水浴加热时生成硝基苯,B错误;溴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苯中的溶解度小,除去溴苯中过量的溴,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再分液,C错误;硝基苯难溶于水,应用分液漏斗分离,D正确。

答案:

D

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其分子结构中处在同一平面内的原子最多有(  )

A.15个B.16个,C.17个D.18个

解析:

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和苯环上的原子共面,共有12个,—CH3上有一个H与苯环共面,根据乙烯的结构知—CH===CH2中所有原子共面,都可与苯环共面,所以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最多有17个。

答案:

C

6.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结构简式为

,它一般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溶剂

B.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烟

C.它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4倍物质的量的氢气加成

解析:

因苯乙烯为烃,故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A项错误;其分子式为C8H8,与苯(C6H6)具有相同的最简式,故燃烧时现象相同,B项正确;因分子中含—CH=CH2,故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C项正确;1mol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1molCH2=CH—能与1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D项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52分)

7.(16分)某烃A不能使溴水褪色,最简式是CH,0.1molA完全燃烧时生成13.44L二氧化碳(标准状况)。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根据下列条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

①A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反应生成B: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②在催化剂作用下A与H2反应生成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解析:

该烃的最简式是CH,0.1molA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为13.44L÷22.4L·mol-1=0.6mol,故该烃分子中碳原子数为0.6mol÷0.1mol=6,所以氢原子数也为6,则A的分子式为C6H6。

又因A不能使溴水褪色,故A为苯。

答案:

8.(16分)探究苯与溴的反应生成溴苯的实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分析装置并完成下列题目:

(1)关闭F夹,打开C夹,向装有少量苯的三颈烧瓶中由A口加入过量溴,再加入少量FeBr3,塞住A口,则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E试管内出现的现象分别为:

D:

______________,E:

________________。

(3)待三颈烧瓶中的反应进行到仍有气泡冒出时,松开F夹,关闭C夹,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FeBr3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溴化氢遇水蒸气产生白雾,遇硝酸银溶液产生溴化银淡黄色沉淀。

答案:

 

(2)石蕊溶液变红 出现淡黄色沉淀 (3)洗气瓶内水面上出现大量白雾

9.(20分)某液态烃的分子式为CmHn,相对分子质量为H2的39倍。

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因反应而褪色。

在催化剂存在时,7.8g该烃能与0.3mol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饱和烃CmHp。

(1)m、n、p的值分别是m=________,n=________,p=________。

(2)CmHp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CmHn能和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有机产物的名称是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知CmH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2=78,且1molCmHn可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但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因反应而褪色,推测符合情况的只有苯(C6H6),1mol苯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6H12(环己烷),苯也能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1)6 6 12 

(2)  

取代 硝基苯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位于化学必修2的第三章的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教材中明确介绍了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苯又是芳香烃化合物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物质,掌握了苯的性质可以为后面选修5中系统地研究芳香烃及其衍生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中,苯分子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真正用杂化轨道理论及价键理论中的大π键来解释苯分子的结构那又是在高二年级才学的选修3中的内容,所以此时只要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第一章中所学的化学键的知识,把苯中的化学键理解为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即可。

同时,在关注苯的广泛用途时还应让学生认识其危害性,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正是因为苯的毒性所以本节课教学不适宜学生分组实验,部分实验由教师演示,部分实验变成实验录像、电脑动画模拟。

学情分析

在第一学期主要学习无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第二学期又刚刚学完了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的第一、二两章后,学生开始进入熟悉而又神奇的有机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学习热情高,我们教学中应充分抓住这一点进行引导探究式教学,多做实验、多设计探究活动,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学习“苯”之前已学习了烷烃——甲烷、烯烃——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一些特征反应,少部分学生甚至还了解了碳碳叁键及环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先备知识”,这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点来引导学生对比前面刚刚学过的甲烷和乙烯的性质得出苯的独特的性质,帮助他们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逐步熟悉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但是,此时学生有机知识储备并不多,接受新知识能力有限,更谈不上知识的综合整理,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不能随意增加难度,不能随意补充知识如苯的磺化反应、硝化反应中存在的副反应等等,更不能将知识面拓展到苯的同系物甚至芳香烃,这样会大大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乃至丧失对有机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苯的分子结构,了解苯的来源和物理性质,了解苯的可燃性、稳定性、取代反应等化学性质及主要用途和毒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物展示、学生自学及趣味实验演示了解苯的物理性质。

(2)通过对苯分子式的可能结构分析,然后设计实验探究验证,再提供信息资料分析最后得出苯的特殊结构,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老师讲解及录像、动画演示,掌握苯的稳定性、可燃性、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等重要化学性质。

(4)通过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同学的生活经验介绍以及老师组织的讨论来了解苯的用途、毒性和减少苯对人伤害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趣味实验、结构分析、实验求证、实验动画模拟、讨论交流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谁发现了苯的结构?

”史实真实性的追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实质朴的科学品质。

教学准备

(1)课前单独布置家中有上网条件的五位学生去查阅苯的用途和毒性。

(2)课前对全班同学布置思考题:

就学过的有机知识,尽可能地写出C6H6的各种结构式。

(3)准备好实验:

苯的燃烧;苯用冰水冷却;苯和溴水反应;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4)准备好分子模型:

甲烷;乙烯;苯。

(5)准备好苯的溴代、硝化反应的实验录像,苯的氢化反应的动画演示,和网上查到的有关资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这种有机物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我们国内年需求量就达200万吨以上,且有年均5%的增长率。

同时又因为它的毒性,它在建筑装潢材料中广泛使用而让老百姓们对它谈之色变、避之不及,那么它是谁呢?

倾听、关注、思考、回答

“它是苯”

由苯的两面性——广泛用途和毒性,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探究意识;

同时也为后面的几位学生详细介绍苯的重要性和毒性埋下伏笔

[第一组活动]

围绕苯的物理性质展开

活动1:

展示苯的样品后,让学生观察,不强迫但鼓励学生闻一闻气味,再给学生布置任务:

结合课本内容和生活经验讨论、整理归纳出苯的物理性质,得出结论。

观察→阅读自学、思考交流→做笔记

1.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有毒性;

2.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3.熔点为5.5℃,沸点为80.1℃

因苯的毒性所以不强迫学生闻气味,但会鼓励学生闻,因为这极少量不会有伤害而且学生熟悉气味后在生活中遇到会知道防范。

自学和讨论交流为下面能灵活地运用苯的物理性质解释实验现象做好铺垫。

活动2:

趣味实验演示

滴两滴苯在手掌心,迅速用打火机点燃,苯在手掌上迅速燃烧发出明亮火焰且冒浓烈黑烟但手却毫发无损。

观察→震惊→积极思考→解释原因

苯极易挥发,它是一边挥发一边燃烧,且量少,所以不会烧伤手。

表面危险、有违常理的实验现象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去寻找内在原因,强化了对苯挥发性的认识。

因苯的毒性会明确禁止学生做。

但我自身还是做了,是考虑到苯的量少且迅速挥发燃烧,且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整体还是利大于弊,所以值得一试。

活动3:

小探究实验→两个思考

实验:

取两毫升苯放在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思考:

1.标准状况下,1mol苯是22.4L吗?

2.冬天时,试剂瓶中苯会结冰,请帮老师想想办法,如何从试剂瓶中取用苯?

思考、预测现象→观察→验证结果→解释原因→再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苯的熔点5.5℃,而冰水混合物为0℃,所以苯凝为无色晶体。

标况下苯的状态决定了1mol与22.4L无关

用热毛巾捂或水浴加热一会让苯熔化再取用,而不是砸碎取用。

从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出了对不同温度下苯的状态的思考;

再联系到平时解题时容易错误的问题——忽视温度与状态的联系,较为自然地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避免再错;

最后再联系到冬天苯试剂的取用问题,虽貌似简单但体现出一个学以致用的理念,引导学生善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本人的教学经验来看,平时教学中如果我们不注意引导学生就很难主动地去做,所以这花三四分钟的时间还是值得的。

[第二组活动]

围绕苯的结构展开

活动1:

昨天布置同学们思考的问题

展示自画的C6H6的各种同分异构体

CH≡C—(CH2)2—C≡CH

CH2===CH—C≡C—CH===CH2

 

……

以先备知识为基础,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写出多种多样的结构式,巩固碳的四价键理论,巩固C—C和C===C的结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就苯的分子式C6H6可能有哪些结构式”,同学们想出来几种呀?

愿意上来展示一下吗?

就学生展示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指出错误之处,肯定创意之处。

活动2:

引导学生由所学的乙烯的知识设计实验验证苯中是否有C===C?

演示实验1:

苯不能使溴水褪色,同时结合分层现象复习萃取分层的知识,苯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的物理性质及溴的苯溶液的颜色。

演示实验2: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同时结合苯层仍为无色的现象对比实验1中溶液的颜色指出盐不溶于苯的性质。

实验观察→分析现象→积极思考→得出结论

与教师共同排除不可能的结构式

借此对比观察,区分两个重要的知识:

盐与卤素单质在苯中截然相反的溶解性。

活动3:

通过介绍苯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又进一步排除了如下图所示的饱和脂环烃等结构

聆听、思考

交流、讨论

排除了苯中全部C—C的可能性,为悬念再加砝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苯的真实结构呼之欲出。

活动4:

设疑:

那么苯的分子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

提供信息1:

1935年,詹斯用X射线衍射法证实苯环呈平面的正六边形

提供信息2:

隧道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苯的结构

提供信息3:

科学实验测得苯分子中的六个碳碳键完全相同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苯的真实结构,并结合模型讲解。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所给的信息资料得出结论

1.分子式:

C6H6 最简式:

CH

2.结构式:

凯库勒式

结构简式:

3.结构特点:

平面正六边形,所有碳碳键等长,是一种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科研本身就是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必须付出辛勤和不懈的努力。

2.使学生认识到新技术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鼓励学生不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3.可补充介绍如下数据,帮助理解苯的结构:

键角120°,苯分子中的碳碳键长是1.4×10-10m

而C===C:

1.33×10-10m

C—C:

1.54×10-10m

活动5:

是谁发现了苯的结构?

由课本上介绍凯库勒关于苯结构提出的假说,再质疑这个史实的真实性,拿出最新事实证据:

是奥地利的一位中学教师约瑟夫·劳施密特在1861年就提出了苯的结构。

强调“实事求是”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

看资料→思考→达成共识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实质朴的科学品质。

[第三组活动]

围绕介于单双键之间的特殊的化学键展开苯的化学性质的研究

活动1:

结合实验的现象书写方程式并明确现象。

1.苯的氧化反应

(1)2C6H6+15O2

12CO2+6H2O

(2)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苯燃烧的现象对比甲烷和乙烯,浓烈黑烟是因为含碳量高

回顾强化苯的稳定性,难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巩固烃的燃烧通式,并能透过和甲烷、乙烯燃烧现象的不同分析出内因——含碳量的不同,即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2:

观看实验的录像和反应机理的动画演示

2、苯的取代反应

(1)溴代反应

溴苯为无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注意无水条件和催化剂)

(2)硝化反应

硝基苯为无色油状液体,苦杏仁气味,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讨论水浴加热的优点

讨论长导管的作用

看动画→思考、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由学过的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来理解分析苯和液溴的取代反应,强化了反应条件,并和乙烯和溴水的反应进行比较。

水浴加热优点:

便于控制恒温50~60℃;可以均匀加热;避免了明火加热。

长导管的作用:

平衡内外气体压强;减少内部有毒蒸气的挥发

对重要的实验操作进行讨论分析,增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分析能力。

用动画模拟反应机理把抽象难理解的理论知识简单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

活动3:

观看动画演示

3.苯的加成反应

小结苯的化学性质:

能燃烧,难取代,难加成

看动画→思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抓住事物的最重要特征用简单的几个字总结,把本课的知识重点理清,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通过不断归纳总结,达到让学生温故知新的目的,训练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第四组活动]

围绕苯的用途和毒性展开

活动1:

组织学生介绍网上查到的苯的用途的资料

活动2:

组织学生介绍网上查到的苯的毒性的资料并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减少苯的危害。

倾听→思考、讨论→记录→得出解决方案

1.制造化工产品应尽可能减少“三废”排放

2.不用苯做有机溶剂,改用其他无毒或毒性小的溶剂如丙酮、乙酸乙酯等

……

1.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亲身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影响甚大。

2.让学生能一分为二地认识苯的用途和危害,即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同时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和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后思考]你能找出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苯分子中不是单双键交替的?

你能拿出我们本节课没有讲过的事实证据吗?

请列举四个以上的证据。

课后思考

巩固所学知识,并期望学生能想到诸如邻二溴苯只有一种这样重要的事实证据来等等,将课堂思维延伸到课外。

1.为了体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覆盖了苯的全部教学内容,既有苯的结构、性质的探究、讨论;又有实验的设计、实验装置的讨论;还有苯的用途和危害介绍和治理方案的讨论,教学容量较大,所以同时也就不能再设计课堂练习这个环节,没能当堂巩固消化所学知识。

在下次教学中可以尝试把教学的第四组活动即苯的用途和危害性讨论作为课后实践布置下去下节课讨论,从而把这段时间用来进行课堂练习,以达到及时总结巩固知识的效果。

2.本节课的前三个环节设计基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科学假说→实验探究结合信息资料→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线索进行实际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始终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探究意识非常强烈,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训练,培养了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由于学生有机知识储备还不足,整体思维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提出的假说、设想不够全面大胆,分析一些问题也不够严谨;但学生在被要求课后查阅资料方面准备是非常充分的,学生查到的内容相当丰富,在课堂上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是也非常高的,这些都反映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巨大的学习热情。

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应坚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认真扮演好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苯的物理性质

二、苯分子的结构

1.分子式:

C6H6

2.结构式:

三、苯的化学性质

1.苯的氧化反应

2.苯的取代反应:

(1)溴代反应 

(2)硝化反应

3.苯的加成反应

1.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了解生活中可能接触苯或含有苯环结构物质的主要场所,查阅资料并与他人讨论这些物质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防护建议,写成小论文。

2.查阅资料,了解苯的分子结构的认识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