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及产业集聚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018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及产业集聚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及产业集聚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及产业集聚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及产业集聚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及产业集聚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及产业集聚研究.docx

《北京市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及产业集聚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及产业集聚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及产业集聚研究.docx

北京市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及产业集聚研究

  

 

  

北京市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及产业集聚研究

 

  

 

 

 

 

 

 

 

   

 

 

 

 

 

近年来,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凭借着自身的机制灵活、生产高效、市场敏感等优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力量。

但在我国目前的公共政策和市场环境下,其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

同时,由于企业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问题、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和市场声誉参差不齐问题、同质化恶性竞争问题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面临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导致的诸多发展瓶颈。

为此,建设产业园区,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为中小企业搭建发展服务平台,是促进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相互促进、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文化中心,拥有全国最多的非公有制文化机构,并且建立了全国首家综合出版产业示范园区——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为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搭建了正式的出版渠道平台。

同时,为了形成更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园区的二期工程也正在建设中,同时,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也面临如何规划和管理,从而高效率发挥园区功能的问题。

一出版产业园区的功能

产业园区是我国新闻出版企业合作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产业集聚、提升产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

综合已有研究,出版产业园区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孵化功能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同其他生物一样有着生命个体的特征,其发展也会经历如同生物一样的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产业园区对于企业的孵化功能主要体现为初创时期和成长时期。

在企业的初创时期,针对企业组织结构简单、运行灵活且不规范、实力较弱、依赖性较强、波动大、破产率高、管理工作不规范、发展速度不稳定等特点,园区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帮助。

比如,由园区帮助企业向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提出资金扶持申请,园区为企业提供优惠的租金、税收政策,对企业和项目直接进行投资或者为企业提供行业交流的机会与平台,为企业进行专业的行业培训等。

在成长期,针对企业实力增强、规模急剧膨胀、管理和组织复杂化、发展速度加快的特点,由园区为企业提供融资平台或者园区作为企业担保人,为企业提供优惠的租金、税收政策,为企业提供品牌推广、管理培训等服务。

(二)聚集优化功能

产业园区作为众多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的集聚地,将各种形式的出版资源集合在一起,通过对资金、人才、技术、土地等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构筑合理的企业集群,从而形成规模优势,产生集聚效应,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三)空间载体功能

产业园区的另一个具体功能是空间载体,通常是由政府划出一块区域进行规划,通过优化区域内的软硬件环境,为企业提供一系列服务,以此吸引和鼓励企业进驻和发展。

为此,园区建设规划通常要考虑将园区内的出版资源合理布局,协调分布产业板块和功能区域,使产业园区内单位面积上的产出远远高于非产业园区,并做好产业的承接与转移工作。

(四)结构转换与提升功能

在深化出版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版产业园区承接的一大功能就是转换,转换机制、转换结构,加强出版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调,培育新的出版形式。

通过建设出版产业园区带动出版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带动其所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五)文化体验与消费功能

出版产业园区除了具有产业功能外,也还原了“园区”的概念。

通过营造自然、优美、和谐、具有独特文化氛围和品位的园区环境,开设出版文化展示区,开辟特色旅游观光通道,引进特色书店、24小时书店、二手书店、酒吧、咖啡厅、茶馆、影厅、餐厅,举办新作品阅读体验活动,开展书评比赛等举措,为市民提供出版文化体验与消费。

二出版产业的集聚效应及其评价方法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从19世纪马歇尔首次提出产业集聚现象以来,学术界对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形成了许多经典理论,例如,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韦伯的古典区位理论、克鲁格曼的集聚理论、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等。

根据已有的学术成果,结合出版产业自身的特点,本文总结了出版产业的集聚效应,得出评价指标。

(一)出版产业的集聚效应

出版产业的集聚效应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效应

产业集聚使专业化的分工更加细致,使企业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形成马歇尔的“外部规模经济”。

2.网络效应

产业集聚形成产业社会网络,有利于行业信息流通和企业互动,同时增强企业间的信任,降低交易成本。

3.创新效应

产业集聚为同行建立了良好的信息网络,这有利于知识的溢出,同时给企业带来了竞争的压力与动力,迫使企业不断寻求创新,提高竞争优势。

4.品牌效应

产业集聚形成园区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从而有利于企业的谈判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降低企业进入和退出风险,提高战略管理能力。

5.人才磁场效应

产业集聚形成对专业人才的磁场效应,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人才搜寻成本,便于专业人才的集聚和相互学习,提升产业人力资源水平。

6.示范效应

同在一个产业园区,不同的企业也会有不同的优势,同在一个园区有利于推动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宣传与学习,降低企业自身搜索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二)出版产业的集聚效应评价方法

针对上述6种出版产业集聚效应,其对应的评价指标如下。

1.规模效应的评价

(1)公司是否获得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

(2)公司获得出版渠道的成本是否降低

(3)公司是否因入园获得税收优惠

(4)公司是否在园区内享受优惠的租金

(5)相对于入园前,公司经营成本是否降低

(6)相对于入园前,公司的工作效率是否明显提升

(7)相对于入园前,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否更加聚焦

(8)相对于入园前,公司的队伍是否更加专业化

(9)入园后,公司是否将非核心业务进行了外包

2.网络效应的评价

(1)公司是否与园区内兄弟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入园后,园区内企业之间沟通、交流是否顺畅

(3)入园后,公司是否与上下游的社会网络关系得到拓展

3.创新效应的评价

(1)公司是否在与园区内兄弟企业的交流中获得创新的灵感

(2)入园后,公司创新行动是否明显增加,创新能力是否明显提升

4.品牌效应的评价

(1)公司的知名度是否因入驻园区而提高

(2)园区的品牌是否使公司获得了新资源和新市场

(3)园区的品牌是否使公司的竞争力明显提升

5.人才磁场效应的评价

(1)入园后,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是否明显增强

(2)入园后,公司员工的专业胜任力水平是否明显提高

6.示范效应的评价

(1)公司的工作和成果是否多次被媒体宣传报道

(2)公司是否常常接受同行的参观、访问

三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的运作情况与集聚效应

(一)园区基本情况

北京出版产业园区全称为“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是中国首家综合出版产业示范园区。

目前入驻企业业态包括选题策划、内容制作、图书出版、版权运营、电子期刊、手机阅读、数字教育等。

企业所有制包括民营、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等多种所有制形式。

作为全国唯一获得资质的国家级、综合性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北京出版产业园区将自身定位于“出版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改变了民营出版企业长期游离于体制外、资源分散、放任自流的出版合作方式,为民营企业有序参与出版提供了正式、合法的渠道,从而激发了民营出版企业的活力,为发挥包括民营出版企业在内的多种出版资源优势、推动出版业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园区由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运营管理和出版服务职能。

通过选题引导和审读把关等措施,确保出版物的内容安全。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园区出版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资讯服务

为了及时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相关政策资讯,园区建立了信息报送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各种政策信息、规章制度等,并通过园区的统一组织和协助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扶持。

2.选题审核

为了帮助园区内企业在选题上实现规范和高效,园区建立了实时选题申报平台,并及时组织选题审核工作,为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把握选题标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对于通过审核的选题,园区会提供出版渠道。

3.内容质量审读服务

在出版物的内容质量把关上,园区主要通过“三审三校”的审读服务来实现。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专门设有审读中心,对企业报送的书稿进行三个层面的严格审读,此外还外聘了一些审读专家,解决审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4.印制服务

园区对企业的印制服务是通过规范印刷流程来实现的。

通过审核印制委托书的信息、印刷费用拨转、相关单据的归档等流程,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全程监管印制过程,避免版权和财务纠纷的发生。

5.整体品牌推送服务

园区不仅在选题、审读、出版上为入园企业提供支持,还提供其他一些附加的服务,包括统一组织编辑培训、协调当地政府和园区企业的关系、组织行业交流活动等。

在参加书市、书展方面,园区通常都组织园区内企业统一参加,这样既节约成本,又有利于展示整体形象。

同时,园区还注重对企业的品牌建设服务,在入园企业中做的每一本书都可以在书脊和版权页上打上企业的LOGO,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6.专业培训服务

园区会组织一些讲座和培训,包括宏观政策、管理经营、专业知识等多方面内容。

这些培训帮助园区企业规范管理,明确出版导向,提升业务技能。

7.交流推广服务

园区会不定期举办沙龙、图书促进交流会等活动。

交流的内容有很多,比如产业政策、公司战略,共享一些市场变化的信息,企业定位、模式等。

也为园区与企业的交流提供了机会,让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变成竞合关系。

未来,园区将以出版服务、版权交易、公共阅读、科技创新、投资融资五大服务平台为特色(见图1),全面吸引优质民营文化企业入驻。

图1园区的五大服务平台

(二)园区公共服务效果

为了了解园区的公共服务状况以及园区内企业对相关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对公共服务的其他诉求,本文通过问卷和企业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调查。

通过问卷的形式,本文对于园区公共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从收到的10份反馈问卷来看,政策资讯服务和版权交易平台服务满意度最高,为0.9分,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其次,满意度为0.8分,人才开发与培训平台、内容质量监督服务、出版物制作服务也获得了0.7分的满意度。

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关于园区公共服务效果的问卷反馈结果

表1关于园区公共服务效果的问卷反馈结果-续表

同时,在现场走访园区企业的过程中,受访企业对园区提供的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主要体现在园区的基础设施、政策咨询、申报政府项目基金、企业品牌与知名度提升、行业交流研讨等方面。

同时也希望,园区能在缩短国企和名企之间的差距、专业人才输送、吸引风险投资、争取更多的产业政策、扩大园区空间等方面继续努力。

(三)园区产业集聚状况分析

根据回收的10份反馈问卷,分析园区的产业集聚状况。

1.规模效应分析

针对规模效应的反馈问卷结果如表2所示。

针对问卷反馈结果,将每项问题反馈为“同意”和“非常同意”的认定为正向效应反馈,即认为该项效应在被试企业存在,将每项问题的正向效应反馈比例加总,得到“效应指数”,即表示具有该项效应的企业占比。

例如,“经营成本明显降低”的效应指数为0.5,表示反馈的企业中有50%具有该项效应特征。

从表2可知,反馈问卷显示的园内企业规模效应指数均值为0.6,即表示60%的企业入园后获得规模效应。

其中表现显著的有税收优惠、园区优惠租金和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方面。

而经营成本、出版资源成本和业务聚焦方面相对不显著。

表2关于规模效应的问卷反馈结果

2.网络效应分析

针对网络效应反馈的情况以及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效应指数如表3所示。

可见,反馈结果显示的网络效应指数均值为0.57,表示57%的企业入园后获得网络效应。

其中,网络效应主要体现为园区内企业的沟通和交流上,而针对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关系还没有普遍建立。

表3关于网络效应的问卷反馈结果

3.创新效应分析

针对创新效应的问卷反馈情况如表4所示,其效应指数均值为0.65,表示65%的企业在园区获得了创新效应,具体体现为创新活动的增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灵感的获得。

表4关于创新效应的问卷反馈结果

4.品牌效应分析

针对品牌效应反馈的情况如表5所示。

可见品牌效应的指数均值达到0.77,是所有集聚效应中得分最高的项目。

说明企业入驻园区对自身品牌的建设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企业因入驻园区获得的品牌效应具体体现在:

企业知名度得以提高,竞争力得以提升,获得资源的渠道得以拓宽。

表5关于品牌效应的问卷反馈结果

5.人才磁场效应分析

针对人才磁场效应反馈的情况如表6所示,可见,人才磁场效应的指数均值达到0.65,说明65%的企业因入驻园区而提高了人才的吸引力,同时使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得到提高。

表6关于人才磁场效应的问卷反馈结果

6.示范效应分析

针对示范效应反馈的情况如表7所示。

可见示范效应指数均值为0.6,体现为60%的入驻企业作为示范企业而被媒体宣传、被同行学习参观。

表7关于示范效应的问卷反馈结果

综上所述,基于反馈问卷结果计算的6项集聚效应指数均值汇总如表8所示。

可见,将6项效应指数平均计算得到的集聚效应综合指数为0.64,说明,综合来看,64%的企业在园区中体现出聚集效应,另外36%的企业集聚效应不显著。

表86项集聚效应指数均值汇总

四中外出版产业园区案例启示

通过上海张江园区、韩国坡州园区和美国好莱坞集聚区的案例研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启示。

(一)园区的形成基础是产业集聚,园区建设需要以促进产业集聚为宗旨

上述三个园区的案例都表明,蓬勃发展的园区,一定是汇集产业链各领域和环节的产业集群。

企业入驻园区的主要目的是寻求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获得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和长期发展的机会。

反过来,园区只有提供足够的空间布局产业各种业态,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

张江园区发生的一些入驻企业跳槽现象说明,仅靠短期的政策优惠和补贴,并不能长期吸引企业留驻园区,更不能长期促进产业发展。

(二)产业集聚需要突破传统产业边界,树立“大出版”“大文化”的产业生态圈理念

从上海张江的数字出版基地到韩国的坡州出版城,都可以发现,出版产业已经远远地超越传统的产业边界。

张江园区的特点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表现为以IT技术为基础,带动原创内容的生产和运营,形成了集内容生产、平台运营、技术提供、终端开发、配套支持于一体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链。

一些受欢迎的作品,常常是线上线下互动、表现形式多样(如纸质书、游戏、影视作品等)的产品。

同时,跨产业边界的业务融合,也为园区管理实现一体化服务运营提供了可能。

同理,坡州出版城以“出版之都”为基础,打破传统出版边界,构建集音乐、电影、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文化信息中心”,通过图书咖啡厅、画廊、表演舞台、美学建筑等功能的拓展,打造了“文化博物馆”和“联合艺术村”,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充分的伸展空间。

(三)高效率的园区运营模式,需要将政府的服务功能和园区的市场化运作职能分开

上述案例都说明,园区在推动产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甚至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在土地开发、税费减免、产业初创激励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这些案例也说明,政府的孵化作用对初创期的企业更加显著。

随着园区的发展和企业的成长,政府的作用应更多地体现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公共服务提供。

这些公共服务可以由政府直接派出机构完成,也可以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委托企业运作。

园区的一般经营应该交给市场,这一方面会减轻政府负担;另一方面也会激发园区活力,促进园区的管理创新,从而在市场化运作中提高效率,实现自我造血功能。

(四)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及其创造力,有效的人才激励措施和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是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

好莱坞创造的辉煌,充分证明了创意与创造力的价值和魅力。

而创意和创造力的核心,是人才。

对于人才的激励,不仅需要有效的财务制度,而且需要宽松、独立、自由的文化氛围。

同时,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风险性,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是解决资金筹措的重要环节。

为此,好莱坞的预售与完片担保制度,为我国探索文化创意风险投资治理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五北京地区出版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策略

综合以上调查研究与分析的结果,北京地区出版产业园区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完善。

(一)扩大园区基地建设,增加入园企业数量,引进产业链上不同业态的企业,促进多媒体融合,打造“大出版”和“大文化”的出版产业生态圈

目前,北京地区正在进行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的二期建设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开发。

这是扩大园区规模、提高产业集聚效应的良好契机。

借鉴上海张江、韩国坡州等运行较好的园区经验,需要考虑引进产业链上不同业态的企业入驻,并形成产业规模。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其在文化出版产业中的应用,多媒体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传统的出版产业边界逐渐模糊,出版业与游戏影视、互联网通信、教育培训、文化休闲、广告艺术等相关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态势逐渐形成。

因此,园区建设应突破传统行业边界,打造“大出版”和“大文化”的出版产业生态圈,从而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推动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

(二)针对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给予侧重点不同的扶持政策,使国家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起到真正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作用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瓶颈也不同。

为此,针对企业所在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政府部门应该给予不同的扶持政策,以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例如,初创企业最需要的是资金和基础设施的支持,而发展中的企业更关注税收的减免。

从长期发展的视角,政府的人才支持政策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针对园区不同的职能,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绩效考核标准。

对公益性的公共服务,采用政府补贴和政府采购的方式;对国有资产的运营,应采用市场化经营方式

张江园区的实践证明,园区管理部门通过职能分解、分类考核的方式,可以实现既完成国家管理园区的公共任务,又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

同时,国有资产的市场化运营,不仅提高了园区效益,也为实现园区自我造血功能提供了可能。

(四)重视园区的软环境建设,促成园区从“管理”向“服务”的职能转型,提高园区服务企业的水平

企业在园区集聚,最重要的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共赢。

为此,短期的房租减免等优惠政策并不能长期吸引企业留驻。

企业对园区的需求,更多地体现为对服务等软环境的需求,针对版权的法律服务、人才服务、金融服务以及参观、培训、讲座、论坛、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都是企业看重和需要的。

园区只有通过服务这棵“梧桐树”,才能吸引业内优秀的“金凤凰”入驻。

(五)引进风险防控体系,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好莱坞的经验说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风险,需要引入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

其中,资金风险是最关键的一环。

为此,出版产业的发展,仅靠政府的公共投资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

北京地区的新园区建设,需要考虑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这样才能真正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