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7839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含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含答案.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习题含答案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同步练习

1.给汉字注音。

颓()  与()  歇() 

2.加点词语解释。

(1)五色交辉  交:

()          

(2)四时俱备  时:

()  俱:

()

(3)晓雾将歇  歇:

()           

(4)夕日欲颓  颓:

()

(5)沉鳞竞跃  竞:

()          

(6)古来共谈  共:

()

(7)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

() 欲界:

()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

3.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

(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重点语句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四时俱备()  

(2)夕日欲颓()

(3)晓雾将歇()  ()

(4)古来共谈()

6.一词多义。

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书:

①谢答中“书”:

()

②谢答中书“书”:

()

③乃书诗四句:

()

 

7.课文内容理解。

(1)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

共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

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8.开放性试题。

《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

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tuí  yù  xiē

2.

(1)五色交辉  交:

交相           

(2)四时俱备  时:

四季  俱:

(3)晓雾将歇  歇:

消散           

(4)夕日欲颓  颓:

坠落

(5)沉鳞竞跃  竞:

争相           

(6)古来共谈  共:

共同

(7)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

实在  欲界:

人间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参与,这里指欣赏

3.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

(1)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2)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早晨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

   

(4)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5.

(1)时 古义:

季节 今义:

时间  

(2)颓 古义:

坠落 今义:

消沉,委靡

(3)歇 古义:

消散 今义:

休息

晓 古义:

清晨 今义:

知道

(4)谈 古义:

称赞 今义:

谈论

6.与: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2)念无与为乐者:

和。

书:

(1)谢答中“书”书:

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2)谢答中书“书”:

书信,是一种文体。

(与之类似的有《与朱元思书》吴均)

(3)乃书诗四句:

动词,书写(来自《伤仲永》王

课后能力提升:

7.课文内容理解。

(1)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①“美”字 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 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8.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

 

《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1.释词。

⑴欣然起行(欣然:

⑵怀民亦未寝(寝:

⑶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⑷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耳:

2.译句。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本文作者,宋朝文学家,与其父、其弟并称“三苏”。

4.对这篇文章中心意思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记一次夜游的经历以及所见美景。

B、记夜游所见的美景,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C、向读者介绍只有以闲适的心情才能发现美的审美经验。

D、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与不平。

5.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原文填写。

①夜游的原因是;

②夜游的背景是;

③夜游的心情是;

④写景的一句是;

⑤抒发的感慨是;

⑵“寻张怀民”一句中,将“寻”改为“访”好不好?

为什么?

⑶本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时写下的,综观全文,你觉得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态?

6、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庭下|如积水空明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D.“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2.阅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遂至承天寺:

________。

②积水空明:

________。

③盖竹柏影也:

________。

④但少闲人:

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________。

(3)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_______。

(4)本文的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⑴高兴的样子

⑵睡觉

⑶一同,共同⑷句末语气词,罢了 

2.⑴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

⑵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3.苏轼;苏洵;苏辙 

4.B 

5.⑴①月光入照,引发兴致

②月光美好的夜晚

③欣然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不好。

“寻”有一种急欲找到的迫切感,确切地写出作者渴望与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同时也暗写出怀民也在院中赏月的情状。

⑶有贬谪的悲凉,有人生的感慨,有赏月的欢喜,也有漫步的悠闲,还有壮志难酬的郁闷及自慰自嘲自解的无奈。

(意近即可)

6.C

课后能力提升:

1.A.√B.×C.√D.√

2.

(1)①于是就②形容水的空无澄澈③原来是④只,只是

(2)月光。

(3)月光的轻盈荡漾。

(4)语言朴素自然,富于诗情画意。

3.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2)月光竹柏影比喻

(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而有雅趣的人。

(4)qǐn,睡觉,废寝忘食等。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0短文二篇

第一课时

课时训练

1.“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3.下列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五色交辉(    ) 

(2)晓雾将歇(    )

(3)夕日欲颓(    )

(4)沉鳞竞跃(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

1.信给谢中书的信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

(1)对偶

(2)对偶,借代

4.

(1)交相辉映 

(2)消散 (3)坠落 (4)水中潜游的鱼 

5.

(1)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6.这句话饱含作者拥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10短文二篇

第二课时

课时训练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描写生命活动,为景物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

(1)消散  

(2)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  (3)睡觉  (4)只是  

3.

(1)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山川 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