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训练 金刚石石墨和c60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7819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训练 金刚石石墨和c60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训练 金刚石石墨和c60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训练 金刚石石墨和c60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训练 金刚石石墨和c60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训练 金刚石石墨和c60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训练 金刚石石墨和c60解析版.docx

《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训练 金刚石石墨和c60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训练 金刚石石墨和c60解析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训练 金刚石石墨和c60解析版.docx

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训练金刚石石墨和c60解析版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是因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C.CO和C都有可燃性,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CO2

D.CO和CO2都有毒,都是大气污染物

2.下列叙述Ⅰ和Ⅱ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碳具有还原性

焦炭可以还原Fe3O4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空中生烟”

C

人体碘元素摄入量不足

易患有骨质疏松症

D

CO2不支持燃烧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AB.BC.CD.D

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碳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B.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作为燃料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保护气

D.石灰石受热分解,可用于制备生石灰

4.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

5.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强热(或点燃)不能生成CO2的是(  )

A.石墨B.石灰石C.CuOD.CO

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Fe3O4B.C→CO2C.NaNO3→NaClD.Mg→MgO

7.在书写档案文书时,最好使用(  )

A.铅笔B.纯蓝墨水笔C.碳素墨水笔D.圆珠笔

8.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最好使用(  )

A.铅笔B.纯蓝墨水笔C.碳素墨水笔D.圆珠笔

9.世界上最轻材料“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B.可燃烧

C.可重复使用D.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10.2013年3月,我国研制出世界上最轻、吸油力最强的固体碳海绵.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具有较强的吸附性D.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

11.同学们填写的“毕业生登记表”需要长期保存,因此书写时必须使用(  )

A.铅笔B.圆珠笔C.红墨水笔D.碳素笔

12.太湖流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保存下来的历史碑刻十分丰富,如图用宣纸紧贴在碑刻上,用吸取墨汁后的拓包拍打宣纸,就能将碑刻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到宣纸上,这张拷贝了文字或图案的宣纸就是拓片,它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墨汁是纯净物

B.墨汁中含有碳,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C.拓包对括片的压力和拓片对拓包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拓包拍打宣纸时会变扁是由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13.根据下列实验和现象不能判定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

A.

有红色固体出现

B.

有白色晶体析出

C.

红色消失

D.

有大量气泡出现

1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高温条件下木炭还原氧化铜:

黑色固体逐渐变成光亮的铜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电解水实验:

两个电极附近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

1

D.铜片放人硝酸银溶液中:

紫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固体产生,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15.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金刚石作钻探机的钻头

B.用小苏打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C.用甲醛浸泡海鲜防止其变质

D.用含氢氧化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16.按如图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须混合均匀

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C.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CO

17.今年我国科学家利用石墨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与铝合金,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下列对烯合金和石墨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B.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C.烯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D.烯合金是混合物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8.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19.碳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等,碳的化合物更是种类繁多.

(1)金刚石由      构成(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足球烯(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是      .

(2)小苏打片(NaHCO3)可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烯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烯烃分子中碳、氢原子数目有一定关系,其关系式可用CnH2n表示(n≥2),n表示碳原子个数,当n=2时是乙烯(C2H4),当n=3时,其化学式为      .

20.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

(1)春节﹣﹣﹣﹣﹣喜贴春联.用墨汁书写的春联字迹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      ;

(2)端午节﹣﹣﹣﹣龙舟竞赛.龙舟龙头的制作需要精雕细琢,雕刻过程中木材发生的是      (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中秋节﹣﹣﹣﹣观花赏月.月饼是传统美味食品,月饼制作时用到面粉、蔗糖、鸡蛋、精炼油、肉松等原料,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21.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数字序号填空(每空只填一个数字序号):

①熟石灰②石墨③干冰④甲烷⑤氢气⑥二氧化硫.

(1)常用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

(2)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

(4)用来人工降雨的是      ;

(5)用作高能、无污染燃料的是      ;

(6)排放到空气中形成酸雨的是      .

22.炭火烧烤是许多同学喜爱的食物,其原理是利用木炭燃烧的高温来烤熟食物,木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冬天,在门窗紧闭的房间里吃“烧烤”,容易发生的危险是      .如果在红热的木炭上撒一些氧化铁红棕色粉末,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解答题(共8小题)

2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碳还原性性质验证,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将导管浸入水中,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证明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      ,      .

(3)CuO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4)酒精灯加上网罩的作用是      .

24.“炭火烧烤“是许多同学喜爱的食物,其原理是利用木炭燃烧的高温来烤熟食物,木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冬天,在门窗紧闭的房问里吃“烧烤'容易发生的危险是      .如果在红热的木炭上撒一些氧化铁红棕色粉末,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5.一些传统节日习俗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

(1)春节﹣﹣﹣贴对联.用墨汁书写的对联,字迹长时间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单质碳.      

(2)清明节﹣﹣﹣祭先祖.烧纸钱时,如不小心将墓前枯草点燃,应立即用土盖灭,这种灭火方法利用的原理是      .

(3)端午节﹣﹣﹣戴香包.走过卖香包的摊点时,很远就能闻到香味,这是因为      .

(4)中秋节﹣﹣﹣吃月饼.制作月饼时用到面粉、蔗糖、鸡蛋、精炼油等原料,其中面粉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

26.用如图所示的玻璃管进行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1)当A处的黑色固体变红时,可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      .

(2)查阅资料发现:

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除了铜以外还可能含有氧化亚铜(Cu2O),氧化亚铜可以与硫酸发生如下反应:

Cu2O+H2SO4

Cu+CuSO4+X,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

27.某兴趣小组在做完碳还原氧化铜试验后,进行了如图的探究

【猜想】把氧化铜还原成铜的物质是:

Ⅰ石墨;Ⅱ      .

【实验】用天平称量1.5g氧化铜粉末,直接用铝箔纸包裹.按上述操作步骤实验,黑色粉末      ,那么猜想Ⅱ不成立.

【结论】石墨棒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改进】把石墨棒换成铝粉重复上述操作,又获成功.那么称取等量的铝粉并进行同样的操作,其目的是      .改进后的实验证明,金属铝与铜活动顺序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如果使用复印机的“碳粉”代替石墨棒还原氧化铜,效果更好.联想在空气中灼烧的铁丝不能燃烧,而铁粉能燃烧能燃烧,其原因是      .

28.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关系密切.

(1)碳可以做燃料,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可以生成一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3g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3)一氧化碳应用广泛,其主要用途是      (举一例),但使用时要特别小心,防止      .

29.根据碳与氧气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做“木炭的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由上而下      (填“缓慢”或“迅速”)伸入盛有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2)碳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

2CO,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压强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关系.将ag碳和bg氧气放入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同温度下,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分别为P1、P2.如果P1<P2,则

的取值范围是      .

30.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将NH4NO3固体加入到中间烧杯的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烧杯的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

(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2)NH4NO3固体溶于水      (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由此得出结论:

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      而增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是因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C.CO和C都有可燃性,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CO2

D.CO和CO2都有毒,都是大气污染物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分析;

B、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C、根据CO和C的可燃性分析;

D、根据CO和CO2的性质以及对大气的应影响分析.

【解答】解:

A、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故A说法正确;

B、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附着在可燃物的表面上,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所以,二氧化碳能灭火.故B说法正确;

C、CO和C都有可燃性,充分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的产物都是CO2.故C说法正确;

D、CO有毒是大气污染物,CO2无毒,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叙述Ⅰ和Ⅱ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碳具有还原性

焦炭可以还原Fe3O4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空中生烟”

C

人体碘元素摄入量不足

易患有骨质疏松症

D

CO2不支持燃烧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AB.BC.CD.D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B.根据分子的特点来分析;

C.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

A.碳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四氧化三铁,二者有因果关系;

B.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空中生烟”,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C.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不是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A.

【点评】明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碳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B.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作为燃料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保护气

D.石灰石受热分解,可用于制备生石灰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常用盐的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石灰石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具有氧化性,但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为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灰石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用于制备生石灰(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①根据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考虑;

②根据它们的物理性质考虑;

③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考虑;

④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考虑;

⑤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考虑.

【解答】解:

①C、CO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错误;

②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正确;

③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错误;

④CO2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正确;

⑤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正确.

答案: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加强知识的整合,能够灵活运用.

 

5.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强热(或点燃)不能生成CO2的是(  )

A.石墨B.石灰石C.CuOD.CO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根据石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石灰石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加热不能生成二氧化碳解答.

【解答】解:

石墨、一氧化碳、石灰石等物质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加热不能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生成物的种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从可燃物的元素组成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生成物的种类.

 

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Fe3O4B.C→CO2C.NaNO3→NaClD.Mg→MgO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解答】解: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C、由NaNO3转化为NaCl,假设能反应,对应的是硝酸盐和钠盐,而硝酸盐和钠盐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不能实现,故选项正确.

D、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7.在书写档案文书时,最好使用(  )

A.铅笔B.纯蓝墨水笔C.碳素墨水笔D.圆珠笔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碳素墨水中含有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碳素墨水中含有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重要文件资料书写时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

A、重要文件资料需要长期保存,书写时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而不是铅笔,因为铅笔书写的字能用橡皮擦去,故选项错误.

B、重要文件资料需要长期保存,书写时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而不是纯蓝墨水笔,故选项错误;

C、重要文件资料需要长期保存,书写时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故选项正确.

D、重要文件资料需要长期保存,书写时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而不是圆珠笔,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并能灵活应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最好使用(  )

A.铅笔B.纯蓝墨水笔C.碳素墨水笔D.圆珠笔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铅笔由石墨和粘土制成,附着力差,故A错误;

B、纯蓝墨水易受水、空气等的侵蚀而褪色,故B错误;

C、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适合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故C正确;

D、圆珠笔水易受水、空气等的侵蚀而褪色,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考查了碳的化学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世界上最轻材料“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B.可燃烧

C.可重复使用D.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题意,世界上最轻材料“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据此结合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海绵”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海绵”具有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可知“碳海绵”具有吸附性,可重复使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海绵”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理解题意、掌握常见碳单质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013年3月,我国研制出世界上最轻、吸油力最强的固体碳海绵.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具有较强的吸附性D.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考虑;

B、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考虑;

C、根据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考虑;

D、根据“碳海绵”吸附性考虑.

【解答】解:

A、由于“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故说法正确;

B、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说法不正确;

C、“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说法正确;

D、“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故说法正确.

故选:

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学会从题干所给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

 

11.同学们填写的“毕业生登记表”需要长期保存,因此书写时必须使用(  )

A.铅笔B.圆珠笔C.红墨水笔D.碳素笔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碳素笔中含有碳,其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碳素笔中含有碳,其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因此同学们用碳素笔填写的“毕业生登记表”能长期保存.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掌握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太湖流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保存下来的历史碑刻十分丰富,如图用宣纸紧贴在碑刻上,用吸取墨汁后的拓包拍打宣纸,就能将碑刻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到宣纸上,这张拷贝了文字或图案的宣纸就是拓片,它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墨汁是纯净物

B.墨汁中含有碳,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C.拓包对括片的压力和拓片对拓包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拓包拍打宣纸时会变扁是由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墨汁的组成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