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7773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docx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docx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

13、1弹力弹簧测力计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预习指导:

  

1、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也可以改变。

2、力的、和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请写出此现象中包含的两个相关的物理知识。

(1)。

(2)。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知识点一:

弹性和塑性

1、试一试:

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变形,体验手感,撤去压力,恢复原状;  

(2)、取一条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2、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弹性和塑性  

结合自己的体会,对以上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再举些类似的例子。

弹性:

 ,塑性:

  。

(2)、弹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

判断:

发生形变的物体一定能产生弹力吗?

  

(3)、用什么工具测量力的大小?

它是根据什么性质来工作的?

   

☆知识点二:

弹簧测力计原理

1、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情况,并汇总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点拨】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2、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思考:

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猜想:

  ,【探究】分别在大弹簧下挂1个、2个、3个、4个完全一样的钩码,依次在下面的表格中记下弹簧受到的拉力和弹簧的长度。

钩码数/个_1_2_3_4__弹簧伸长/mm______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看看会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注意】比较弹簧的长度与弹簧的伸长的区别。

  

☆知识点三: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外壳、挂环构成。

【体验】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上用力拉头发,(用力均匀,使弹簧拉力计弹簧逐渐增长)读出头发拉断时拉力大小。

【交流】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③明确分度值: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④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

实际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的力的方向一致。

弹簧不要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摩擦。

  

3、全班交流、精讲点拨(全班交流、讨论实验探究中的结论和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  

三、达标测试:

(可根据课程进程选用测试题,★题为提高题10分钟)

1.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受压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动员。

像跳板这样因发生而产生的力叫做。

 

2.类似于弹簧测力计的弹簧所发生的这一类形变,人们把它称为形变。

弹簧测力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也就是它的。

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4.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校零B.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使用  

C.物体对弹簧测力计拉力不能超过其量程

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应使弹簧伸长的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  

5.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B.万有引力

C.人对墙的推力D.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6.教学演示的示教弹簧测力计下端挂重4N的物体时,弹簧伸长了4cm。

那么下面四位同学所设想的实验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将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取下,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在弹簧两端同时用4N的力去压弹簧,弹簧将缩短4cm 

B.在不超过量程的条件下,弹簧测力计下挂5N重的物体时,弹簧伸长5cm  

C.将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取下,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在弹簧两端同时用2N的力去拉弹簧,弹簧将伸长4cm 

D.将弹簧测力计倒置,手提住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将重4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提环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指针指在大于4N的位置  

四、反思:

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哪些收获?

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存在什么问题?

_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_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

13、2重力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利用公式计算重力。

3、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预习指导:

1、什么叫力?

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重力的概念、单位?

3、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公式?

4、重力的方向如何?

有何应用?

5、什么叫重心?

举例说明常见物体的重心。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知识点一:

重力的产生

探究:

手中的物体离开手以后,竖直下落;杯中的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小球从桌面上滚到桌边后要落地;联想蹦极、瀑布、苹果落地,等等;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由此你认为重力的概念是?

☆知识点二:

重力的大小

1、提出的问题:

探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作出的猜想:

                                                   。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最后一个综合结论要分析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才能作出判断,其它的在本组完成。

通过分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下挂不同钩码时受到的重力,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分析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再综合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测量的有关数据:

钩码个数

钩码质量m

(kg)

重力G

(N)

比值G/m

(N/kg)

1

 

 

 

2

 

 

 

3

 

 

 

 

 

5、根据数据描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6、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比较G/m的值有何结论?

                                         。

通过观察图象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

综合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关系。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

如果用g表示这个比值,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           或              。

☆知识点三:

重力的方向

  1、认真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明确这个方向被人们称为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从数学知识可以知道,垂直是两条线、两个平面,或者是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但是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因此讲垂直向下或者讲与接触面垂直是错误的.

☆知识点四:

重力的作用点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当一个物体的几何形状及质量分布不发生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相对物体来说也是确定的,并不随物体放置的位置改变而改变.但如果形状发生了变化,其重心位置一般也将发生改变,如一个人在运动时其重心位置就会不断发生变化.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如球形,正方体,圆柱体等.重心的位置不一定都在物体上,例如一个圆环其重心就不在环上,而在圆心上.对于不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

三、达标测试:

1.                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重力的国际单位是        ,测量工具是             。

2.扔在空中的石块,它受到        力的作用(空气阻碍作用不计),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3.足球前锋队员面对已封住角度的守门员,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弧线进入球门,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离开脚面后,使其在空中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  )

A.前锋队员   B.守门员  C.地球   D.足球

4.甲物体的质量是2千克,乙物体的质量是400克,甲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乙物体的   倍,这是因为物体的    跟它的    成     。

(g=10N/kg)

5.小明同学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

请你在图6中画出橡皮所受重力示意图。

四、反思:

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哪些收获?

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存在什么问题?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

13、3摩擦力

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预习指导:

1.什么是力?

力有哪些效果?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力的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用比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并没有开始运动,这是为什么?

2、两个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产生的          力,叫磨擦力。

摩擦力对物体的相对运动起阻碍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总是。

3、摩擦力的大小跟     大小有关.    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     有关,接触面越     ,摩擦力越大.在这个探究实验中,主要用到了物理         的研究方法。

4、生活中哪些地方我们用到了磨擦?

举出三个例子,想想分别是如何增大与减小的?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知识点一:

摩擦力

设计实验并实践感受:

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实验:

  将一长方体海绵,在桌面上推海绵上面,(分别向左推和向右推)底边显示出因受到摩擦阻力而倾斜.从演示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海绵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方向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海绵和桌面的      上.

 ☆知识点二:

摩擦力的大小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请你大胆猜想并讨论。

(1)预测:

(2)讨论:

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如何改变压力的大小?

在匀速拉动实验过程中,若要证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哪些条件应该是相同的?

哪些条件是可以变化的?

想好以后,如果你需要什么材料,而桌子上没有的,可以由组长上来拿需要的材料。

(3)各组分别汇报准备进行的实验方法。

(4)以组为单位,安排好每个人的实验分工。

(5)按照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

在这个实验中,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在第1、2次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控制的变量是______。

得到的是:

接触面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在研究接触面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时,可采用第次的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数_接触面_压力(N)_摩擦力(N)__1_木块和木板_ _ __2_木块和木板_ _ __3_木块和棉布_ _ __4_木块和毛巾_ _ __(6)反馈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

请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后,写出探究报告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知识点三:

摩擦力的存在和应用

互相讨论一下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问题1:

小明让妈妈他买了一瓶水果罐头,可小明怎么也打不开盖子,你能帮助他吗?

问题2:

小华星期天要去参加学校的爬杆比赛,你认为小华怎样做才不易滑下来而尽快到达终点?

 问题3:

小红的妈妈去市场买回了几条泥鳅,可小红怎么也抓不住,怎么办呢?

(讨论后交流)

针对同学们想出的主意,大致归纳一下,可以归纳成几类呢?

同学们讨论;

三、达标测试:

1、沿竖直杆向上爬时手要将杆握紧,这是用         的办法来增大摩擦;而拔河时脚要穿鞋底花纹大的鞋,这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            来增大摩擦。

2、一人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左推着一个质量为50kg的木箱在地面上匀速前进,如果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200N,则此人的推力为      N,摩擦力的方向         ;

3、下列几种关于摩擦力的说法,哪一种正确(  )

A.物体只有在很快运动的时候,才有摩擦力的作用.

B.物体静止时一定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C.人的手握住东四,原因之一,靠的就是摩擦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一辆重100牛顿的小车,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需用推力10牛顿,这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

A.100牛顿B.10牛顿

C.50牛顿D.55牛顿

四、反思:

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哪些收获?

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存在什么问题?

 

_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_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

13、4杠杆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分三种情况及三种杠杆的特点,会举例说明。

4、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预习指导:

1、什么是杠杆?

2、什么叫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杠杆平衡条件是什么?

4、杠杆可以分为哪三类?

分别举例说明。

 5、在生产和生活中你见到了哪些属于杠杆的工具?

使用它们有什么好处?

二、合作探讨、展示交流:

 ☆知识点一:

认识杠杆

观察教材P64图13.4-4所示的几种工具。

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转动的叫杠杆。

2、五要素:

支点指;

动力是;

阻力是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是到的距离;阻力臂是到的距离。

观察教材图13.4-4,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钳子是由几个杠杆组成的?

试着找出它的支点、动力、阻力。

3、一试身手:

作出下列几个杠杆的力臂(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简记:

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警示:

不论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的力。

4、交流与合作:

通过作图,我知道了作力臂的步骤

☆知识点二:

杠杆的平衡条件:

1、小组讨论:

天平、杆秤都是我们熟悉的杠杆,它们在使用时都要达到平衡才行,当杠杆处于状态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猜一猜:

回忆一下杆秤的使用情况,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3、自主探究:

自学课本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

想一想:

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动力×动力臂

F1L1/N·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阻力×阻力臂

F2L2/N·m

1

 

 

 

 

 

 

2

 

 

 

 

 

 

3

 

 

 

 

 

 

4、我的结论:

5、交流与评估: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

收获有

 ☆知识点三:

杠杆的应用

1、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课本第66页杠杆的应用部分,并把前面接触到的杠杆分类。

杠杆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杠杆:

这类杠杆的比长,它能省,却费。

我知道的这类杠杆有。

二是杠杆:

这类杠杆的比短,它能省,却费。

我知道的这类杠杆有。

三是杠杆:

这类杠杆的和相等,它不能省,也不费。

这类杠杆的主要代表是。

2、 小组讨论:

阅读《科学世界》进一步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展开讨论:

我还知道哪些地方使用了杠杆,它是什么杠杆?

三、达标测试:

1.用杠杆撬一块质量为1t的石头,如果动力臂为200cm,阻力臂为20cm,那么至少要用________的动力才能把石头撬动。

2.在下列工具中,省力的杠杆有()

①虎口钳子②镊子③橇棒④铁皮剪刀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在抗洪时,解放军战士需要将一个质量为100kg的石磙推上一个台阶,已知石磙的半径为0.5m,台阶高0.2m,

(1)画出(见图2)战士需要的最小推力的力臂;

(2)该战士需要的最小推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图2

四、反思:

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哪些收获?

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存在什么问题?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

13、5其他简单机械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

3、初步学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预习指导:

1、什么是杠杆?

杠杆平衡条件是什么?

2、定滑轮、动滑轮的定义,滑轮在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3、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4、分析两种滑轮的实质。

5、滑轮组的定义、特点?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知识点一:

定滑轮:

做教材P70图13、5—3甲、乙实验,观察思考:

要想将钩码提起,绳子的自由端应向哪个方向拉动?

在提起钩码的过程中,滑轮的位置有没有改变?

像这样安装滑轮,应怎样称呼它?

(定滑轮)

分析:

定滑轮在这个装置里起了什么作用呢?

(改变力的方向)

分组实验:

上面实验中所用的拉力大小跟提起钩码的重有什么关系?

 ☆知识点二:

动滑轮:

用图13、5—3所示的装置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将钩码提起,绳子自由端向哪个方向拉动?

(向上拉)

在提起钩码的过程中,滑轮位置怎样变化?

(和物体一起移动)

像这样安装的滑轮怎样称呼它?

(动滑轮)

使用动滑轮提钩码时,用力的方向与定滑轮有什么不同?

(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验:

上面演示中,所用的拉力有多大?

这个拉力的大小和被提起钩码的重有什么关系?

 ☆知识点三:

滑轮组:

使用、动滑轮可省力,使用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

如果将动滑轮、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效果将怎样?

一只动滑轮和一只定滑轮,提问:

如何将它们组合起来使用?

请大家在下图先画图设计。

通过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4、阅读教材的科学世界了解什么是轮轴、斜面?

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

三、达标测试:

1、使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重物时,人对绳子的拉力是80N,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可以匀速提起N或N的重物。

2、轮轴是一个可以的杠杆,若轮半径是轴半径的5倍,作用在轮上的力是作用在轴上的力的倍,轮转动的距离是轴转动距离的倍。

3、下列简单机械中,一定不省力的是()

A、动滑轮B、定滑轮C、滑轮组D、杠杆

7、下列工具使用中,不属于轮轴的是()

A、汽车上的方向盘B、拧螺丝的扳手C、螺丝刀D、定滑轮

4、只能省力不会费力的机械是()

A、杠杆B、轮轴C、斜面D、定滑轮

5、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这样做的好处是()

A、省距离B、省力C、费力但省时间D、以上说法都不对。

6.如图13-5所示,通过滑轮组用200N的拉力在20s内将重为480N的物体匀速提高2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动滑轮重;

(2)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为多大?

(3)若重物再增加150N,要使重物匀速上升,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至少多大?

 

四、反思:

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哪些收获?

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存在什么问题?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

 

五河县“三为主”课堂九年级物理(上)导学案

13章力和机械复习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能掌握物理基本规律、公式和基本概念;

 

(2)通过相互探讨和交流掌握物理基本规律、公式和基本概念;

 (3)能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和现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小组内通过相互探讨和交流熟练掌握物理基本规律、公式和基本概念;

 二、合作探究与展示交流

☆知识点一:

弹力

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属于弹力

☆知识点二:

重力及重力的三要素

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受到和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和。

3、重力的方向总是,建筑工人以此来检查所砌墙壁是否竖直或窗台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知识点三:

摩擦力

4、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做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知识点四: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5、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摩擦力就;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摩擦力就。

☆知识点五:

杠杆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6、如图所示,杠杆在力F1、F2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1为F1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F2的力臂及力F1。

7、把重力为3N和9N的物体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平衡时,两力臂之比是。

☆知识点六:

滑轮和滑轮组

8、下列四种机械中,属于省力机械的是()

A、天平B、动滑轮C、钓鱼杆D、定滑轮

三.达标检测:

1、假如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A、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提起质量很大的物体

B、饮料倒不进人的嘴里

C、灰尘扬起后不会落回地面

D、物体将没有质量

2、一水平放置的弹簧测力计,两端分别40作用N的拉力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0B、80NC、40ND、20N

3、如图所示,物体重5N,F=10N,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静止,则物体受到竖直墙壁对它的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

A、5N,竖直向上B、10N,竖直向上

C、10N,竖直向下D、15N,竖直向上

4、园艺师使用大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处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5、竖直上抛的物体,在上升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受作用,上升的速度逐渐变小,这是因为改变了物体的。

6、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已于2003年元旦在我国上海投入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