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龙都沉降观测总报告.docx
《龙湖龙都沉降观测总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湖龙都沉降观测总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龙湖龙都沉降观测总报告
淮阳县龙都南大街商住楼(一期)
1#、2#、3#楼主体沉降观测总报告
编制单位:
河南慧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
编制日期:
2018年5月4日
淮阳县龙都南大街商住楼(一期)
1#、2#、3#楼主体沉降观测总报告
编写:
审核:
编制单位:
河南慧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
编制日期:
2018年5月4日
目录
1工程概况4
2监测目的和依据5
2.1监测目的5
2.2监测依据5
3监测技术6
3.1观测精度及方法6
3.2观测技术要求7
3.3精度控制指标7
3.4水准基点8
3.4监测密度.......................................................8
4报警值9
5成果提交9
6测量人员9
7监测结果汇总10
7.1累计沉降量10
7.2沉降时程曲线图10
9监测成果总结11
10监测点位布置图12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淮阳县龙都路南大街商住楼,本工程一层、二层为商业网点、三层以上为住宅;本项目地上6层,一层层高4.2m,二层层高3.3m,三层及三层以上层高均为3m;本项目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工程为多层住宅建筑,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上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主要以粉砂、粉土和粉质粘土为主。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稳定水位为6.20-9.20m,最高水位为7m。
基坑支护按级基坑进行设计。
派出所位置采用排桩复合土钉墙支护,基坑东、西、南侧采用小桩复合土钉墙支护,北侧采用土钉墙支护(见附图)。
1-1支护剖面
3-3支护剖面
2监测目的和依据
2.1监测目的
本项目沉降观测目的是:
跟踪淮阳县龙都路南大街商住楼(1#.2#.3#)主体结构的沉降发展,测定建筑物从首测日起(由合同确定)至沉降稳定期间的绝对沉降量和差异沉降,对建筑进行安全监测,对意外变形做出及时预报,确保工程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5.5.2条的有关规定: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本工程结合业主要求、设计图纸有关规定,根据相关规范布设监测点(见图1),监测点的具体埋设见表1,由主体施工单位埋设,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成后,刷红丹防锈漆二道。
图1沉降监测点安装示意图
A
B
C
备注
尺寸(mm)
50-100
20-30
50
上方无障碍物,不影响水准尺放置
埋设要求
确保点位稳定,
用电锤成孔后清孔
确保标准点位植入主体结构
表1监测点埋设技术要求
2.2监测依据
沉降观测执行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技术标准,具体包括:
l、《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表2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
变形测
量级别
沉降观测
位移观测
主要适用范围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mm)
观测点坐
标中误差
(mm)
一级
±0.15
±1.0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的变形测量;重要的古建筑和特大型市政桥梁等变形测量
二级
±0.5
±3.0
地基基础设计为甲、乙级建筑的变形测量;场地滑坡测量;重要管线的变形测量;地下工程施工及运营中变形测量;大型市政桥梁变形测量等
三级
±1.5
±1.0
地基基础设计为乙、丙级建筑的变形测量;地表、道路及一般管线的变形测量;中小型市政桥梁变形测量等
3监测技术
沉降监测分为控制观测和标志点监测两部分。
控制观测内容包括水准基点设置和水准基点间的高程闭合观测;标志点监测包括周期性监测、数据分析以及结果整理等工作。
3.1观测精度及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5条的规定,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及其精度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工程沉降监测执行一级精度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4.4.1条的规定,“对一级沉降监测,应使用DS05或DSZ05型水准仪,因瓦尺或条码尺,按往返或单程双测站观测”。
因此,本项沉降监测采用DS05级水准仪(每km水准测量中误差为0.5mm,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配合因瓦尺,按往返路线观测。
(见图2)
(a)DS05级水准仪(b)因瓦尺
图2精密水准仪和精密条码尺
3.2观测技术要求
(1)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不得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的成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
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阴天可全天观测。
(2)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的
角和水准标尺的水准器进行检查,一、二级水准观测仪器i角不得大于15",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后并重新复测。
(3)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治仪器。
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
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4)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点位变动迹象、建筑物基础和墙体裂缝等情况,应做好记录,并画出草图。
(5)由于沉降监测严格要求等精度监测,施测过程中要求使用同一对因瓦尺,每次按钢尺左侧标尺读数,按右侧读数校核;每次按照固定的路线用同一台仪器,在相同位置设站完成监测。
3.3精度控制指标
一级沉降监测控制观测成果精度按表3和表4执行。
表3、沉降监测成果精度控制指标
(一)(单位:
m)
级别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差累积
视线高度
一级
≤30
≤0.7
≤1.0
≥0.5
表4、沉降监测成果精度控制指标
(二)(单位:
mm)
级别
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
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
检测己测测段高差之差
一级
0.3
0.5
≤0.3
≤0.2
≤0.45
3.4水准基点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共设置水准基点3个。
水准基点选择在本建筑物基础深度3倍以外的稳定场地上。
(见图3)
图3埋设后的水准点
3.5监测密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5.5.5条的规定:
建筑物主体施工阶段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
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施工阶段每2层观测1次,工程装饰施工阶段每2月观测一次,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d,可以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2mm/d,即可终止观测。
4报警值
根据实际监测数据对工程作出险情预报是一个重大的技术问题,关系着多方面因素,必须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实际因素,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及时作出判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3.3、5.3.4条有关规定,结合郑州地区经验,确定本工程绝对沉降和局部沉降的报警值分别为:
1、单点累计沉降报警值:
30mm.
2、相邻柱基沉降差报警值:
0.002
(
为柱距)
当监测单位发出预警通报后,有关各方应及时互通情报,研究处理方案,有步骤地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排除险情。
监测单位将通过跟踪监测来检验加固处理后效果,从而确保后续工程的安全。
5成果提交
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及时计算,资料整理,数据校核和对原始记录做100%检查,确定观测记录、外业成果正确无误后,方可按规范、规程进行平差。
若平差结果中误差超限,则重新返回观测程序。
每完成观测1次,提供中间观测成果1次,并报业主或监理方签收。
在观测过程中,若发现异常情况或建筑产生裂缝,应即时上报,并协助采取措施。
观测最终结束后,沉降观测提交下列成果。
(1)基准点,观测点的综合平面布置图;
(2)沉降观测成果表;
(3)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4)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6测量人员
现场负责人:
蔡永伟
技术负责人:
李淑彬
技术员:
孙学龙
技术员:
李长睿
7监测结果汇总
7.1累计沉降量
点号
累计沉降(mm)
S1
10.2
S2
11.4
S3
11.9
S4
10.2
S5
10.4
S6
11.5
S7
10.1
S8
10.6
S9
9.9
S10
5.9
S11
5.5
S12
6.0
S13
5.7
S14
10.4
S15
10.2
S16
10.8
S17
11.0
S18
7.3
S19
9.9
S20
9.3
S21
8.3
S22
8.8
7.2沉降时程曲线图(详见下图)
8监测成果总结
1、从7节7.1监测累计沉降量及7.2沉降时程曲线图来看该建筑物所有沉降点的累计沉降量均处于预定的报警范围之内,表明该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可靠,主体结构沉降未超控制值,成品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河南慧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2018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