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中作的重要开示我们摘取这个片段说到是我们根本的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073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中作的重要开示我们摘取这个片段说到是我们根本的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会中作的重要开示我们摘取这个片段说到是我们根本的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会中作的重要开示我们摘取这个片段说到是我们根本的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会中作的重要开示我们摘取这个片段说到是我们根本的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会中作的重要开示我们摘取这个片段说到是我们根本的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中作的重要开示我们摘取这个片段说到是我们根本的愿.docx

《会中作的重要开示我们摘取这个片段说到是我们根本的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中作的重要开示我们摘取这个片段说到是我们根本的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中作的重要开示我们摘取这个片段说到是我们根本的愿.docx

会中作的重要开示我们摘取这个片段说到是我们根本的愿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法王在一次地藏法会中作的重要开示,我们摘取这个片段说到是我们根本的愿望。

修地藏法门是为了满愿,而这个愿不能只停留在自身世间的小利上,应当发最大的心愿,这样地藏菩萨的心就直接入到我们的心中,地藏菩萨的力量直接加被到我们心里,它能够速疾圆成,因此要把握住这个重点。

法王的金刚句都有甚深的涵义,我们来一句一句地解释。

这次问个别人的时候,说地藏名号念完了十万遍,地藏长咒正念到了五六千左右,连这么确定的数字都说了!

这么看来,大家是在很精进地念!

这样的话,感谢了!

从这里能看到一代法王深切的慈悲心,因为他的心关注着众生的利乐、佛法的兴盛。

人人都能归依地藏大士,能持念不可思议的名号达十万遍,能令一切世间出世间的胜事迅速增上的地藏长咒也都念到五六千左右,说得那么确定表示大家很用心,是真有信心、有恭敬心。

对于大的方面——佛法、众生都有很好的善根,因此能这样精进念诵令法王倍感欣慰,在这里表达了感谢。

因为上师这么一听到了以后非常欢喜,念诵的数量如此之多,而且数字如此精确,这都是非常有心的表现,是真心把地藏名号看成如意宝,把地藏长咒看成是殊胜的福德聚的依处。

诸如此类,就可以推知大家是在很精进地念,也就是昼夜二六时中一句一句的名号从心里念出来,从口中念出来,又从耳朵里听进去,一句一句这么念到十万遍,非常好。

再说地藏长咒,虽然比较长,但是有信心,它是不可思议的真言,念到了五六千,心里记得清清楚楚,这是非常精进地在念。

因为有信心、有欢喜,为着这样殊胜的佛法,能发出勇猛的力量。

这样,对整个世界的圣教和众生,都会带来莫大的利益,因此圣者代表所有的众生表示非常感谢。

接着法王谈到了我们根本的所愿。

以这样文殊菩萨的智慧,的确知道缘起的重点就在于“愿”,而愿一定要在根本上着眼,得了根本不愁枝末,得了根本,十方无数世界里的群生从现前到究竟所有的力量都会成办。

而这正是地藏大士的心愿,他无量劫以来无数的发愿、无数福慧资粮的成满、无数回向的力量,就是加被在这上面,谁有信心能归命地藏大士,谁有悲心能为群生着想,那么自然就跟地藏大士相应。

而一旦跟地藏大士相应,他就能像大地一样地载托起无边广大的事业,能出现无量众生的利乐,能出现无数兴盛的相,因为地藏菩萨是满愿之王。

因此要知道,这里大愿的根本,首先基于佛法心要的两大善心——信心和悲心。

信心,是对于三宝以及大愿总集体的地藏大士生起深信,接着对代表地藏大士的名号以及地藏大士推崇的长咒发起信心,这都是对于法性、对于缘起起信心。

再者,如何能够接到地藏菩萨的神力的加被呢?

就在于广大的悲心,一切处不是为个人的一点点小利益着想,而是为了十方法界一切群生利乐根本的佛法着想。

就像这样有非常大的心愿,为了让所有的众生得现前到究竟的利乐,一直祈愿:

愿十方世界所有清净的佛教得以兴盛。

而为了使十方世界所有的正教得以兴盛,又祈愿:

能使正法兴盛的根源——所有持教大德都能寿命绵长、所愿成满,事业极其广大,充遍十方法界。

就像这样,有一个大愿的核心、有一个祈愿的根本的话,那当然跟地藏菩萨同一心愿。

因为大士的愿力是遍在十方无数刹土里无数的身形,这样拥护一切佛法,给予群生所有利乐,因此,这样的祈愿正是上合地藏之心,下合群生悲仰,是最大的祈愿。

接着,还是让我们以信心和恭敬聆听一代圣者极其殊胜的金刚语的开示。

对这其中任何一句,都要知道是无价之宝,是无上的教诲。

这次大家共修,我们的根本愿望是什么呢?

总的十方各个世界,所有一切当中,佛法兴盛,一切众生都得利乐;特别的,我们同一骨肉的藏族兄弟都得喜乐——今世乐、来世乐,是为了真实圆满地成办这些!

大家共修应当有共同的心愿,每个具佛性者应当发起无上的菩提之心。

那么无数的所愿如同海洋,其中的核心在哪里?

如同无数的繁花硕果,它的根子在哪里?

法王指示,大家共修要抓住缘起的根源,缘起就在欲或者愿。

无数愿的根本在哪里呢?

就是佛法兴盛和众生得乐。

在这上面又有总有别,总的是愿十方世界所有的佛法都得到兴盛,一切的有情都得到安乐,特别的是就近前而言。

这里法王是针对藏地的所化——愿骨肉相连的藏族兄弟今生也要乐、来世也要乐。

我们要推广一代圣者的心愿,对于汉族所化,他也一定会这样说:

我们应当祈愿血脉相连的汉族兄弟都身心喜乐,今世乐、来世乐。

这样才是真正通达了圣者的心意。

那么为什么要有总有别呢?

因为我们是一个人,生存在这世间上,应当有大的胸怀,不应该遗漏任何一个有情,所以总的方面要发周遍的普贤行愿。

普贤行愿的根子摄略为两个大愿——佛教兴盛愿、群生得乐愿,而且这个愿是遍十方法界、虚空界所有的地方。

所谓佛法是指所有清净的正教;所谓众生是指一切四生九有所有的众生类;让他们得到的喜乐是指现前到究竟的一切喜乐,这样的愿就叫“普贤愿王”。

特别之处是基于我们是一个人道的有情,生存在人道中,对于有最切近的关系者应当有这样最好的善愿。

如果对最切近的同胞都没有这样的善心,那怎么谈得上有那么广大的善愿呢?

因此,在切近点上不能忽视。

那么就我们汉地的这些兄弟姐妹们来说,应当要知道自己生存在斯土,依赖着斯民,跟这些同胞有最切近的关系,因为是同一个祖宗,就叫做“同样的血肉”。

因此对于这些同胞自己要有切身的善心,希望他们心得到欢喜,身得到安乐,在今生得到安乐,来世得到安乐,一直都是这样祈愿,这是落到了最切近的点上。

总而言之,有总有别是一个具体的祈愿。

文殊菩萨的智慧深观到缘起深广的任何层面,因此法王在根本处再指示更根本,这样的话,我们在无量的愿海中就能握住它的心要。

接着就要知道,一切的心愿最终都落实到一切众生得安乐。

这也是地藏菩萨的心愿,他让下至地狱的众生都能瞬间脱离苦处,凡是他所祈愿的所有现前人天的福乐都能给予,而且是最大程度、最绵长、最丰富、最迅速地赐予。

之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当他生了信心以后,一定要给他解脱、给他成佛,这就是所谓悲心。

所以,一切佛法的归结点就是群生得乐,那么众生怎么才能得安乐呢?

这又要看到缘起上,不是以非因、无因而得安乐,一定要以正因来得安乐,以下开示众生安乐的根源在佛法。

我们要跟着法王的理路,反面看到那些都不是出生众生喜乐的正因,另一方面看到佛法全数都是众生得利乐的根本,因此我们要祈愿圣教兴盛,而且要推及到无比广大无尽的普贤大愿的层面,因此就要做一个最圆满、最深广、最无尽的圣教兴盛的祈愿。

“出生一切有情的喜乐”这个,不是以我们随便说做个买卖来成办的,也不是由做个偷盗来成办的。

这样,不是出现了一切有情获得安乐的方便。

对于一切有情作利乐的根本,是依赖于佛的圣法。

我们先要观察这个愿的境是一切有情,愿望是要让有情的身心上出现喜乐,当然这个喜乐包括现前到究竟所有的层面。

这个愿由什么来成办呢?

假使我们没有正观缘起正道的智慧,而只是道听途说,或者信受某种现代的邪师、邪教、邪说,或者自己以业果愚等的状况来说,这叫“随便说”。

比如说:

可以通过炒股、倒买倒卖、以次充好等各种经营手段一夜暴富,这样就有钱享受那些奢华的吃穿住行等等,这样得到喜乐。

这是一类人认为经商可以成办喜乐,也会向他人推销这样的致富经。

或者说:

你不要太老实了,可以用盗窃、欺诈或者打妄语的手段来捞钱,这个很快的。

诸如此类的,把这些方法当成幸福安乐的窍门教给有情,这就是业果愚。

因为根本没认识缘起,认为用非法的手段就能出现喜乐。

或者认为都是要碰运气,或者颠倒的认为你能那么做一下就会有结果等等,这些都是非因。

或者你就坐在那儿,碰到运气好的时候自然会出来,没有什么因缘,这就叫“无因生”。

诸如此类,无因生和邪因生都不可能出现喜乐。

就像这样,运用现代不合正法的经营术、推销术、成名术、成功术、致富术、竞争术等这一切,并不是让有情真正得安乐的方便,因此这一切实际都是不清净的教法。

接着圣者法王又从正面来作开示。

“对一切有情作利乐的根本,是依赖于佛的法”,这句话是极深的缘起、极广阔地利乐道路。

因为所有群生得利乐的根本就在于照见缘起的道路,而佛已经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没有丝毫无明的障蔽,他能够看到从现前到究竟实现任何一种利乐的方便,因此佛说的法是真实的大智慧,能照见任何深广的真相,他是大慈悲,愿意给一切母有情所有的利乐。

因此,佛来到这个世上所宣扬的法教就是所有众生得到现前究竟所有一切利益、安乐的根源。

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例,先是发了五百白莲花般的悲愿,从此之后,无数劫不惜生命地为利众生积集资粮。

哪怕为代众生苦而多劫住在地狱里都愿意,哪怕无数的苦都集中到自身上也愿意。

为了让众生生一个善根,他愿意在十方无数佛前积聚无数资粮,而且全数地回向出去。

就像这样,我们的本师当他的福慧资粮圆满,降生在这个世界的时候,宣说了一代圆满的圣教。

而这圣教当中的任何一句一字,都是能够让众生离一分过、证一分德、出现一分现前究竟利乐的方便。

因此唯有一切智佛的慧眼才能照见安乐的道路,只有这样同体的大慈悲心,才愿意给予任何一个有情所有的利乐。

而且以这样的大智慧,才能相应任何一个众生的根机,给予恰如其分的法门。

因此要知道,这世上邪师、邪说宣扬的那些法并不是出生有情利乐的方便,唯有佛的法轮是能赐予所有有情所有种类的利益、安乐的根本。

由于佛来到世上宣说了无数层面的教法,譬如下至人天乘指示因果的法则,使众生断恶修善,免离恶趣;之后指示离欲法,上升到上界。

或者修四谛十二缘起,从而脱离轮回的因缘,得到解脱。

或者修大乘道,发菩提心,修六度四摄,由此达到无上佛果;或者深修一乘了义法,直接指示众生本具佛性,本来是佛。

再进一步接引入到金刚乘等等,所有佛的法教都是让众生直接或者间接成佛的方便。

在这当中,任何一分教全是指示安乐之路,全是在缘起上没有丝毫错谬。

而且佛的身,在于他能测到法界的底源,任何真实的、甚深的实相都测见无余,在广大的缘起方面,从粗到细的任何种类、任何道全数都知道,正如佛的十力所宣说的那样。

就像这样,就要知道,佛所宣说的显密所摄的一切支分圆满的圣教,它就是让一切众生得利乐的根本。

只有佛法住在世间,而且安置在众生心中,也就是首先转动法轮的时候,通过宣说,众生接触到能诠的文句,然后他的心中开始逐渐地确认缘起的道路,由此在他心中就出现相应的各种道程的内涵,会发生一切种类、一切分的利乐。

因此所有利乐的根源就是佛法。

以这个缘故,我们就要按照法王的指示,发出一个最极深广的大心。

下面就按照法王的指示,在每一个大的重点上以及深广的细节上全部要把握,然后纳持在自己心里,从而按照这种指示发出深广的心愿。

因此,无论哪个地方有佛的清净的教法,为了这一切全数都兴盛起来,是需要以你们发深广的心。

在这里要知道圣者殷切的嘱咐,这时我们一定要合到法王老人家的心,这样才是真实的随导师学。

在这里,我们的发心要推到最极广大、最极甚深的层面,因此首先每一个点上都要达到最极圆满。

也就是无论何方何处,东南西北、上下、四隅所有的方所,这是全法界的量。

然后在这当中,最关乎众生利乐的根源就是佛的清净圣教,这个圣教又包括权教和实教,或者说甚深、广大,或者说世间、出世间所有法轮的内涵,这所有的圣教,为了达成让它们全数兴盛的目的,我们需要发到最极甚深广大的心,这是法王的指示。

这里的发心应该怎么理解?

就是说,我们修地藏法门,由于是满愿之王的大威神力的加被,使得我们的心愿成满,而这个心就是地藏菩萨的心。

因此要这样发:

就像大虚空合到大虚空一样,我们的广大发愿和地藏菩萨的广大发愿完全一致。

这就能上接地藏神力的加被,下接群生安乐的因缘,这是真实的上契于佛、下契于生,真正把握了佛法心要的两个重点——信心和悲心。

因此,但凡是修地藏法门,念地藏菩萨的名号、持咒语,或者诵地藏的经典等等,在所愿上一定推到普贤愿王的层面。

刚才说的就是普贤愿王,它的根本点就是善心,而善心就是要推穷到无比甚深广大无尽圆满的层面,这样我们在一刹那间就能发生尽虚空界也无法容受的大功德,会出现极其广大的心量、极其甚深不可思议的缘起,因此要在这个要点上把握。

在这里要知道,根本不考虑自己的时候,反而会最大的成全自己;根本不考虑世间这些小利乐,反而一切都任运成就。

因此,我们修地藏法门的心愿,就是为了十方世界的所有佛的清净圣教全数兴盛起来,这是最极广大的大愿,这是最符合地藏菩萨的心愿的。

因此,我们应当这样发愿,然后仰求地藏菩萨加被,迅速成满此愿。

由于地藏愿王的加被,使得普贤愿王能够极其迅速、圆满、无尽地推展,这是缘起的两个要点。

我们自身怎么发起大的心力呢?

就是发普贤行愿。

我们怎么仰求他力的加被?

我们一心以信心祈求地藏菩萨,我们在修地藏名号等法门的时候,就要这样相应。

这里甚深广大的发心有极深的秘密。

所谓的“深”,就是指我们的心本身是法界。

因此,所有众生都是法界心当中的众生,所有佛法都是自己法界心中的佛法,所有这一切的所作都是让同体的任何一个有情回归法界。

因此,发甚深的心就是要知道所有有情都是同体的,没有一个例外,因此引领一切有情回到法界本身的所有的法门全数要兴盛起来。

所谓发广大的心,要知道缘起的层面透到从世间到出世间所有道的内涵,因此它的法类是无量无数的。

所谓发广大的心,就是在地方上,要遍到法界一切处所;在法类的种类上,要遍到一切佛清净的法类无一例外;而在层面上,任何层面都要兴盛,这样叫“广大”。

总而言之,就平等分来说,就是甚深,就差别分来说,就是广大。

我们的心本自平等广大,在这样甚深广大的法界心中,称合到普贤的本性。

因此,我们发的愿就是在这个法界量里一切甚深能达到本源的法全数兴盛。

而在缘起的道路上,广大的层面就是所有的直接间接引导众生达到无上正等正觉果位的正法全数兴盛。

这样就叫做“最为深广的普贤行愿”。

下面我们再跟着文殊菩萨的简择智来了解发愿的缘起分上一定要清净广大。

所谓的广大,要符合普贤的心行,不能有偏局;再者,一定要清净,祈愿的是清净的教法兴盛,而不是不清净的教。

这样就认识了两点偏差,这样从反方面也避免了两个分叉,以下就看怎么避免偏局和邪谬的偏差。

一、避免偏局的偏差

在这个当中,说宁玛、萨迦、格鲁、噶举、觉囊等教派,于此没有差别,这一切总的都是一个佛的圣教。

这里说宁玛、萨迦、格鲁、噶举、觉囊等教派,对此没有差别,这一切全部都是一个佛的教。

我们凡夫心里立了自方就有他方,由此就对自方贪著、对他方嗔恚,因此心就有偏颇或偏局。

“颇”,就是程度上多一点、少一点、轻一点、重一点、愿意和不愿意等等,这都叫“颇”。

颇是程度词,有这么一点偏、那么一点偏的意思,不是平等的。

再者,所谓的“局”就是狭窄,狭窄的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

这两者都不符合广大周遍的普贤的心性。

因为一切都是在我心中,针对一切有情都是一样的佛,世俗上都是母亲,哪里有对一个好对一个不好的心?

再者,一切圣教都像药一样,凡是能治病的都是好的,因此这是一个很狭隘、偏局的心理,要去掉。

这里只是按照藏地的情况来指示,实际上“等”字就能放在汉地等的一切情况上。

在这当中,也就是在圆满的法界心量里,一切诸佛应着无数群生的苦状而施设给予利乐的法教,这一切都要兴盛。

在这当中不能有偏狭的心理,说“这个是宁玛派,那个是萨迦派,还有格鲁派”等等,认为要对这个好一点,对那个就不必关心,或者只愿自家兴盛、他家不必兴盛,或者漠不关心,甚至产生愿它不兴盛的恶心,不能这样。

这一切没有任何差别,原因是这全数都是一个佛的教法。

“等”字还包括在汉地的禅、净、律、密等的所有佛的教法等等,再推展到十方无数刹海,在各个世间层面所出现的无数的、任何的法教,都没有差别。

那是什么原因呢?

就好比一个父亲,他针对不同的孩子施设不同的药,这里面会不会有一个好一个坏的差别?

不会的。

作为孩子,是不是都应当使父亲所施设的法门都兴盛起来呢?

当然要这样。

因此,所谓的普贤行愿往上的时候,常随佛学、常供养佛、常体贴佛等等这些善心是要有的,这个根源上要出现真正的贤善,而且是普同的贤善。

而且知道这是一佛的教法、一个父亲所给的群生的利乐之源,因此不应该有贪狭的心理,不应该有所偏颇,应当兴起普同兴教的大愿、普同护教的大愿,这就是普贤行愿。

因此,在这里法王指示要避免偏狭。

接着要避免第二个偏差:

哪里有清净的教法的问题:

当今时代,所谓清净的教是很罕见的,诸不清净的教兴盛的话,没有利益啊!

这里指示得很清楚,以当今时代来说,已经到了末世,所以真实清净的教是非常罕见的。

有很多是表面的,甚至虽然说的是佛法,但是还是不清净的,因为并非佛指示的正教的涵义,已经夹杂了众生的无明邪念,把清净的佛法染污了,这都是不算数的。

如果兴盛的是邪僻的教法,或者圣教中的伪装品、不清净品,那是没有利益的。

就像医生的药物,如果已经掺假了,或者开错了药方,哪须要兴盛,它因此只会带来很多过患,是没有利益的。

因此,在这个重点上应当这样祈愿,而且是向地藏大士祈求:

无论哪里有清净的圣教,我的功德力全数回向在那里,要让这些清净的圣教兴盛起来,这就是我们唯一的目的。

这个意思是,小到地球、大到全法界,无论哪里有清净的圣教,都至诚地祈愿这个圣教兴盛起来。

就像这样,祈愿的重点应当按这样来发心,才可谓是甚深广大。

由于发心的力量不可思议,缘起就建立在欲上,而这个欲就是愿的意思。

这样祈愿,又有至心的善根力,有信心、有悲心,又有地藏大士的加被力,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加在心上,那么我们法界心当中所有的正教依着这种力量的执持,当然会因此得以兴盛。

在祈愿圣教兴盛上面,又要明确它的根源。

一旦知道根源,更深层次就在最根源上作祈愿。

以下再顺着文殊菩萨智慧的引导,进一步去看,怎么样在根源上发愿。

哪里有清净的教,是为了彼等兴盛的!

清净的教也是无因无缘不肯兴盛的。

对清净的教能作兴盛的,是依赖于持教的大士。

因此,现在我们想,总的南瞻部洲全部的佛的教,以及特别的藏地雪域的圣教兴盛的一个命脉,是触及到了谁呢?

不必多作说明,大的地方有大的,小的地方有小的,是在这些地方都有的。

这里要推究圣教的命脉,首先按照缘起来说,圣教不会无因无缘就兴盛起来。

如果是那样就应当遍地开花,到处都应该兴盛起清净的圣教。

那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清净的教还是很罕见呢?

证明它是须要因缘的。

那么这个因缘从哪里来的呢?

这个因缘到底在哪里呢?

能对清净的圣教作弘扬兴盛的关键点又在哪里呢?

就在于持教的大士。

所谓法赖人弘,当持教者出现的时候,他心中有从世间到出世间、从小乘到大乘、从显乘到密乘全分的受持功德,心中圆满出现教证二法的功德,因此就像一盏灯能点燃无数盏灯那样,这位持教者所住的地方能够把教弘起来。

他能影响到周遍的非常多的人,使得每一个人内心都现起清净的佛法。

因此,所谓清净教兴盛的作者,不在外的物质上、金钱上、假相上、形式上或者说感觉上,都不是的,唯一就是在那些真正持教的大士心上。

这样从正反面认定以后,我们就应当要在自己所处的世界再作认定,也就是,总的全地球的佛教,特别的雪域藏地的圣教。

当然这就是藏人来说,如果就汉人来说,那就是汉地的圣教。

就像这样,所有这总别所摄的一切分的圣教兴盛的命脉,去寻找时,那些大大小小的领域,大大小小的级别,大大小小的所有的地方,其实都有一个个的持教者,因此佛法的命脉就在那上面。

对于这一点,我们再做一个透彻的分析。

凡是心中能持一分法的,都叫做“持教大士”。

大士就是大人,他做的是佛法的事业,他心中有的是佛法的功德,持教大士就是弘法的大士。

因此,不能只局限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层面,或者大的是,小的就不是,这个层面的是那个层面就不是,不应当这样想。

所有能持佛一分正法者,都叫做“持教大士”,因此在祈愿上面,心要覆盖到一切处。

所谓的“命脉”,就是当他们还住在世间,寿命很长,他心中所想的佛法的愿望都能够顺利无阻地实现,事业非常地繁盛广大,这样的话,这个心灵它的智悲力的力量会引起无数有缘者内心的佛法,他们会逐渐地觉醒,逐渐地得到从现前到究竟的一切分的利乐。

相反,如果这些持教大士不在世上,那整个世界就成了一大黑暗处,没有法的光明。

像这样,缘起上面就落实在了持教者的心上,一个个持教者住在那里,在他的心上所转起的无数的弘法事业、无数的缘起影响力,就会不断地像水波一样,一环连一环地扩散出去。

如果这个命脉没有了,那就像人逐渐的失去生机一样,法的生命力会逐渐地衰落下来,法的光明会逐渐地黯淡。

就像这样,持教者的心就是法的命脉。

由于众生一切利乐的根源在圣教,一切圣教的命脉在持教大士的心,因此,最根本的祈愿就落实到祈愿一切持教大士得到三个方面的圆满,这就是普贤承顺佛法的大心愿。

接着讲对这三方面的圆满要念念不忘的做三种祈愿:

现在,所有这些大士,全部主要是长久住世,这是一;其次,他们心中所想的一切,无碍地成就;以及他们所作的事业,于十方一切处兴盛。

这是何时也不能忘记的。

否则的话,一切持教的大士都去了其他刹土,佛的教是不会兴盛的!

这里教导我们要作三祈愿:

在祈愿的境,是这个世界所有的持教大士,再扩展到十方法界里所有的弘法大士,一个不漏。

在最主要、最根本的点上,要把握寿命、心愿和事业三个方面。

如果能具有这三个方面,那圣教就会兴盛;圣教兴盛众生就得安乐,这样就抓到要点了。

因此,所谓普贤就是请佛住世、常转法轮等等,要落在这样一个根本,要这样掌握愿的要害。

这样作三祈愿的时候,首先是普贤的心量,是缘尽法界心当中所有的持教大士;特别的,是我们这个世界里离我们最近所有的大士。

祈愿是由我们心中有为了佛法长久兴盛、众生能够永远得利乐的这种善心所触发,然后就在根本的三个要点上做祈愿。

在我们祈愿的时候,一直心里都要想到所有的持教大士,第一、祈愿他们全都寿命坚固,就像普贤愿王所祈愿那样,要达到尽未来无数时劫,像这样发最广大的心;其次,这些持教大士心中所想的一切,全部都无障碍地成办,因为他们的所想只有佛法、众生,因此所有全数没有障碍地成办;第三、他们的智悲之光所出现的所有像光明普照一样的大事业,周遍在十方的一切处所,而且兴盛广大。

要像这样发最大的祈愿。

这个祈愿上相合于地藏菩萨的心,因为他就是化现在无数的世界里,帮助所有佛兴盛法业,帮助所有众生得到利乐。

因此发了这样的心,就和地藏的心合起来了,因此要心心念念发这三个大愿,之后祈求地藏菩萨加被这一切都要迅速地圆满。

“何时也不能忘”,就是念念不忘。

这一切菩萨的愿海就摄在普贤行愿里,普贤行愿就摄在两大愿里——愿众生得安乐、愿佛教得兴盛。

而这两大愿的命脉又维系在持教大士身上,因此一直缘着持教大士这样发愿,这是念念不能忘的。

如果没有这样的心,就没有普贤愿的内涵,就丧失了所有大愿的心要,已经不是一个大乘善根者,没有汇入到极其深广的大乘道上。

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任何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不要,但是这样一个心思不能不要。

因此,念念不可忘的就是这一点。

接着法王又落到我们最切近的地方,教导我们认识持教大士住世的重要性。

以我们这个世界来说,假使一切持教的大德都去了他方刹土,这就好像这个地区停电了一样,一盏明灯也没有,这样的话,佛的圣教怎么能兴盛起来呢?

因为没有持法者的智悲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全数都是持非法者,那就只有邪法会炽盛,而正法就会衰微。

所以如果持教大德不住世,佛教就会逐渐势微;如果我们不这样祈愿的话,没有知识的力量,那当然也就没有挽救的因缘。

佛法都是随缘的,哪里有因缘就到哪里。

就像这样,为了这个世界切身的利益,为了群生得安乐,为了佛法得久住,我们一定要这样祈愿,而且念念不忘,这是这个世界众生利益的根本。

接下来法王再引用圣教说明要点,然后劝我们要发深广的心。

“持教大德住在哪里,教证二法就在那里安住;教证二法在哪里安住,无数持教大士会众就住在那里;三根本护法的海众住在那里,众生的喜乐无余在那里炽盛。

”是有这样说的。

因此,我恳求你们对一切持教大士发深广的心。

先解释深广的教证涵义作为能立,之后我们依圣者法王的指示劝勉自己发深广的心。

首先,要仔细地认识教证的内涵。

它牵涉到人和法的关系,法赖人弘,哪里有真正的持教者,或者说掌握了佛法的人,或者有佛法成就的人,在那里当然就有真实的教法和证法安住;而哪里有教法和证法安住,又会积聚无数的持法大士在那里安住。

这就是正法缘起上的兴盛广大、繁盛广大。

就好比一盏灯点燃了一百盏,每一盏又点了一百盏,就是一万盏。

就像这样,又好比一个毒种子生长起来的时候,根茎枝叶花果会发展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