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州市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化学卷1人教版带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6792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6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州市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化学卷1人教版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广州市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化学卷1人教版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广州市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化学卷1人教版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广州市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化学卷1人教版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广州市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化学卷1人教版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州市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化学卷1人教版带解析.docx

《学年广州市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化学卷1人教版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州市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化学卷1人教版带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广州市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化学卷1人教版带解析.docx

学年广州市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化学卷1人教版带解析

2020年广州市广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化学卷

(1)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60分)

1.(本题3分)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

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A.HClB.H2SO4C.NaHD.NH3

2.(本题3分)下列酸性条件下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K+、CO

、SO

B.Cu2+、SO

、HCO

、Na+

C.Cu2+、SO

、NO

、Fe3+D.OH-、Na+、Mg2+、SO

3.(本题3分)下列各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且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氟气和水B.铝与氢氧化钠溶液

C.二氧化氮和水D.五氧化二磷与冷水

4.(本题3分)氢化钠(NaH)是一种生氢剂,可发生如下反应:

NaH+H2O=NaOH+H2↑,对这一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NaH是氧化剂B.NaOH是氧化产物

C.NaOH是还原产物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1:

1

5.(本题3分)将一小块金属钠加入CuSO4溶液中不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B.溶液中析出红色固体

C.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D.钠块在溶液表面四处游动

6.(本题3分)如图装置,将溶液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a为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盛石蕊溶液,则c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不褪色

C.若a为醋酸溶液,b为碳酸钙,c中盛过量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变浑浊

D.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AlCl3溶液,则c中产生白色沉淀

7.(本题3分)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下列操作使所配硫酸浓度偏高的是()

A.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B.定容后,反复颠倒容量瓶

C.未冷却立即转移溶液、定容D.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8.(本题3分)已知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含有的原子数为

B.

磷酸钠溶液含有的

数目为

C.

被还原为

转移的电子数为

D.

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9.(本题3分)下列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测得1molN2和CO的混合气体质量为28g

B.用量筒测得排水法收集制得的氢气体积为50.28mL

C.用托盘天平称得2.50gCuSO4·5H2O,受热充分失水后,固体质量减轻0.90g

D.欲配制0.10mol•L-1的硫酸920mL,需量取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5.0mL

10.(本题3分)某溶液中含如下离子组中的几种K+、Fe3+、Fe2+、Cl-、CO32-、NO3-、SO42-、SiO32-、I-,某同学欲探究该溶液的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用铂丝醮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

Ⅱ.另取原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颜色加深,但无沉淀生成

Ⅲ.取Ⅱ反应后溶液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第一支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KSCN溶液,上层清液变红,第二支试管加入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下层为无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肯定不含Fe2+、NO3-、SiO32-、I-

B.原溶液中肯定含有K+、Fe3+、Fe2+、NO3-、SO42-

C.步骤Ⅱ中无色气体是NO气体,无CO2气体产生

D.为确定是否含有Cl-可取原溶液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11.(本题3分)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

A.Na2O2→Na2CO3B.Fe→FeCl2C.SiO2→H2SiO3D.Na2CO3→NaHCO3

12.(本题3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都生成+2价的硫酸盐,其产生氢气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乙>丙B.反应结束消耗硫酸的质量一定相同

C.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甲>乙>丙D.甲先反应完,乙最后反应完

13.(本题3分)制取Fe(OH)2并使之能久存,可采取的操作有:

①加入一些植物油;②溶解FeSO4配成溶液;③把蒸馏水加热煮沸,并密封冷却;④加入少量铁屑;⑤向FeSO4溶液中滴加足量氨水;⑥把盛有氨水的胶头滴管伸入FeSO4溶液中后再挤出氨水。

进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A.③②⑤④B.③②④①⑥C.③②④⑥D.②④①⑥

14.(本题3分)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序数之和为42,X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等于Y的最外层电子数,Z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W能形成酸性最强的含氧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熔点:

Z>XB.Z与Y、W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X

15.(本题3分)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

A.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

B.若Hn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16.(本题3分)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A.KOHB.Na2OC.CaCl2D.HCl

17.(本题3分)铝元素的多种化合物间存在下列转化关系,关于上述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实现过程①可通过足量

B.实现过程②可加入足量

C.实现过程③可加入足量

D.实现过程④可通入足量

18.(本题3分)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a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

B.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32-+2H+=CO2↑+H2O

C.a=0.3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19.(本题3分)某溶液中仅含有H+、Al3+、Cl-、

四种离子,其中H+的浓度为0.5mol·L-1,Cl-的浓度为0.2mol·L-1,Al3+的浓度为0.1mol·L-1,则

的浓度是()

A.0.15mol·L-1B.0.25mol·L-1C.0.3mol·L-1D.0.4mol·L-1

20.(本题3分)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a+、NH4+、Mg2+、Fe3+、Al3+、SO42-、HCO3-等离子。

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B.ab段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Al3++3OH-=Al(OH)3↓,Mg2++2OH-=Mg(OH)2↓

C.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H+、Na+、NH4+、Mg2+、Al3+

D.d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只有Na2SO4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16分)

21.(本题8分)

(1)已知实验室制备氧气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实现,其发生的反应为

,其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填元素符号),还原产物是____(填化学式)

(2)查阅资料可知,铜和浓

共热,发生反应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____,其中

在反应中表现____。

(3)请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

个数为12,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

22.(本题8分)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1)实验室需要配制0.1mol·L-1NaOH溶液230mL,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之外,还需要________、用天平称取________gNaOH。

②溶解NaOH后的溶液需冷却到室温后方能转移入容量瓶中。

若趁热转移会使溶液的浓度______(填“偏大”或“偏小”,下同);在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过程中,每次洗涤液均需注入容量瓶,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导致溶液的浓度______。

(2)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   B.升华   C.结晶     D.过滤    E.蒸馏   F.分液

①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______;

②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______;

③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______;

④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______;

⑤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______。

三、实验题(共8分)

23.(本题8分)某研究小组制备氯气并对产生氯气的条件进行探究。

(1)装置A中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利用了浓HCl的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A中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的杂质可能是______。

(3)B用于收集Cl2,请完善装置B并用箭头标明进出气体方向。

____________

(4)C用于吸收多余的Cl2,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5)该小组欲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制Cl2的影响,设计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

操作

现象

I

常温下将MnO2和12mol·L-1浓盐酸混合

溶液呈浅棕色,略有刺激性气味

II

将I中混合物过滤,加热滤液

生成大量黄绿色气体

III

加热MnO2和4mol·L-1稀盐酸混合物

无明显现象

①已知MnO2呈弱碱性。

I中溶液呈浅棕色是由于MnO2与浓盐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II中发生了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③III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c(H+)或c(Cl-)较低,设计实验IV进行探究:

将实验III、IV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将i、ii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四、计算题(共8分)

24.(本题8分)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6mol·L-1盐酸、6mol·L-1硫酸和蒸馏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液体试剂选用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

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2.0g,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则Na2O2试样的纯度为_____。

五、工业流程题(共8分)

25.(本题8分)废弃的锌猛干电池对环境污染很大,工业上可用如下工艺回收正极材料中的金属(部分条件未给出):

(1)MnO(OH)中Mn的化合价为__;实验室保存FeSO4溶液时为防止被氧化需加入__;实验室保存Fe2(SO4)3溶液时为抑制其水解应当加入__。

(2)加入H2O2的目的是将Fe2+氧化成Fe3+,则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

(3)该工艺流程中多次用到过滤,实验室中过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__。

(4)已知:

25℃时,已知Ksp[Fe(OH)3]=1×10-38,当Fe3+浓度为1×10-5mol·L-1时,认为Fe3+沉淀完全,滤液1中加入NaOH溶液至pH=__时Fe3+沉淀完全。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HCl由H、Cl两种元素组成,则属于氢化物,A不合题意;

B.H2SO4由H、S、O三种元素组成,则不属于氢化物,B符合题意;

C.NaH由Na、H两种元素组成,则属于氢化物,C不合题意;

D.NH3由N、H两种元素组成,则属于氢化物,D不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A.酸性条件下存在大量H+,可与

结合生成

,不能共存,A错误;

B.H+可与

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B错误;

C.H+与Cu2+、

、Fe3+均能共存,C正确;

D.H+与OH-结合生成水,且OH-可与Mg2+结合生成白色沉淀,D错误;

答案选C。

3.C

【详解】

A.反应中F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水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作还原剂,选项A错误;

B.反应中A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水作氧化剂,选项B错误;

C.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而水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选项C正确;

D.该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4.D

【分析】

在反应NaH+H2O=NaOH+H2↑中,NaH中的-1价的H和H2O中的+1价的H反应后都变为0价,生成了H2。

【详解】

A.NaH中的-1价的H反应后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NaH是还原剂,故A不选;

B和C.NaOH中的Na、H、O都没有化合价的变化,NaOH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故B、C均不选;

D.该反应是归中反应,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而且1molH2中的2molH,1mol来自NaH,1mol来自H2O,所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1:

1,故D选;

故选D。

5.B

【分析】

Na比较活泼,先跟水反应生成NaOH和H2,NaOH和CuSO4反应生成Cu(OH)2和Na2SO4,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产生无色无味的氢气,A正确;

B.由分析可知,不生成红色固体,B错误;

C.产生了蓝色的Cu(OH)2沉淀,C正确;

D.该反应的现象为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声音,产生蓝色沉淀,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钠与盐溶液反应,先与水反应,再看生成物NaOH是否能和盐溶质反应。

6.A

【详解】

A.若a为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可发生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气体,c中的石蕊溶液遇到二氧化硫,则c溶液只变红,不褪色,A叙述不正确;

B.若a为浓盐酸,b为MnO2,可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产氯气,装置未加热,则不能反应,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B叙述正确;

C.若a为醋酸溶液,b为碳酸钙,两试剂混合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c中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产碳酸钙沉淀,则c中溶液变浑浊,C叙述正确;

D.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两试剂混合可生成氨气,氨气与c中AlCl3溶液反应生产氢氧化铝沉淀,则c中产生白色沉淀,D叙述正确;

答案为A。

7.C

【详解】

A.容量瓶中有少量的蒸馏水,不影响硫酸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不会影响硫酸的浓度,故A不选;

B.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是正确的实验操作,不会影响硫酸的浓度,故B不选;

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冷却后溶液体积减小,导致溶液浓度偏高,故C选;

D.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D不选;

故选C。

8.B

【详解】

A.

的物质的量为

,则

个原子,A项正确;

B.该溶液中含

,故溶液中

的数目为

,B项错误;

C.

元素为+6价,

被还原成

时,得到

电子,C项正确;

D.

,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D项正确。

答案选B。

9.A

【详解】

A.N2和CO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因此该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为28g/mol,1mol该混合气体质量m=nM=1mol×28g/mol=28g,故A选;

B.量筒量取体积数据只精确到0.1mL,因此数据记录错误,故B不选;

C.托盘天平数据只精确到0.1g,因此数据记录错误,故C不选;

D.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

=

=

mol/L=18.4mol/L,欲配制0.10mol•L-1的硫酸920mL,应选用1000mL容量瓶配制,根据

并带入数据可得,

≈5.4mL,故D不选;

综上所述,实验操作或记录正确的是A项,故答案为A。

10.C

【详解】

Ⅰ.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K+;

Ⅱ.另取原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溶液颜色加深,但无沉淀生成,证明含有NO3-、Fe2+,一定不含有SiO32-、CO32-;

Ⅲ.取Ⅱ反应后的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第一支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即为硫酸钡,证明含有SO42-,再滴加KSCN溶液,上层清液变红,即出现了三价铁离子,是Ⅱ过程中亚铁离子被硝酸氧化的结果;第二支试管中加入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下层无色,证明一定没有I-;Fe3+、Cl-是否存在无法确定;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O3-、Fe2+,A项错误;

B.Fe3+是否存在无法确定,B项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步骤Ⅱ中无色气体是NO气体,无CO2气体产生,C项正确;

D.原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干扰了氯离子的检验,D项错误;

答案选C。

11.C

【分析】

【详解】

A.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Na2O2+2CO2=2Na2CO3+O2,故可以一步完成,A不符合;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2HCl=FeCl2+H2↑,反应能一步完成,B不符合;

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不能一步反应生成硅酸,C符合;

D.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2CO3+CO2+H2O=2NaHCO3,D不符合;

故选C。

12.D

【分析】

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较多(即反应剧烈)的金属活动性较强,结合产生氢气的关系图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根据一定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的质量,结合三种金属的化合价及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大小,判断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详解】

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甲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丙,丙大于乙,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甲>丙>乙,A错误;

B、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则消耗硫酸的质量:

甲>乙>丙,B错误;

C、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丙>乙>甲,C错误;

D、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甲先反应完,乙最后反应完,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对于活泼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13.B

【详解】

对于Fe(OH)2的制备,应注意排除装置内的所有空气,同时也应排除溶液中溶有的少量氧气,防止生成的Fe(OH)2被氧化,因此正确的顺序为③②④①⑥,故答案为B。

14.B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序数之和为42,Z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Z是第IA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大小可知Z为Na元素;W能形成酸性最强的含氧酸,W应该为Cl元素;X、Y的原子序数之和=42-11-17=14,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Y的最外层电子数,Y只能位于第二周期,设X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x+(2+x)=14,解得x=6,则X为C元素、Y为O元素,据此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X为C元素,Y为O元素,Z为Na元素,W为Cl元素。

A.X、Z分别为C、Na元素,金属Na的熔点较低,C的单质一般为金刚石或石墨,熔点较高,熔点:

X>Z,故A错误;

B.Na与O和Cl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NaCl,都是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水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沸点:

H2O>HCl,故C错误;

D.X、Z的氧化物可以是CO或CO2、Na2O或Na2O2,仅Na2O2有非极性键,故D错误;

故选B。

15.B

【详解】

A.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氢氧化物碱性)逐渐减弱,A选项错误;

B.HnXOm是强酸,说明X是活泼性非金属,原子序数Y>X,非金属性Y>X,B选项正确;

C.当Y为氧时,Z为氟(无正价);当Y为硫时,Z为氯(最高正价为+7价),C选项错误;

D.若X位于第三周期时,X为磷,则R为铝,铝是金属元素,D选项错误。

故选B。

16.A

【详解】

A.KOH中含离子键和O-H共价键,A正确;

B.Na2O中只含离子键,B错误;

C.CaCl2中只含离子键,C错误;

D.HCl分子内只含共价键,D错误。

答案选A。

17.C

【详解】

A、氢氧化铝不能溶于碳酸,因此通如足量

不能实现过程①,故A错误;

B、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足量NaOH会将生成的氢氧化铝溶解,因此实现过程②可加入少量NaOH,故B错误;

C、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足量NaOH会将生成的氢氧化铝溶解生成偏铝酸钠,故C正确;

D、氨水为弱碱,氢氧化铝不能溶于氨水,不能实现过程④,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要注意,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能够溶于强酸和强碱,不能溶于碳酸或氨水等弱酸和弱碱。

18.C

【分析】

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滴加盐酸时,先发生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再发生碳酸铵与盐酸的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最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利用物质的量关系进行解答。

【详解】

A.在0﹣a范围内,先发生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再发生碳酸铵与盐酸的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A错误;

B.ab段发生反应为碳酸氢钠与盐酸,离子方程式为:

HCO32-+H+=CO2↑+H2O,B错误;

C.根据碳元素守恒,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即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中消耗盐酸0.01mol,需要0.1mol•L﹣1稀盐酸体积为0.1L,即a=0.4-0.1=0.3,C正确;

D.根据碳元素守恒,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即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共消耗盐酸0.3mol,即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D错误;

答案为C。

19.C

【详解】

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有c(H+)+3c(Al3+)=c(Cl-)+2c(

),即0.5mol/L+3×0.1mol/L=0.2mol/L+2c(

),解得c(

)=0.3mol/L;

故选:

C。

20.A

【解析】

【分析】

0~a段,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没有生成沉淀,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氢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由于后面有沉淀生成及部分沉淀溶解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铝离子,所以一定不存在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