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1206.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324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120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120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120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120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120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1206.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120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1206.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1206.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12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  )

A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 19世纪20年代 B 19世纪30年代 C 19世纪40年代 D 19世纪50年代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政治经济学理论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阶级斗争学说

5、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成立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

A大同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E邓小平理论

8、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精读和泛读结合 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 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

10、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激变论 D庸俗进化论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康德哲学思想

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的启蒙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德国的宗教改革理论

14、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的启蒙哲学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系统完整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17、哲学是(  )

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义观点

18、哲学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19、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0、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

A.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21、一切物主义都坚持(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

2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 C.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

23、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了(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4、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 D.不可知论

25、主张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

26、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7、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2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2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3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1、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   )

A.形而上学观点B.经验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32、“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3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客观规律性 C.普遍联系D.永恒发展

35、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36、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7、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二元论D.不可知论

38、《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 B.客观唯心主义运动观C.形而上学运动观 D.庸俗唯物主义运动观

39、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的错误是(      )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C.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40、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静止是(  )

A.运动的一种偶然现象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运动的外在表现D.运动过程的结束

41、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4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4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抽象和具体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44、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本质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45、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46、空间是(   )

A.物质运动的规律性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D.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47、时间是(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48、时间的特点是(   )A.间断性   B.不可逆性 C.广延性  D.伸张性

49、空间的特点是(   )A三维性 B一维性 C可知性 D连续性

5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

A.时间的有限性 B.时间的客观性C.时间的不可逆性 D.时间的相对性

5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52、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  B.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否认意识对人脑的依赖性

53、意识的本质是(  )

A.各种感觉的综合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绝对精神”的体现

5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

55、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手脚分工 B.语言产生 C.生产劳动  D.社会交往

56、规律是(  )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57、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B.发动群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C.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D.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58、“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

”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 )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60、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

A、是不是普遍联系的问题 B、是不是永恒发展的问题 C、是不是有一个共同本原的问题D、是不是有共同规律的问题

61、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  )

A.共同的发展规律B.共同的发展过程 C.共同的本原 D.共同的形式

62、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普遍性 B.物质性C.规律性 D.连续性

63、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64、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宿命论观点

65、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66、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 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67、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68、中国明代的王守仁认为“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

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实践观 B.客观唯心主义实践观 C.旧唯物主义实践观 D.庸俗唯物主义实践观

6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B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变化的观点

7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7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B.普通联系规律C.永恒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7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方向和道路

7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事物的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5、“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这是一种(     )A.唯条件论观点 B.外因论观点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7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77、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8、“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7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8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8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82.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83、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84、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85、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样做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A.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B.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D.辩证否定的原理

8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87、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原理

88、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D.激变论的错误

89、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90、“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9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92、“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93、“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

94、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9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物质不断运动B.物质普遍联系C.物质永恒发展D.实践的观点

96、“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

”这段话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7、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的哲学思想是()

A.规律是普遍的B.规律是事物的必然的联系C.规律是固定不变的D.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98、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指(  )

A.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B.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C.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D.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感性

100、“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101、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 C.认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D.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

102、概念、判断、推理是(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03、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D.经验主义的错误

104、感觉、知觉、表象是(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0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从知觉到表象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06、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A.概念B.表象C.知觉 D.感觉

107、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理论的错误B.类似经验论的错误C.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108、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

A.直接性B.主观性C.摹写性D.抽象性

109、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

A.形象性 B.间接性   C.全面性 D.主观性

110、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11、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11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

A.真理具有绝对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11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15、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

116、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国家政权B.党派组织C.社群组织D.法律设施

11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18、在狭义的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119、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20、国体指的是(  )

A.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C.国家政权的政治职能D.国家政权的社会职能

121、政体问题说的是(   )A.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

122、国家政权主要代表(  )

A.剥削阶级的利益B.劳动人民的利益C.统治阶级的利益D.先进阶级的利益

123、商品是(  )

A.供人们使用的劳动产品B.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C.供人消费的劳动产品D.可用货币购买的劳动产品

124、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流通手段C.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D.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

125、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为尺度。

()

A.社会劳动B.私人劳动C.简单劳动D.抽象劳动

126、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B.使用价值和价值C.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27、货币的本质是()

A.价值符号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28、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B.年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D.年利润率

1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C.生产不足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3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3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A.公正B.平等 C.共同富裕D.人民当家作主

132、马克思主义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