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304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天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天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甘肃省天水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天水一中2017级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

语文试题

(满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事实上,硬实力的提升会极大地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

正确的态度是,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重,寓软实力于硬实力之中,既见物又见精神。

(摘编自舒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

B.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既可抵御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又可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C.提升国家软实力其实就是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来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

D.硬实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只要打好硬实力基础,就能有效提升软实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分别从概念、作用、产生以及与硬实力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软实力。

B.文章深入论述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突出了软实力的价值。

C.论述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国际的作用时,作者对其在国内所产生的作用论述较细。

D.文章既从理论上阐释文化软实力,也针对现实中的错误认识指出如何提升软实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一个国家只知提升硬实力,从不重视软实力,那么它将很难有强大的凝聚力。

B.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不能被认同和接受,就很难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C.一个国家即便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渐渐丧失其优势。

D.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使本国文化具有多国文化要素,就会得到国际认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雁阵

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比的镜子。

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

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

许是走得急了些吧,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

“好天!

”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

“你果真来了!

”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哪能不来呢?

”驼爷说,驼爷的厚嘴唇一个劲儿地抿动,“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

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

这个老狐狸,嘴倒甜!

“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

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

“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

”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

“呐,我又栽上了。

”驼爷喃喃着。

驼爷是个护林员。

“哼!

”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

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

“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头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

“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

“狗娃不是人?

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

我不信!

”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怎么会是这样?

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

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

“滚吧,爷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这条老狗!

”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咦呀!

”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看天。

狗娃也扬起了头。

雁阵。

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

太阳赤灿赤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

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

他呆了。

他也呆了。

手中的刀陡地落到了地上。

狗娃拾起刀,看了看,用力抛进湖里。

沿着来路,狗娃大步而去。

“狗娃!

”驼爷喊道,“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

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

狗娃没回头。

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见爹娘!

狗娃的双眼溢满了浊泪。

4.下面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狗娃是个报复心极重的人,在监狱中被关五年,却从不思悔改,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驼爷报复。

B.“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可见狗娃并不想伤害驼爷。

C.面对“排成人字形”的雁阵,驼爷和狗娃蓦然都“呆了”,这一描写暗示两人间的冲突得到了解决。

D.驼爷及时提醒狗娃莫忘爹娘,终于使狗娃幡然醒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且决心要混出个人样来。

E.这篇小说反映了护林工作的艰巨,说明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5.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思想品质?

(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5分)

6.本文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

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

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

仲淹极言之,且曰:

“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

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

“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

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

“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奏至,帝大喜曰:

“吾固知仲淹可用也。

”进枢密直学士。

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

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

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

B.迁:

调动官职。

一般“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降职;“左迁”“迁谪”表示升职。

C.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D.疏是奏议的一种。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读书勤奋。

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

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

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

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

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

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

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

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

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5分)

(2)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5分)。

(2)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南涧①中题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②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③。

(注)①南涧:

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

②亭午:

正午,中午。

③期(qī):

约会。

1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B.“独游亭午时”中一个“独”字,有双关意,既是一人游览,又有孤独之意。

C.回旋的风“一萧瑟”,碧树的影“久参差”,是从听觉上写出了风与影的和谐。

D.“羁禽响幽谷”,意思是鸟的鸣叫使山谷更加幽静,以动衬静,引发诗人联想。

12.苏东坡曾云:

“柳仪曹(柳宗元)诗,忧中有乐,乐中存忧,盖绝妙古今矣。

”说说你对«南涧中题»中“乐忧”的理解。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记述诸葛亮多次出师而未取得胜利,让后世感怀不已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清澈无边,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来被诗评家认为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诗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进酒》中表现李白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陶瓷艺术是一种具有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全世界的一种艺术语言,似乎总是以优雅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制作瓷器需要极度的细心和耐心,否则,不可能制造出的瓷器。

中国陶瓷上有“中国故事”,在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时,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

而()。

通过这种以图代文的方式,实现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

随着瓷器的大量出口,中国传统故事画也传到了异国他乡。

中国瓷器所蕴藏的“中国风”,令西方人,但因为文化传统的隔阂,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各方力量应该携手,把陶瓷上的中国故事讲得精准、透彻、动听。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耳熟能详美轮美奂拍案叫绝张冠李戴

B.有目共睹精美绝伦拍案叫绝南辕北辙

C.耳熟能详精美绝伦赞不绝口张冠李戴

D.有目共睹美轮美奂赞不绝口南辕北辙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故事内容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B.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

C.这些故事内容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

D.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16.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B.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C.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D.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1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复驾言兮焉求B.莫之夭阏者

C.奚以知其然也D.都督阎公之雅望

1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是()(3分)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⑤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⑥顺流而东也

⑦死生亦大矣⑧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⑨有泉侧出⑩常在于险远

A.①⑦⑩/②④/③/⑤⑨/⑥⑧B.①⑥⑧/②③④/⑤⑨/⑦⑩

C.①⑤⑥/②③/④⑦/⑨/⑧⑩D.⑥⑨⑩/②④/①③⑤⑦/⑧

19.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0.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

②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

③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④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

⑤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

⑥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

A.⑥③⑤④①②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②①⑥⑤④

D.⑥⑤④①②③

21.仿照例句,另选两位不同的诗人再造两个句子,句式基本相同,字数大体相等。

(6分)

例句:

柳永在寒蝉骤雨后的都门外,吟咏过婉约派诗词最为经典的篇章,“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尽显其感情的缠绵与悱恻。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

一日,大漠刮起了沙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

那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藏身之处,不得不长途飞行,终于,鸟儿发现了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缀满枝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2.B3.D4.BC7.D8.B9.B11.C

14.C15.D16.D17.D18.A19.C20.B

答案详解:

【解析】

1.B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项,文化软实力源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但这并不能证明约瑟夫·奈的理论就由四个部分构成,也不能表明文化是核心;C项,“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和“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目的关系;D项,最末一段指出“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

2.B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本题主要从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逻辑的角度设题,命题人大多会按照文章论述顺序设置选项,往往既有对局部的考查,又有对整体的考查。

考生在阅读时要注意围绕话题整理论述思路,在解题时要有整体意识,B项文章没有对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进行比较。

3.D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原文强调“兼收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兼收并蓄”不仅限于吸收国外文化,且吸收国外文化不一定就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4.BC

5.①忠于职守(如“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等)

②面对威胁不退缩(如驼爷“眯起眼,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等)

③坦荡、自信(如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等)

④关心他人(如“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

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等)

⑤对像狗娃这样犯过罪的人也并不丧失信心(如“狗娃不是人?

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

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等)(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6.

(1)“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空阔无人的野地,增加紧张氛围,使矛盾冲突更显尖锐。

(2)“蓝天丽日”晚秋时节,蓝天丽日的描写,突出“雁阵”的象征意义。

(3)“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衬托人物复仇的急切心情

(4)“雁阵。

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

太阳赤灿赤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

”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矛盾冲突。

【解析】

4.试题分析:

此题考察对全文的理解。

A.“仍然不思悔改”不正确;D.狗娃醒悟,不只是因为莫忘爹娘,最主要的还是前面驼爷的不惧怕、正义感,及从自然雁阵中领悟到了人生道理;E.该说法不准确,是对小说主题肤浅化的理解。

答对两项3分,答对一项1分。

5.试题分析:

由“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等可知其忠于职守。

由“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等可知面对威胁不退缩。

分析形象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分方面进行概括。

6.试题分析:

分析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镜子”。

死静、空阔的环境,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蓝空的日头”。

“雁阵”是出现在蓝天丽日中的,此处环境描写能突出了“雁阵”的象征意义,突出人性醒悟的主题。

7.D

8.B

9.B

10.

(1)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

(2)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解析】

7.试题分析:

D项,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

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

如:

名词“定川”、“潘原”、“关中”“山谷间”(地名)“仲淹”(人名)、“贼”、“民”,动词“败、大掠、震恐、闻”等。

8.试题分析:

B项,“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

9.试题分析:

B项,易衣而出是指为了出门,更换衣裳。

形容家境非常贫困的窘相。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0.试题分析:

(1)句中,况,况且,进退,提拔和黜降,格,标准,委:

委托。

(2)句中关键词:

及,等到,以,率领,“哭之如父”翻译:

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去,离开。

【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

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

他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

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晏殊掌管应天府时,听说范仲淹很有名,就召请他到府学任职。

范仲淹曾经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供养四方游学之士,几个儿子甚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

天圣七年(1029),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祝寿。

范仲淹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

“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只是在朝堂上皇帝与百官站在一起,(太后)面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规范。

”而且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都出自他的门下。

范仲淹向仁宗呈上一份《百官图》,指着图上百官升迁的次序说:

“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像这样的是不合顺序的升迁,循序升迁是(符合)公理的,越序升迁是(遵循)个人意愿。

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

”吕夷简很不高兴。

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