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决赛必考点汇总经典.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5951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决赛必考点汇总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决赛必考点汇总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决赛必考点汇总经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决赛必考点汇总经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决赛必考点汇总经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决赛必考点汇总经典.docx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决赛必考点汇总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决赛必考点汇总经典.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决赛必考点汇总经典.docx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决赛必考点汇总经典

2020年国学经典知识竞赛决赛必考点汇总(经典)

经典部分

1.巧言令色,鲜矣仁。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必为甚。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7.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8.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0.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3.大成若缺,其用不蔽。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不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即以与人,己愈多。

1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6.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17.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9.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坚信万物的和谐,相生相克。

20.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21.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

2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4.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其无以易也。

2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6.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27.古代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

28元气指人体维持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

元气在胚胎时已经形成,藏于肾中,与命门有密切联系。

29.合谷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30.人中位于鼻下,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界处,为急救昏厥要穴。

31.望诊:

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排泄物、小儿指纹等的异常变化,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

32.望,闻,问,切,是中医四种不同的诊察疾病的方法和手段,是辨证施治的前提与依据.

33.药性,分寒、热、温、凉,古称“四气”。

34.中药计量单位:

1两(古16进位制)=30克、1钱=3克、1分=0.3克、1厘=0.03克。

35.中药服药方法:

汤剂宜温服,发散风寒药宜热服,呕吐或中毒宜少量频服,丸、散一般宜温开水送服

36.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与五行是这样对应的:

木对应肝、火对应心、土对应脾、金对应肺、水对应肾。

37.中医还将疾病因素大体分为两大类,外感六淫内伤七情。

一、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二、内伤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

38.“因天之序”,意思是天道自然的顺序,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一定是以“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这个顺序进行的。

39.巳时,是脾在主事,如果没吃早饭,那么这时脾就会空运化,长期下去,脾会受伤;

40.八纲辨症”。

八纲就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41.六脏:

通常是指心,肝,脾,肺,肾,心包络.《难经.三十六难》将五脏中的肾分为

左右两脏\"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称之为\"六脏\"(即心,肝,脾,肺,肾,命门).

42...五脏:

五脏包括:

心,肝,脾,肺,肾.脏

43...五官:

指五脏与之相连的感受器,即鼻,眼,口唇,舌和耳,

44.“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出自《道德经》,此书记录道家鼻祖老子言行,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45.成语“白驹过隙”出自《庄子·知北游》.庄子为战国时期宋国人,著有《庄子》一书,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为后世传诵。

46.《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又名列御寇,为战国时期郑国人,著有《列子》一书。

47.《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但并非孔子所作,孔子编订或整理的作品有《诗》、《书》、《礼》、《易》、《乐》。

并对鲁国史官所作的《春秋》加以删订。

48.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继承并发扬了儒家思想,著有《孟子》一书,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孔孟”。

49.“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军事理论出自齐国军事家孙武著的《孙子兵法》。

此书是中国最杰出的兵书,深受世界各地重视,他被尊称为“兵圣”、东方冰学的鼻祖。

50.孙膑是齐国阿鄄人,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与庞涓同师于鬼谷子,田忌赛马的典故与孙膑有关。

51.韩非,战国时期韩国人,因在韩国怀才不遇。

著有《说难》、《说林》、《孤愤》、《五蠹》、内外储》等作品,得到了秦始皇的推崇。

52.墨子,名翟,鲁国人。

出身贫民,自称“北方之鄙人”、“贱人”,其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家后学的《墨子》一书中,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研究墨家学派的典籍还有《道藏》。

(主张兼爱非攻)

53.扁鹊,原姓秦,名越人,又号卢医,是中国中医学的开山鼻祖,也是历史上唯一有传记的医学家。

著有《内经》、《外经》、《难经》,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54.《黄帝内经》编于战国时期,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到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

此书简称《内经》。

55.《本草纲目》是明朝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而写成,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此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56.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人,知识渊博、品行高尚。

撰写了《国语》与《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

57.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二人分别著有《苏子》、《张子》。

“悬梁刺股”赞扬苏秦奋进的品质。

58.《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巨著,是一部杂家著作。

59.《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保存了商周一些重要资料相传《尚书》由孔子编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60.《周易》(又名《易经》)相传是周文王所著,包含自然和社会各方面思想。

61.公孙龙,魏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又名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公孙龙子》。

他所谓苦谛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苦,所欲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阴苦,是谓苦谛——《增一阿含经》

62.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楞严经》

63.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64.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65.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6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坛经》

67.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坛经》

68.无奈人心渐开明,贪嗔痴恨爱恶欲。

69.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70.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造塔功德经》

71.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以“白马非马“论和”离坚白“而著名。

相关知识部分

(一)三教,指儒、释、道。

九流,在《汉书•艺文志》分别指: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阴阳家:

战国时提倡阴阳五行之说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齐国的邹衍。

法家:

战国时主张法治的重要学派。

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商鞅、申不害,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名家:

是战国时的学派,一名“辩者”,是古代的逻辑学。

代表人物公孙龙。

墨家:

是战国时的学派,提倡“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节用”、“节葬”等。

创始人是墨翟。

纵横家:

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策士中有“合纵派”和“连横派”。

代表人物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的团结,使之分别奉事秦国)。

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

杂家:

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他们的特点是“兼儒墨,和名、法”。

代表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子》。

农家:

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二)《孟子》有七篇传世:

《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语录: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鲁迅先生说过: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指的是庄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是庄子提出的。

庖丁解牛的典故出于《庄子.内篇.养生主》。

(四)苏秦与张仪同为战国时期纵横家。

他促成了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迫使秦废帝退地。

苏秦苦读太公《阴符》之时,每逢困乏欲睡,便用锥自刺其股。

这是成语“悬梁刺股”中之“刺股”的由来。

张仪施以连横之术,游说六国亲秦,拆散合纵

(五)《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韩非子·五蠹》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韩非子·说林上》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韩非子·说难》

(六)墨子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题。

名言:

“兼相爱,交相利”、“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等。

相关成语:

墨守成规快马加鞭(解:

给快跑的马再抽几鞭,使它跑得更快。

用来形容:

快上加快,疾弛飞奔,或用以比喻不断努力,继续前进。

)墨突不黔(释义原指墨翟东奔西走,每至一地,烟囱尚未熏黑,又到别处去了。

后用其事为典。

形容事情繁忙,犹言席不睱暖

(七)《道德经》包括《道经》和《德经》两部分。

“上善若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道经》;“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天下莫柔弱於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出自《德经》。

(八)孙武名言:

1、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2、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3、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4、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5、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九)荀子在自然观方面,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

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

在认识论上,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

荀子名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

  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十)老子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

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

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十一)稷”是齐都临淄一处城门名,“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

学宫因处稷下而称“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各个学派并存。

人们称稷下学宫的学者为稷下先生,随其门徒,被誉为稷下学士。

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儒、道、名、法、墨、阴阳、小说、纵横、兵家、农家等各家学派林立,学者们聚集一堂,围绕着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礼法、王霸、义利等话题,展开辩论,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稷下学宫达到鼎盛。

世称“百家争鸣”。

(十二)医家的代表人物是扁鹊,他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扁鹊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

(十三)鬼谷子被喻为纵横家之鼻祖,其下有苏秦与张仪两个叱咤战国时代的杰出弟子〔见《战国策》〕。

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十四)教发源于距今约2553年前的古印度。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净的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

释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就是现在的尼泊尔。

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

在洛阳建立白马寺。

佛法内,有所谓大乘、小乘;有所谓法相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律宗,乃至所谓俱舍成实等宗

(十五)商鞅变法:

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

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战,统一度量衡

政治的改革是以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为重点。

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编制什伍组织,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传统节日部分

一、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二、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

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

三、清明节前一天:

寒食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

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

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

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

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

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四、四月五日:

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五、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

“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

“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

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

六、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情人节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

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

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

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

”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七、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

中秋节还要吃月饼。

八、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阴历九月初九。

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

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

九、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

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十、农历腊月初八:

腊八节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

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太极拳部分

1.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

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5种不同的说法。

虽张三丰和王宗岳各著有《太极拳论》,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出陈氏太极拳,而持陈王廷创拳之说。

2.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5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

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老拳师陈王庭初创太极拳,世代相传。

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陈家沟陈长兴,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

河北完县人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

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

3.太极拳的来源是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太极拳哲学基础,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

4.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

其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纪效新书》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起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5.东岳太极拳的创始人为门惠丰。

书法部分

1.1、书法用毛笔书写篆、隶、正、行、草各体汉字的艺术。

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章法等,与中国传统绘画、篆刻艺术关系密切。

有三千多年历史,以商周的金文为萌芽;其后秦篆、汉隶、晋草、魏碑、唐楷、宋行,各擅其胜。

2.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

3.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4.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褚遂良最为出色。

5.王羲之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代表作品有:

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6.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

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7.10、颜真卿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和柳公权并称:

“颜筋柳骨”。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

8.柳公权是唐朝最后一位著名书法家。

由於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後人也称他「柳河东」。

他是颜真卿的後继者,後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柳公权一生书碑特多,主要代表作《金刚经刻石》、《李晟碑》、《玄秘塔碑》。

9.苏轼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10.褚遂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