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823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I卷(每题1.5分,共45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2、中国秦朝因长城和兵马俑而名满世界,这些举世闻名的工程得以完成的基本条

件是

A.繁重的赋税B.苛刻的兵役C.沉重的徭役D.土地兼并

3、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

这一现象说明

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

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

4、“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5、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长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晚上“市”门紧闭

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7、《盐铁论·轻重》载:

“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

”封建社会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B.协调盐与铁的生产关系

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D.保障盐铁生产,满足人民需要

8、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

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

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

”这表明清政府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严格限制对外交往D.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9、1842—1846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

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

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农产品日益商品化B.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D.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10、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11、“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攫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下列近代企业中都具有这种特征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发昌机器厂B.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

C.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汉阳铁厂D.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12、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在描述当时的情景时说:

“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票,引起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A.这次浪潮得益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这次浪潮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的结果

C.这次浪潮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有关,具有爱国性质

D.这次浪潮的主要原因是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3、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11月3日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

1915年6月30日,颁布《造林奖励条例》:

“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

”这些奖励政策

A.体现了北洋政府崇尚宪政,重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对政府执政理念的影响

C.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工业布局的调整

D.促进了农业的多种经营和轻工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

14、1931年,宋棐卿与其弟等人合伙在天津注册“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抵羊牌”毛线(“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

一经问世,“抵羊牌”毛线逐渐成为妇孺皆知、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

这种现象说明

A.“抵羊牌”毛线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心态B.外国洋货价钱太贵

C.“抵羊牌”毛线物美价廉D.外国洋货质量太差

15、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

“……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

”此计划

A.体现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B.表明国民政府要团结抗日

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D.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16、“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

“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家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段话说明他受到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于

A.官僚资本家B.外国资本家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17、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

较,据此可以推知

A.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18、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这个“幸福的年代里”可能会经历或看到

A.人民高唱着“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B.到处张贴着“要坚决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标语

C.广大工人热情投入到“大炼钢铁”运动中

D.农民在各自的责任田内热火朝天地劳作

19、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实行吹哨上工的制度,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顺口溜

A.反映出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表明吃“大锅饭”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反映了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20、1960年11月,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信中强调要坚决反对和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放手发动群众整风整社等。

这表明

A.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B.中央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悄然展开

21、1973年初,中国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报告建议在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其中包括已经批准的12.5亿美元进口设备),史称“四三方案”。

该方案的实施

A.促进中美关系开始改善B.有利于国民经济复苏

C.奠定了对外开放的基础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22、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找米下锅”,从“吃不饱”到“吃不了”。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23、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了21.34%。

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

“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④浦东的开发开放

A.②③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4、据统计,1997年,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97%下降至5%,工业品出厂价中,国家定价的比重仅占4%,材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是

A.推行物价“双轨制”以抑制通货膨胀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加强

C.更多开放农业产品收购价格D.缩小工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

25.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

“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26.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看都比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是

①当时商品供应匮乏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

27、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

“90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

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代交通事业之进步。

”他所说的“进步”不包括

A.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B.由机械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现

C.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

D.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

28、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

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9、外资经济、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共同特征是    

A.资本主义性质  B.私人经营 C.使用机器生产 D.产品完全投放市场

30、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

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

A.中外合资的结果        B.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企业大力支持

第II卷(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1题18分,32题20分,33题17分)

31、(18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

……然而,建国后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名镇繁荣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6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分)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建国后“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

(2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

(6分)

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

“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单位:

家)

江苏(含上海)

直隶(含天津)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奉天

湖北

陕西

黑龙江

广西

甘肃

其他省

155

45

42

33

31

20

19

19

3

3

1

1

0

     

 

————根据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材料三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编: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2分)说明其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2分)并分析这一时期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6分)

 

33、(17分)新中国各个阶段,农业发展曲折前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以下二个问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

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

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

……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

材料二民工队来买菜的人说,村里的红薯已经吃光了,刘引芝的父亲死了。

肿病——劳动过度,营养不良。

缝纫室的哥嫂同时死亡,也是肿病。

1959年旱灾,1960年春夏,该还有多少人死亡呢?

(1959年11月4日)。

劳动队真是天堂。

徐从周的孩子在这里吃了晚早二顿稀饭,欢喜得不得了。

徐从周是在避难所里。

我对他说,现若他仍在农村,目击心伤,如何过去?

(1959年11月4日)

刨红薯,民工过路,歆慕不已,都到地头捡残屑,驱之不去。

一个新发明,红薯藤磨粉。

(1959年11月13日)——顾准《商城日记》

材料三18个“带头人”按下红手印的1978年,他们的人均年收入仅仅22元,第二年跃升为400元,一举脱贫,从此与温饱相伴。

从那以后,小岗村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对缓慢,1993年约为1100元。

……性格开朗的关友江对记者说起了顺口溜:

“一年超越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

”——《今日小岗村:

一年超越温饱线,廿年没过富裕坎》(经济参考报)

(1)材料一表明农业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新道路”指的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分)造成该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78年后,农民迅速实现温饱的主要途径。

(2分)为加快农村“富裕”,还有哪些措施可行?

(2分)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1--10:

BCBBBDACBC11--20:

DCDACADAAB

21--30:

BCABCCCBCB

31、(18分)

(1)原因:

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地处交通要冲。

(6分)

(2)新现象:

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2分)变化: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分)

(3)主要原因:

计划经济体制。

(2分)

过程:

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分,任意三点)

32、(20分)

(1)政策:

重农抑商。

(2分)影响:

强化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因素。

(2分)

(2)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8分,答出任意四点满分)

(3)曲折而艰难地发展。

(2分)

经济危机爆发,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进行币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最终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

(6分,任意3点)

33、(17分)

(1)原因:

农民贫困,生产资料缺乏;自然灾害严重。

(4分)

“新道路”指的是实行互助合作,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分)

(2)状况:

陷入三年经济困难。

(2分)

原因:

大跃进运动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自然灾害;中苏关系破裂。

(5分,任意三点)

(3)途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措施:

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化经营等。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