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649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天全中学高2014级高二上期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感冒有“流行性”和“普通性”之分。

前者十年左右暴发一次,来势凶猛,起步急骤,传播迅速,常殃及数国甚至数十国;后者起步较缓,传播多局限于某个范围、某个地区,但经常发生。

两种感冒均由病毒引起,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基本相似。

但流行性感冒患者的病情往往很严重,有的会导致死亡。

两种感冒都会被反复传染,有时让人防不胜防。

呼吸道是个开放性器官。

从婴儿落地始,呼吸道始终与外界相通,病菌可乘“气”而入造成感染。

在呼吸道感染的病源之中90%是病毒,而在目前发现的160余种病毒中,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侵入细胞后并非畅行无阻。

一旦有病毒侵扰,免疫系统即作出反应,迅速产生抗体;细胞、干扰素等物质会“中和”病毒使之丧失进入细胞的能力;或将已有病毒寄居的细胞溶解,防其繁衍;或封锁细胞表面,使其无法侵入缝隙。

在此情况下,有的病毒借咳嗽、喷嚏溜出体外,有的被吞噬细胞吃掉。

免疫系统的“识别”和“记忆”能力也很强大。

凡与之相遇过的病毒均被其牢记,日后一来即被其识破并歼灭。

但流感病毒善于改头换面,目前已发现的流感病毒甲、乙、丙三个“型”之中,以甲型最为善变。

整个变异过程需要3年准备、8年积累,10年左右方能完成。

一旦完成变异即为一新“亚型”,其形态与原型截然不同。

这种面目一新的病毒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过去的免疫物质失去了作用,约一周后才能组成新的免疫物质与新亚型病毒对抗,这就使病毒有足够时间进入细胞繁衍。

流感病毒就是这样才得以横行于世。

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呼肠孤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又称“伤风”。

由于病毒群中分种,种中分型,多群、多种、多型组成庞杂的病毒团伙,你出我进闹事于呼吸道,引起相似症状,貌似一种病毒反复感染,实则多种病毒轮番侵袭。

有些病毒长期栖息于鼻咽部位形成“基地”,坐以待时。

一旦人体大汗着雨、风袭受凉、疲劳过度、贪杯误饮之时,即乘机扩散,引起感冒。

若有“新鲜毒种”侵入,即迅速传播,引起有限范围内的流行。

人们误称为“流感”,其实仍属普通感冒。

伤风感冒人人敏感,学龄前儿童尤然。

慢性咽炎、鼻炎、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病人更易受病毒侵犯。

一旦染病,不仅病情较重,且使旧病恶化。

咳嗽、喷嚏是病毒扩散的基本方式。

一个有力的喷嚏喷出的微细雾粒,直接射程可达6米之远,所及范围可达20立方米的空间。

因此,患者应尽量缩小其波及范围。

目前,打预防针的效果很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病毒型别众多,且极善变,针剂难有较强的针对性。

因此,提高机体抵抗力是预防感冒的关键,即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冬春气候干冷多风,呼吸道黏膜分泌减少而易干燥受损,抵抗力明显降低,是伤风感冒的“旺季”。

坚持锻炼,生活规律,调理起居尤为重要。

1.下列有关“感冒”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感冒分流行感冒和普通感冒,二者均由病毒引起,临床症状基本相似,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B.流行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来势凶猛,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患者病情很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C.普通感冒又称“伤风”,由多种病毒引起。

病毒情况复杂,常趁人体免疫力下降之时,乘隙而入,引发感冒。

D.感冒易发难防,人人敏感,学龄前儿童尤然。

冬春气候干冷多风,是流行性感冒的“旺季”。

2.下列对“流感病毒”和“免疫系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迅即启动保护机制,采取“中和”、溶解和封锁的方法对病毒予以杀灭。

B.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记忆”功能,凡与之相遇过的病毒均被其牢记,日后一来即被其识破并歼灭。

C.流感病毒突破免疫系统的防护得以繁衍扩散靠的是变异,整个变异过程需十年左右方能完成。

D.面对新“亚型”病毒的侵入,免疫系统需要时间组成新的免疫物质与之对抗,这使病毒有足够时间进入细胞繁衍,横行于世。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毒型别种多,且极善变,针剂难有较强的针对性,目前打预防针的效果很不理想。

B.预防感冒,提高机体抵抗力是关键。

坚持锻炼,生活规律,调理起居尤为重要。

C.咳嗽、喷嚏是病毒扩散的基本方式,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缩小其波及范围。

D.慢性咽炎、鼻炎、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病人日渐增多,他们更易受病毒侵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

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

政和二年,上舍①释褐,补潍州教授。

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

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日:

“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

"迁中书舍人。

时方有事燕云②,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忤时相意,提举天平观。

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③,出知平江府。

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手都市,百姓便之。

除给事中。

会选将帅,松年奏:

“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

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

”又奏:

“恢复中原,必自山东始,山东归附,必自登、莱、密始,不特三郡民俗忠义,且有通、泰飞艘往来之便。

"除兼侍讲。

王伦使金还,言金人欲再遣重臣来计议,以松年试工部尚书为韩肖胄副,充大金奉表通问使。

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往。

至汴京,刘豫④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

“圣主万寿。

”豫日:

“圣意何在?

”松年日:

“主上意,必复故疆而后已。

”使还,拜吏部尚书。

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

绍兴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

大化推移,有所不免。

”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

年六十。

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

“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松年日: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

(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

【注释】①上舍:

王安石变法把太学生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三等。

“舍生”即上舍生,大学生中高班的学生。

“②燕云,是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

③行在:

指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④刘豫:

宋高宗建炎二年济南府知府,投降金朝;建炎二年四年,受金册封为“大齐皇帝’’,后迁都汴京。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B.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C.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D.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人/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松年慧眼识珠,擢拔后秀;献言献策,选拔军中将帅。

他做殿试参详官时,评定沈晦第一,宋徽宗对此大为赞赏;他做给事中时,主张皇帝应亲临军中选拔将帅。

B.胡松年出使他国,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尊严。

他在“人皆疑惧”、不敢出使的情况下,毅然出使伪齐政权,面对对方的无理要求,进行了柔中有刚、含而不露的回击。

C.胡松年心忧国事,对待生死豁达乐观。

年老多病时,朝廷开恩,让他管理洞霄宫,但他屡次献言,皇帝多有采纳;病情危急时对儿子说,自然流转,生死在所难免。

D.胡松年不贪钱财,不为子孙储蓄。

朝廷每次授予他官职时,都要赐予他大量财物,但他把这些钱财全部用于军队建设。

他还说,贤能的人钱财多了,有损个人志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

(5分)

译文:

(2)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塞下曲(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

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

古地名。

8.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5分)

答: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填上合适的语句。

⑴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昭君生前容貌倾城,死后却魂魄无依的凄凉。

⑶李商隐《锦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美好事物的可望而不可即。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

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

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

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

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

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

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

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

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

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

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在2l位感染了Plasmodium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

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确定这种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一157℃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

屠呦呦说:

“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

”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

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

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

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风向标”、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

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B.文章以《诗经》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而且也暗示了屠呦呦的思想品质。

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

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

E.《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

1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请分点概括。

(6分)

答:

13.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

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分别指什么?

试简要说明。

(6分)

答:

14.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敕造(chì)阜盛(fù)桅竿走投无路

B.模样(mó)朱拓(tà)驯熟少不更事

C.歆享(xīn)榫头(sǔn)踌蹰佛反盈天

D.恫吓(hè)朔漠(shuò)寒暄直栏横槛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结果却是________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②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_________,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③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_________。

A.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作茧自缚    B.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作茧自缚

C.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D.作茧自缚 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

B.在遭到禽流感和甲型流感的侵袭之后,荷兰又发现新型流感——“羊流感”,这种流感的侵袭对象为绵羊和山羊,并能够通过牲畜传染给人类。

C.欧洲环境和卫生组织绿色真相基金会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工作场合吸烟将导致不吸烟同事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长12%至19%。

D.2013赛季亚冠联赛决赛次回合在广州天河体育场展开争夺,最终,广州恒大1比1战平首尔FC,凭借以客场进球多的优势夺冠。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

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

④《诗经》是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

⑤《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

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A.④①②③⑤⑥B.②④①⑥⑤③C.①⑥②⑤③④D.③④①⑤②⑥

19.为下面的体育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15字)(3分)

2014年12月27日,第十届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半决赛在合肥拉开战幕。

在率先结束的一局比赛中,中国的九段古力一举屠龙成功,执白仅用118手便速胜韩国棋手金志锡,率先晋级决赛。

由于半决赛的另一边是周睿羊与陈耀烨的中方内战,中国棋手也由此率先锁定了本届比赛的冠军。

新闻标题:

20.右图是“全国18岁成人教育活动”的标志图案,请你写一段说明文字,介绍这个标志图案并指出其象征意义,不超过100个字(含标点)。

(5分)

答:

 

六、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

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周国平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

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

——莫言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7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天全中学高2014级高二上期12月考月考

语文试题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A项末小句“发作”应为“传染”;B项“很严重”前应加“往往”一词限制;D项“人人敏感,学龄前儿童尤然”的应是“伤风感冒”,非指流感。

2、A(“采取‘中和’、溶解和封锁的方法对病毒予以杀灭”的表述与原文有两处出入:

、免疫系统溶解和封锁的是细胞,而不是病毒;二、病毒有的被吃掉了,有的却溜出了体外。

3、D(“日渐增多”的表述于文无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

5.C【解析】D项应为“五人为伍”。

6.D【解题思路】D项“他把这些钱财全部用于军队建设”错。

原文的意思是,按旧例,官吏升迁朝廷都要赏赐财物,因为军队建设需要大量费用,他并没有向朝廷提出赏赐财物的请求。

7.

(1)(胡松年)幼年丧父家贫,母亲靠出售所织布匹,资助供养让他上学。

(他)读书过目不忘,对《易经》尤其精通。

(2)(胡松年)尚未入境,贪官辞去官职,收敛行迹,胡松年将兴利除弊的十七件事项公布在都市上,百姓感到便利。

【解题思路】

(1)句,省略句1分;“鬻”,卖或出售,1分;“资给”,资助、供养,1分;“邃”精通,1分;大意正确1分。

(2)句,省略句1分,“解印”,辞去官职,1分;“揭”,发表、公布1分;“便”意动用法,以之为便或感到便利,1分;大意正确1分。

【参考译文】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

幼年时孤苦贫寒,母亲织布卖钱,供养他上学。

读书过目不忘,尤其精通《易经》。

政和二年(1112),以上舍生任官,担任潍州教授。

政和八年,赐对便殿,徽宗因他像貌雄伟,改任他为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

任殿试参详官,以沈晦为第一名,徽宗大喜说:

“我很早就听说了沈晦的名字,今天才得到他。

”升迁胡松年为中书舍人。

当时正从事收复燕云地区,胡松年多次上奏说边恤一开,即有许多不能言说的事情发生,不符合当政者意思,被罢提举太平观。

建炎年间,秘密上奏论述中原利害,召到朝廷,出知平江府。

尚未入境,贪吏解下官印隐藏起来,胡松年将兴利除弊的十七件事项张榜在都市上,百姓感到便利。

朝廷任命他为给事中。

恰逢朝廷选拔将帅,胡松年上奏说:

“富贵的人容易行善,贫贱的人难以成功,关键在于上面的人怎样认识提拔。

希望陛下亲出慰问部队,就在军队中搜罗挑选,必然会有可以使用的人才。

”又上奏:

“恢复中原,必须从山东开始,山东归附,必须从登、莱、密州开始,不只是因为三郡民俗忠义,还因为有通、泰飞船往来的便利。

”被任兼侍讲。

王伦出使金朝回来,说金朝想再派重臣前来计议讲和事宜,以胡松年任工部尚书作为韩肖胄的副手,充任大金奉表通问使。

当时使命久不通,人们都人心疑虑,胡松年毅然前往。

到达汴京,刘豫命令他们以臣子之礼相见,韩肖胄没有回答,胡松年说:

“圣主万寿无疆。

”刘豫问:

“圣主意图何在?

”胡松年回答:

“圣主的意图,必恢复故疆而后已。

”出使回来,被任命为吏部尚书。

不久因病提举洞霄宫,居住在阳羡,虽然居闲但不忘国事,多次上书论说和籴科敛、防秋利害,皇上都嘉奖采纳。

绍兴十六年(1146),病重,招呼儿子说:

“生老病死,在所难免。

”于是就枕,鼾声如雷,一会儿后去世,人们都说他没有死。

时年六十岁。

胡松年平生不喜欢积敛财产,每次任官按例要赐予金帛,胡松年因军事耗费巨大,一无所求,有人劝他告诉朝廷,他说:

“不请则已,告诉朝廷就成了沽名钓誉。

”喜欢宾客,俸禄不足以供费,有人请他为子孙着想节省用度。

胡松年说:

“贤能但多财,就会有损志节,况且俸禄,是皇上用来赡养老臣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特点:

自然环境险恶(1分);军情紧急(1分)。

作用:

营造了萧杀的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

9、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

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⑴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⑵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⑶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C2分B3分E1分(A.说“氯喹”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于文中无依据。

E.文中说的是“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

D.“双氢青蒿素”不是从天然青蒿素中提纯而来,而是人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