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4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646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4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4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4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4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4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4课.docx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4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4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4课.docx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4课

《1.放大镜》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

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在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知道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正确使用放大镜,能够仔细观察物体。

(2)通过使用放大镜之后,来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不同。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放大镜的正确使用,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并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理解放大镜的特点。

【教学难点】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教学方法】推理探究法

【课前准备】放大镜、平面镜、玻璃片、电视机、计算机、照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谜语

故古变成方,一人无处藏。

金意心儿换,又见能力强。

(打一工具)谜底:

放大镜。

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放大镜》。

二、新课学习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工作中有很多的应用。

下面展示放大镜的用途

农业科技人员:

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观察病虫害;

精密仪器修理工;

公安人员:

拆除危险物品;观察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等;

仪器镜头;

查看地图比例;用于考古研究;

取火……

课件上展示相关图片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知道了放大镜的用途。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怎样正确地使用放大镜?

观察方法一:

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观察方法二:

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动画展示观察方法。

2.用放大镜观察图片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印刷物上的照片

通过观察发现:

印刷物上的照片是由点组成的。

因为印刷上采用的是网点技术。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和计算机屏幕

通过观察发现:

用肉眼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会看到很多很小的荧光点,用放大镜就能看到它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结论:

在放大镜下不仅图像放大了,而且还会发现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三)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呢?

注意到了它的特点吗?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呢?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放大镜的特点,让我们一起去比较放大镜、玻璃片、平面镜的特点。

比较后发现

镜片名称

特点

平面镜

表面平滑,镜面不透明

玻璃片

表面平滑

,镜面透明

放大镜

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即中间凸起

不同凸度的放大镜,出示图片。

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用不同凸度的放大镜观察苍蝇的图片。

结论:

放大镜的镜片中央凸起程度越厉害,放大倍数越高。

下面的器具有没有放大功能?

出示广口瓶、水珠、玻璃杯、塑料袋、烧杯、烧瓶图片。

发现:

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珠

都具有放大功能。

小资料:

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

在13世纪,因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三、拓展延伸

放大镜:

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

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

眼镜也可算放大镜的一种。

12

60年,马可·波罗曾描述过中国老人看字时,戴着眼镜来放大字体。

四、课堂总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五、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可以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3.(眼睛)是人的主要观察工

具。

(二)选择题

1.人的眼睛最高视力能看清(A)的微小物体。

A.五分之一毫米B.五分之一厘米C.六分之一毫米D.六分之一厘米

2.放大镜之所以能放大,是因为放大镜片是(C)

A.凹面镜B.平面镜C.凸透镜D.玻璃片

六、家庭作业

收集资料说明哪些物体具有放大功能并且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放大镜观察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放大镜的特点

【教学反思】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和更遥远的物体。

(2)培养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放大镜观察到更多的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记录观察到的昆虫的细节和生活习性。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法

【课前准备】放大镜、昆虫标本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动画电影

《昆虫总动员》片段。

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有着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本节课,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昆虫的身体构造,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吧!

二、探究新知

(一

)奇特的身体构造

我们都知道苍蝇,它为什么可以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呢?

这和它的脚的构造

有关。

苍蝇的足的末端爪垫多毛,并能分泌粘液。

每种昆虫都有着奇特的身体构造。

今天让我们一起用放大镜来观察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

蝇的眼、昆虫的耳朵、蝴蝶的翅膀、昆虫的触角。

1.昆虫的眼分为单眼和复眼,复眼在头部上方的两侧。

蝇的眼是复眼。

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一个六角形。

不同昆虫的小眼数目是不同的。

蜻蜓有1万~28万个小眼,它可以看到1米~2米的物体;蝴蝶有1.2万~1.7万个小眼;家蝇的复眼由4千个小眼组成,它只能看到40毫米~70毫米的物体。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小眼的构造很精巧,每只小眼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整个眼睛看物体就像一个拼凑物。

但是它们的视力远不如人类的好。

2.昆虫的耳朵

昆虫的耳朵不像人类的耳朵,它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

在放大镜下观察会发现:

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蝉的耳朵长在腹部第二节附近;雄蛾的耳朵长在胸、腹之间凹处;雄蚊、蚂蚁的耳朵长在触角上。

3.昆虫的触角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

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一起来用放大镜观察几种昆虫的触角形状:

蟋蟀、蝗虫的触角呈丝状;蝴蝶的触角是棒状;蚂蚁的触角是膝状;雄蛾的触角是羽毛状;天牛的触角是鞭状。

小结:

触角的形状和着生位置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特征。

4.蝴蝶的翅膀

用放大镜观察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二)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很大的害虫,其身体只有针眼般大小,只有在10倍放大镜下才能看清它的身体的大致外形。

它们常聚集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植物的汁液。

雌性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很大

的害虫,其身体只有针眼般大小,只有在10倍放大镜下才能看清它的身体的大致外形。

蚜虫的天敌——草蛉。

草蛉素有蚜狮之称。

草蛉的幼虫正在捕食蚜虫。

它把蚜虫的汁液吸干后,还会把蚜虫的空壳粘在自己的背上作为伪装,成了

披着蚜壳的狮子。

把我们的发现,整理成观察报告。

用放大镜观察到草蛉的幼虫用嘴前那对“镰刀”抓住一只蚜虫,然后刺入蚜虫体内,吸它的汁液,只过了20多秒钟,草蛉的幼虫就把蚜虫吸食得只剩下一个空壳,然后就又抱住另一只蚜虫。

还可以看到,草蛉幼虫还会把蚜虫的空壳背在身上伪装自己,有趣极了。

小资料: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

三、拓展延伸

放大镜的用处:

1.放大物体的影像——放大镜最主要的功能。

2.聚焦取火——次要功能。

视角越大,像也越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

移动物体可增大视角,但会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

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体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个正立虚像。

四、课堂总结:

通过对昆虫世界的观察,知道使用放大镜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五、课堂

训练

(一)填空题

1.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脚的构造)有

关。

2.(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很大的害虫,其身体很小,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它的身体的大致外形。

(二)选择题

1.家蝇有(B)个小眼。

A.3000个B.4000个C.30000个D.40000个

2.昆虫的耳朵有着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蟑螂的听觉毛长在(C)

A.足内侧B.胸腹之间凹处C.尾须上D

.触角上

六、家庭作业

课后继续观察某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教学反思】

《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就是晶体。

(2)了解制作晶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通过了解晶体的制作方法,自制食盐等晶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

【课前准备】放大镜、食盐、味精、食用碱、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下雪了》。

下雪的景色是非常美丽的,那么你知道雪花是什么形状的吗?

我们肉眼看到的物质在放大镜下是怎样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下吧!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从观察我们身边的物质食盐、白糖、碱面、味精开始。

首先让我们用肉眼观察,看一看它们的样子。

之后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观察后发现:

放大镜的食盐晶体、放大镜的白糖晶体都是立方体的;放大镜下的味精晶体是柱状的;放大镜下的碱面晶体是花瓣状的。

它们都是晶

体,了解晶体的概念: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让我们再一起了解自然界中的晶体。

许多岩石是由矿

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这是显微镜下花岗岩中的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

出示长石、云母、石英晶体图片。

接着出示水晶、黄铜矿、雪花、维生素C晶体图片。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因为各种物质的晶体具有基本一致的性质,所以,晶体是鉴别矿物的依据。

(二)制作晶体

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诞生的,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晶体。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

制作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

减少水分:

是指把某种溶液风干,即使其水分蒸发,使物质重新析出;降低温度:

即先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然后冷却,使物质重新析出。

制作晶体

晶体名称

制作食盐、食用碱、味精的晶体

使用器材

食盐、食用碱、味精、滴管、玻璃片

制作方法

制作一些浓的食盐、食用碱或味精的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的痕迹。

拓展活动:

制作一个大的晶体

活动名称

制作一个大的食盐晶体

制作器材

食盐、细线、筷子、玻璃杯

制作步骤

用一个大的玻璃杯,制作一杯浓食盐水溶液。

将这杯溶液过滤,注入一个清洁的玻璃杯内。

在杯中悬吊一根细线,细线下端拴上一小块

食盐晶体,并浸泡在溶液中,静置数天。

发现:

在玻璃杯底会首先出现第一批晶体,滤去溶液中残留的晶体,继续把悬在细线上的晶体进入过滤后的溶液中,晶体会缓慢地生长。

如果在杯中继续倒入食盐溶液,则晶体的增长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

三、拓展延伸

晶体有三个特征:

1.晶体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3.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我们吃的食盐是氯化钠

的结晶;味精是谷氨酸钠的结晶;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结晶。

可以这样说:

“熠熠闪光的不一定是晶体,

朴实无华、不能闪光的未必就不是

晶体”。

四、本课总结:

晶体是许多固态物质的一

种结构。

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诞生的,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

在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质的晶体。

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等。

五、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晶体是许多固态物质的(一种结构)。

2.盐是(氯化钠)的晶体;味精是(谷氨酸钠)的晶体;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二)判断题

1.食盐晶体的形状是一簇簇的。

(×)

2.晶

体形态是鉴

别矿物的依据。

(√)

3.花岗岩中有石英、长石、云母的三种晶体。

(√)

4.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

六、家庭作业

制作一个大的白糖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观察美丽的晶

制作晶体

【教学反思】

《4.怎样放得更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

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知道显微镜的发

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通过对显微镜的初步认识,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制作简

易的显微镜。

【教学难点】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放大镜、卡纸、剪刀、胶水、青苔、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谜语:

不怕细菌小,再小能看到,安家实验室,科研立功劳。

(打一科学仪器)谜底:

显微镜。

今天我们要接触一个科学仪器——显微镜。

下面一起去看看它为什么能将物体放得更大吧!

二、合作探究

讨论: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探索研究:

用两只手一前一后,或者一上一下分别拿两个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然后拿开一个透镜,只用一个透镜观察物体。

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发现:

用两个凸透镜恰当的组合在一起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就更大了。

小结:

在17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所

成的像进一步

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一)做个简易显微镜

实验名称

做一个简易显微镜

实验器材

放大镜、卡纸、胶带纸、剪刀

制作步骤

选用合适的纸筒,在一侧纵切一条缝,缝的宽窄和放大镜镜柄的粗细差不多。

然后把放大镜从纸筒的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这样放大镜即被纸筒卡住也可以上下移动。

出示制作过程。

标注目镜和物镜的位置。

对着人眼的透镜叫目镜,焦距较大;对着物体的透镜叫物镜,焦距较小。

用自制显微镜观察青苔和花朵。

青苔看起来好像绿茸茸的“地毯

”,在显微镜下,简直就像是一片丛林;肉眼看到的花,显微镜下看到的花粉,显微镜下看到的花粉管。

小资料:

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于1632年生于荷兰,他把两个镜片嵌在圆形金属管子的两头,之间还安上了可以调节两个镜片距离的螺旋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二)显微镜的发展

17世纪,人们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最早的一架显

微镜。

后来不断改进,发明了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利用透镜对光的折射而产生物象的,它的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出示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菌和叶绿

体图片。

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放大倍数达到了200万倍的。

利用它可以看见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看见所有物质都是由一些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组成的。

电子显微镜下的SARS病毒和大肠杆菌图片。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和三维扫描。

它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横向可达0.1纳米,纵向可达小于0.01纳米。

扫描隧道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图片。

三、拓展延伸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有很多食品、工业品、药品都是依赖微生物制造的;微生物在矿产探测与开采、废物处理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本课总结

两个凸

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的世界。

五、本课训练

(一)填空题

1.(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2.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3.(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和三维扫描。

(二)连线题

袁隆平第一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列文·虎克利用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罗伯特·胡克设计并制造出了增强视力的眼镜

培根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六、家庭作业:

回家之后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家里的事物。

【板书设计】

怎样放得更大

做个简易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展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