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柑桔类水果行业概况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636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柑桔类水果行业概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柑桔类水果行业概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国柑桔类水果行业概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国柑桔类水果行业概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国柑桔类水果行业概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柑桔类水果行业概况研究.docx

《我国柑桔类水果行业概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柑桔类水果行业概况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柑桔类水果行业概况研究.docx

我国柑桔类水果行业概况研究

我国柑桔类水果行业概况研究

(一)行业产业链

水果批发业的上游行业为水果种植业及水果加工业,下游行业为水果零售业及终端个人消费者。

行业产业链示意图如下:

从上游行业来看,市场供应因素是影响价格最重要的因素。

因柑桔的储藏时间为5-6个月,故柑桔的采购价格受当年产量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经常影响主要农产区的种植及收成。

对农业来说,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不可低估,也直接影响水果批发业的采购业务。

下游行业为水果零售业及个人消费者。

全球多元化水果需求的增加、中国对外贸易环境的改善以及国内果品品牌化、标准化的发展和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都将推动水果及制品出口增长。

 

(二)行业概况

1、行业概况

水果具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种类产品性质、加工处理方式、包装流通要求的不同,导致从事提供相应服务的企业在技术、设备、经营模式上有一定差异,从而派生出针对不同农产品的服务行业。

水果批发业作为服务行业,其产生和发展是水果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水果市场供需失衡情况下的必然产物。

供给方面,水果种植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单位产出,单纯依靠农户自销难以消化不断增加的产量,同时农户自身的技术、经济实力有限,无法长时间储存收获的水果产品,因此,经常出现增产减收的情况;

需求方面,消费者的收入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果产品的消费需求量质齐升,不仅希望购买到新鲜水果,而且也不满足于单一品种,希望品种更加齐全,渠道更加便利,原有的农户自产自销、小规模农贸市场模式难以满足上述需求。

在供需失衡、市场不对称的背景下,加上发达的冷藏、物流技术,水果批发业应运而生。

水果行业的供需问题,集中体现为水果产品的产销不对称、地域不对称、季节不对称。

而水果服务业的价值及意义在于发挥“调余缺”、“度远近”、“衡四时”功能,通过缓解水果市场各种供需不对称实现自身的商业价值:

(1)调余缺——获取水果的产销不对称的商业价值

水果的种植多集中于农村区域,而消费则集中于城市,单纯依靠农户自身的运输能力及有限的市场信息,无法实现供需平衡,经常出现供给无法消化而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

水果服务业的出现,有效地连接水果种植及消费环节,大大地提高水果产品的商品化率,直接起到缓解产销不畅状况的作用。

产销不对称是水果服务最根本的商业价值。

(2)度远近——获取水果的地域不对称的商业价值

由于气候、地理等原因,水果产品具有较强的区域差异。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往往希望品尝到各式各样的特色水果,而不仅仅是当地盛产的水果。

水果批发企业通过规模采购、冷冻保鲜、集中运输等形式,以低成本、长距离的运输能力实现跨地域购销,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同时也拓宽自身的经营范围。

例如,柑桔属亚热带长绿果树,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畏寒冷,适宜栽培柑桔的地区年平均气温需15--22度,冷月(1--2月)平均气温3度以上。

东南亚国家年平均气温过高,且无分明的四季,俄罗斯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过低,都不适宜柑桔的生长,因此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柑桔消费需求。

(3)衡四时——获取水果的季节不对称的商业价值

水果的种植与收获具有较强季节性,而消费需求则相对均匀,在收获季节可能会供大于求,而一旦过了收获旺季,又会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

在现代冷链技术的支持下,水果批发企业能够大幅度延长水果产品保鲜时效,实现跨季节水果产品的供应,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被动商业模式,能够主动创造服务价值。

2、行业进入壁垒

(1)行业经验壁垒

近年来我国水果批发业发展迅速,冷风库和气调库等硬件条件已经基本解决,但在产品检测分级、保鲜贮存参数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系统标准,无法完全量化,仍需要行业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在技术上进行把握。

因此,要实现一定的规模效应,需要具备大量有经验的采购、质检、仓储及销售人员支撑,行业新进入者通常难以在短期内汇集足够具有行业经验的人员。

(2)资金壁垒

部分水果的采购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企业需要在水果成熟季节集中采购入库,对于跨区域、跨季节经营的企业,需要具备承受库存压力的资金实力,因此对企业流动资金的筹措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水果产品必须采用冷链技术,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大型冷库的建造和布局等。

3、市场规模

水果与蔬菜是居民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等的重要来源,充足的水果摄入量对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降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最近发表的一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报告建议全体人口摄入量目标为每天食用至少400克水果和蔬菜(不包括马铃薯及其它块茎),以便预防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病并预防和缓解若干微量营养素缺乏症,尤其是在较不发达国家中。

随着全球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个人健康的不断重视,全球水果与蔬菜的消费量也逐年增加,从90年代的175千克/人/年的消费量增长到目前超过250千克/人/年的消费量。

但果蔬消费量地区与地区之间差别较大,发达国家人均果蔬消费量普遍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摄入最低量,而发展中国家人均果蔬消费量远低于此标准,仍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关于柑桔出口产业,从供给端来看,依托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技术的进步,柑桔种植面积与柑桔产量均有了快速的增长,2016年柑桔产量为3764.87万吨,为2006年产量的2倍多;柑桔种植面积为2,560,800公顷,为2006年种植面积的1.4倍。

柑桔单位面积产量也有了较大的提升,由2006年的9.86吨/公顷增长到2016年的14.70吨/公顷,十年间增长49.09%。

从需求端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柑桔属水果的出口额达到了54.99亿美元,是2006年出口额的4倍多,柑桔出口需求增长较快,柑桔出口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4、行业前景

(1)国际市场空间巨大

近几年来,我国果蔬出口业务发展迅速,果蔬产品的出口量和出口金额不断增加。

水果中橘、橙和苹果三种的出口量达到了170.18万吨,较2007年增长了14.08%。

尽管在出口数量上增势较为平稳,但由于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出口金额呈现较大幅度增长。

2014年橘、橙和苹果出口金额达到20.55亿美元,分别较2007年增长了132.4%和186.22%,远高于出口量的增速。

目前,我国果蔬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而农业人口基数较大,未来产量仍将保持平稳增长,因此要消化水果产能及实现农产品价值,必须在拉动内需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随着我国果蔬质量控制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情况得到改善,全球果蔬市场对我国果蔬的认可程度逐步上升,开拓国际市场在应对果蔬高产低销现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但由于发达国家及地区对于食品进口管制较严,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美国对合格的供应商进行严格管理,而目前我国具备向上述地区出口果蔬资格的企业较少,相对于庞大的国际市场而言我国果蔬服务企业外销供给能力不足。

水果出口方面,目前我国主要出口东南亚,而加拿大、香港、美国从我国进口占比分别只有1.83%、2.57%和1.49%,可见我国水果出口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未来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将成为果蔬流通服务行业的发展重点。

(2)重点区域稳步发展,东南亚市场稳定增长

目前公司果蔬产品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北美。

其中,东南亚市场由于华人人口众多、距离较近、果蔬品种与我国具有互补性及东盟自由贸易区免关税政策等有利因素,近几年对我国果蔬产品的进口增长较快。

北美由于严格的质量要求及准入制度,其出口标准及资质成为高端果蔬领域的标杆,市场利润水平较高。

①东南亚市场

东南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等多个国家,2015年人口已达到6.28亿,是世界上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种以黄色人种为主,是世界上外籍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由于人口众多,且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地区的果蔬消费量非常大且增速较快。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显示,从2005-2012年,东南亚国家进口果蔬的金额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为17.32%。

具体各年份的进口金额如下:

单位:

亿美元

在果蔬品种上,东南亚出产的榴莲、山竹、红毛丹等热带水果仅在中国少数地区能种植,而中国北方的苹果、鸭梨、葡萄、哈密瓜、马铃薯、洋葱等果蔬则是东南亚缺乏的,互通有无成为必然;双方均出产的龙眼、香蕉、荔枝、西红柿等果蔬的上市时间则存在季节性差异,农产品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决定了我国果蔬出口与当地农业的竞争较小,不会产生贸易摩擦。

在运输成本上,我国与东南亚地理位置相对较近,海上运输四、五天即可到达,储运时间短,出口成本和相关费用低,有利于我国的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

在品质认可上,中国农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相对较早,并形成了较稳定的消费市场,产品认知度较高。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成为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将为两地的自由贸易,尤其是农产品的自由贸易带来巨大利好。

②北美市场

北美地区是指加拿大、美国以及格陵兰、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百慕大地区组成的区域,2014年区域人口总数为3.53亿。

美国和加拿大均为发达国家,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对优质果蔬需求量大。

2005-2012年,北美国家果蔬进口额从2005年的208.3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344.4亿美元,2012年略有下降,2005-2012年复合增长率为6.96%。

单位:

亿美元

北美方面,加拿大及美国都通过立法对农产品进口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加拿大及美国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及外来生物传入的担忧,制定了较高的安全卫生标准和检验检疫措施、严格的标签要求、精确的操作规范、详尽的注册备案制度和认证管理制度。

这些管理措施对农产品贸易构成一定的壁垒。

5、发展趋势

(1)产业整合:

产业一体化经营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果蔬服务业的产业一体化经营是指专注于产业某个环节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向产业上游、下游进行延伸,由“专业化”向“一体化”转变,形成上游源头控制、下游渠道渗透能力的经营模式。

目前我国果蔬产业两端分别呈现出小规模生产、标准化消费的特征。

种植方面,我国果蔬种植以小规模农户为主,分散种植的方式不利于农户对市场信息、各种国家及企业质量标准的把握及实施;在消费方面,超市、果蔬卖场等终端渠道制定出各种针对产品质量及安全的检测标准,但传统流通模式下果蔬从农户到终端渠道会经过多个环节,从而增加终端渠道的质量管理难度及产品质量风险。

产业一体化经营的模式,能够很好的缓解上述问题:

一方面,果蔬服务企业向上游延伸,通过协议基地等形式以严格的质量要求规范农户的种植行为,从源头上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同时大大地减少中间环节及质量风险,满足下游客户的质量标准及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多样化、标准化的产品策略,果蔬服务企业增强对下游的渗透力度,强化与下游客户之间的合作联系,从而掌握更为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并反馈给上游农户,对规范上游种植起到重要作用。

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2)标准趋严:

质量与安全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质量、健康和营养将成为消费者选择食品时重点的参考指标。

首先,消费者收入的提高及营养膳食观念的改变,提高了消费者的价格承受能力以及对果蔬营养价值的重视程度,高品质的果蔬产品受到市场追捧;其次,受现代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影响,人们在消费果蔬时偏向于选择天然、新鲜、洁净、易于加工的果蔬产品,果蔬产品的天然营养价值、产品品质及质量备受关注。

同时,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果蔬产品安全成为重中之重,促使果蔬服务行业不断提高安全标准。

目前,果蔬服务业已采用各项国家及行业标准,但普遍存在标准陈旧的问题,与国际标准相比,在有害微生物及代谢产物、农药残留量等食品安全与卫生标准方面差距很大。

未来我国果蔬安全与质量标准将继续向国际市场接轨,行业安全标准也将日益严格。

能否率先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控制体系,获得国际市场及高端客户认证,决定着果蔬服务企业能否抢占市场先机。

未来果蔬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是企业进入市场、产品进行竞争的核心要素。

6、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柑桔类水果的成熟期为9月中旬-11月下旬,保质期一般在5-6个月之间,因此柑桔的销售旺季在10月-次年4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柑桔的生长发育要求12.5~37℃的温度。

秋季花芽分化要求昼夜温度分别为20℃左右和10℃左右,根系生长的土温与地上部大致相同。

东南亚国家常年高温,哈萨克斯坦、加拿大部分地区温度过低,不适宜柑桔生长,因此有柑桔进口需求,柑桔的出口贸易具有区域性特征。

(三)行业发展环境

1、有利因素

(1)政策的鼓励与支持

农产品流通方面,2011年10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明确多项促进农产品流通的重点任务,提出“推动流通企业强强联合,扶持培育一批大型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运输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业生产基地直接对接,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学校等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以进一步推进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2011年12月,国务院发布《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国家及地方政府将从规划引导、财税政策、金融支持、流通保障等方面大力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输企业等从事农业流通服务主体的发展,通过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建立平稳产销运行、保障市场供应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

同时,国家还从金融、财税等各方面对农业产业化予以大力支持。

2008年1月1日起,农产品初加工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

2010年5月5日,农业部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

国务院2011年12月13日发布的《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具体提出“完善农产品流通税收政策,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及“解决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不足问题”等措施支持产业化农业服务企业的发展。

(2)食品安全监督加强,利于优质果蔬企业发展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重大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对民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使得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得到了空前重视。

多个国家在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加强,有利于减少低品质果蔬产品的市场份额,促进优质果蔬产品市场容量的扩张,有利于优质果蔬企业的发展壮大。

(3)全球产业转移为本行业带来了广阔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果蔬企业积极进行GLOBALGAP、ISO22000(HACCP)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依据国际标准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控制制度,果蔬产品的品质得到较大提升,全球果蔬市场对我国水果蔬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2007年-2014年,我国水果和蔬菜出口额由99.6亿美元增长到18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9.4%,从2008年开始蔬菜、水果及其制品超过传统的水产品,成为出口的第一大类农产品。

对外贸易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果蔬加工企业扩大出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标准,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增强我国果蔬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2、不利因素

(1)自然灾害影响果蔬采购及质量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经常影响主要农产区的种植及收成。

对农业来说,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不可低估,也直接影响果蔬服务业的采购业务。

我国常年农作物的平均受灾面积是7亿多亩,成灾面积是4亿亩,绝收面积1亿亩,产地受灾导致减产及产品质量下降,从而增加企业的收购难度,同时还会影响企业的销售计划。

(2)产业链尚未形成,种植基地建设不足

我国绝大部分果蔬服务企业尚未形成以种植基地为依托的产业链体系,无法对产品源头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农户分散种植带来的品种混杂、操作不规范等致使我国果蔬行业整体产品质量无法保持稳定,影响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汇率波动、贸易壁垒对出口造成影响

近年来,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我国果蔬产品出口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出口价格优势逐渐削弱,出口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逐步扩大,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贸易限制将进一步升级。

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以制造绿色壁垒,增加了行业应对的难度。

(四)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1、水果采购价格波动风险

水果批发业的上游行业为水果种植业,水果的生长受气候、土壤、水利等众多自然因素的影响,其收获的丰欠波动难以避免。

同时,种植面积变化、市场价格走势预期以及终端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加剧每年水果采销价格的波动,一定程度上增加行业内公司经营管理的难度,可能对行业毛利率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2、库存贬值或滞销的风险

由于水果的销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部分产品具有出产旺季集中采购、采后逐步消化的反季节销售特征。

在反季节销售消化期间,由于市场行情不断变化,可能出现水果产品价格下降、利润空间缩小等风险;或因为居民消费倾向发生变化,引发产品滞销。

如果市场急剧变化,受水果产品保质期的限制,行业内公司将可能面临库存产品贬值、滞销或低价处置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