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17春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569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3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17春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南开17春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南开17春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南开17春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南开17春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开17春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docx

《南开17春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17春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开17春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docx

南开17春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50道试题,共50分。

)v1.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

.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的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

.生产力的性质直接决定的

标准答案:

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实践—认识—实践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标准答案:

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法官审理案件

.农民播种小麦

.科学家做化学实验

标准答案:

4.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

.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

.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

标准答案:

5.哲学的基本派别是()

.古希腊哲学和古印度哲学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历史主义和机会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标准答案:

6.事物发展的源泉是()

.事物的相对性

.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事物的变化

.人的自觉能动性

标准答案:

7.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楼。

这一事实说明()

.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标准答案:

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现象表现本质的规律

标准答案:

9.我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观点属于()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辩证法的观点

.对立统一的观点

标准答案:

10.根据社会意识的层次和特点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进步意识和落后意识

标准答案:

11.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生产实践

.科学实验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

12.世界观就是()

.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

标准答案:

1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标准答案:

14.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以众人之意见定是非

.以实践之效果定是非

标准答案:

15.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

.在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在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对立

.在社会心理上的根本对立

.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标准答案:

16.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根本动力

.直接动力

.最终动力

.唯一动力

标准答案:

1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生产力要同生产关系相适合

标准答案:

18.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间接经验

.社会实践

.人的意识

.客观事物

标准答案:

19.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标准答案:

2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其哲学伦理论根据是()

.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

.质和量互相制约关系的原理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标准答案:

21.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标准答案:

22.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群体意识是个人意识的总和

.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

.个人意识是从群体意识中产生的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标准答案:

23.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劳动者的分工形式

.产品的分配方式

.商品的交换方式

标准答案:

2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辩证的否定的观点

.对立统一的观点

标准答案:

25.“任何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是()

.机械决定论观点

.历史宿命论观点

.历史循环论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标准答案:

26.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标准答案:

27.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生产关系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

.上层建筑的发展

.经济基础的发展

标准答案:

28.所谓实践,指的是()

.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一切客观物质活动

标准答案:

29.根据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标准答案:

30.从阶级属性和功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农民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所有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

标准答案:

3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与静止是辨证统一的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标准答案:

32.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

标准答案:

33.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标准答案:

34.社会改革实质上是()

.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

.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

.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

标准答案:

35.认识主体是指

.事物的主要构成部分

.认识对象的主要方面

.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认得主观精神世界

标准答案:

36.“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标准答案:

37.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

.普遍矛盾

.内部矛盾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标准答案:

38.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

.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

.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标准答案:

3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标准答案:

40.认为“元气”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庸俗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标准答案:

41.规律是()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标准答案:

42.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

.不可改变的

.可以改变的

.可以任人创造的

.完全与人无关的

标准答案:

43.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庸俗唯物主义

标准答案:

44.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

.生产劳动发展史

.阶级斗争发展史

.国家政权更迭史

.宗教信仰变迁史

标准答案:

45.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

.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标准答案:

4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世界是物质的

.世界是统一的

标准答案:

47.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科学的世界观

.无产阶级世界观

标准答案:

48.人脑是()

.思维的机器

.思维的源泉

.思维的物质器官

.思维的物质外表

标准答案:

49.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

.形而上学观点

.唯心主义观点

.庸俗进化论观点

.相对主义观点

标准答案:

50.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

.绝对的一致

.完全的平衡

.无差别的统一

.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标准答案:

 

二、多选题(共40道试题,共40分。

)v1.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因素有()

.社会基本矛盾的矛盾运动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标准答案:

2.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认识是一个过程

标准答案:

3.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

.渔猎社会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标准答案:

4.质与量的哲学意义在于

.区别质是认识量的前提

.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

.只有正确了解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做任何事季要有质的要求,精益求精,好字为先,又要有量的要求,心中有数

标准答案:

5.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标准答案:

6.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标准答案: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标准答案:

8.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发展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标准答案:

9.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标准答案:

10.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的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标准答案: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

.产品的分配方式

标准答案:

12.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感觉

.概念

.判断

.推理

标准答案:

13.交往的社会作用包括()

.交往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标准答案: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表现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体,各门具体科学是部分

标准答案:

15.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表现的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高下相顷,长短相形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千里之堤,潰于蚁穴

标准答案: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实现了()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标准答案:

17.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有()

.沉舟側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标准答案:

18.矛盾同一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活得发展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矛盾双方完全同一,没有对立也没有差别

标准答案:

19.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的有()

.自然辩证法

.朴素辩证法

.唯心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标准答案:

20.与旧的氏族组织比较,国家的显著特征有()

.按地域划分居民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维护社会秩序

标准答案:

2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标准答案:

22.列宁说: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说明()

.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标准答案:

2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标准答案:

24.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标准答案:

25.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符合已被公认理论的就是真理

标准答案:

2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有()

.黑格尔的辩证法

.狄德罗的唯物主义

.康德的认识论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标准答案:

27.下列选项中,属于客观联系的有()

.森林覆盖率的大小影响气候

.人口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将要爆发战争

.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标准答案:

28.“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标准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国家政权

.人口因素

.地理环境

.生产方式

标准答案:

30.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标准答案:

31.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标准答案:

3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的各类要素之中

.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标准答案:

33.如果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否定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就会导致()

.绝对主义

.相对主义

.教条主义

.思想僵化

标准答案:

34.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群众运动天然合理的观点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标准答案:

3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表现在()

.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标准答案:

3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有()

.文学艺术

.自然科学

.语言学

.政治法律思想

标准答案:

3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标准答案:

38.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标准答案:

39.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标准答案:

40.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古为今用方针

.历史分析方法

.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阶级分析方法

标准答案: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10分。

)v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因此它不是社会的产物。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

2.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发展观。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

4.从阶级属性和功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

5.无论是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都不具有重复性。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

6.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

7.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

8.矛盾就是事物的斗争,因此不存在同一性。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

9.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

10.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

.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共50道试题,共50分。

)v1.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

.血缘亲族关系

.政治思想关系

.阶级压迫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

标准答案:

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标准答案:

3.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

.全部自然界

.劳动资料

.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标准答案: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客观规律性

.客观实在性

.可知性

.广延性

标准答案:

5.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创造物质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人脑

标准答案:

6.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

.绝对的一致

.完全的平衡

.无差别的统一

.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标准答案:

7.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劳动者的分工形式

.产品的分配方式

.商品的交换方式

标准答案:

8.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根本动力

.直接动力

.最终动力

.唯一动力

标准答案:

9.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

.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一切都是“亦此亦彼”

.相互区别的事物和现象彼此都是孤立的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之中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同其他事物和现象相区别

标准答案:

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

.唯物主义的观点

.辩证法的观点

.可知论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

标准答案:

11.“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是一种()

.形而上学观点

.唯物辩证法观点

.唯心主义观点

.相对主义观点

标准答案:

12.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

.不可改变的

.可以改变的

.可以任人创造的

.完全与人无关的

标准答案: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