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530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x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x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一学年很快过去了,回顾一下自己在三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和现象反思一下:

1、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

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三年级数学教材采用的是青岛版,没有可以用来借鉴的现成的教案,课后我就认真钻研教材,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定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

这样不仅缩短了导入新课的时间而且使学生比较容易的获得知识,从而简化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自身的厌学情绪,我通过与学生聊天来获得具体学生的信息,对症下药,效果比较明显。

2、学困生比较多: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多,我接过这个级部以后就针对这个现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定期在数学活动课上交流总结。

 3、学生家庭作业质量不够好: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写字风格和写字速度,课堂上有老师监督字写的还比较正规,但是家庭作业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情况下,字迹比较潦草。

这与学生自身的控制能力有关,同时与监督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于是采取家庭作业上交化,这样有效的控制了学生字迹潦草的现象。

4、学生不喜欢演算的现象较为严重:

 对于一步的计算题,教师要求用竖式计算,学生就用计算,可是对于教师没有要求的计算题学生不习惯在演算纸上计算,而喜欢口算,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想了许多的办法都不能很好的纠正这个问题,没办法只好采取了每节课、每次测试检查演算纸的措施。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

对于我所遇到的上述问题不知哪位老师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折点。

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

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

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

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

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

永远记住: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多,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

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

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养、提高。

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

比如,课堂气氛不活跃,合作流于形式等。

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

实践证明: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商末尾有0的除法”案例与反思

三年级办公室朱淑云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被除数个位上除以除数,应在个位上写0。

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为什么商的个位上要写0的道理。

教学目标

l、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并用乘法来验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片段一:

情景导入

小朋友,中国羽毛球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在奥运会上多次夺得冠军,领奖台上一次又一次升起五星红旗,为祖国争光。

我们小朋友喜欢打羽毛球吗?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礼物。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一、探索计算方法

l、一个学生读题:

老师带来了62个羽毛球,要分给三个班级,平均每个班能分到多少个羽毛球呢?

还剩几个?

学生根据题目列式,教师板书出算式。

同桌合作用学具分一分,求出结果。

个别同学交流答案及方法。

教师指出:

我们可以用学具帮忙,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通过学生回答怎样列竖式板书。

(1)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

(2)说说遇到什么疑惑,同桌研究个位上2除以3不够商1,怎么办?

(教师指出:

个位上2除以3不够商1,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

(3)小组内说说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个别交流、同桌互说。

(4)接着完成题目,完成板书。

2、巩固计算方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自己做一做。

交流答案。

说说个位上为什么写0。

(2)展示图中同学做的,为他批改。

3、学习验算。

(1)展示另一个同学做的(“想想做做”第3题:

改错题)

(2)学生检查,说说找到错误之处,逐一改正。

(3)怎样才能知道是对还是错呢?

(4)学生写出验算过程,一人板演。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分组练习、6人板演。

集体交流后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的答案进行分类(商末尾有0的;没有余数的;有余数的)(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分组)让学生说说91÷3个位上为什么有0。

5、“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分组练习,说说发现了什么?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想想做做第6题:

天渐渐暗了,同学们准备搭帐篷了。

(展示搭帐篷情景)一学生说:

“每顶帐篷最多只能住6人,至少需要多少顶帐篷?

学生同桌讨论;个别交流想法;同桌再说说为什么要多搭一顶帐篷。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五、课堂作业。

反思:

1、通过复习题的练习,不仅复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而且也巩固了等分除法的解题方法,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同时新授中先让学生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了形象支撑,学生便于理解。

2、新授前先让学生计算商末尾没有0且整除的除法,而后让学生试算商末尾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新旧知识产生了矛盾,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同桌合作用学具分一分,求出结果;当得出商的个位上写0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商的个位上写0。

整个新授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

3、注意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4、改错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有利学生在实际计算时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达到了防患未然的作用。

由图中一个同学向同学求助怎样才能自我检查自己的题目做得是对是错来让学生为他想办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进一步养成进行验算的好习惯。

通过练习计算并验算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得数分分类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为什么商的末尾会有0。

在“做数学”中体验“生活数学”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片段评价与反思

海门市通源小学  林茂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就这一点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作了一些尝试,下面就将本人对《长方形的周长》这课内容的三次试上教学片段与反思整理如下:

教学片段一:

  (出示一个长为13厘米,宽为8厘米的长方形图形)

师:

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几厘米?

生:

长是13厘米,宽是8厘米。

师:

周长指的是什么?

(让一个学生在图中指出)

师:

你会求它的周长吗?

小组内讨论后求一求。

(小组间讨论,教师适当巡视指导)

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1)13+8+13+8=42(厘米)

(2)13+13+8+8=42(厘米)

(3)13×2+8×2=42(厘米)

(4)(13+8)×2=42(厘米)

师:

哪种方法计算最简便?

为什么?

生:

第4种。

因为这种方法的计算步骤最少。

  虽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通过小组讨论研究的形式,自主探索地掌握了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汇报的方法也很多样化,教师引导也很自然,应该来说这个教学过程是成功的。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

通过仔细反思后恍然大悟,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全是依据书本来教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死”,也很抽象,不够直观。

不少教育专家早就指出:

“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或改编教材,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利”。

我认为,教学时可以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替换,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素材来取代,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此,我对这一教学片段作了如下改动:

教学片段二:

  

  (出示一段铁丝正好围成一个长13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师:

要求铁丝长多少厘米,其实就是求什么?

生:

长方形的周长。

师:

现在请4人小组合作寻找求周长的方法。

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方法最多,又最简便。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相应的解法。

(1)13+8+13+8=42(厘米)

(2)13+13+8+8=42(厘米)

(3)13×2+8×2=42(厘米)

(4)(13+8)×2=42(厘米)

师:

谁愿意当小老师,结合这个铁丝模型(教师事先将该铁丝模型

的一个长和宽用红色涂好,另一个长和宽用黄色涂好),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能够这样算?

生:

这个铁丝的周长等于红色部分的铁丝或者是黄色部分的铁丝的长

度乘2,也就是一条长边加上一条宽边的和的2倍。

(再请2至3名学生上讲台说。

同桌互说)

师:

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生:

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

师:

以上四种解法你觉得哪种最简便?

生:

第4种。

师:

那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做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吧。

+

通过色彩对比鲜明的铁丝模型进行教学,学生一看便能马上明白:

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和宽的和。

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一计算方法。

初步做到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但这与《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有一定的差距。

同时这一要求也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于是我又对这一教学片段作了第三次改动:

教学片段三:

师:

现在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张照片,今天,我就请同学们来当一回

小小的设计师,小组可以合作,帮这张照片设计一张木制相框,看需要多长的木条才能做成这个相框。

其实就是求照片的什么?

生:

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讨论操作,教师适当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教师板书方法:

(1)12+8+12+8=40

(2)12×2+8×2=40

(3)(12+8)×2=40

  师:

刚才同学们积极动脑,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求至少需要多长的木条才能做成这个木制相框。

师:

这几种计算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为什么?

生:

这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计算比较简便。

师:

说得真好,你们猜老师喜欢用哪一种吗?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用这种方法吗?

今天就让我们用这种好办法来求长方形的周长。

让学生自己当一回“小小设计师”,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荣誉感,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了兴趣,就会有执著追求。

这里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个相框,这就是发生在身边的具体、形象的事情,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数学知识。

这个教学过程充分地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了,是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使得数学更贴近生活,学生也从中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教学反思:

  在这三个教学片段的一次次的改动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是离不开生活的。

社会生活纷呈繁杂、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有时要靠我们去发现,只有教师头脑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才能把数学的理性知识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并学以致用。

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关注学生的心灵海门市通源小学沈燕

我不是班主任,但走近学生,试着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是我对教学执著的追求,因为那份爱,在走进班级时,我有点不苟言笑,但在数学课堂上,我一直喜欢和学生一起探究,尽量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故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笑的比较多。

  我不知道学生是怎样看待我的,但从和他们的交往中,我感觉到他们有点喜欢我,但更多的是怕我。

为了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我决定和他们来一次"书面沟通",于是,我利用了一节课让他们完成下面的一张调查问卷:

  同学们,老师和你们应该是平等的,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有了不懂的问题不敢前来问(只有少数学生会主动请教),有些学生不懂装懂,有时还看看别人的答案,偷偷地在作业本上改一下,你们这样做,老师很为你们担心!

同学们,老师其实很想与大家交朋友!

当你们有困难、有迷惑、有想法、有难题时,老师很想帮助你们!

今天,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的真实想法,请你们如实填写下列问题,好吗?

让我们以今天的交流活动作为起点,相互改正自己的缺点(因为老师觉得自己也肯定有缺点),一起真诚的交流,共同在这个"大家庭"中进步,好吗?

  问题一:

你觉得自己有哪些优点?

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有不足?

你认为自己的这些缺点能改正吗?

在改正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提供怎样的帮助?

  问题二:

你觉得老师有哪些优点?

老师有缺点吗?

你希望她怎样改正?

  问题三:

你敢和老师沟通交流吗?

你想和老师多进行交流吗?

除了学习,你还想和老师交流些什么?

  附:

你还有什么话想和老师说?

  学生都很纯真,他们都如实填写了问卷,从他们端端正正的态度与书写工整的字体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真挚,捧着这一张张的问卷,我仔仔细细地读了四遍,我被他们的真诚打动,更感动于他们对老师的信任,同时,看到他们对老师优点与缺点的概括,我更多的是自责,我后悔自己与他们沟通的太少,我庆幸自己还没有被"师道尊严"束缚。

 在学生自己评价优缺点时,我发现他们都很率直,他们有的爱劳动,有的尊敬老人,有的关心他人,有的会乐器,有的喜欢看书......特别是说自己的缺点,他们其实都已意识到了,有的说自己做事太毛草、不细心,有的说自己没有恒心、毅力不够,有的说自己太胆小、不感举手发言,有的说自己脑子不灵活,上课时有些问题听不懂,有的说依赖思想太重,有的说自己太懒,早晨一直要父母催好几遍才起床,还有的说自己学习不好但垒球投的很远......  在学生评价老师的问题中,很多学生都说老师对我们很严格,上课思路清楚,还常常让我们自己去发现一些规律,有的同学说老师对学生很有耐心,非常关心我们......在讲到老师的缺点时,十多位学生写到:

沈老师,您幽默的时候很可爱,您对我们很严,但您有时也太"凶"了点,我们有点怕您,我们很想和你交流做朋友但我们不敢;有的同学说:

老师,你下课时能和我们一起跳牛皮筋吗?

有的同学说:

老师,您在生气时也不要发火,更不要说我们笨,我们很有自尊的;更有同学说,老师,您能对某某再好一点吗?

虽然他上课一直开小差,但他有多动症,自己也管不住啊!

......

当然我也毫不掩饰的向学生说了自己的缺点,并告诉他们,其实老师已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我正在努力改正,大家感觉到了吗?

于是他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说这个星期老师没有发过一次火,即使他们有时表现很不好;有的说老师这些天一直微笑着进教室,还常常鼓励我们多问;有的说老师课间常和同学一起交流谈心......  看来,我的改变学生已经意识到了,我听着他们热烈的讨论很是欣慰,等他们说够后,我清了清嗓门对他们说,最后,老师给大家提几点小小的要求,怎样?

我主要讲了三点:

一、上课专心一点,(偶尔开一次小差也可,但不能多)不懂下课马上来问,切不可偷看别人的答案;二、关心环境,做一个讲卫生的人;三、和同学友好相处,想和老师交朋友的多和老师交流。

  在同学们响亮的回答中,下课的铃声响了,走出教室,我步履轻盈......  在谈到是否敢和老师交流时,有一半的同学说敢的;在讲到是否想和老师交流做朋友时,全班48位同学都说很想,很多同学都说,除了学习,他们更愿意和老师交流生活中的趣事,听老师说小时侯的故事,说家里的事......  对问卷我仔细的看了,也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一个星期后,我又花了一节课给学生总结了很多同学的观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3、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教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

2、每个小组一个信封,内有各种形状的纸片。

3、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方格纸。

4、教师准备放有一张长方形彩纸的大信封。

教学过程:

一、认一认。

师:

同学们,你们以前曾认识过哪些图形?

(学生回答)

师:

长方形、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用手比划一下。

师:

老师每个小组发了一个信封,里面装有各种形状的纸片,你能从这些纸片中找出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吗?

(举给大家看)

师:

你们很快找出了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老师这里也有一张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教师贴在黑板上),你已经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哪些知识?

生:

有四条边、四个角。

找一找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在哪里?

同桌相互指一指,再指名说一说。

师: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二、做一做。

1、学生分小组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动手做一做,小组内共同探讨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师:

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探讨。

先讨论一下你想用什么方法研究,再动手操作。

2.小组活动

师:

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探讨。

先讨论一下你想用什么方法研究,再动手操作。

(小组活动)

3.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①师:

你们发现长方形还有什么特点?

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小组汇报,其它同学注意倾听,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根据回答,教师小结:

师:

同学们,你们都非常聪明,你们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又学到了不少知识。

知道了长方形两条较短的边相等,两条较长的边相等。

师:

长方形两条较短的边和两条较长的边分别是相对的两条边,我们也可以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

在长方形中两条较短的边叫做长方形的宽(板书),两条较长的叫做长方形的长(板书),

②师:

正方形又有什么特点呢?

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

根据回答。

教师小节: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还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没有长短之分,每一条边都叫正方形的边长(板书)。

4.比较:

从刚才这段过程和小朋友的交流中,你们有没有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

(只要说到都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就可)

三、应用拓展:

㈠师: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动手创造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⒈围:

钉子板上围一围。

(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汇报时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⒉拼: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板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同桌凑出一两副。

⑵自己拼一拼。

汇报时问:

你是怎么拼的?

说拼的方法。

⒊剪:

长方形折后剪成正方形。

(学生操作,汇报:

方法一:

照书本折一折,剪出正方形。

方法二:

量出长方形宽边的长度,再在长边上截下宽边的长。

⒋画:

格子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汇报时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

你能用其他小朋友的方法再来做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吗?

㈡师:

做一个拼图游戏(先自己拼一拼,再和同桌交流)

⒈你能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

⒉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⒊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新的认识?

如果你是老师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你想布置什么作业?

板书:

长边长

边四条边四条边

对边相等都相等

角四个角四个角

 《认识千克》教后反思

平山中心小学 许丽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

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

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