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389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9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动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动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动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动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动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

《电动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动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

电动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电动自行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10月

目录

一、电动自行车的主要部件4

1、充电器4

2、电池4

3、控制器5

4、转把、闸把、助力传感器5

5、电机5

6、灯具、仪表5

二、行业所处生命周期6

1、积极探索阶段(1998-2002)7

2、快速发展阶段(2003-2006)8

3、调整洗牌阶段(2007年至今)8

三、行业上下游的关系9

1、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9

2、上下游行业对本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9

(1)有利影响9

(2)不利影响10

四、行业壁垒10

1、品牌壁垒10

2、规模壁垒10

3、渠道壁垒11

五、行业监管11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11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2

(1)主要法律法规12

(2)行业政策13

六、影响行业的重要因素14

1、有利因素14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推进14

(2)城市交通模式的优化15

(3)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动和促进16

(4)禁摩令提升电动自行车发展空间16

2、不利因素17

(1)电动自行车的发展仍存在政策风险17

(2)电动车的发展面临国家标准所限17

(3)电动自行车质量参差不齐18

(4)行业高度分散,市场集中度低18

七、市场规模19

八、行业风险特征22

1、行业标准修订风险22

2、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战风险23

九、行业竞争格局23

按照《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的描述:

“电动自行车是一种以蓄电池为辅助能源,具有两个车轮,能实现人力骑行、电动或电动助力骑行的特种自行车”。

这个定义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确认,同时也被载入国家统计局制定的2011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

换言之,电动自行车是一种可以依靠电力运行同时也不丧失人力骑行功能的两轮交通工具。

根据《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规定的标准,电动自行车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两个车轮;二是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能实现人力骑行、电动或电助动功能;三是最高车速不高于20km/h;四是整车质量不大于40kg;五是电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不大于240W;六是蓄电池标准电压不大于48V;七是一次充电后的续行里程不小于25km。

如果超出以上第三至第六项标准的电动车就会被列为“超标电动车”,并按机动车来管理。

一、电动自行车的主要部件

1、充电器

充电器是给电池补充电能的装置,一般分二阶段充电模式与三阶段模式两种。

2、电池

电池是提供电动车能量的随车能源,目前电动车主要采用铅酸电池组合。

另外镍氢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也已在一些轻便折叠电动车上开始使用了。

3、控制器

控制器是控制电机转速的部件,也是电动车电气系统的核心,具有欠压、限流或过流保护功能。

4、转把、闸把、助力传感器

转把、闸把、助力传感器等是控制器的信号输入部件。

转把信号是电动车刹车速度信号。

闸把信号是当电动车刹车时,闸把内部电子电路输出给控制器的一个电信号;控制器接收到这个信号后,就会切断对电机的供电,从而实现刹车断电功能。

助力传感器是当电动车处于助力状态是检测骑行脚蹬力回脚蹬速度信号的装置。

控制器根据电驱动功率,以达到人力与电力自动匹配,共同驱动电动车旋转。

5、电机

电机是将电池电能转换机械能,驱动电动车轮旋转的部件。

6、灯具、仪表

灯具、仪表部分是提供照明并显示电动车状态的部件组合。

多数电动自行车是采用轮毂式电机直接驱动前轮或后轮旋转的。

这些轮毂式电机根据输出速度的不同,分别与不同轮径的车轮配合,用以驱动整车行驶,速度可达20km/h。

这类电动自行车是目前电动车产品中的主流。

少量电动车采用非轮毂式电机驱动。

这些电动车采用侧挂式或者柱状电机、中置式电机、摩擦轮胎电机。

一般采用这种电机驱动的电动车,其整车重量会有所降低,电机效率比轮毂式效率更低。

二、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电动自行车(以下简称电动车)是以蓄电池、锂电池等电能作为辅助能源,具有两个车轮,能实现人力骑行、电动或电动助力骑行的特种自行车。

它虽然具有普通自行车的外表特征(甚至具有摩托车的外表特征),但是它是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

自上世纪70年代年以来,电动车产业因具有无污染、无噪音、节能、低碳的产品特点,赢得了各国政府的大力发展和支持.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蓄电池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改善,电动自行车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实用化,它具有节能、经济、便捷、安全的四大特征,既具有自行车的轻便,又兼有机动车较快的速度特征,是非常适于短途代步的绿色非机动车交通工具,很符合当今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特征和需求,因此经过短短的几年发展,便逐步取代自行车和部分摩托车,成为城市工薪族和农村殷实家庭劳力代步的首选交通工具。

据权威机构统计,1999年全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产销量只有26万辆,到2004年增至2000万辆,此后,销量增长迅猛,平均以每年2000万辆的数量递增。

截至2012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辆已经突破1.5亿辆的大关,电动自行车已不经意间成为一个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乎1.5亿人每天日常交通出行的新兴大产业。

经过十余年的迅猛发展,电动自行车行业作为一个关系民生的产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方面是我国消费者购买力的不断提升和对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是电动自行车强大的消费吸引力和不断成熟的市场销售网络,两者之间产生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电动自行车市场。

十余年来,经过国家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各界专家学者和各整车、配件制造企业以及消费者的精心培育,电动自行车产业正呈现出强劲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巨大的空间,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是当今中国第一个拥有真正意义上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推动了全球电动车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中国1.5亿消费者自主骑行电动自行车,如果按品均日出里程25公里,去替代摩托车的节能总量是相当于一年减少化石能源2758.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总量是5256万吨。

中国电动自行车为全球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电动自行车作为绿色朝阳产业,在我国已超过十年,其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积极探索阶段(1998-2002)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侧重于技术研究,主要是电气部分的研究,电池、电机、控制器和充电器被称为“四大件”;第一批研究型的企业开始出现,他们把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品大力推广,通过媒体言论争取社会各界的共同意识,目的是让消费者逐渐认识和接受电动自行车。

此时,行业刚刚起步,产销量每年以100%逐年递增,但是总量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2、快速发展阶段(2003-2006)

当少数几家研究型企业获得初步成功后,大量的企业开始跟随进入,产能不断扩张。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生产企业的数量快速增加,车辆的款式更新速度非常快,生产技术也呈现多样化发展局面,总体产销量急剧上扬。

往往在一个非常小的地区就会有十几家生产企业,产量从400辆到1800万辆,平均每年以8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成为社会关注的初具规模的产业。

3、调整洗牌阶段(2007年至今)

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大量盲目性和投机性资本流入,形成产能过快增长,而市场需求没有相应的增长,从而行业进入调整期,也就是有些人称之为“洗牌”阶段。

这一阶段较多的小企业由于经营困难而退出竞争,进入的新企业减少。

同时,一批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将逐渐成为产业的中坚力量。

电动自行车行业经过了萌芽期、初始发展期、高速成长期,欧债危机后,已经进入了高增长阶段的末期,随着产能的扩大,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行业整合洗牌的速度也将增大。

三、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1、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2、上下游行业对本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上游多为传统制造业,厂家众多、产能充足、附加值低、竞争较为激烈,可以有效降低本行业采购成本,有利于提高本行业产品的价格吸引力,便于产品的推广;

②上游部分传统制造业正经历技术变革。

比如电池和电机制造行业,国家出台大量政策鼓励对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投入,这有利于本行业产品性能和竞争力的提升。

③下游为零售行业,本身就具有分布广泛的特点,这一特点有利于本行业产品在各地区的渗透推广。

(2)不利影响

①国家的宏观政策及下游行业的景气程度将直接影响下游行业对本行业产品的需求。

②卖场、超市等零售企业销售规模稳定,但是由于规模较大,议价能力较强;而个体工商户虽然议价能力较弱,但是销售稳定性较差。

四、行业壁垒

1、品牌壁垒

电动自行车属于消费耐用品,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品牌电动自行车,早期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充分利用市场先入优势,积极地拓展市场、打造品牌,使消费人群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度,新进入的企业想要重新建立自有品牌难度较大。

2、规模壁垒

电动自行车的消费群体以中等收入的城市居民以及城镇、农村居民为主,这个群体对产品的价格弹性较高,几百元的差别会导致消费者的购买选择。

行业中的领先企业生产都已经流水化、规模化,利用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而新进入的企业很难做到规模化生产,在成本上的劣势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

3、渠道壁垒

电动自行车的销售主要依靠的是公司的销售渠道。

为了巩固行业份额,大多数品牌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商会与经销商等签订排他性的销售协议。

这导致新进入的企业很难在电动自行车销售的主流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新进入企业往往只能和新进入的经销商签订合作协议,而这些新进入的经销商缺乏相关经验,公司的销售得不到保障。

五、行业监管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管理体制为国家宏观指导和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下的市场竞争体制。

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统筹协调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规划、战略等。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产品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提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等。

中国自行车协会、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为行业自律管理机构。

协会主要负责行业自律管理、行业及市场研究、行业经营状况的统计分析、开展学术交流、维护会员单位和本行业的合法权益等。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为促进、规范和引导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规划方向。

(1)主要法律法规

(2)行业政策

2008年11月,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宣布,从12月1日起将“家电下乡”实施范围扩大到14个省区市,并从2009年2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推广。

这一举措打开了农村市场,促进了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由城市向农村市场进军。

2010年3月,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出台了《新增家电下乡补贴品种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家电下乡的政策力度,允许各省(区、市)在原有有9类补贴产品之外选择一个新增品种纳入家电下乡政策实施范围。

方案对新增品种补贴政策、具体型号确定方式、流通企业及中标产品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2012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要,多数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偏低。

为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环境污染等矛盾,要按照方便群众、综合衔接、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由轨道交通网络、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等组成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统筹提出了主要污染物减排、改善民生环境保障、农村环保惠民、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范、核与辐射安全保障、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监管能力基础保障及人才队伍建设等8项重大工程。

大力发展电动自行车行业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大趋势,有利于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六、影响行业的重要因素

1、有利因素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推进

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产生了重大变化,优质能源特别是石油的消费比重逐年上升。

其中,交通运输领域石油消耗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营运运输用油,年均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超过70%的汽油被汽车消耗。

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和摩托车的尾气污染,据国家环保总局监测,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我国一些大城示的头号污染源,占总污染源的50%以上。

交通领域节约能源、进步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减少尾气的污染,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这方面,电动自行车的高效能源利用和尾气零排放优势凸现。

(2)城市交通模式的优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交通距离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年进步,完全依赖自行车解决交通问题的群体正面临着分流,我国城市交通模式正面临着大变革。

从分流的方向上看,基于减少能源消耗、加强环境保护和进步交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以汽油为能源的轿车包括小排量汽车和摩托车不仅不是分流的最佳选择,而且应当属于被控制的范围。

在公共交通方面,我国大多数城市地面公交已经成为一种慢速交通,有的甚至比自行车还慢,地铁、城市轻轨等大型快速公交系统,受投资巨大、站点集中、时间难以控制等因素的制约,也不可能完全承担起这一重任。

因此,相比较而言,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快捷、方便、无污染、无噪声且价格相对便宜的平民化交通工具,以15至40公里为半径的出行距离,十分适合填补这一空白,有利于促进以地面公交、地铁及城市轻轨等公共交通为主,以“泛自行车交通”为辅(包括自行车和轻型电动车)、多种交通方式相节的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交通新模式的形成。

(3)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动和促进

机动车的废铅蓄电池是再生铅的主要原料来源,利用其生产再生铅,能耗和成本仅相当于原生铅的30%和40%,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国内外的生场回收率都接近100%,也是发达国家开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我国再生铅产量较低,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为18万吨,仅相当于美国的六分之一,其原料的85%来自于废铅蓄电池,而蓄电池行业每年也消耗全国再生铅产量的50%亦上。

随着我国铅蓄电池的需求量和废弃量大幅上生以及铅矿资源短缺日益严重,从市场和资源两方面为我国再生铅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目前,许多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与经销商都签订了废电池回收协议,并初步建立了完善的回收网络,通过进一步加强再生铅企业的技术和环保监管,该领域会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范例。

(4)禁摩令提升电动自行车发展空间

自1985年北京首开“禁摩”先河后,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148个城市禁止摩托车上牌上路。

禁摩令的执行为电动车产业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电动车迅速从城市走向农村,面对这样一个朝阳产业,一个介于摩托车与自行车之间且充满勃勃生机的产业,不少摩托车生产企业也开始尝试生产电动车。

2、不利因素

(1)电动自行车的发展仍存在政策风险

1999年10月1日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颁布实施,标志着电动自行车这种产品的身份和技术立法已经确立;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更是从法律上赋予其上路行驶的权利。

但由于该法将电动自行车是否实行挂牌登记管理并允许其上路的决策权下放到了省级人民政府,致使很多地方电动自行车依然在各种质疑声中步履维艰。

2002年7月北京限制电动自行车上牌;2003年6月福州禁售电动车;2003年8月海口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2005年5月《珠海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对电动自行车不予注册登记,禁止在道路上行驶,违者扣留车辆并处以罚款;电动自行车的禁行多以行政令的方式发布,从某种角度上与新的交通法规相抵触。

大多数地方政府限制电动自行车的理由是,电动自行车时速过高,与行人和机动车争道。

这说明电动自行车在各地的发展还面临着政策风险。

(2)电动车的发展面临国家标准所限

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不超过20km,整车质量(重量)不大于40kg,具有脚踏骑行功能等。

”然而这项1999年制定的标准,显然已经落后于当前的行业发展,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个产品,必然要升级换代,否则会制约着行业发展。

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公布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等4个相关标准,将40kg以上、时速20km以上的电动自行车,称为轻便电动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划入机动车范畴。

这意味着,骑超标电动车要像摩托车一样考驾照、上牌等。

电动自行车车企业将面临着行政管理从严、百姓消费热情短期减退的一场新考验,电动自行车行业亟需新的行业标准进行规范。

(3)电动自行车质量参差不齐

电动自行车的质量除了超标问题外,还有部分车辆存在设计和制造缺陷,刹车系统和制动性能达不到安全标准;车架或前叉组合件震动强度差,容易发生车架断裂;电机、电池使用寿命短。

许多生产企业通过降低销售价格来打开市场,而不是通过管理的提高和控制成本来实现价格的下降。

采用低价原材料和配件,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导致电动自行车的用户投诉量增长。

根据2012年国家质量监督总局公布的对国内170种电动自行车的监督抽查结果,合格率为81.2%。

23种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4)行业高度分散,市场集中度低

目前,电动自行车市场集中了2000余家整车生产厂家、数百个品牌、上万种型号。

如此规模的厂家、品牌造成了目前电动自行车市场良莠不齐的局面。

目前行业龙头新日电动车的市场份额不到10%,产业的规模效应和售后服务的长远效应得不到充分体现,市场集中度的上升还远未达到真正形成市场垄断的程度。

七、市场规模

电动自行车作为人们日常代步及通行的主要工具之一,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虽然产业规模前几年的快速增长出乎人们的预料,而近年的行业调整洗牌也是大势所趋。

但是,行业的增长仍然有很大的空间。

首先,这种增长是基于中国市场的大容量,目前我国自行车总量约五亿辆,如果其中30%被电动自行车替代就是1.5亿辆。

此外,前期的电动自行车市场主要在集中在城市,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道路的改善、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农村市场的前景十分乐观,国内电动自行车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仅次于美国。

不久的将来,中国对石油需求的一半以上须通过进口才能得以满足。

油价的波动冲击全球稳定,也成为制约汽车市场发展的难题。

电动自行车的发展从石油战略的高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电动自行车能耗极低,可以摆脱单纯对石油的依赖。

随着能源消耗的逐渐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目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超过25%来自于汽车尾气排放。

在我国,汽车排放的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而电动自行车没有有害气体排放,只要做好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工作,基本没有环境污染问题,属于绿色环保产品。

绿色、节能是电动自行车的核心竞争力,这将使其在未来的交通工具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发展主要基于两方面:

一方面,鉴于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收入水平有限、自行车使用人口多且道路承载能力有限,中国政府已经并将继续支持发展电动自行车产业;另一方面,电动自行车技术日趋成熟,主要反映在其性能的不断改进、简洁、节能、快速和安全,这些因素都符合中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据行业协会统计,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1.5亿辆左右。

据高工锂电统计,2012年我国电动自行车销售量3505万辆,约占全球9成左右的市场,我国已名符其实的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产销大国。

在2006-2011年间,电动自行车市场需求增长近1.9倍,2011年的需求量达到2,775万辆。

据Frost&Sullivan预测,2015年中国电动自行车总需求量有望达到3,803.5万辆,2011-201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8.78%。

八、行业风险特征

1、行业标准修订风险

根据1999年出台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要求,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20公里,重量不超过40公斤。

这项1999年制定的标准显然已经落后于当前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行业内对修订旧标准的呼声很高。

据悉,修订长达11年之久的电动自行车国家强制标准有望于近期出台,新标准将会在旧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使之能更好地起到规范市场、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

新标准会对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和适应,可能会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造成影响。

2、产能过剩导致的价格战风险

虽然电动自行车市场仍在增长,同时获得政府支持,但是2012年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仍处于产能过剩,行业洗牌阶段。

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厂商数量众多,其中年销售量超过30万的电动自行车厂商有20家,年销量在20-30万辆的电动自行车厂商约38家,年销量在20万辆以下的电动自行车厂商则有2000家左右。

由于市场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容易导致生产厂家之间产生价格战。

九、行业竞争格局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的队伍愈来愈庞大,全国目前有2000多家注册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往往一个市场就有数十品牌,整体来说全国尚未形成一个强势的品牌。

目前行业内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有新日、雅迪、绿源、爱玛等。

尽管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但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地区比如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品牌已经开始洗牌,很多不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已经退出这个行业。

一部分行业知名品牌销量继续稳步上升,一些地方品牌一定程度上开始主导区域内的市场,而一些小品牌继续借价格优势冲击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