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结构减振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5317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结构减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轨道结构减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轨道结构减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轨道结构减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轨道结构减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轨道结构减振行业分析报告.docx

《轨道结构减振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结构减振行业分析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轨道结构减振行业分析报告.docx

轨道结构减振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轨道结构减振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5月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现行管理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目前,橡胶制品行业宏观管理职能部门主要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负责产业政策颁布、发展规划制定、项目审批等。

同时,针对轨道结构减振领域,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及技术标准,对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2)行业自律组织

行业自律组织主要包括: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制品分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委员会。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是橡胶行业的自律管理机构,业务主管单位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产业市场研究、政府沟通、技术交流、信息共享、活动组织及行业自律等工作。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下设橡胶制品分会,会员单位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减震制品、密封制品、橡胶水坝、各类止水材料、胶管、胶辊、胶布制品、医用橡胶制品、橡胶杂品”。

公司是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制品分会的理事单位。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国家一级协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同时接受住建部、交通运输部的行业指导,主要负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调查研究、信息交流、技术交流、活动组织及行业自律等工作,协会单位会员涵盖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中的地铁运营、建设施工、装备制造、咨询研究、院校媒体等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委员会是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下设的分支机构,是由从事噪声与振动控制的教学、科研、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等企、事业单位及专家代表组成的行业专家委员会。

其宗旨是以本专业人才培训,技术开发、交流、推广、咨询等手段,服务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产业。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涉及污染物排放、产品质量和新建项目的环境保护等要求的法律法规。

针对轨道结构减振领域,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以加强对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的控制:

1997年3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管体系,要求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利于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2010年1月,环保部发布《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提出从“合理规划布局、噪声源控制、传声途径噪声削减、敏感建筑物噪声防护、加强交通噪声管理”五个方面加强对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

2011年1月,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提升噪声污染防治和声环境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到2015年工业、交通、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排放全面达标。

(2)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的相关标准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日趋重视,相关部门出台了与此相关的多项标准,具体如下:

(3)产业政策

①橡胶制品业相关产业政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与行业组织制定了橡胶制品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明确了橡胶工业的发展方向及产业扶持政策。

其中主要的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如下:

主要内容如下:

2016年1月,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将新型橡胶的合成技术及橡胶新材料制备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2012年2月,工信部发布《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努力增加节能环保型丁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的新产品、新牌号,积极推进节能型溶聚丁苯橡胶的应用。

2012年1月,工信部发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先进高分子材料作为重点发展项目,特种橡胶属于先进高分子材料。

规划提出要强化为汽车、高速铁路和高端装备制造配套的高性能密封、阻尼等专用材料开发。

2011年8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布《橡胶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纲要》,提出加快汽车橡胶配件产业及公路、铁路、水利和建筑等基础设施橡胶制品的研发和应用。

②环保行业相关产业政策

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用于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属于环境保护相关行业范畴。

近年来,伴随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环保产业正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中国环保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部分主要的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如下:

主要内容如下:

2013年8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印发《铁路工程设计措施指导优化意见》,在“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中提到,线路通过噪声、振动敏感区时,应研究采用道床吸声板、减振垫等措施,或其他适宜结构,降低噪声和振动的影响。

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指导目录将“城市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应用”和“时速在300公里及以上高速铁路或客运专线减震降噪技术应用”列为鼓励类发展产业的范围。

2012年3月,工信部公布《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噪声与振动控制装备、交通噪声控制、轨道交通和建筑隔声所需的新型吸声、隔声、减振、隔振材料及元件都是“十二五”期间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的环保装备。

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规划中强调要加大交通、施工、工业、社会生活等领域噪声污染防治力度,做好重点噪声源控制,解决噪声扰民问题。

2011年1月,工信部及科技部联合发布《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1年版)》,在噪声与振动控制领域,适用于轨道噪声、低频噪声和固体声污染控制的多项环保技术装备被列为国家“十二五”期间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制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中节能环保被放在首要位置,这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环保产业将成为国家宏观政策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

③轨道交通领域相关产业政策

近年来,我国制定了多项促进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具体如下:

主要内容如下:

2012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二五”综合运输交通体系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000公里。

市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逐步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市区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初步形成轨道交通网络主骨架。

2012年5月,工信部发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开展为高速铁路客车、重载铁路货车、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装备配套的减振装置等多种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提升轨道交通装备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安全性和可靠性;到2015年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年销售产值超过4,000亿元,产品满足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需要。

2011年7月,铁道部发布《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左右。

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4万公里以上,基本覆盖省会及50万人口以上城市。

《规划》同时要求加强铁路运输环境保护,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防治铁路沿线噪声、振动等影响。

2008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橡胶制品行业概况

1、橡胶制品行业分类

橡胶制品业指以天然及合成橡胶为原料生产各种橡胶制品的活动,还包括利用废橡胶再生产橡胶制品的活动;不包括橡胶鞋制造。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GB/T4754-2011),橡胶制品业包含6个子行业:

轮胎制造,橡胶板、管、带制造,橡胶零件制造,再生橡胶制造,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制造和其他橡胶制品制造业。

2、行业发展现状

(1)橡胶制品行业工业产值稳定上升

橡胶制品业是国民经济传统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之一,广泛应用于采掘、轨道交通、建筑、机械、航空、电子、军工等工业领域,许多橡胶制品可作为最终产品直接运用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和医疗卫生等方面。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橡胶制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市场需求相对旺盛,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3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实现利润总额1,716.3亿元,同比增长18.3%。

2014年,中国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9,569.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实现利润总额1,782.0亿元,比上年增长2.8%。

2015年,中国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0,866.6亿元,比上年增长4.1%;实现利润总额1,883.5亿元,比上年增长4.6%。

(2)橡胶价格低迷,对橡胶制品业盈利产生一定影响

橡胶是基础工业原料,需求广泛,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

根据来源不同,橡胶可以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近年来,国际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价格波动较大,但总体呈下行趋势。

现阶段,我国国内天然橡胶价格与国际市场基本同步接轨。

WIND资讯显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2009年起天然橡胶价格急剧攀升,2011年初上涨突破40,000元/吨的高位,此后随着供应增加,需求放缓,一路下跌至2015年末最低不足10,000元/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报告期间,合成橡胶价格也总体呈下降趋势。

橡胶价格长期单边走低,市场对橡胶制品的价格预期随之下行,这对生产企业的盈利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对轮胎、力车胎、胶管胶带、橡胶制品、胶鞋、乳胶、炭黑、废橡胶综合利用、橡胶机械模具、橡胶助剂、骨架材料11个分会414家重点会员企业的统计,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621.06亿元,同比下降11.30%;338家重点企业(不包括助剂、骨架)实现利润125.97亿元,同比下降16.99%。

其中,橡胶制品业53家重点企业的统计,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33.69亿元,同比增长4.59%,实现利润22.79亿元,增长2.87%。

3、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

橡胶制品因其具有良好的弹性、绝缘性和可塑性,以及具有隔水隔气、抗拉和耐磨等特点,广泛地运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医药卫生领域和日常生活等方面。

未来,随着橡胶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下游运用领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

由于橡胶制品一般具有较大的弹性,所以橡胶制品在轨道交通领域内的轨道工程、机车及车辆方面的应用效果明显。

在轨道工程建设中运用橡胶制品可以有效增加轨道结构的弹性,减小轨道结构的动应力及道床的荷载和应力,从而减小轮轨相互作用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而在机车和车辆用橡胶制品方向上,橡胶制品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与效果。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相关配套的橡胶制品需求必将逐年增加,轨道工程橡胶制品的市场规模和应用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大。

(2)行业整合和布局将加速进行

近年来,国家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大,环保方面领先的大型橡胶制品企业有机会提高市场占有率。

环保标准的进一步提高和执行力度不断加强将成为橡胶制品行业加速整合的催化剂。

未来,橡胶制品行业将向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方向布局发展。

在橡胶制品消费集中区域,行业内企业将以扩建为主,合理开发新项目,同时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适度扩大生产能力的方向进行产业布局。

在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区域,行业的规模和数量将会受到限制,一些落后的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

而在产销平衡区域,市场将向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大技术创新的方向发展。

(3)行业品牌意识将大幅提高

目前,我国橡胶制品业的部分企业的品牌意识不足。

未来,行业将在拓宽橡胶产业链的同时,通过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全面推进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行业将向多品种、高性能、多功能、节能、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行业内企业将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培育属于我国的专有品牌,打造良好的品牌效应。

三、轨道结构减振领域概况

1、轨道结构减振领域的界定

轨道结构减振领域是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的一个专业技术领域,轨道交通减振降噪主要用于降低因列车运行引起的噪声与振动对敏感目标的影响。

(1)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的主要来源

目前,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主要包括一次噪声、振动及由其引起的二次辐射噪声污染。

①轨道交通的一次噪声污染

主要包括牵引机车噪声、轮轨噪声、受电弓及车辆空气动力性噪声等,根据环保部2013年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高铁列车运行的噪声污染源的强度大约为130~140分贝,大部分地铁、轻轨列车运行的噪声污染源的强度大约为90~100分贝。

②轨道交通的振动及二次辐射噪声污染

列车运行过程中,由于车轮与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振动,振动又通过轨道及其下部结构传播至土壤,从而对沿线建筑物的平稳性产生影响,还会影响精密仪器、仪表的精度和灵敏度。

此外,振动及其引起的二次辐射噪声也会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

(2)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内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正在成为新的噪声和振动的发生源,因列车运行引起的噪声与振动带来的危害越来越被重视。

①噪声与振动控制的基本原则

噪声与振动控制的基本原则:

优先对噪声或振动源进行控制;其次尽可能靠近污染源采取传播途径的控制技术措施;必要时再考虑敏感目标防护措施。

I噪声或振动源控制:

应根据各种设备噪声、振动的产生机理,合理采用各种针对性的减振降噪技术,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减振材料,以减少或抑制噪声与振动的产生。

II传播途径控制:

若高噪声和强振动产生在设备已安装运行后,声源降噪受到很大局限甚至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应在传播途径上采取隔声、吸声、消声、隔振、阻尼处理等有效技术手段及措施,以抑制噪声与振动的扩散。

III敏感目标防护:

在对噪声或振动源、传播途径均难以采用有效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应对敏感目标进行防护。

②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

根据噪声与振动来源不同,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措施主要包括噪声控制和振动控制两个方面:

I噪声控制:

以降低列车运行引起的一次噪声为主,主要包括噪声源控制、噪声传播途径控制、噪声敏感目标防护等措施。

II振动控制:

以减缓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降低轨道结构的二次辐射噪声污染为主,主要包括轨道车辆、轨道结构、桥梁结构和隧道结构振动控制,以及建筑物防护等措施。

(3)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作用及定位

轨道结构减振产品属于从振动源实施控制的减振措施,通过在道床、轨枕、钢轨和扣件处设置不同的减振部件,实现对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的功能。

该类产品主要应用于轨道结构,减缓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减少由振动带来的轨道结构二次辐射噪声污染,属于轨道结构振动控制的范畴。

2、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分类

根据使用部位不同,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可分为道床类、轨枕类、扣件类和钢轨类四种;按使用的原材料不同,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可分为橡胶类、钢弹簧类和聚氨酯类。

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部分轨道结构减振产品如下:

3、轨道结构减振市场基本情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对环境污染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近年来,伴随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市场规模也呈迅速扩大态势。

就现阶段而言,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该领域是下游市场需求的主体。

(1)城市轨道交通对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

①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

1)城市轨道交通符合未来城镇化以及绿色环保的交通要求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于2013年6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作《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2.57%。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201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4.77%、2015年为56.1%。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

今后1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压力显现,城市交通拥堵将成为常态。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以及实现交通节能减排,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成为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城区面积规模将越来越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范围、延伸的里程将逐步覆盖城市和乡镇的大部分区域,为城市轨道交通注入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各类公共交通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其绿色环保以及便利的性能逐步显现。

我国石油资源比较贫乏,燃气与尾气的排放污染又是未来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城市轨道交通具备的绿色环保与生态节约,符合发展方向。

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较,地铁具备单位能耗最低、节约土地资源、不占用地上空间等众多绿色环保方面的优势。

为此,在我国发展地铁等非燃油类交通工具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2)我国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2005年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等因素导致城市交通拥挤,城市轨道交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持续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末至2012年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分别为999公里、1,471公里、1,699公里和2,058公里。

2013年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2,408公里,比上年增加12条运营线路。

2014年末,我国有22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2,816.1公里。

2009年至2014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每年增加的里程数分别为164公里、472公里、228公里、359公里、350公里和408.1公里。

受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影响,2010年新增营运里程较多,此后增速水平恢复正常。

3)未来几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

未来,国家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将依旧保持着较大规模的投资。

2011年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2011-2015年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主要方向:

A、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建立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B、建成天津、重庆、沈阳、长春、西安、武汉、杭州、福州、南昌、昆明等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C、规划合肥、贵阳、石家庄、太原、厦门、兰州、济南、乌鲁木齐、佛山、常州、温州等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

到2015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将达到3,000公里,根据不同城市规模和特点,我国还将制定差别化的轨道交通发展目标,有序推进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

受上述政策支持,2012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20多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2013年,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权由国家部委下放至省级主管部门,鉴于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较大,对城市经济影响深远,随着审批权的下放,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将向更多的二三线城市扩散,这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来了丰富的项目储备。

截至2013年末,我国有34个城市106条线路(含续建段)正在建设中,总里程超过2,400公里。

根据各城市的规划,中国内地共有54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新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数超过450条,总规划里程超过15,000公里。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中,地铁占81.70%,是地铁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并还有继续升高的趋势。

地铁全地下线每千米综合造价为6.0-8.0亿元,高架线为4.0-5.5亿元,轻轨或跨座式单轨为2.8-3.2亿元,现代有轨电车为1.0-3.0亿,线网规划中地铁比例大,工程造价高,投资大。

截至2014年末,我国城轨交通在建城市40个,在建线路4,073公里,首次突破4,000公里。

由此可以看出,今后几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仍将保持较大规模的投资。

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噪声与振动污染形势严峻

城市轨道交通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为环境噪声与振动污染埋下了重大的隐患。

随着越来越多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隐患可能影响市民健康和社会稳定。

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振动影响范围广,污染面积大

城市轨道交通轮轨结构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噪声与振动,干扰沿线居民的睡眠或休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增加,沿线环境噪声与振动污染面积正在扩大;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越长,受到污染的面积也就越多。

如若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我国因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的区域面积将十分庞大。

2)生活环境恶化,影响人口众多

城市轨道交通为方便市民出行的需要,其线路常穿行于建筑物和人口稠密地区,受到噪声与振动影响的人口数量众多,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影响。

我国城市人口相对集中,城区人口密度大,若按照污染面积计算,各大城市因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影响的人口数量众多。

若轨道交通建设全面铺开,全国受到影响的人口将十分庞大,总体形势十分严峻。

3)投诉频发

一方面,轨道交通引发的噪声与振动影响沿线居民的休息或睡眠,容易使人紧张、烦躁,甚至情绪失控;另一方面,轨道交通线路不可避免的会穿过医院、学校、音乐厅、剧院、古建筑或精密仪器设备等敏感目标,影响精密仪器工作、损伤建筑物。

从各大城市既有运营的轨道交通情况看,因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扰民投诉事件频发,纠纷时有发生,干扰轨道交通的建设和正常运营。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形势紧迫,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已刻不容缓。

近年来,减振降噪区段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的建设比例有较大幅度提升。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

(2)铁路行业将是轨道结构减振产品未来的重要应用领域

①近年来,铁路行业投资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铁路行业发展迅速。

国家铁路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新建铁路投产里程为5,58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新建里程达到1,672公里,投产复线4,180公里、电气化铁路4,810公里。

截至2014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1.2万公里,比上年末增长8.4%;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1.6万公里,复线里程5.7万公里、增长17.7%,电气化里程6.5万公里、增长16.9%。

2015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比上年增长8.2%,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过1.9万公里;复线里程6.4万公里,比上年增长12.5%,复线率52.9%;电气化里程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